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PS和ScanSAR模式InSAR在广域地灾隐患识别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4 位作者 王珊珊 李曼 张玲 王艳 吴琼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56-1762,共7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能够探测地表微小形变信息,但目前开展广域尺度下InSAR地灾隐患识别在技术层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广域、快速、经济”地获取可靠的InSAR产品仍是...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能够探测地表微小形变信息,但目前开展广域尺度下InSAR地灾隐患识别在技术层面仍存在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广域、快速、经济”地获取可靠的InSAR产品仍是地灾隐患识别“普查”的重点。哨兵1号(Sentinel-1)渐进逐行扫描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with progressive scans,TOPS)和先进陆地观测卫星(advanced land observing satellite,ALOS)-2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模式(scann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canSAR)具有超大幅宽对地成像能力,因此,综合利用距离向频谱分割(range split spectrum)、Stacking-InSAR等技术,在金沙江中下游四川省攀枝花市至乌东德水电站河段,基于宽幅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数据开展多时相InSAR联合识别地灾隐患的应用,野外查证发现TOPS和ScanSAR模式InSAR数据识别的地灾隐患位置在实地几乎都存在形变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距离向频谱分割 Stacking-InSAR 渐进逐行扫描模式(tops) 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模式(ScanS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