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清淤区轮虫群落结构的对比研究
- 1
-
-
作者
曾甜甜
刘其根
孔优佳
陈立婧
-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滆湖渔业管理委员会
-
出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7)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701)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
-
文摘
于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每月下旬对滆湖控藻网围内、外和清淤区3个区域轮虫的群落结构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方法,对轮虫种类组成、优势度、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及与水质特征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经鉴定:轮虫共有51种,隶属于14科22属。主要优势种包括: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和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等。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T)、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氧(DO)、总氮(TN)和总磷(TP)是影响轮虫生态特征的主要水质因子。多重比较表明,轮虫现存量网围内显著低于网围外(P<0.05),网围内、外皆极显著低于清淤区(P<0.01)。轮虫的生物密度年均值为:网围内[(428±96)ind/L]<网围外[(939±220)ind/L]<清淤区[(1216±330)ind/L];生物量:网围内[(0.364±0.100)mg/L]<网围外[(0.991±0.316)mg/L]<清淤区[(1.589±0.328)mg/L]。本研究表明,鲢鳙鱼控藻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有一定效果,而清淤对水体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效果。
-
关键词
滆湖
控藻网围
清淤区
轮虫
群落结构
-
Keywords
Lake Gehu
bio-manipulation pen
dredging area
rotifer
community structure
-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太湖西岸典型区域沉积物的硫铁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吴松峻
汪旋
季秋忆
王明玥
赵艳萍
王国祥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美国东北大学土木与环境学院
-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0-960,共11页
-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203-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3061)联合资助
-
文摘
以太湖西岸聚藻区、清淤区和开阔水域3种典型区域为对象,对沉积物中硫铁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沉积物中铁还原均比硫还原活跃,硫铁氧化还原菌的分布表明硫铁循环主要集中于0~15 cm表层沉积物.开阔水域未发现明显硫离子(dS^2-)释放与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沉积,硫还原较弱;二价铁离子(dFe^2+)平均浓度为dS^2-的5.2倍,说明沉积物仍以铁还原为主导.清淤区硫酸盐还原菌(SRB)相对丰度与dS^2-含量均为所有区域中最低,且未见明显dFe^2+释放,表明清淤抑制了硫铁还原的进行.聚藻区表层沉积物SRB相对丰度达到2.7%,且出现dS^2-和AVS的显著升高,说明沉积物中发生着强烈的微生物硫还原.在表层沉积物也出现了明显的dFe^2+释放,反映出强烈的铁还原,但沉积物中铁还原菌(FeRB)的平均丰度仅为0.6%,这一数值与其他区域相似,显然无法解释聚藻区与其他区域巨大的dFe^2+差异,因此微生物铁还原并不是铁还原的主要途径.考虑到硫铁化合物的沉积与Fe(Ⅲ)氧化物的消耗一致,沉积物中的铁还原是由ΣS^2-诱导的化学铁还原主导. dFe^2+平均浓度为dS^2-的4.8倍,监测培养沉积物的dS^2-、dFe^2+变化所得的铁还原速率是硫还原速率的7.4倍,说明铁还原仍比硫还原活跃.但由于AVS的沉积对ΣS^2-的消耗,真实硫还原速率应高于测量值.
-
关键词
硫还原
化学铁还原
三价铁氧化物
聚藻区
清淤区
开阔水域
太湖
-
Keywords
Sulfate reduction
chemical iron reduction
Fe(Ⅲ) oxides
algae accumulated sediment
dredged sediment
sediment away from lake shore
Lake Taihu
-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