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风闸》的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董国炎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清代扬州评话小说《清风闸》具有市井小说性质,在中国小说史分类方面,这是一个不受重视、但很重要的类别。《清风闸》成书以后继续演变,演变的力度很大,作品性质有所变化,这反映市井小说不断发展。这部作品塑造了小说史上罕见的市井人... 清代扬州评话小说《清风闸》具有市井小说性质,在中国小说史分类方面,这是一个不受重视、但很重要的类别。《清风闸》成书以后继续演变,演变的力度很大,作品性质有所变化,这反映市井小说不断发展。这部作品塑造了小说史上罕见的市井人物皮五辣子,表现出市井小说的思想深度和审美个性。此书还广泛反映市井生活和民风民俗,有多方面珍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风闸 《皮五辣子》 市井小说 市井人物 市井风情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清风闸》市井方言研究
2
作者 尤倩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10,16,共5页
《清风闸》作为扬州评话传统剧目,以扬州话为传播媒介,灵活调用口语方言、俗词俚语生动展现清代底层市井小民的生活,并且塑造了一大批以皮五癞子为代表的性格真实、鲜明的市井人物,因而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并传承至今。基于社会语言学理... 《清风闸》作为扬州评话传统剧目,以扬州话为传播媒介,灵活调用口语方言、俗词俚语生动展现清代底层市井小民的生活,并且塑造了一大批以皮五癞子为代表的性格真实、鲜明的市井人物,因而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并传承至今。基于社会语言学理论,考察发现《清风闸》中的市井语言具有展示当地人情、商业经济、民俗面貌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风闸 扬州 市井方言 词汇 人物
下载PDF
《清风闸》中扬州方言词例释
3
作者 曹小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对清代扬州评话《清风闸》中的一些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语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清风闸 扬州方言词语
下载PDF
略谈评话小说《皮五辣子》故事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石松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15,共6页
明清时期的小说发展非常繁盛,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聚焦于市民生活的作品被改编成其他相关的艺术形式继续流传。以清风闸——皮五辣子故事为例,该故事不但在清代以扬州评话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流传至今,甚至在当今的美国也被相... 明清时期的小说发展非常繁盛,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聚焦于市民生活的作品被改编成其他相关的艺术形式继续流传。以清风闸——皮五辣子故事为例,该故事不但在清代以扬州评话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流传至今,甚至在当今的美国也被相关学者所关注,并以美国评话的方式传播。本文从这一故事的内容演变、美国相似故事的比较分析、传播手段的对比研究,以及俗文学作品的内在特点诸多方面来分析该故事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或许能够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对外传播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五辣子》 清风闸 美国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醒世姻缘传》“鸭子”新解
5
作者 王祖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X期67-68,共2页
《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百回白话小说。口语化的叙述是该书最突出的语言特色,就连每个回目下的一段诗词,语言也是文白相杂。这些诗词中有不少词语意义难明,值得推敲。本文借助训诂学研究方法,仅对该书第三十四回中《浪淘... 《醒世姻缘传》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部百回白话小说。口语化的叙述是该书最突出的语言特色,就连每个回目下的一段诗词,语言也是文白相杂。这些诗词中有不少词语意义难明,值得推敲。本文借助训诂学研究方法,仅对该书第三十四回中《浪淘沙》的'鸭子'一词试作探究。身世百年中,泛泛飘蓬,床头堆积总成空。惟有达观知止足,清白家风。可笑嗜财翁,心有钱虫,营营征逐意忡忡。觅缝寻头钻鸭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清风闸 《浪淘沙》 水老鸦
下载PDF
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图”——浅评杨明坤口述版《皮五辣子》
6
作者 冯振国 杨曲 《曲艺》 2018年第12期56-59,共4页
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扬州评话书目《皮五辣子》(原名《清风闸》),由浦琳根据自己的经历,假名"皮五"而创,这部书目带有浓重的市井气息,它"润饰其词,摹写其状""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 诞生于清乾隆年间的扬州评话书目《皮五辣子》(原名《清风闸》),由浦琳根据自己的经历,假名"皮五"而创,这部书目带有浓重的市井气息,它"润饰其词,摹写其状""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假托北宋,反映了清乾隆年间的社会生活。浦琳之后,经龚午亭、余又春等人的传承与发展,到杨明坤已是第九代传人,一直传承有序,代代积累,不断发展,书目文字量从浦琳版的73.5万多字,到杨明坤口述版,已达120多万字,展现了扬州城200多年间宏富的风土人情、世间百态,既有大刀阔斧的泼墨式渲染,也有细致入微的工笔式描摹,既是口头文学的典范,也是一部立体的、活态的风俗长卷,一部舌尖上的“清明上河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上河图 杨明 口述 《扬州画舫录》 扬州评话 乾隆年间 清风闸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方言是构成地方曲种个性的基石——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传承中方言保护的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蔡源莉 《曲艺》 2015年第1期18-19,共2页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曲艺艺术都是在不同民族语言、不同地域方言的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以扬州评话为例,经典的书目、优秀的艺人构成了厚重的扬州评话史,而扬州方言俚语则是构成扬州评话独特色彩的灵魂。
关键词 扬州评话 曲艺艺术 中叶 地域方言 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经济 龚午亭 清风闸 说唱艺术 个体劳动者
原文传递
曲艺须师承 关键在创新
8
作者 殷伯达 《曲艺》 2015年第7期38-39,共2页
拿到《曲艺》第5期,首先吸引眼球的是这个标题:《有感而发话拜师》。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文中对曲艺的拜师进行了精辟、独到、创造性的阐述,引经据典,句句走心;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扬州,从艺术院团到基层文化站,从曲艺演员到编剧导... 拿到《曲艺》第5期,首先吸引眼球的是这个标题:《有感而发话拜师》。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文中对曲艺的拜师进行了精辟、独到、创造性的阐述,引经据典,句句走心;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扬州,从艺术院团到基层文化站,从曲艺演员到编剧导演,大家拿到第5期《曲艺》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感而发话拜师》对当前及以后中国曲艺的传承与弘扬,在理论上梳理了一条宏观而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方法上给出了一套简明而务实的操作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演员 中国曲艺 艺术院团 清风闸 皮五辣子 午亭 松堂 丁寿 小亭 胡德
原文传递
杨明坤版扬州评话《皮五辣子》的艺术价值
9
作者 周启云 《曲艺》 2016年第10期56-59,共4页
“满台风雷吼,全凭一张口”,这是扬州评话的典型艺术特征。一个人、一把扇、一块“止语”、一张桌,说书人把千古风流、江湖恩仇、风俗人情娓娓道来。一句句,说的是故事,记下来就是文学作品。但它的叙述,又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小说、散文那... “满台风雷吼,全凭一张口”,这是扬州评话的典型艺术特征。一个人、一把扇、一块“止语”、一张桌,说书人把千古风流、江湖恩仇、风俗人情娓娓道来。一句句,说的是故事,记下来就是文学作品。但它的叙述,又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小说、散文那些纯文学作品的铺陈风格,每个说书人口中说出的故事,又烙上了艺术家自身独特的印记,所以它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化的口头文学作品。此外,它还需要在舞台上展现,而且是分场、连续多日进行表演,于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评话 皮五辣子 艺术价值 文学作品 一把扇 人物形象 王少堂 清风闸 底层人物 语言风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