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覆被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多时间尺度模拟——以四川省渔子溪流域为例 被引量:35
1
作者 冉圣宏 李秀彬 吕昌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3-1120,共8页
根据渔子溪流域1986年和1994年的遥感影像土地覆被解译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模拟渔子溪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MarkovChain模型和Patch-dynamics模型,并以2002年遥感影像资料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以此为基础,分别以1年和8年的时... 根据渔子溪流域1986年和1994年的遥感影像土地覆被解译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模拟渔子溪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MarkovChain模型和Patch-dynamics模型,并以2002年遥感影像资料作为验证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以此为基础,分别以1年和8年的时间尺度对渔子溪流域土地覆被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时间尺度对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在1年和8年的模拟尺度下,以MarkovChain模型得到的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在1986 ̄2018年间变化的相对误差为20%;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在不同步长下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不一样,表明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的特征时间尺度不一样,以Patch-dynamics模型的模拟结果为例,步长为1年比步长为8年的相对误差大的土地覆被类型为耕地(-8.2%/-5.6%)、有林地(-0.5%/-0.4%)、草地(0.7%/0.4%)和居民建设用地(-29.9%/-16.4%),它们的年际变化较大,其变化趋势不稳定,受到人为偶然因素的影响明显;而相对误差较小的土地覆被类型为灌木林(-1.5%/-1.7%)和永久冰雪覆盖(27.3%/41.9%),它们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主要受比较稳定的自然因素的影响。研究还表明,采用MarkovChain模型的模拟结果与采用Patch-dynamics模型的模拟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但后者的模拟结果更稳定、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渔子溪流域 MARKOV Chain模型 Patch-dynamics模型 多尺度模拟
下载PDF
渔子溪流域水文过程影响因素的特征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冉圣宏 李秀彬 吕昌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7-345,共9页
采用渔子溪流域三期遥感影像(1986、1994和2002年)获取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采用斑块驱动模型模拟得到该流域1986~2004年间逐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然后根据该模拟数据以及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 采用渔子溪流域三期遥感影像(1986、1994和2002年)获取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资料,并结合实际调查数据、采用斑块驱动模型模拟得到该流域1986~2004年间逐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然后根据该模拟数据以及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的气象和径流资料,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对渔子溪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降雨-土地利用-径流系统及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具有明显差别,土地利用变化对降雨-径流关系有重要影响,在年尺度上,降雨量对径流量的影响要大于气温对径流的影响,而在月尺度上则相反。(2)不同时间尺度下非线性回归的模拟误差要比线性模拟误差下降1.18%~23.8%,且不同影响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非线性程度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子溪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气象因素 径流量 特征时间尺度
下载PDF
渔子溪流域泥石流沟谷演变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海 沈军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0-176,共7页
泥石流作为渔子溪流域的一种重要地貌地质演变过程,研究该流域内泥石流沟谷地貌及演变过程对渔子溪流域的S303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流域内的29条沟谷型泥石流各自的地貌形态特征统计分析,渔子溪流域内泥石流的发育... 泥石流作为渔子溪流域的一种重要地貌地质演变过程,研究该流域内泥石流沟谷地貌及演变过程对渔子溪流域的S303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流域内的29条沟谷型泥石流各自的地貌形态特征统计分析,渔子溪流域内泥石流的发育分布在空间上呈明显的分形特征,泥石流沟发育数量与流域面积、主沟长度、主沟纵比降、流域相对高差以及流域形态系数存在明显的分形现象,分维值分别为0.577、0.92、1.192、1.412、0.978,具有较多的自相似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线性特征主要为对区域内强烈地质构造活动响应的直接结果,主要体现为构造活动下地壳的迅速抬升沟谷的强烈下切。其研究成果可为该流域泥石流发生机理、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渔子溪流域 地貌演变 分形
下载PDF
汶川县渔子溪流域泥石流源区的崩滑体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霄 朱静 +2 位作者 王帅永 方群生 张卫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8,共7页
为了明确崩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特点,研究泥石流源区内的崩塌滑坡体特征,以映秀至卧龙间渔子溪流域为研究重点,划分研究区约396 km2,以研究区内23条泥石流沟(流域总面积约为208 km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将崩塌滑坡点进... 为了明确崩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特点,研究泥石流源区内的崩塌滑坡体特征,以映秀至卧龙间渔子溪流域为研究重点,划分研究区约396 km2,以研究区内23条泥石流沟(流域总面积约为208 km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将崩塌滑坡点进行解译,并通过野外实际调查进行复核,证实了遥感解译的可靠性,最终得到崩塌滑坡点2 741个,总面积23.6 km2。利用GIS对崩塌滑坡在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和河流距离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 500-3 000 m海拔范围内,崩塌滑坡分布最多;坡度40°-50°范围,崩塌滑坡面积比例最大;坡向在90°-180°范围较为集中,此范围垂直于地震断层;崩塌滑坡较坚硬闪长岩岩组容易被地震、降雨等因素触发大量崩塌滑坡;距离河流较近的山体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渔子溪流域 崩塌 泥石流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