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医家治疗不寐用药规律的挖掘研究
1
作者 薛敬英 郑海燕 +2 位作者 钟晓勇 陈斌 罗京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讨晚清民国时期17位著名医家治疗不寐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晚清民国时期17位著名医家治疗不寐病的88首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5),并利用该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讨晚清民国时期17位著名医家治疗不寐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晚清民国时期17位著名医家治疗不寐病的88首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上传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5),并利用该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不寐病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是茯神、酸枣仁、生地黄、白芍、黄连、当归、牡蛎、法半夏、丹参、龙齿;所用药物主归心、肝、脾、肺经,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最常见的对药是茯神-酸枣仁;最常见的角药是茯神-酸枣仁-白芍;最常见的配伍规律:茯神-远志-酸枣仁,酸枣仁-丹参-远志;设定支持度为15,得到治疗不寐的核心药物组合为:茯神、酸枣仁、生地黄、白芍、龙齿、牡蛎、丹参;聚类结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5个,分为3个聚类组方,分别是清热化痰平肝类、养心健脾活血类、滋阴柔肝凉血类。结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医家治疗不寐,在治法上体现了“纯甘补虚”“介类潜阳”“补气活血”等中医理论特色,重在养心安神,同时兼顾清热、凉血、活血、健脾、化痰、滋阴、潜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清民国时期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地图中的内外蒙古交通
2
作者 姜建国 《西部蒙古论坛》 2024年第1期20-33,M0003,M0004,共16页
晚清民国时期内外蒙古交通地图,绘制有交通信息的区域地图以及方志地图数量庞大,绘制的交通信息丰富,是了解这一时期交通状况的重要史料。笔者收集研读了46幅内外蒙古交通地图,110册/幅区域地图,19部方志地图。部分交通地图详细标注了... 晚清民国时期内外蒙古交通地图,绘制有交通信息的区域地图以及方志地图数量庞大,绘制的交通信息丰富,是了解这一时期交通状况的重要史料。笔者收集研读了46幅内外蒙古交通地图,110册/幅区域地图,19部方志地图。部分交通地图详细标注了交通站点与交通路线;地图中的交通信息并非即时数据,古代地图交通信息为更早以前的情况,近代地图交通信息为近年情况;道路规划图与地图中的未成交通路线,虽然没有具体的地理实体,但仍可以从中分析出当时时局与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部分规划对之后交通建设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内外蒙古 地图 交通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唐绍仪“民主共和”政治思想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欣怡 《上海地方志》 2023年第2期77-84,96,共9页
“民主共和”是唐绍仪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绍仪幼年赴美留学期间是其“民主共和”思想萌芽的重要时期;第一次南北和谈期间,唐绍仪初步公开了他“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担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唐绍仪“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日... “民主共和”是唐绍仪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唐绍仪幼年赴美留学期间是其“民主共和”思想萌芽的重要时期;第一次南北和谈期间,唐绍仪初步公开了他“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担任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后,唐绍仪“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日益公开化,并具体化为对西方民主制度中内阁、国会、约法等要素的效仿和学习;此后,唐绍仪在辞任内阁总理及与袁世凯决裂等事件中,体现出对“民主共和”思想的维护和贯彻。袁世凯去世后,愈发紧张的“内忧外患”局势及此前“民主共和”实践中的受挫均使唐绍仪认识到,“和平”对国家和人民十分重要,动荡时期国会和约法不可持续,由此,在“民主共和”思想中加入了“和平”这一思想前提。这也体现出唐绍仪的“民主共和”思想与中国国情和时局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其“民主共和”思想逐渐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绍仪 民主共和 政治思想 和平 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的社会运动与政治变革: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中心
4
作者 王冠淇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10期37-39,共3页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传统的封建帝制向现代民主共和的转变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本文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中心,探讨这两次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和意义。通过分析这...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传统的封建帝制向现代民主共和的转变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本文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中心,探讨这两次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和意义。通过分析这两次变革的成因、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政治的深远影响,揭示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社会运动与政治变革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社会运动 政治变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下载PDF
烧畬种蓝与林蓝套作——清民国时期广东蓝靛植物的种植方法及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卫华 李维贤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清民国时期,广东的种蓝技术继承了传统的种蓝方法,并契合了广东多山特色,主要运用"烧种蓝"法,以及颇具广东特色的"林蓝套作"法。烧种蓝有较高效率,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而林蓝套作则类似现代高效的山林立体... 清民国时期,广东的种蓝技术继承了传统的种蓝方法,并契合了广东多山特色,主要运用"烧种蓝"法,以及颇具广东特色的"林蓝套作"法。烧种蓝有较高效率,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而林蓝套作则类似现代高效的山林立体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广东 蓝靛 烧畬种蓝 林蓝套作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述论 被引量:5
6
作者 贾秀慧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5,共11页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的动力,重点从经济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建设的近代化、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内的新变迁及城市人口的增长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认为虽然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但具... 本文分析了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的动力,重点从经济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建设的近代化、思想文化生活领域内的新变迁及城市人口的增长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认为虽然乌鲁木齐城市近代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速度缓慢,但具有鲜明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城市近代化 动力 表现 进步意义 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生活变迁 被引量:8
7
作者 贾秀慧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0-75,共6页
晚清至民国,新疆社会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资消费生活出现了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逐渐走向文明,新式文化教育开始出现,传统娱乐活动也发生了变化,话剧、电影等随之出现,一些西式娱乐活动和西方近代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新... 晚清至民国,新疆社会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资消费生活出现了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逐渐走向文明,新式文化教育开始出现,传统娱乐活动也发生了变化,话剧、电影等随之出现,一些西式娱乐活动和西方近代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新的娱乐方式。外来因素和社会内部变革力量是造成近代新疆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原因。从时间上看,战时变迁是近代新疆社会生活变迁非常重要的时期。从空间上看,新疆城市的社会生活变迁水平要高于农村和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新疆 社会生活 变迁
下载PDF
论战、选择、趋同:晚清民国时期国族建构视域下的中华民族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娜拉 吴海峰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95-200,共6页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作为清政府反对力量的革命派,基于排满革命的立场,主张满汉对立,强调汉族与满族的民族属性不同,从而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族民族主义革命。面...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作为清政府反对力量的革命派,基于排满革命的立场,主张满汉对立,强调汉族与满族的民族属性不同,从而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汉族民族主义革命。面对革命派的革命宣传与民族主义革命,立宪派为了抵制以"排满"为重要特征的革命浪潮,统合全国力量,因此提出五族共和的民族一体融合论。两种不同的中华民族观,基于各自的目标展开论战。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执政的中华民国政府基于维护民族、疆域之基础,选择并正式确定了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观。及至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全民族的认同,对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观 清民国时期 国族建构
下载PDF
晋省之旅:晚清民国时期温杭行程述考 被引量:1
9
作者 丁贤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1,共10页
明清时期,温州是浙江省距离省会杭州最远的府州,也是交通最为闭塞的区域。从晋省赶考生员的日记等史料中,可以发现温杭间约500公里行程,在自然力交通时代,人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费时近2周;近代以降,温杭行程发生巨变,通过沿海与内河轮... 明清时期,温州是浙江省距离省会杭州最远的府州,也是交通最为闭塞的区域。从晋省赶考生员的日记等史料中,可以发现温杭间约500公里行程,在自然力交通时代,人们爬山涉水,千辛万苦,费时近2周;近代以降,温杭行程发生巨变,通过沿海与内河轮运约需3天,公路开通后一日可达,航空运输更缩至二小时之内。但是,旅行资费、路途安全和交通服务等,阻碍了晚清民国时期温州人的远行。当然,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发展,封闭落后的温州开始进入发展时期,人们开始走出温州,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交通 科举考试 秀才 行程 温州 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三大政治运动对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令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41-546,共6页
学术界认为,近现代佛教、道教与过去相比处于衰落的状态,但是,对于佛教、道教衰落的原因却缺乏具体的分析。本文认为,晚清和民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废庙办学运动、反宗教运动相继而来,绵延近百年,从思想观念到行动,形成了不利于佛教、... 学术界认为,近现代佛教、道教与过去相比处于衰落的状态,但是,对于佛教、道教衰落的原因却缺乏具体的分析。本文认为,晚清和民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废庙办学运动、反宗教运动相继而来,绵延近百年,从思想观念到行动,形成了不利于佛教、道教生存的文化、社会、政治环境,对佛教、道教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相比较而言,由于佛教寺院经济状况好,僧尼人数和信徒人数多,社会动员力量强大,这三大运动对佛教的影响小,对道教的影响却很大,直接危及到道教的生存,严重伤及道教的元气,是道教在近现代衰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庙产兴学 反宗教运动 佛教 道教 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美术界赈灾济困活动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志强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晚清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兵燹战乱造成了数量庞大的灾黎难民,迫切地需要社会救助。然而,政府却因兵革屡兴、吏治腐败、财政匮乏等因素,无力开展有效的赈济。于是,以地方精英为主导的民间力量开始肩负起社会救济的重任。随着书画家力量... 晚清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兵燹战乱造成了数量庞大的灾黎难民,迫切地需要社会救助。然而,政府却因兵革屡兴、吏治腐败、财政匮乏等因素,无力开展有效的赈济。于是,以地方精英为主导的民间力量开始肩负起社会救济的重任。随着书画家力量的成长壮大,书画市场的繁荣,美术家群体将艺术活动与慈善事业密切结合起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社会救济的重任,为当时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美术界 自然灾害 兵燹 赈济
下载PDF
宗族与晚清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社会变迁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家贵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18,共9页
晚清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的宗族既有宗族所共有的特征,但其内部结构又有特殊性,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皖北地区宗族的发展及其活动加剧了该地区的社会动荡,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习俗,改变了这... 晚清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的宗族既有宗族所共有的特征,但其内部结构又有特殊性,同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皖北地区宗族的发展及其活动加剧了该地区的社会动荡,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习俗,改变了这一地区的乡村结构,成为该地区社会变迁的重要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皖北地区 清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福建的女巫“问亡”活动 被引量:1
13
作者 庄恒恺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5期27-27,共1页
女巫众多是近世以来福建社会巫觋最明显的特点。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记,福州"每一乡,率巫妪十数家"。明人谢肇《五杂组》云:"闽女巫有习见鬼者,其言人人殊,足征诈伪。又有吞刀吐火,为人作法事禳灾者。"清代福州乡... 女巫众多是近世以来福建社会巫觋最明显的特点。南宋梁克家《三山志》记,福州"每一乡,率巫妪十数家"。明人谢肇《五杂组》云:"闽女巫有习见鬼者,其言人人殊,足征诈伪。又有吞刀吐火,为人作法事禳灾者。"清代福州乡土小说《闽都别记》中也有不少女巫故事。福建女巫除了为人消灾祈福以外,经常做的是为人"问亡"。问亡即女巫通过催眠的方式引导人的灵魂进入阴间与亡者相会,女巫以亡者的化身与活人对话。问亡在各地的叫法不同,闽东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都别记 清民国时期 乡土小说 梁克家 三山志 福建社会 吞刀吐火 诈伪 禳灾 巫觋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公共卫生建设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秀慧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从公共卫生之建设、卫生观念的演进这两个方面解读了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公共卫生发展。受制于近代新疆整体落后的政治经济状况,公共卫生建设很不完善,但新疆公共卫生的近代化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新疆 公共卫生 建设 观念
下载PDF
转型与更新:晚清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的发展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斌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第3期90-92,共3页
晚清民国时期是我国设计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古典向现代更新的关键时期。早在鸦片战争前,江南经济即已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地处东部沿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星罗棋布的市镇密如蛛网,河网交错的水乡经济活跃,历史文化积淀... 晚清民国时期是我国设计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古典向现代更新的关键时期。早在鸦片战争前,江南经济即已在全国居于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地处东部沿海,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星罗棋布的市镇密如蛛网,河网交错的水乡经济活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交通便捷,人文荟萃,商贸繁荣,物阜民丰,这在全国其余地区尚属稀见,因而造就了其独有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密如蛛网 人文荟萃 历史文化积淀 东部沿海 鸦片战争前 自然地理条件 江南地区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民营报纸经营性业务的外包现象探析
16
作者 陶喜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0,共4页
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民营报纸将发行、广告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外包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这种经营模式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经营性业务的外包有助于推进民营报业现代化进程,使报社可以专注于其擅长的采编业务,提高了报社的经营... 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民营报纸将发行、广告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外包给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这种经营模式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经营性业务的外包有助于推进民营报业现代化进程,使报社可以专注于其擅长的采编业务,提高了报社的经营效率。在一定情况下,这种经营模式也给报社管理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报纸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民营报纸 经营性业务 业务外包 经营模式
下载PDF
经验、知识与政治:晚清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富士山认识
17
作者 向卿 郭雯 《日本问题研究》 2022年第1期55-68,共14页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的富士山认识构建了富士山作为日本代表、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神山、绝景、避暑胜地等多重形象和意义,也塑造了它作为“异国之山”“东亚之山”“文明之山”的多重面孔,总体上也呈现出从“客观叙述和赞美”向“...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人的富士山认识构建了富士山作为日本代表、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神山、绝景、避暑胜地等多重形象和意义,也塑造了它作为“异国之山”“东亚之山”“文明之山”的多重面孔,总体上也呈现出从“客观叙述和赞美”向“赞美和批判并存”的立场转变。这种认识是主体与对象在一定时空内基于经验而发生知识性·情感性联系的过程,既立足于中国文人关于富士山的体验和知识,也受到近代文明观、中日关系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对中国人的自我认识和日本人的富士山认识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中国知识分子 富士山 跨国境 文明观
下载PDF
论晚清民国时期怒江流域的茶叶种植
18
作者 吴臣辉 《农业考古》 2015年第5期160-164,共5页
怒江流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茶叶种植优势,既有优质的气候、光照、土地等自然资源,又有对茶树情有独钟的"濮人"古老民族,他们具有种茶、制茶、品茶的优良传统经验。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急剧变化,... 怒江流域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茶叶种植优势,既有优质的气候、光照、土地等自然资源,又有对茶树情有独钟的"濮人"古老民族,他们具有种茶、制茶、品茶的优良传统经验。晚清民国时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急剧变化,刺激了茶叶种植的快速发展,怒江流域茶叶种植规模、面积不断扩大,茶叶贸易成为乡村集市和出口的交易大宗商品;但暴利的罂粟种植与茶叶种植同步进行,不断排挤茶叶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规模时有减少,茶叶种植在艰难前进和发展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怒江流域 茶叶种植 举步维艰
下载PDF
近代文明的建构与城市发展 晚清民国时期的天津与华北
19
作者 王先明 《人民周刊》 2020年第9期74-75,共2页
近代以来,天津经历了历史性变化。自从19世纪60年代开埠后,天津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与新旧转型期。"津埠本通商口岸,垂四十年,习于洋情,商贾工作强半资商埠。"作为漕运之总汇、国防之要塞、京师之屏藩,天津实居形胜势要之区位... 近代以来,天津经历了历史性变化。自从19世纪60年代开埠后,天津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与新旧转型期。"津埠本通商口岸,垂四十年,习于洋情,商贾工作强半资商埠。"作为漕运之总汇、国防之要塞、京师之屏藩,天津实居形胜势要之区位,其财富积聚也令人称道:"天津为北洋最繁富之区,初有小扬州之名,近则曰小上海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明 清民国时期 于洋 通商口岸 历史性变化 财富积聚 开埠后 发展期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晚清民国时期翻译活动
20
作者 柴清华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生态翻译学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新视角,其中"关联序链"、"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关联序链"是指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知视野往往遵循从语言到文化再到自然生态的研究范式递进和转变,其更注... 生态翻译学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新视角,其中"关联序链"、"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关联序链"是指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知视野往往遵循从语言到文化再到自然生态的研究范式递进和转变,其更注重从认识论层面研究翻译活动;而"三维转换"是指译者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下进行翻译活动时会遵循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其更关注翻译活动的实际操作层面。文章通过"关联序链"、"三维转换"两个理论视角对晚清民国时期翻译活动进行了梳理、总结和研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翻译活动与自然界的关联共性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变化一样,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生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民国时期 翻译活动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