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源与流辨析
1
作者 曾美月 《音乐探索》 2024年第4期118-122,144,共6页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家喻户晓的常用谚语,今人常从字面上理解它的含义。追溯源头,它的原文出自先秦至汉代的两段不同叙述,原典意义也与今人理解不同:“丝不如竹”的初始含义是赞美天然竹材无须耗费过多人力就能成器,“竹不如肉”的...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家喻户晓的常用谚语,今人常从字面上理解它的含义。追溯源头,它的原文出自先秦至汉代的两段不同叙述,原典意义也与今人理解不同:“丝不如竹”的初始含义是赞美天然竹材无须耗费过多人力就能成器,“竹不如肉”的初始含义指登歌用于堂上、有歌颂功德的歌唱而贵于竹。晋代出现“竹不如肉”“丝不如竹”两词合并,以“渐近自然”作为结语,由此形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的用语并广泛传播。在漫长的历史传播过程中,后世古人对初始含义进行继承、发展与考辨,使这句用语在原典语义基础上衍生出多种不同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用语 “丝不如竹 竹不如肉 渐近自然”
下载PDF
中古时期:中国唱论的自觉和新拓
2
作者 张建华 余虹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3-47,共15页
中古时期,中国唱论出现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歌唱体裁的专论,如《文心雕龙·乐府》《高僧传·经师、唱导》等;同时还形成一些关于歌唱的新理念,如“以悲为乐”或“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渐近自然”和“歌舞异处”的歌唱观念;... 中古时期,中国唱论出现了一些针对不同类别歌唱体裁的专论,如《文心雕龙·乐府》《高僧传·经师、唱导》等;同时还形成一些关于歌唱的新理念,如“以悲为乐”或“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念、“渐近自然”和“歌舞异处”的歌唱观念;更为重要的是,还对“挽歌”是否属于“歌”的范畴进行了驳难和探讨、对乐府作为“歌”的一般意义和核心意义也给以界定和阐释,这些都足以标志中国唱论自觉意识的凸显。而对佛道二教歌唱体系和歌唱理论的建构,则显示出此期唱论开拓新境的精神。乐府等音乐机构的设立,又为此期乐歌由雅乐独奏走向雅俗并举打开了方便之门,伴随而来的是歌唱观念和歌唱传统的微妙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论 以悲为乐 自然 歌舞异处 佛道歌唱 乐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