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社会变革中的灾荒赈济 被引量:1
1
作者 向祖荣 《天府新论》 2004年第B12期280-281,共2页
晚清社会急剧变革 ,促使我国灾荒赈济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 :近代工商企业捐款助赈 ;民间义赈逐步成为灾荒赈济的重要方式 ;近代交通、通讯、报馆等新兴行业推动了荒政近代化 ;外国人员在华赈济活动开创了灾荒赈济国际合作的新渠道。
关键词 清末社会变革 近代化 灾荒赈济
下载PDF
论湘军的组建发展对清末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鹤鸣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5-58,共4页
湘军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清末社会影响颇深,主要体现在:汉人在满清权力格局的地位有所提高,改变了清朝的兵制,加速了晚清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地方的地主武装成为了国家军事的支柱,促进了湖南地区的人才... 湘军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清末社会影响颇深,主要体现在:汉人在满清权力格局的地位有所提高,改变了清朝的兵制,加速了晚清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地方的地主武装成为了国家军事的支柱,促进了湖南地区的人才辈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清末社会 影响
下载PDF
《点石斋画报》与清末社会形态
3
作者 王苗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9期117-,共1页
大众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往往是对一个社会真实形态的写照,回望历史,一百多年前的《点石斋画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对于今天的"泛读图时代"仍然具有启蒙和借鉴的意义。清朝末年,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民生凋敝、内忧外患... 大众媒介所传达的讯息往往是对一个社会真实形态的写照,回望历史,一百多年前的《点石斋画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对于今天的"泛读图时代"仍然具有启蒙和借鉴的意义。清朝末年,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民生凋敝、内忧外患,伴随着列强的殖民入侵,西方开放的风气也吹入中国。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之一,领社会风气之先,而《申报》又是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其副刊《点石斋画报》通过图画的形式或褒扬或鞭挞的传播新的知识思想,将当时的社会形态展示出来,对开化民智和解放社会风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当今大众媒体借鉴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报 清末社会 纸媒
下载PDF
浅谈清末社会文化习俗的变革
4
作者 于恩明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晚清时期,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愚昧落后的习俗盛行,黄赌毒猖獗。进入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于民族危亡之际的阵痛中再次觉醒,他们先后发起妇女解放、反对封建迷信、抵制赌博和发展体育卫生等变革运动,给中国社... 晚清时期,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愚昧落后的习俗盛行,黄赌毒猖獗。进入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于民族危亡之际的阵痛中再次觉醒,他们先后发起妇女解放、反对封建迷信、抵制赌博和发展体育卫生等变革运动,给中国社会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社会 文化习俗 变革
下载PDF
时调唱歌与清末之社会启蒙运动
5
作者 李秋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流传于市井的时调艺术以其俚俗时行的特质,与清末启蒙思潮正相契合,因而被一些感时忧世的爱国文人所关注、重视并加以利用,成为开启民智、再造人心、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利器。启蒙者根据清末流行的时调曲调新填的曲词,已经完全跳出儿... 流传于市井的时调艺术以其俚俗时行的特质,与清末启蒙思潮正相契合,因而被一些感时忧世的爱国文人所关注、重视并加以利用,成为开启民智、再造人心、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的利器。启蒙者根据清末流行的时调曲调新填的曲词,已经完全跳出儿女情思、古人古事、市井俗态的窠臼,不但在题材内容、创作动机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质素,不论是感慨时政、劝戒恶俗,还是破除迷信、介绍新知,无不体现出"启蒙救亡"的特色,而且承载着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及强身—强种—强国、男女平等平权与维新图强的思想,因而老树发新芽,在清末社会启蒙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掘时调艺术在清末启蒙思潮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对于清末社会启蒙运动研究的推进及重新评估时调之类的民间文艺的价值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调唱歌 清末社会启蒙运动 开启民智 救亡图存 启蒙精神
下载PDF
从设立总理衙门上谕看清末国家治理演化
6
作者 陆和健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95,共3页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原有的中央集权统治被迫调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国家治理向近代化缓慢转变。总理衙门成立后,洋务运动兴起,地方督抚办外交、兴工商、练新军,地方主义盛行,地方治理走向自治化。伴随洋务运动而生的新士...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原有的中央集权统治被迫调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国家治理向近代化缓慢转变。总理衙门成立后,洋务运动兴起,地方督抚办外交、兴工商、练新军,地方主义盛行,地方治理走向自治化。伴随洋务运动而生的新士绅阶层开始涉足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善举、公共营业等“公益事宜”,社会治理表现出比较强烈的独立自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社会 国家治理 总理衙门 近代化
下载PDF
莫理循《中国风情》一书中所反应的清末西南社会
7
作者 尚季芳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0-53,共4页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该书从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 1894年2月至5月,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在中国西南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旅行,著成《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中译本名为《中国风情》)一书,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该书从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了晚清四川和云南两省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诸如鸦片的普遍种植、官吏的颟顸腐败、乡土社会的凋敝、边疆军备的废弛、传教士和外籍人士在西南的事工、民众对现代化设施的破坏等等。莫理循还在书中提出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对认识晚清西南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理循 清末西南社会 《中国风情》
下载PDF
探索区域文化概貌的努力——读《清末民初的陕北社会》
8
作者 张鸿骊 胡家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区域文化 清末民初的陕北社会 书评
下载PDF
论清末大众传媒视野下的反教思想变迁 被引量:3
9
作者 黄顺力 段颖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9,共8页
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特别是甲午战后国人自办报刊的大量涌现与清末社会思潮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报刊传媒所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在世纪之交各种思想起伏激荡之时,国人对西方传教的认识已较过往大为理性和深入。这一现象有助于揭示... 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特别是甲午战后国人自办报刊的大量涌现与清末社会思潮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报刊传媒所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到,在世纪之交各种思想起伏激荡之时,国人对西方传教的认识已较过往大为理性和深入。这一现象有助于揭示义和团运动后教案数量呈下降趋势的思想根源。以大众传媒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报刊传媒的广泛兴起不仅为有识之士对教案的理性认识搭建了表达的平台,而且它所发挥的"能动性的倍增器"的作用,更使盲目反教所导致的危机和对国家自强的阻碍被更多的社会民众所了解。其传播效应,对清末国民的仇洋反教心理变化,乃至社会思想文化的变迁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大众传媒 反教思想 清末社会思潮
下载PDF
近代变局与庆宽的仕宦人生
10
作者 李文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9,180,共16页
庆宽是晚清民初的“奇人”,以民籍混入内务府旗籍,借助绘画的特长和办皇差的机会,在晚清拥堵的官场上,逐级升迁至候选内务府三院卿,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引发了官场侧目,遭到光绪帝下旨抄家的惩罚。戊戌之后,庆宽利用往日的关系网成为访日... 庆宽是晚清民初的“奇人”,以民籍混入内务府旗籍,借助绘画的特长和办皇差的机会,在晚清拥堵的官场上,逐级升迁至候选内务府三院卿,积累了大量财富,也引发了官场侧目,遭到光绪帝下旨抄家的惩罚。戊戌之后,庆宽利用往日的关系网成为访日特使,又因为辛丑议约的劳绩,获得保举,恢复了原有旗籍和职衔。晚清最后十年,庆宽在仕途上做最后一搏,但最终止步于四品道台,遂决心离开官场。在民初的十年,庆宽以平民视角观察政局,时而以旗人身份筹划旗人生计,时而作为普通市民关注城市自治,逐渐淡出了时代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宽 内务府旗人 抄家 清末民初的社会
下载PDF
清末女性犯罪统计的个案分析——以大理院统计为例
11
作者 张洪阳 艾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清朝末年,女性犯罪凸现。由大理院的统计可以看出,河南省女犯无论数量、类型都较直隶省为多。犯罪者年龄趋于年轻化、无业化,拘禁女犯有被开释和保释的机会,且多数可以交罚金,对女犯如此详尽的统计,可以看出清末社会对女犯监禁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 清末社会 女性犯罪 统计分析 社会转型
下载PDF
清末贵州的实业教育
12
作者 余小龙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清末贵州实业教育的兴起主要动力为中外的商业竞争、新政的内在诉求和兴利的传统;实业教育的具体筹办体现了更多因地制宜的色彩;实业教育水平的幼稚除了直接相关的经费匮乏和人才不足外,更与当时贵州的整个商业经济社会落后有关。
关键词 贵州 实业教育 清末 社会背景
下载PDF
晚清留日学生出版实践及历史价值管窥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琼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1-74,共4页
留日学生及其出版物是清末社会一道靓丽的景观。留日学生不仅思考救亡图存方策,更是学习和接受了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并利用出版物进行广泛传播。这些出版物虽说在清廷与日本的双重箝制下犹如姹紫昙花,但是,在民族救亡、思想启蒙、... 留日学生及其出版物是清末社会一道靓丽的景观。留日学生不仅思考救亡图存方策,更是学习和接受了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并利用出版物进行广泛传播。这些出版物虽说在清廷与日本的双重箝制下犹如姹紫昙花,但是,在民族救亡、思想启蒙、社会进步等方面意义非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社会 留日学生 出版物 救亡启蒙
下载PDF
孟森先生与《广西边事旁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祺 《百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广西边事旁记》是近现代史学大师孟森的第一部史学著作。该著的写作背景、体例与内容,所反映的治史方法与历史观,以及清末广西的边疆情势及"新政"之推行,皆可为今人了解孟森的学术生平及研究清末广西边疆问题提供新的视野。
关键词 孟森 《广西边事旁记》 清末治边与社会改革
下载PDF
刘铁云多职业 心怀医药
15
作者 胡正旗 《家庭中医药》 2021年第6期13-15,共3页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原名孟鹏,字铁云,又字公约,别号老残,曾署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少迁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清末社会名人。著有《老残游记》《铁云诗存》《治河五说》《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铁云藏龟》《铁云藏... 刘鹗(公元1857-1909年),原名孟鹏,字铁云,又字公约,别号老残,曾署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少迁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清末社会名人。著有《老残游记》《铁云诗存》《治河五说》《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铁云藏龟》《铁云藏陶》等书。刘鹗一生有多种职业,当过医生、商人、官员、诗人、学者、经纪人、企业家、小说家、音乐家、收藏家、慈善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丹徒 《老残游记》 铁云藏陶 清末社会 刘鹗 经纪人 慈善家 治河五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