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初丧葬习俗的演变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葛玉红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2-145,共4页
清末民初,风云变幻、新旧交替、西学东渐、新潮泛起,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当时的丧葬习俗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丧葬从简,迷信减少,出现了缠黑纱、鞠躬、开追悼会、奏乐、明器、殡仪馆、公墓等西式文明习俗。虽然... 清末民初,风云变幻、新旧交替、西学东渐、新潮泛起,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当时的丧葬习俗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丧葬从简,迷信减少,出现了缠黑纱、鞠躬、开追悼会、奏乐、明器、殡仪馆、公墓等西式文明习俗。虽然这种变化在其践履过程中因处于初始阶段而缺乏广泛性,但它在中国近代丧葬习俗演变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近代丧葬习俗发生变革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未民初 丧葬习俗 演变 变革
下载PDF
清末民初教师群体过渡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玉梅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1-114,共4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化时期,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职业群体——教师群体。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官、私塾先生,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即群体的构成新旧杂糅...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化时期,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职业群体——教师群体。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官、私塾先生,也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而是带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即群体的构成新旧杂糅;知识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身份处在由官到师的转变时期。对这一群体进行分析,有利于认识事物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未民初 教师群体 过渡性特征
下载PDF
清末民初遗民话语系统的文化解析
3
作者 罗惠缙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8期112-115,共4页
清末民初遗民话语系统是在清民鼎革政治背景中形成的,其主要由政治话语、文化话语、名字话语及时间话语等构成。其中,名字话语与时间话语是其主体。名字话语表现为变名、改姓、拒用民国年号等;时间话语表现为运用"义熙"、&qu... 清末民初遗民话语系统是在清民鼎革政治背景中形成的,其主要由政治话语、文化话语、名字话语及时间话语等构成。其中,名字话语与时间话语是其主体。名字话语表现为变名、改姓、拒用民国年号等;时间话语表现为运用"义熙"、"阳九"、"癸丑"等术语凸显他们的"孤露遗臣"之情怀和对民国的抗拒。四种话语楔入割舍不断的君臣之伦、狭隘的夷夏观念,使得清末民初遗民的文化倾向具有文化保守主义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未民初 名字话语 时间话语 文化遗民
下载PDF
清末民初燕赵婚姻礼俗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梦洋 《档案天地》 2006年第6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婚姻礼俗 清未民初 清末民初 男女平权 婚姻自主权 社会变革 传统婚俗 婚姻生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我国学者对国外藏书和藏书机构的考察
5
作者 李利 何静 《新世纪图书馆》 2007年第5期83-85,共3页
论文介绍了清末明初我国学者及清政府官员对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藏书及其藏书机构的考察情况,并简要论述了其主要成就。
关键词 藏书 藏书机构 清未民初 国外
下载PDF
华北青苗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演变——以解口村、黄土北店村等为个案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念群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青苗会”在清末民初曾经是华北地区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 ,以往学术界对“青苗会”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青苗会”组织已从单纯的“看青”功能演化为地方自治机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青苗会”传统功能的变化标志着... “青苗会”在清末民初曾经是华北地区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 ,以往学术界对“青苗会”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青苗会”组织已从单纯的“看青”功能演化为地方自治机构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青苗会”传统功能的变化标志着村庄体系的衰落。本文认为 ,晚清以后的“青苗会”具有一种双面性的功能 ,一方面 ,它日益成为国家在基层实施新政的工具和手段 ;另一方面 ,除了其日益增加的行政职能外 ,仍保留着乡村秩序协调和保护人的角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未民初 华北地区 青苗会组织 功能 地方自治 农村
下载PDF
道德的光彩和魅力——“北京南城桩功八卦掌”漫谈之二
7
作者 张杰 《中华武术》 2018年第12期72-75,共4页
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八卦掌发展的新局面,是北京南城八卦掌三代和四代传人共同的历史责任。刘斌等三代传人在清未民初国事艰危的形势下,痛定思痛,忍辱负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诸多困难,揭开丁八卦掌发展的新篇章。他们的遗产,... 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八卦掌发展的新局面,是北京南城八卦掌三代和四代传人共同的历史责任。刘斌等三代传人在清未民初国事艰危的形势下,痛定思痛,忍辱负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诸多困难,揭开丁八卦掌发展的新篇章。他们的遗产,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遗产”桩功八卦掌”,而且包含着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无形的精神和道德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力量 八卦掌 桩功 南城 北京 清未民初 历史 传人
下载PDF
旨趣和意义: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主题研究
8
作者 薛勤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的主题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它的政治书写,包括为政治的叙事和以政治建设为旨归的对传统演义体小说和笔记小品的叙事延续;一是由社会小说向人生小说的转进,其中的现代意识萌芽尤为可贵。
关键词 清未民初 东北叙事文学 主题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油画《女子读书》鉴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艺 《中国美术研究》 2016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清代后期,由于五口通商格局的形成,中国南方通商口岸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伴随大批社会各阶层民众涌入城市和西方来华人员日益增多,对西洋肖像画的需求已经不限于来到中国的西方官员、商人、船长、水手、旅行家和侨民,一些中国的富人... 清代后期,由于五口通商格局的形成,中国南方通商口岸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伴随大批社会各阶层民众涌入城市和西方来华人员日益增多,对西洋肖像画的需求已经不限于来到中国的西方官员、商人、船长、水手、旅行家和侨民,一些中国的富人、商人、官员、中产阶级甚至普通市民,也喜爱画油画肖像。清代葛元煦在《沪游杂记》中写道:“粤人效西洋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未民初 油画 鉴藏 读书 女子 中国南方 清代后期 社会各阶层
原文传递
陈师曾与清末民初的北京画坛
10
作者 胡吉连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9,共6页
在清未民初的艺术界,陈师曾影响巨人,是享有盛誉的书画家、朽画理论家、金石篆划家、美术教育家、
关键词 陈师曾 清末民初 北京 美术教育家 清未民初 艺术界 书画家 理论家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尚武”的歌曲 在近代歌曲中占有一席之地
11
作者 李友唐 《音乐生活》 2012年第2期35-36,共2页
甲午战争后,日本举国“崇军”、“尚武”的风气给了中国人很大的刺激。由于受“尚武”、“军事救国”理想影响,梁启超1899年连续写下《祈战死》、《中国魂安在乎》两篇文章。梁启超大力宣传《新民说》。
关键词 尚武 清未民初 歌曲 近代 《新民说》 甲午战争 中国人 梁启超
原文传递
完颜景贤家族的藏书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公平 《艺术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2,共8页
引言完颜景贤(1876年3月13日--1926年初)是清末民初北京首屈一指的稀有图书和艺术品鉴藏家。近代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称:"今北京、天津之鉴藏家,当推完颜朴孙(按:即完颜景贤)最有眼识。"[1]邓以蛰称完颜景贤负一世赏鉴之名,为端... 引言完颜景贤(1876年3月13日--1926年初)是清末民初北京首屈一指的稀有图书和艺术品鉴藏家。近代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称:"今北京、天津之鉴藏家,当推完颜朴孙(按:即完颜景贤)最有眼识。"[1]邓以蛰称完颜景贤负一世赏鉴之名,为端方门下两大法眼之一。[2]胡适和郭沫若都在著述中提到过他。[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 家族 清未民初 日本学者 鉴藏家 艺术品 邓以蛰 郭沫若
原文传递
百年烟云 一世浮沉 京剧《大宅门》创作随想
13
作者 李卓群 《剧本》 2017年第10期74-75,共2页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了清未民初京城医药世家的百年变迁。这部凝结着著名编剧、导演郭宝昌老师毕生心血的巨制,十五年来历经续集拍摄及话剧制作,一再引爆观剧狂潮。其实,将《大宅门》搬上京剧舞台,不仅是郭宝昌老师创作的源起,也...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了清未民初京城医药世家的百年变迁。这部凝结着著名编剧、导演郭宝昌老师毕生心血的巨制,十五年来历经续集拍摄及话剧制作,一再引爆观剧狂潮。其实,将《大宅门》搬上京剧舞台,不仅是郭宝昌老师创作的源起,也是他创作的归宿,这却很少有人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宅门》 创作 京剧 随想 百年变迁 清未民初 郭宝昌 电视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