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热通下中药对胆管炎大鼠肠屏障保护和炎症反应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静喆 章学林 +4 位作者 高炬 沈平 马恩伟 顾宏刚 朱培庭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通下中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对肠黏膜屏障保护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方法:60 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模型组(A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治疗组(B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并喂清热通下中药治疗;假手术组(C组)仅剖腹后缝合。取... 目的:探讨清热通下中药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对肠黏膜屏障保护和炎症调控的作用。方法:60 只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模型组(A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治疗组(B组)制作急性胆管炎模型并喂清热通下中药治疗;假手术组(C组)仅剖腹后缝合。取血检测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等指标。结果:A组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 6, IL -6)、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 8, 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 α)、血清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IL- 2 则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A组的血清内毒素和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数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具有清热通下作用的中药在治疗急性胆道感染中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降低血清内毒素和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通下中药 胆管炎 细胞因子 炎症介质
下载PDF
疏肝利胆和清热通下法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骏 高炬 +3 位作者 蔡滨 沈通一 朱培庭 张静哲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降低胆道感染病人血清总胆汁酸值,减少胆汁酸的急、慢性毒性作用的方法。方法: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学说,采用疏肝利胆、清热通下法治疗107例胆道感染病人,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清总胆汁酸值测定,... 目的:探讨降低胆道感染病人血清总胆汁酸值,减少胆汁酸的急、慢性毒性作用的方法。方法: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学说,采用疏肝利胆、清热通下法治疗107例胆道感染病人,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和血清总胆汁酸值测定,与64例常规西医治疗病人比较分析。结果:1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血清总胆汁酸值降低幅度大,降低速度快,与对应的常规西医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经治疗后4组的APACHE-Ⅱ评分均随总胆汁酸值下降而显著降低(P<005)。3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西医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总胆汁酸,减轻胆汁酸的急、慢性毒性作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2再次证实血清总胆汁酸值对外科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 清热通下 急性 胆道感染
下载PDF
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时IL-2和TNF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刚 朱培庭 袁作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急性胆道感染时IL-2、TNF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分成A组(模型组)、B组(中药治疗组)、C组(抗生素治疗组)、D组(胆总管结扎组):E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第3、5天取血,做IL-2、TNF的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急性胆道感染时IL-2、TNF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分成A组(模型组)、B组(中药治疗组)、C组(抗生素治疗组)、D组(胆总管结扎组):E组(假手术组)。分别于手术第3、5天取血,做IL-2、TNF的检测。结果:第3天时A组的TNF明显高于其它各组,E组最低,而IL-2在A组最低,E组最高,B、C两组处于A、E两组之间。第5天时TNF、IL-2的总体趋势与第3天相同。结论:中医药在急性胆道感染时对IL-2、TNF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通下 胆道感染 细胞因子 中医药疗法 IL-2
下载PDF
清热通下法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机制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广远 李炯 张静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71-73,共3页
急性胆源性感染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是胆道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症状有突发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或黄疸等,重症感染时可导致全身... 急性胆源性感染包括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是胆道外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主要症状有突发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寒战发热,或黄疸等,重症感染时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继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脏器功能衰竭,尽管临床上有抗感染、抗休克、外科手术干预等综合疗法,但疗效不尽人意。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清热通下中医药疗法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已趋于成熟,尽管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其临床疗效不容小觑,现对其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中的机制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通下 胆源性感染 机制
下载PDF
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刚 朱培庭 +3 位作者 袁作彪 焦拥政 顾宏刚 张红英 《中医研究》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 ,分成A组(模型组 )、B组 (中药治疗组 )、C组 (抗生素治疗组 )、D组 (胆总管结扎组 )、E组 (假手术组 )。于手术第 3天取材 ,做肝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清热通下法对急性胆道感染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制成急性胆道感染模型 ,分成A组(模型组 )、B组 (中药治疗组 )、C组 (抗生素治疗组 )、D组 (胆总管结扎组 )、E组 (假手术组 )。于手术第 3天取材 ,做肝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A组的凋亡细胞数值明显增高 ,B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小于其它各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清热通下 肝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探讨清热通下中药“从肠论治”急性胆源性感染的思路 被引量:3
6
作者 梁晓强 章学林 +1 位作者 张静喆 顾宏刚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7期1-2,共2页
急性胆源性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功能障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入血,二次激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在本学科前期研究证实清热通下中药方锦红汤可修复该病引发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将清热通下中药泻热通... 急性胆源性感染可引起肠黏膜功能障碍,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入血,二次激发炎症级联反应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在本学科前期研究证实清热通下中药方锦红汤可修复该病引发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基础上,将清热通下中药泻热通腑之功效和保护肠黏膜屏障相联系,推测后者可能即是前者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点及物质基础所在。拟从中医学理论基础及分子病理基础两方面阐述二者相关性,为急性胆源性感染"从肠论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感染 肠黏膜屏障 脏腑辨证 从肠论治 清热通下
下载PDF
清热通下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24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剡峰 周军 +1 位作者 雷霆 王玉 《河南中医》 2011年第9期1015-1016,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通下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通下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哌酸、思密达治疗。对比观察两... 目的:观察清热通下方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通下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哌酸、思密达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好转6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4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下方能够显著减少且缓解放射性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且中药相对于西药副作用小,价格优廉,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肠炎 盆腹腔肿瘤 清热通下
下载PDF
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8
作者 许文捷 唐章卿 +1 位作者 包继峰 贺健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中医组(3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 d后的...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中医组(30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 d后的血浆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乳酸、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水平,胃肠功能指标(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入住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 d后,中医组IL-6、TNF-α、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D-乳酸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ICU入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的禁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中医组临床痊愈24例(80%),显效5例(16.67%),有效1例(3.33%),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46.67%),显效13例(43.33%),有效3例(10%),中医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总积分,中医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疗效等级的提升,中医治疗比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早期运用清热通下法联合针灸能降低轻中度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炎性介质的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缩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急性胰腺炎 炎性介质 肠黏膜屏障 清热通下 针炙
下载PDF
清热通腑方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铭芳 魏霞 钱素婷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594-595,共2页
目的:探讨清热通腑方灌肠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诊治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清热通腑方灌肠治疗,观... 目的:探讨清热通腑方灌肠联合芒硝外敷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诊治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清热通腑方灌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治疗时间均为7d。观察两组腹胀、腹痛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检测两组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消失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TL水平均升高,GAS、VIP、IL-6、PCT、TNF-α水平降低。观察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GAS、VIP、IL-6、PCT、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通腑方灌肠联合芒硝外敷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和炎症指标水平,可供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灌肠 清热腑方 芒硝 外敷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清热化痰通腑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建新 武鹏 +2 位作者 张泆琳 张佳佳 谢爱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验证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方(HT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筛选HTF的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GeneCards、OMIM、TTD、Drugbank筛选疾病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获...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验证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方(HT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筛选HTF的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GeneCards、OMIM、TTD、Drugbank筛选疾病相关靶点;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Metascape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动物模型进行实验验证,采用神经功能评分、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Nissl)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结果。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到主要的活性成分为芹菜素、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相关蛋白53(TP53)等潜在靶点,涉及到的关键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传导途径等。实验结果显示HTF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率(P<0.05),能提高神经元存活率(P<0.05),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动物实验验证,发现HTF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从抗炎、抗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治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清热化痰腑方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内瘘功能及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丁训芳 霍长亮 +2 位作者 陈静 时宽凡 陈波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内瘘功能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4月间在连云港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清热... 目的:研究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内瘘功能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4月间在连云港市中医院就诊的80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中药清热活血通络方热敷。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狭窄部位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内瘘血流量多于对照组,TNF-α、IL-6、IL-8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中药热敷治疗效果显著,能够较好地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改善动静脉内瘘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敷 动静脉内瘘狭窄 清热活血络方
下载PDF
清热通瘀排毒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魏武 冯波 +2 位作者 王聪 卢增辉 李武龙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通瘀排毒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对在我院血管外科进行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 目的探讨清热通瘀排毒汤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对在我院血管外科进行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接受清热通瘀排毒汤内服联合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抗炎方式治疗,并待炎症消退后再行相同术式的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6.6%vs 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前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较短,手术切口数量及手术出血量均较少。结论对于合并有血栓性浅静脉的GSVV患者,采用清热通瘀排毒汤内服联合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瘀排毒汤 大隐静脉 射频消融 静脉曲张 血栓性静脉炎
下载PDF
清热祛湿通络方辨证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张国平 刘媛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采用清热祛湿通络方辨证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11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分析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采用清热祛湿通络方辨证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效果。方法11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热祛湿通络方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尿酸水平、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比对照组的83.64%要高(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的血尿酸水平(355.47±42.38)μmol/L低于对照组的(387.24±47.65)μmol/L(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4.65±1.20)分低于对照组的(5.27±1.49)分,ADL评分(80.10±7.55)分高于对照组的(77.26±6.36)分(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为7.27%,低于对照组的23.64%(P<0.05)。结论清热祛湿通络方辨证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更好,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和复发率,改善中医症状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型 清热祛湿络方 中西医结合 血尿酸
下载PDF
通下清热法治疗急性胆源性感染中调控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静 章学林 高炬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94-894,共1页
本项目为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资助课题,属中医外科临床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由临床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组成。临床部分以锦红汤为中医清热通下法代表方,将64例急性胆源性感染SIRS患者分为清热通下法治疗组和单纯抗生素治疗组两组,... 本项目为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资助课题,属中医外科临床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由临床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组成。临床部分以锦红汤为中医清热通下法代表方,将64例急性胆源性感染SIRS患者分为清热通下法治疗组和单纯抗生素治疗组两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TNF-α、IL-6、IL-8、CRP等变化。结果表明,清热通下中药锦红汤能促进临床主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 清热通下 治疗 急性 临床 感染 清热 调控 应用基础研究 变化
下载PDF
蔬肝利胆、清热通下法在急性胰腺炎TPN支持中防治郁胆的作用
15
作者 沈平 许阳贤 《现代中医》 1998年第4期10-12,共3页
郁胆是TPN支持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72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病例,观察这些病例在接受TPN支持后郁胆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在TPN支持中同时应用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中药的病人其郁胆发生情况明显低于未用... 郁胆是TPN支持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72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病例,观察这些病例在接受TPN支持后郁胆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在TPN支持中同时应用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中药的病人其郁胆发生情况明显低于未用该法中药者,本组资料提示:1、碱性磷酸酶及γ-转肽酶是郁胆早期变化指标。2、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中药对TPN支持所导致的郁胆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利胆 清热通下 急性胰腺炎 全肠外营养
原文传递
清热通淋排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红林 赵旭东 +1 位作者 高文君 叶纯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2-754,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石苇散加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多饮水,适当运动,缓解肾绞痛,体... 目的:观察采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的石苇散加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40例,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都给予多饮水,适当运动,缓解肾绞痛,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石苇散加减进行治疗。治疗14 d,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肾绞痛发生率、VAS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碎石成功率相同,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排出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结石排净率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中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清热淋排石 坦索罗辛
下载PDF
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吕军影 李凯 +4 位作者 黄李平 谢爱泽 郑雪嘉 梁娟 刘双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疗程1...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疗程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体温、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炎严重指数、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可以更好地改善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咳痰黄稠、大便秘结、尿黄等症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清热化痰通腑方直肠滴注治疗脑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病 肺部感染 清热化痰腑方 直肠滴注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清热消痰通腑汤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振卿 郭强 +5 位作者 李鹤飞 王海波 祖金池 李婷婷 李永辉 张建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消痰通腑汤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122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 目的:探讨清热消痰通腑汤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122例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消痰通腑汤,其是由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而成。比较两组发热、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胸片中炎性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胸片中炎性病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满意率达到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结论:对于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通腑汤能显著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消痰腑汤 肺部感染 胸外科手术 疗效
下载PDF
清热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云虎 任丁 +2 位作者 王银山 廖喜琳 蒋圆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与方法:选用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并于用药前时及用药后4周时测定患者血中IL-1β、ICAM-1的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的评定,来评价清热通脉胶囊的临床疗效。结果:清热通脉胶囊能显著... 目的与方法:选用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并于用药前时及用药后4周时测定患者血中IL-1β、ICAM-1的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的评定,来评价清热通脉胶囊的临床疗效。结果:清热通脉胶囊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IL-1β及ICAM-1的水平,其作用优于益脑复健胶囊;清热通脉胶囊能显著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其作用优于益脑复健胶囊。结论:清热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通过降低局部脑组织中的IL-1β、ICAM-1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缺血性炎症反应,起到对缺血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清热脉胶囊 IL-1Β ICAM-1
下载PDF
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建仁 戴先才 +3 位作者 朱文锐 黄良文 胡鹏 陈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鼻饲清... 目的探讨清热化痰通腑法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30 mL)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或钻孔置管血肿引流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予以鼻饲清热化痰通腑中药(千金苇茎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鼻饲安慰剂处理。根据病情轻重,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术,重型肺炎者使用支纤镜下肺泡灌洗,并结合痰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例数、重型肺炎肺泡灌洗例数、咳痰消失时间和发热缓解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管切开例数和肺泡灌洗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咳痰消失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清热化痰通腑法能有效防治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性肺部感染,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继发性肺部感染 清热化痰腑法 千金苇茎汤 大承气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