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良辅·汤显祖·姜白石——“曲唱”与“曲牌”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洛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3-35,共13页
明中下叶之后 ,魏良辅 (及梁伯龙 )“新声”所规范的“依字声行腔”的“曲唱” ,在对明清传奇———南曲的发展和盛行起着巨大作用的同时 ,因其“依字声行腔”的“字唱”强化了“腔句”的独立性 ,从而对“曲牌”产生了某种瓦解的作用 ;... 明中下叶之后 ,魏良辅 (及梁伯龙 )“新声”所规范的“依字声行腔”的“曲唱” ,在对明清传奇———南曲的发展和盛行起着巨大作用的同时 ,因其“依字声行腔”的“字唱”强化了“腔句”的独立性 ,从而对“曲牌”产生了某种瓦解的作用 ;而且 ,事实上已经出现由“腔句”自行组合的所谓“集曲”。这样的形势 ,对于曲作者就出现了是否必须按原先“曲牌”格式为“律” ,即如何对待“曲律”的问题 ,这就是晚明时期出现的两位大曲家汤显祖与沈之间一场著名的“汤沈之争”的实际内容。“依字声行腔”的唱与原先“调牌”既定格式之间的关系即矛盾 ,早在宋代“词唱”与“词调”之间就已存在、已出现了的。南宋时 ,当“词唱”对“依字声行腔”开始进行规范 ,“词唱”与“词调”间的关系即矛盾就已十分明显地呈现了 ;而在那当时 ,并没有出现如明末的“汤沈之争” ,而是以姜白石为代表 ,一方面须守“依字声行腔”作“词唱” ,又一方面则“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 ,重组着“调牌” ,使“词唱”与“词调”出现重新组合即高一层次组合的趋势。然而 ,我国的韵文及其曲唱向高层次组合的发展趋势被蒙元灭宋所中断 ,其后再未接上。这 ,就是摆在我们今人面前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汤显祖 姜白石 曲牌 词调曲牌 清曲唱 曲律 戏剧音乐
下载PDF
伤曲散言(三则)
2
作者 洛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76,共6页
伤曲散言(三则)洛地某些问题,在心中耿耿已有年,写吧,提笔便觉着难。今天作为会议发言,似方便了些,说得不妥,可以聆听面责,闻过而改,故作散言数则。因一说到传统文化、词曲、音乐,心里总觉得有一种悲哀,故姑题为《伤曲散言... 伤曲散言(三则)洛地某些问题,在心中耿耿已有年,写吧,提笔便觉着难。今天作为会议发言,似方便了些,说得不妥,可以聆听面责,闻过而改,故作散言数则。因一说到传统文化、词曲、音乐,心里总觉得有一种悲哀,故姑题为《伤曲散言三则》。伤“曲理”之无求瞿安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曲唱 词曲 “理” 散曲 《中原音韵》 文化系统 工尺 剧曲 《天问》 “声”
下载PDF
我国古典戏曲的传递方式和编演方式 被引量:5
3
作者 洛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7-88,共12页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传递方式”问题. 所谓“传递方式”,是事物主体(文艺)将自己传递予接受客体(欣赏者)的方式。编演方式,不必解释。现今一般观念都认为,戏曲总是先编演即主体完成了,然后传递,及于客体;是的,按一部具体的戏来说,总是先...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传递方式”问题. 所谓“传递方式”,是事物主体(文艺)将自己传递予接受客体(欣赏者)的方式。编演方式,不必解释。现今一般观念都认为,戏曲总是先编演即主体完成了,然后传递,及于客体;是的,按一部具体的戏来说,总是先编演然后传递。然而,从根本上说,戏曲(即文艺)与欣赏者(即社会)的根本关系,首先是欣赏者即社会需要才产生文艺,各种欣赏者对文艺有各种欣赏要求,同一个欣赏者其要求也是多样的,从而产生出各门类、品种的文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方式 戏曲作品 清曲唱 案头剧 欣赏者 五十年代 编演 元曲杂剧 家班 演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