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宪政改革的现代化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洪涛 《甘肃理论学刊》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宪政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政治制度由专制制度向君主立宪制度过渡,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制度和政治生活中贯彻了民主原则和法制原则,并且取得了具体实效,是一次现代化性质的改革。
关键词 清末宪政改革 现代化 民主原则 法制原则
下载PDF
清末宪政改革的意义
2
作者 侯微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2,共2页
清末宪政是晚清政府尝试用改革的手段,逐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一次尝试。它是晚清政府为解除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被迫进行的政治体制变革。撇开改革者的主观意愿,从宪政改革的内容来看,其中蕴含着很多有传统政治转向现代政治的因素。
关键词 清末宪政改革 意义 君主立宪政 晚清政府 国内外形势 政治体制 内忧外患 现代政治
下载PDF
清末宪政改革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从清末地方自治运动谈起 被引量:3
3
作者 姜栋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5,共7页
本文从清末自治运动的视角,论述了清末宪政改革运动,揭示了清末宪政改革的实质是"宪政工具主义",探讨了清末宪政改革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思想中宪政价值理念的缺失以及中央集权形势下的同质多元的社会发展结构形式。
关键词 地方自治 清末宪政改革 同质多元
原文传递
构建“新君主制”的努力及失败:清末宪政改革再审视
4
作者 郭绍敏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2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摆脱政治合法性危机,清末统治者启动了具有现代性导向的宪政改革,其核心内容是构建不同于传统君主制的"新君主制"。这种君主制具有集权性质,因此不能称之为君主立宪制,但"新君主"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宪法的规范和... 为摆脱政治合法性危机,清末统治者启动了具有现代性导向的宪政改革,其核心内容是构建不同于传统君主制的"新君主制"。这种君主制具有集权性质,因此不能称之为君主立宪制,但"新君主"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宪法的规范和约束,因此是一种过渡形态的君主制。只是,由于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制约,清末统治者构建"新君主制"的努力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新君主制 清末宪政改革 辛亥革命
原文传递
清末宪政编查馆的立宪困境与反思
5
作者 卢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对于宪政改革,就欧洲的历史经验而言,大多数现代宪政国家都是由绝对主义国家过渡而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证明了这无论对于西方还是亚洲专制国家而言都是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立宪实质上也是走这样的道路... 对于宪政改革,就欧洲的历史经验而言,大多数现代宪政国家都是由绝对主义国家过渡而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也证明了这无论对于西方还是亚洲专制国家而言都是一条具有可行性的发展路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末立宪实质上也是走这样的道路。清廷成立宪政编查馆,为的是仿行宪政,统筹整个立宪改革,但该馆在立宪过程中却无法逾越如何在巩固君权的同时、又能对君权进行制度化约束并能维护君主权威的困境,这样的困境使得清末立宪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而这种困境的无解则可以从清廷对立宪与君权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传统中国君权的维系模式中去探求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宪政改革 宪政编查馆 立宪困境 君权宪法化
下载PDF
危机中的变革:清末重塑国家认同的制度性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杨亮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7,共7页
鸦片战争以降,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常态化的情况下,传统的中国认知体系开始了迫不得已的转变。在转变中,中国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中加以体认,逐步形成了"自我—他者"的认知框架。... 鸦片战争以降,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常态化的情况下,传统的中国认知体系开始了迫不得已的转变。在转变中,中国开始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由民族国家组成的近代国际政治体系中加以体认,逐步形成了"自我—他者"的认知框架。在这个认知体系中,如何重塑国家认同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每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这种重塑国家认同的愿望则变得更加强烈和更为清晰。清末宪政改革就是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清政府迫于统治危机和社会压力而进行的旨在恢复濒临崩溃的统治秩序而进行的重建尝试。由于种种原因,这次通过制度选择以重构国家认同的尝试虽然遭到历史性的失败,但它对宪政理念的流行以及重塑国家认同的继续尝试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宪政改革 国家认同 制度选择
下载PDF
重新审视清末宪改:国家建设视野和政治科学范式
7
作者 郭绍敏 《上海国资》 2012年第1期101-103,共3页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华人世界举办了各种政治性和学术性纪念活动。而在笔者看来,为辛亥革命进而为20世纪中国革命予以政治哲学辩护,其前提是对清末宪政改革的深入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最终失败的原因作出清醒...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华人世界举办了各种政治性和学术性纪念活动。而在笔者看来,为辛亥革命进而为20世纪中国革命予以政治哲学辩护,其前提是对清末宪政改革的深入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最终失败的原因作出清醒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宪政改革 政治哲学 科学范式 国家建设 辛亥革命 纪念活动 中国革命 20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