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中药师干预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
作者 谢家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23-0026,共4页
评价临床中药师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88例(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随机分为临床中药师干预组(观察组)与常规用药组(对照组),每组44例,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率、药物知... 评价临床中药师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88例(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随机分为临床中药师干预组(观察组)与常规用药组(对照组),每组44例,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率、药物知识认知、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合理用药率高,药物知识认知评分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 中药师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实施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该类药物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中药 药学干预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马钦海 邢学锋 罗佳波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58-661,共4页
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3方面论述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及其复方抗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概况,总结国内外学者从体内外探讨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所取得... 从中医药传统理论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3方面论述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及其复方抗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概况,总结国内外学者从体内外探讨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其今后应研究的方向,为中医药抗呼吸道病毒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呼吸道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范秀珍 胡维诚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作用下 ,引起的以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 ,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消炎”的目的 ... 动脉粥样硬化是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作用下 ,引起的以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平滑肌细胞迁移与增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炎性疾病 ,清热解毒类中药通过降血脂、拮抗内皮素、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达到“消炎”的目的 ,因而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清热解毒类中药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综述 血脂 内皮素 平滑肌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抗肿瘤中药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一)——清热解毒类中药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胜鹏 申东艳 +2 位作者 李鹏 陈美婉 王一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1-2135,共5页
单味及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中药中提取出的许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其常见的剂型包括内服和外用的片剂、丸剂和散剂等。随着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单味及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中药中提取出的许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其常见的剂型包括内服和外用的片剂、丸剂和散剂等。随着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程,各种现代的剂型也被应用于不同中药,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清热解毒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瓶颈问题,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小毒副作用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微囊以及乳剂等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在清热解毒抗肿瘤中药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清热解毒抗肿瘤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中药 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清热解毒类中药
下载PDF
几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 被引量:4
5
作者 丁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1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醒脑静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60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总结分析处理方法及结局。结果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比例较高,...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醒脑静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60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总结分析处理方法及结局。结果使用热毒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比例较高,以皮疹症状为多见。给予对症处理后,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通过回顾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尽早处理,可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临床中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昌 常冰 +2 位作者 王广伟 杨龙飞 郑霄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0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石家庄市中医院清开灵、痰热清、双黄连中药注射剂使用病例3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指导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石家庄市中医院清开灵、痰热清、双黄连中药注射剂使用病例3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指导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一般用药指导,观察组行临床中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人均费用、用药频度。结果:观察组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人均费用占住院费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开灵、痰热清、双黄连用药频度(DD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药师干预临床用药指导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可明显降低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人均费用占住院费用比例及DDDs,改善清开灵、痰热清、双黄连不合理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开灵 痰热清 双黄连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合理应用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7
作者 杨安辉 刘宇灵 +3 位作者 林龙飞 罗玉婷 吴艳秋 李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1-186,共6页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种类,梳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整理了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组方应用,以期更好发挥清热解毒类中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对于后续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SARS-CoV-2 细胞因子风暴 炎症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博龙 李跃文 邹盛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44-2649,共6页
目的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查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并人工检索相关会议、杂志,收集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 目的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查询Pub Med、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知网数据库,并人工检索相关会议、杂志,收集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1月,采用ADDIS 1. 16. 8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与概率排序。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3 749例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热毒宁、痰热清、喜炎平、炎琥宁显著高于利巴韦林(P <0. 05),痰热清、喜炎平显著高于双黄连(P <0. 05),喜炎平显著高于炎琥宁(P <0. 05),最佳概率排序依次为喜炎平>痰热清>热毒宁>双黄连>炎琥宁>利巴韦林;在退热时间方面,喜炎平、炎琥宁显著短于利巴韦林(P <0. 05),最佳概率排序依次为喜炎平>炎琥宁>热毒宁>痰热清>利巴韦林>双黄连;在止咳时间方面,喜炎平、炎琥宁显著短于利巴韦林(P <0. 05),最佳概率排序依次为炎琥宁>喜炎平>热毒宁>痰热清>双黄连>利巴韦林;在啰音消失时间方面,喜炎平、炎琥宁、热毒宁显著短于利巴韦林(P <0. 05),最佳概率排序依次为喜炎平>炎琥宁>热毒宁>双黄连>痰热清>利巴韦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热毒宁、痰热清显著低于利巴韦林(P <0. 05),最佳概率排序依次为热毒宁>痰热清>炎琥宁>喜炎平>利巴韦林。结论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时,喜炎平疗效最好,热毒宁安全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液 小儿病毒性肺炎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段日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5期193-194,共2页
中医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用药就是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该类中药的种类比较多且临床效果非常好,其是中药中无法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医学研究不断的深入,临床中运用中将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药理作用大量发掘出来,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无... 中医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用药就是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该类中药的种类比较多且临床效果非常好,其是中药中无法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医学研究不断的深入,临床中运用中将清热解毒类的中药药理作用大量发掘出来,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无法被代替。本文分析了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以期为近一步研究此类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诗航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1期196-197,共2页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痈肿丹毒、咽喉肿痛、温热病、烫伤、咬伤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 清热解毒类中药的种类繁多。临床上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痈肿丹毒、咽喉肿痛、温热病、烫伤、咬伤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探讨对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赖刘娟 何小玲 《北方药学》 2020年第5期195-196,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经验和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儿科患者的用药数据,共2394张处方。收集患儿基础信息、疾病诊断信息、用药种类、是否联合用药...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经验和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儿科患者的用药数据,共2394张处方。收集患儿基础信息、疾病诊断信息、用药种类、是否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药物费用。分析用药品种和销售金额;分析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合并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015—2017年,我院儿科共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四类中药注射剂,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使用次数最多,占比48.76%,其次依次为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双黄连。2015—2017年,注射用炎琥宁和注射用双黄连的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痰热清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医生更偏向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途径,且存在超量使用的情况,痰热清注射液超量使用发生率最高,为33.46%。2394张处方中,三联用药占比最大,为79.62%。注射用双黄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4.92%,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3.08%。结论:我院儿科主要使用喜炎平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痰热清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四类中药注射剂,注射用双黄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在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时,我院儿科存在过量使用、过度合并用药情况,临床应加大监管力度,慎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第6期10-11,共2页
清热解毒类中药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此类中药种类繁多,临床效果显著。中药在抗病毒方面以其低毒、高效,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作为天然药品的中药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很高。本文从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方面对清... 清热解毒类中药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此类中药种类繁多,临床效果显著。中药在抗病毒方面以其低毒、高效,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作为天然药品的中药对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很高。本文从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方面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整理,为后期进一步研究中药抗病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抗病毒
下载PDF
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美伦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2期159-159,共1页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0例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年人比未成年人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发生率比女性多。速发型...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0例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年人比未成年人的发生率较高。男性发生率比女性多。速发型是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采用相应救治措施,以使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晓飞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清热解毒类中药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我国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转化医学研究初显成效
15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8期32-32,共1页
从4月1日召开的"转化医学与清热解毒类中药的基础及临床再深入研究研讨会"上获悉,清热解毒类中药转化医学研究初显成效,意味着转化医学在中医药界的发展又前进了一步。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转化医学 医学研究 医药界 意味着
下载PDF
清热解毒类中药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16
作者 周海升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4期62-64,共3页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盆腔炎性疾病患者78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随机分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的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炎症反应、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盆腔炎性疾病患者78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随机分为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的观察组与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炎症反应、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临床症状评分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水平低,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P>0.05。结论在盆腔炎性疾病中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能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少且生活质量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 盆腔炎性疾病 效果
下载PDF
样本医疗机构2008—2014年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亮 韩晟 +1 位作者 史录文 李文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分析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探讨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结构及趋势。方法:通过处理全国402家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数据,分析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及使用结构;选取赫芬达尔... 目的:分析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探讨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结构及趋势。方法:通过处理全国402家医疗机构药品购销数据,分析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现状及使用结构;选取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与市场集中曲线这两个指标,对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市场集中度进行分析。结果: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及使用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在2011年后显著增加,其中喜炎平的市场份额上升至首位;热毒宁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产品集中度较高,并逐年上升。结论:由于多种环境和政策因素,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量增加;喜炎平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样本医疗机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趋于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药物结构 市场集中度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市场集中曲线
原文传递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18
作者 苗雨露 张雯霞 +3 位作者 王玉娥 李媛 岳永花 倪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8-234,共7页
临床治疗中抗炎药物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其中包括甾体类抗炎药物(SAID)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但是由于许多合成药物有较强的毒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中医药基于整体辨证思维模式,具... 临床治疗中抗炎药物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其中包括甾体类抗炎药物(SAID)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但是由于许多合成药物有较强的毒副反应,人们愈来愈重视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抗炎药物。中医药基于整体辨证思维模式,具有功效独特、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势,已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有志于解决炎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者们的目光。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炎疗效确切。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了近10年来清热解毒类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有关抗炎方面的研究进展,概括其抗炎机制。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抗炎机制可分为8个方面,即对血管活性胺类介质的影响、对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对炎症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的影响、对一氧化氮(NO)和趋化因子的影响、消除自由基、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等。通过综述、分析,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炎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 清热解毒类中药 作用机制 活性成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婉慧 李辉 +2 位作者 李莉 张晓燕 陈赫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686-690,共5页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2013—2017年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用药信息,对药品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2013—2017年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用药信息,对药品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和销售金额基本稳定,但其占药品总金额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同时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注射用双黄连和注射用炎琥宁呈下降趋势,热毒宁注射液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的DDDs值呈增长趋势,注射用双黄连和注射用炎琥宁呈下降趋势。DDC值最大的是喜炎平注射液,最小的是注射用双黄连。大部分药物的B/A值均接近1,说明用药份额与用药选择一致性相对较好。结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清热解毒类中药临床应用浅见 被引量:1
20
作者 佘广平 《黑龙江中医药》 2004年第6期46-47,共2页
祖国医学认为,“有毒必有热”。反之,高热不退又会导致毒性反应。作为清热药这个大范畴中的一个分支,清热解毒药是临床上用来清解热毒的一类中药。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 热毒 祖国医学 高热 清热解毒 毒性反应 范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