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象与存思:李白诗歌与上清派关系略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小荣 王镇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在唐代众多的道教派别中,上清派的影响最大。而与李白交往的道友,主要为上清派道士。更为重要的是:诗人大量反映道教信仰的作品,其意象来源、构思方法悉与上清派的存思术有关。所以,李白诗歌所受的影响主要源自上清派。
关键词 李白诗 意象 清派 存思
下载PDF
道教上清派与晚唐游仙诗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乃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2-138,173,共8页
以修炼成仙为终极目的的道教与游仙诗有天然的关系。道教作为唐代的国教,其最大的教派上清派给唐代游仙诗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上清派的修仙方术、等级观、空间观、释道兼修观对晚唐游仙诗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道教 清派 晚唐游仙诗 李商隐 曹唐
下载PDF
存思与天算——六朝道教上清派与中国传统数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子路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六朝时期,出于士宦之家的道教上清派宗师在修习仙道之时,亦融入了天文历算之学。存思术作为上清派具有代表性的神仙方技,便融合了天算学的内容。上清派道士存思星象时,需要经验观察和数理推算,在他们看来,宇宙... 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六朝时期,出于士宦之家的道教上清派宗师在修习仙道之时,亦融入了天文历算之学。存思术作为上清派具有代表性的神仙方技,便融合了天算学的内容。上清派道士存思星象时,需要经验观察和数理推算,在他们看来,宇宙有数可循而并非杂乱无章。上清派以其经法传承和社会组织,对数学学术的保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而实际上,数学(主要是天算学)也成为构建上清派的宗教意识、修行方法的重要一环。"道非数不行,数非道不立",上清派为我们提供了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又一种特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道教上清派 中国传统数学
下载PDF
道教上清派炼养术与中医命门学说流变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剑 和中浚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01-204,共4页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命门实质及部位向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命门学说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右肾命门说""肾间命门说"等几种观点。就上清派道教对中医命门学说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上清派道...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命门实质及部位向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命门学说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右肾命门说""肾间命门说"等几种观点。就上清派道教对中医命门学说的影响进行探讨,指出上清派道教的经典著作为"肾间命门说"的重要学术源头,研究命门学说有必要追本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门 道教 清派 黄庭经
下载PDF
上清派炼养术的藏象学说内涵探讨
5
作者 汪剑 张晓琳 和中浚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利用古籍文献整理探讨上清派道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上清派道教医药相关文献,采取类编等文献整理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对照研究。结果:上清派以存思、行气、服食等为主要修炼手段,结合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内... 目的:利用古籍文献整理探讨上清派道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上清派道教医药相关文献,采取类编等文献整理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对照研究。结果:上清派以存思、行气、服食等为主要修炼手段,结合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内容。结论:上清派养生术对道教的发展、养生学和中医藏象学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五脏炼养术、命门学说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派 炼养术 藏象学说 五脏 命门
下载PDF
茅山上清派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国发 《上海道教》 2003年第4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茅山 清派 道教 宗派体制 《茅山志》 朱自英
下载PDF
论道学上清派与温庭筠词境之形成
7
作者 宁薇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9-201,共3页
作为"花间鼻祖",温庭筠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但同时,温词也呈现出委婉含蓄与清新疏朗之美。温庭筠词风的形成,除了与晚唐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文化传承等有关外,道学上清派对温庭筠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独特... 作为"花间鼻祖",温庭筠首开词为艳科的香软词风之先河,但同时,温词也呈现出委婉含蓄与清新疏朗之美。温庭筠词风的形成,除了与晚唐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文化传承等有关外,道学上清派对温庭筠词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它独特的成仙思想、修炼方式以及以女性为祖师的神仙崇拜等促成了温庭筠词"静境"、"心境"和"艳境"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派 温庭筠
下载PDF
论陈国符对上清派研究的贡献
8
作者 孙亦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7,共6页
陈国符通过阅读《道藏》而取得的道教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对上清派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陈国符的上清派研究一方面延续清代考据学的传统,注重详细考证,力图用史实来说话;另一方面,又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恰当的评判和巧妙的归... 陈国符通过阅读《道藏》而取得的道教研究成果是多方面的,对上清派的研究即是其中之一。陈国符的上清派研究一方面延续清代考据学的传统,注重详细考证,力图用史实来说话;另一方面,又借鉴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恰当的评判和巧妙的归纳,通过将具体的道经研究与抽象的理论概括相结合,不仅挖掘出许多珍贵的资料,大致厘清了上清派的发展线索,而且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今天,研究道教的学者几乎都曾从《道藏源流考》中得到启发与教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国符 《道藏源流考》 清派 《道藏》
下载PDF
术道糅杂:道教上清派炼丹术的启示
9
作者 张崇富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28-131,共4页
本文认为道教上清派炼丹术可谓术道糅杂:既发明了"阳燧取火法",火焰鉴别元素法,同时也继承了道教修道与天地造化同途的思想,变化的思想以及对宇宙造化之理探索的合理思想內核谏锨迮?道士那里,炼丹术乃是达道的舟筏和桥梁,... 本文认为道教上清派炼丹术可谓术道糅杂:既发明了"阳燧取火法",火焰鉴别元素法,同时也继承了道教修道与天地造化同途的思想,变化的思想以及对宇宙造化之理探索的合理思想內核谏锨迮?道士那里,炼丹术乃是达道的舟筏和桥梁,最终服务于他们的宗教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清派 炼丹术 中国古代科技
下载PDF
心向至道:从梦遇女仙到灵接仙真——《红楼梦》宝玉梦境描写中的道教上清派思想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晓辉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63,共14页
《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宝玉所经历的诸多梦境,其文化原型与道教上清派思想文化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宝玉梦中得警幻仙姑启示,与道教上清派经典中通常借助女仙以启灵媒的描述较为类似;警幻教授宝玉的"意淫"思想,与... 《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宝玉所经历的诸多梦境,其文化原型与道教上清派思想文化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为:宝玉梦中得警幻仙姑启示,与道教上清派经典中通常借助女仙以启灵媒的描述较为类似;警幻教授宝玉的"意淫"思想,与上清经中的"思存女仙"而反对肉欲的教义,也存在近似之处。更深层次上,二者在末世思想、传道方式以及传道者的悲剧命运等方面,都有可资比较的地方。以此角度切入,对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宝玉梦境的内涵会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贾宝玉 梦文化 女仙崇拜 道教上清派
下载PDF
李白的上清派信仰及对其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夏培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91-95,共5页
李白信仰道教上清派,而且这种信仰对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神仙世界的想象与描绘;二是"玉女""紫色""云霞"三类诗歌意象的使用;三是某些写景游仙诗的创作模式。
关键词 李白 清派 意象 构思 创作
下载PDF
道教上清派与晚唐咏物诗创作
12
作者 王见楠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2-58,107,共8页
晚唐诗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上清派修道思想的影响,并反映于他们的咏物诗的创作。就修道方法而言,上清派的存思存神术提供了一种极具想象力、跳跃流动的思维方式,启发了诗人咏物的构思,使得咏物诗呈现出奇幻瑰丽之境;而"人-神"... 晚唐诗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上清派修道思想的影响,并反映于他们的咏物诗的创作。就修道方法而言,上清派的存思存神术提供了一种极具想象力、跳跃流动的思维方式,启发了诗人咏物的构思,使得咏物诗呈现出奇幻瑰丽之境;而"人-神"双修术及其创造的女仙世界,则从意象语言和情爱内涵两方面影响到晚唐咏物诗"艳境"的营构。此外,上清派重视心性论的阐发,以内观、坐忘为修道之要,倡扬众生万物皆有道性,有助于形成清虚淡泊的咏物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派 晚唐咏物诗 存思 人-神双修 心性论 诗境
下载PDF
道教上清派之“存思”与佛教真言宗之“有相瑜伽”——基于修行方法的比较分析
13
作者 朗安 心举 《普陀学刊》 2019年第2期179-209,共31页
代表了中土真言宗成熟阶段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仅从其借重真言秘字的力量、倡导由"有相"入于"无相"的实修方法而言,与原始佛教和早期大乘佛教有较大距离,却与中国本土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存思法"... 代表了中土真言宗成熟阶段的《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仅从其借重真言秘字的力量、倡导由"有相"入于"无相"的实修方法而言,与原始佛教和早期大乘佛教有较大距离,却与中国本土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存思法"更为接近,因此从存思法的角度去解读唐代真言宗所传的"有相瑜伽"密法,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为密教"去神秘化"的思路。比如,上清道及其他道教派别授徒、传法是通过"授箓",而密教则是通过"灌顶",在这个过程中,均要借助特殊的符号(符文或秘字)、声音(祝咒或真言),将代表神圣之物(元炁或光焰)注入受法者的身中。再比如,道教尤其上清派与密教主导性的修行方式十分相似,无论密教胎藏部的在身内各部位布以秘字,金刚部的观想从自心化现出众如来、菩萨、金刚,还是上清道的存思身中众神与九天之神相应,均是"内观"的修习方法。真言宗所传的真言法门是早期佛陀亲传"佛随念""法随念"之止观禅修方法的延续和改进;而上清道倡导的"存思法"上承上古道家、下启唐宋的内丹道法,背后的指导原则完全相同。基于实修角度来看佛家的止观禅法与道家的内丹道法,只有话语体系的分别,并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因此密教与上清道所表现出的结构上的近似绝非偶然——从实修角度而言均是借用特殊的"音"与"相",更便捷地开启自身灵性,从而迅速进入深密的清虚或静定;两者在内在精神上是高度契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真言宗 有相瑜伽 道教 清派 存思法
下载PDF
上清派的新神学
14
作者 钟国发 《上海道教》 2001年第4期4-6,共3页
《上清经》提出了一套与儒、佛、天师道都不相同的新神学。其中包括一套新奇的关于天宫结构和神灵谱系的说法,故《文献通考·经籍五十一》引《四十九章经》李壁序日:
关键词 清派 《上清经》 新神学 天宫结构 神灵谱系 神灵形象 多样化 人格化
下载PDF
道教上清派向正一之教的起程(上)
15
作者 袁志鸿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正一教就是后来人称之为“正袁志鸿一派”的先序,是以“三山符篆”为主干形成的教派,其中尤以上清派的脉动为关键。道教上清派起始于东晋时期魏夫人携子南渡之后,在建康授杨羲,传承于二许,形成《上清经》教延续而下,正式形成教派形式。... 正一教就是后来人称之为“正袁志鸿一派”的先序,是以“三山符篆”为主干形成的教派,其中尤以上清派的脉动为关键。道教上清派起始于东晋时期魏夫人携子南渡之后,在建康授杨羲,传承于二许,形成《上清经》教延续而下,正式形成教派形式。东晋以降,南朝王权多事,战乱频频不断,《上清经》教在传至许氏第三代许黄民时,许黄民携经篆入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派 正一教 《上清经》 符篆 东晋时期 杨羲 道教 建康
原文传递
上清派炼养术的藏象学说内涵探讨
16
作者 汪剑 张晓琳 和中浚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40,共3页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缮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是道教的...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缮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期是道教的成型时期,经过东汉五斗米道、太平道的铺垫,魏晋道教有了一个大的发展,产生了包括上清派在内的几个新道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派 内涵 学说 魏晋时期 《上清经》 《真诰》 五斗米道 道教
原文传递
茅山上清派授箓程序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世华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3,共5页
茅山上清派授历史悠久。本文探讨了茅山上清派授的程序,列举唐宋时期茅山道教著名的授斋醮科仪,并宣示茅山将重开宗坛授法典。
关键词 清派 授箓程序 斋醮科仪 道教文化
原文传递
徐灵府与上清派南岳天台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清湘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44,共4页
徐灵府,号默希子,钱塘天目山人,“通儒学,无意于名利。”关于他的生卒时问,今天所见到的历史文献资料中皆无具体的记载,仅能推测出他大约的生存年代。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言,徐灵府在唐武宗会吕初曾被征诏,但因“衰槁”而... 徐灵府,号默希子,钱塘天目山人,“通儒学,无意于名利。”关于他的生卒时问,今天所见到的历史文献资料中皆无具体的记载,仅能推测出他大约的生存年代。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言,徐灵府在唐武宗会吕初曾被征诏,但因“衰槁”而“免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派 南岳 历史文献资料 唐武宗 儒学 名利 体道
原文传递
茅山上清派高道卢至柔生平略述——兼论其道教精神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崇阳 《中国道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道教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叫做“柔弱”,在“柔弱”精神中,又以“至柔”更为纯粹,更为深远,《道德经》第43章中即这样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道教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高道或隐或显地展示出了这种精神——“... 在道教精神中有一种精神叫做“柔弱”,在“柔弱”精神中,又以“至柔”更为纯粹,更为深远,《道德经》第43章中即这样写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道教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高道或隐或显地展示出了这种精神——“至柔必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道教 清派 生平 茅山 《道德经》
原文传递
天台山与道教上清派
20
作者 袁志鸿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2003年第3期36-37,共2页
古人夸张地称:天台山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高一万丈,周围八百里,又有飞泉,悬流千丈.传说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采药,迷途不知返程.
关键词 天台山 道教 清派 司马承祯 闾丘方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