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萧县渔鼓道情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侯伟鹏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4期83-83,共1页
萧县渔鼓道情从出现至今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清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在民间曾盛极一时,衰落后有关部门将其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其濒临消亡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本文梳理其历史发展概况,与... 萧县渔鼓道情从出现至今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清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在民间曾盛极一时,衰落后有关部门将其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申请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其濒临消亡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本文梳理其历史发展概况,与当地其他民间艺术作对比,找出其濒临消亡的原因,就关于实现其传承和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鼓道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渔鼓道情的生产性保护研究与策略——以江西省吉安县渔鼓道情为例
2
作者 王辰予 《北方音乐》 2018年第8期32-33,共2页
生产性保护研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再生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县渔鼓道情为例,结合笔者多次实地调研经历,根据渔鼓道情在生产性保护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与矛盾,旨在探索一种以传承为根基,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研究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再生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江西省吉安县渔鼓道情为例,结合笔者多次实地调研经历,根据渔鼓道情在生产性保护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与矛盾,旨在探索一种以传承为根基,创新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性保护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鼓道情 生产性保护研究 策略
下载PDF
桐柏渔鼓道情
3
作者 罗静 《理财(经济)》 2021年第1期68-71,共4页
渔鼓道情是中国传统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历史悠久,曲韵悠长。自唐代至今,经过1400余年的流传演化,形成了各地渔鼓道情特色鲜明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桐柏渔鼓道情于2011年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丽的桐柏县位... 渔鼓道情是中国传统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历史悠久,曲韵悠长。自唐代至今,经过1400余年的流传演化,形成了各地渔鼓道情特色鲜明的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桐柏渔鼓道情于2011年被省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丽的桐柏县位于豫、鄂两省交界的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它是中国盘古之乡、河南佛道圣地,又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是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当地流传很久的民间传统曲艺桐柏渔鼓融入了山歌、民歌、道曲元素,使其成为旋律流畅、格调质朴,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曲种,过去百余年在桐柏山区已经流传很广,在广大群众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鼓道情 曲艺表演 传统曲艺 桐柏山区 南阳盆地 民间传统 桐柏县
下载PDF
渔鼓道情
4
作者 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 《江淮文史》 2018年第6期169-169,共1页
渔鼓道情简称'道情',流行于安徽全境,尤以萧县和界首最为盛行,且已形成各自的分支流派。民国年间,萧县艺人薛本信在寒腔渔鼓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号子和徐州梆子戏的营养创造了渔鼓新腔,新创的曲调有慢板花腔、流水花腔、尾音花... 渔鼓道情简称'道情',流行于安徽全境,尤以萧县和界首最为盛行,且已形成各自的分支流派。民国年间,萧县艺人薛本信在寒腔渔鼓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号子和徐州梆子戏的营养创造了渔鼓新腔,新创的曲调有慢板花腔、流水花腔、尾音花腔和衬字花腔等,大大丰富了寒腔渔鼓曲调,故又称'薛派花腔渔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鼓道情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渔鼓道情艺术特征研究
5
作者 肖雅 刘长旭 《艺术教育》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渔鼓道情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类别之一,广泛流布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自明清时期兴起至今,长江中游地区的渔鼓道情与本土民俗和民间音乐文化紧密结合,在说唱形式、乐... 渔鼓道情历史悠久,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类别之一,广泛流布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自明清时期兴起至今,长江中游地区的渔鼓道情与本土民俗和民间音乐文化紧密结合,在说唱形式、乐器改革、题材内容及唱词唱腔等方面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性艺术特征,在保护与传承中不断迎接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渔鼓道情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陕南柞水渔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牛玉冰 《音乐天地》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柞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我国南北气候分水岭秦岭南麓,与道教发祥地周至县楼观台一岭之隔,距历史文化名城古都西安70公里,是一块融汇了秦楚文化的神奇土地.……
关键词 渔鼓 初步研究 终南山 曲目 秦岭 柞水 渔鼓道情 陕南
原文传递
当代甘肃陇剧唱腔音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逸凡 李壮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1,共2页
陇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甘肃省东部的环县、曲子镇等地区。它扎根于陇东地区的渔鼓道情说唱,并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与戏曲音乐,演化为皮影唱腔音乐。本文以甘肃陇剧唱腔音乐为例,通过对当代陇剧唱腔的体制、技巧... 陇剧是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主要流行于甘肃省东部的环县、曲子镇等地区。它扎根于陇东地区的渔鼓道情说唱,并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与戏曲音乐,演化为皮影唱腔音乐。本文以甘肃陇剧唱腔音乐为例,通过对当代陇剧唱腔的体制、技巧、词曲对位进行研究,深度探讨甘肃陇剧唱腔音乐的融合性与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艺术 唱腔音乐 戏曲音乐 陇剧 渔鼓道情 皮影 甘肃省东部 曲子镇
原文传递
地方戏曲剧种之陇剧
8
《当代戏剧》 202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的传统戏曲艺术。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
关键词 传统戏曲艺术 陇东道情 民间音乐 陇剧 唱腔音乐 渔鼓道情 二股弦 皮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