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胆固醇代谢失调和叶黄素水平异常易导致视网膜异常脂质沉积和玻璃膜疣,进而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病风险。视网膜细胞上的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胆固醇代谢失调和叶黄素水平异常易导致视网膜异常脂质沉积和玻璃膜疣,进而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病风险。视网膜细胞上的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在脂质代谢和视网膜保护中至关重要。组织细胞表面的SR-B1通过识别并结合细胞外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将游离胆固醇逆向转运至肝脏,对维持全身包括视网膜的脂质代谢平衡与避免脂质沉积至关重要。此外,HDL同样作为转运体参与叶黄素的视网膜转运过程。叶黄素,以其独特的蓝光过滤和抗氧化功能,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潜在损伤并清除有害的氧自由基,发挥保护视网膜的作用。本综述将详细探讨SR-B1在视网膜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协助胆固醇清除和叶黄素抗氧化防御方面的重要性,并评述SR-B1以及携带的有益成分如HDL和叶黄素对缓解AMD发病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展开更多
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1,SR-B1)是一种与清道夫受体CD36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膜糖蛋白,其表达相对广泛且有着众多生物学作用.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从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SR-B1表达进行调控:PPARα/γ激动剂、部分LXR...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1,SR-B1)是一种与清道夫受体CD36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膜糖蛋白,其表达相对广泛且有着众多生物学作用.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从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SR-B1表达进行调控:PPARα/γ激动剂、部分LXR激动剂、LH/HCG、雌激素等能上调SR-B1的表达;维生素E、INFα、脂多糖、IGF-1、胆酸、PXR激动剂及高糖水平等能下调SR-B1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则可对SR-B1的表达进行双向调节,且它们具体的调节机制复杂.SR-B1作为一种具有多配体结合特性的膜受体,不同配体与其结合后可介导细胞内不同信号事件及生物学效应,如介导HDL激活细胞内PI3K/Akt及MAPK信号途径,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与内皮重构.此外,非HDL类配体如LDL激活p38MAPK途径、凋亡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激活胞内MAPK途径均可由SR-B1介导.本文对近年来B类1型清道夫受体表达调控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 :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脂质代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口腔鳞癌的关系中尚未见报道,故本文拟通过检测脂质代谢转运相关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I,Apo A...目的 :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脂质代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口腔鳞癌的关系中尚未见报道,故本文拟通过检测脂质代谢转运相关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I,Apo A I)及脂质代谢吸收蛋白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探讨脂质转运蛋白和吸收蛋白是否在口腔鳞癌中存在失衡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2016年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口腔鳞癌患者24例及正常口腔黏膜患者35例,制备组织芯片2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A1,Apo A I和SR-B1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ABCA1蛋白在口腔鳞癌(37.50%,9/24)中较正常鳞状上皮(0%,0/25)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4,P=0.001);Apo A I蛋白在两者之间均高表达(100%,24/24),SR-B1蛋白在两者中均不表达或低表达(0%,0/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口腔鳞癌中ABCA1和SR-B1存在负相关(r=-0.452,P=0.003),Apo A I和SR-B1存在负相关(r=-1.000,P<0.01),ABCA1和Apo A I存在正相关(r=0.674,P<0.01);(3)ABCA1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年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A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脂质代谢的失衡。展开更多
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受体,为清道夫受体家族的重要一员。SR-B1具备丰富的生物学活性,集中体现在胆固醇运转、炎症反应、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等多种病...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受体,为清道夫受体家族的重要一员。SR-B1具备丰富的生物学活性,集中体现在胆固醇运转、炎症反应、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在肝脏、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组织含量丰富,以重要身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过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等。近来,SR-B1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也为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诊治提供新思路。本文就SR-B1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关系等进行简述。展开更多
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Scarb1)作为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在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Scarb1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虹鳟Scarb1基因的cDN...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Scarb1)作为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在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Scarb1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虹鳟Scarb1基因的cDNA全长,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其序列结构特征,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carb1基因在虹鳟、金鳟及其杂交F_(1)代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carb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032 bp,开放阅读框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55.59 ku,且存在保守的CD36结构域和2个跨膜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虹鳟与其他硬骨鱼类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1.69%~98.58%;进化分析发现虹鳟与大马哈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亲缘关系最远。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虹鳟与金鳟胚胎期及出膜后各发育阶段中Scarb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现为受精期至桑葚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对虹鳟与金鳟同一时期的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胚胎期及7 dph(days post hatch)、1 M(month post hatch)、2 M和3 M时期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Scarb1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背部肌肉等色素沉着性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中在金鳟背部皮肤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虹鳟(P<0.01)。此外,Scarb1基因在杂交F_(1)代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与双亲一致;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杂交F_(1)代背部皮肤中的表达量介于双亲之间。研究结果表明,Scarb1基因与虹鳟体色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且可能在金鳟黄色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的异常表达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组A型(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family C group5 type A,GPRC5A)调控的ABCB...目的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的异常表达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组A型(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family C group5 type A,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RT-PCR、Western-blot或免疫组化实验,分析ABCB1在肺腺癌细胞系、人肺腺癌组织以及GPRC5A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GPRC5A基因敲除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皮下肿瘤形成实验探讨下调ABCB1表达是否可抑制体内肺腺癌增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研究GPRC5A和ABCB1之间潜在的调控关系。结果ABCB1在肺腺癌细胞系和人类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GPRC5A基因敲除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及肺组织的ABCB1表达高于野生型小鼠。与GPRC5A野生型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相比,GPRC5A基因敲除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对塔立奇达和多柔比星更敏感。注射移植细胞28天后,接受ABCB1基因敲除细胞移植的GPRC5A-/-C57BL/6小鼠的肺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移植小鼠(P=0.0043,P=0.0060)。此外,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表明,GPRC5A通过直接结合方式调控ABCB1的表达。结论GPRC5A通过抑制ABCB1表达降低肺腺癌增殖。GPRC5A调节ABCB1表达的途径有待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DLBCL患者8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病理组织PD1和CARD11,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和CARD11与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80例DLBCL患者中CARD11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65.00%;PD1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55.00%;DLBCL患者五年生存率与年龄、Ann Arbor分期、临床疗效、结外累及数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病理亚型、PD1表达和CARD11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Arbor分期(Ⅲ~Ⅳ)(OR=1.351,95%CI:1.081~1.690)、临床疗效(无效)(OR=1.972,95%CI:1.029~3.780)、年龄(>60岁)(OR=1.473,95%CI:1.182~1.834)、PD1阳性表达(OR=2.399,95%CI:1.892~3.041)和CARD11阳性表达(OR=2.010,95%CI:1.435~2.815)是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1和CARD11均在DLBCL淋巴结病理组织中表达,且是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评估有效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10只6月龄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5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500 ppm姜黄素,6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表达明显增加(t=-10.805,P=0.000),但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均未见SR-BⅠ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提高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的表达,而SR-BⅠ在神经元中未见表达。展开更多
文摘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胆固醇代谢失调和叶黄素水平异常易导致视网膜异常脂质沉积和玻璃膜疣,进而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患病风险。视网膜细胞上的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在脂质代谢和视网膜保护中至关重要。组织细胞表面的SR-B1通过识别并结合细胞外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将游离胆固醇逆向转运至肝脏,对维持全身包括视网膜的脂质代谢平衡与避免脂质沉积至关重要。此外,HDL同样作为转运体参与叶黄素的视网膜转运过程。叶黄素,以其独特的蓝光过滤和抗氧化功能,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潜在损伤并清除有害的氧自由基,发挥保护视网膜的作用。本综述将详细探讨SR-B1在视网膜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协助胆固醇清除和叶黄素抗氧化防御方面的重要性,并评述SR-B1以及携带的有益成分如HDL和叶黄素对缓解AMD发病的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文摘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type1,SR-B1)是一种与清道夫受体CD36具有高度同源性的膜糖蛋白,其表达相对广泛且有着众多生物学作用.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从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对SR-B1表达进行调控:PPARα/γ激动剂、部分LXR激动剂、LH/HCG、雌激素等能上调SR-B1的表达;维生素E、INFα、脂多糖、IGF-1、胆酸、PXR激动剂及高糖水平等能下调SR-B1的表达;而血管紧张素Ⅱ则可对SR-B1的表达进行双向调节,且它们具体的调节机制复杂.SR-B1作为一种具有多配体结合特性的膜受体,不同配体与其结合后可介导细胞内不同信号事件及生物学效应,如介导HDL激活细胞内PI3K/Akt及MAPK信号途径,增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磷酸化、促进内皮细胞迁移与内皮重构.此外,非HDL类配体如LDL激活p38MAPK途径、凋亡细胞、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激活胞内MAPK途径均可由SR-B1介导.本文对近年来B类1型清道夫受体表达调控机制及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文摘目的 :越来越多的文献显示脂质代谢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口腔鳞癌的关系中尚未见报道,故本文拟通过检测脂质代谢转运相关蛋白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I,Apo A I)及脂质代谢吸收蛋白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探讨脂质转运蛋白和吸收蛋白是否在口腔鳞癌中存在失衡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2016年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口腔鳞癌患者24例及正常口腔黏膜患者35例,制备组织芯片2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A1,Apo A I和SR-B1的表达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ABCA1蛋白在口腔鳞癌(37.50%,9/24)中较正常鳞状上皮(0%,0/25)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4,P=0.001);Apo A I蛋白在两者之间均高表达(100%,24/24),SR-B1蛋白在两者中均不表达或低表达(0%,0/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在口腔鳞癌中ABCA1和SR-B1存在负相关(r=-0.452,P=0.003),Apo A I和SR-B1存在负相关(r=-1.000,P<0.01),ABCA1和Apo A I存在正相关(r=0.674,P<0.01);(3)ABCA1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年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CA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癌脂质代谢的失衡。
文摘B类1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1,SR-B1)是一种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和细胞表面的膜蛋白受体,为清道夫受体家族的重要一员。SR-B1具备丰富的生物学活性,集中体现在胆固醇运转、炎症反应、免疫调节、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在肝脏、巨噬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细胞组织含量丰富,以重要身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过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糖尿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等。近来,SR-B1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们广泛关注,也为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诊治提供新思路。本文就SR-B1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关系等进行简述。
文摘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Scarb1)作为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在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Scarb1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虹鳟Scarb1基因的cDNA全长,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其序列结构特征,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carb1基因在虹鳟、金鳟及其杂交F_(1)代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carb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032 bp,开放阅读框1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55.59 ku,且存在保守的CD36结构域和2个跨膜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虹鳟与其他硬骨鱼类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1.69%~98.58%;进化分析发现虹鳟与大马哈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亲缘关系最远。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虹鳟与金鳟胚胎期及出膜后各发育阶段中Scarb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现为受精期至桑葚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对虹鳟与金鳟同一时期的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胚胎期及7 dph(days post hatch)、1 M(month post hatch)、2 M和3 M时期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Scarb1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背部肌肉等色素沉着性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中在金鳟背部皮肤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虹鳟(P<0.01)。此外,Scarb1基因在杂交F_(1)代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与双亲一致;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杂交F_(1)代背部皮肤中的表达量介于双亲之间。研究结果表明,Scarb1基因与虹鳟体色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且可能在金鳟黄色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摘目的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的异常表达在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C家族5组A型(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family C group5 type A,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GPRC5A调控的ABCB1表达对肺腺癌增殖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RT-PCR、Western-blot或免疫组化实验,分析ABCB1在肺腺癌细胞系、人肺腺癌组织以及GPRC5A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分析GPRC5A基因敲除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皮下肿瘤形成实验探讨下调ABCB1表达是否可抑制体内肺腺癌增殖。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研究GPRC5A和ABCB1之间潜在的调控关系。结果ABCB1在肺腺癌细胞系和人类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GPRC5A基因敲除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及肺组织的ABCB1表达高于野生型小鼠。与GPRC5A野生型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相比,GPRC5A基因敲除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对塔立奇达和多柔比星更敏感。注射移植细胞28天后,接受ABCB1基因敲除细胞移植的GPRC5A-/-C57BL/6小鼠的肺肿瘤的体积和重量均明显低于野生型细胞移植小鼠(P=0.0043,P=0.0060)。此外,免疫荧光和免疫沉淀实验表明,GPRC5A通过直接结合方式调控ABCB1的表达。结论GPRC5A通过抑制ABCB1表达降低肺腺癌增殖。GPRC5A调节ABCB1表达的途径有待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酰蛋白酶(cysteine aspartyl protease,Caspasee)募集域家族成员11(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 family member 11,CARD11)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DLBCL患者8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病理组织PD1和CARD11,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PD1和CARD11与DLBCL患者远期生存的关系。结果80例DLBCL患者中CARD11阳性为52例,阳性率为65.00%;PD1阳性为44例,阳性率为55.00%;DLBCL患者五年生存率与年龄、Ann Arbor分期、临床疗效、结外累及数目、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病理亚型、PD1表达和CARD11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n-Arbor分期(Ⅲ~Ⅳ)(OR=1.351,95%CI:1.081~1.690)、临床疗效(无效)(OR=1.972,95%CI:1.029~3.780)、年龄(>60岁)(OR=1.473,95%CI:1.182~1.834)、PD1阳性表达(OR=2.399,95%CI:1.892~3.041)和CARD11阳性表达(OR=2.010,95%CI:1.435~2.815)是DLB⁃CL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1和CARD11均在DLBCL淋巴结病理组织中表达,且是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评估有效指标。
文摘目的:观察姜黄素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swe基因/早老蛋白1dE9基因(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Ⅰ,SR-BⅠ)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A1)表达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防治中的机制。方法:将10只6月龄的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姜黄素饲喂组,每组5只。姜黄素饲喂组每天饲喂500 ppm姜黄素,6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SR-BⅠ和ABCA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饲喂组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表达明显增加(t=-10.805,P=0.000),但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均未见SR-BⅠ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提高APPswe/PSEN1dE9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神经元ABCA1的表达,而SR-BⅠ在神经元中未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