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5%Si渗硅工艺新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卢凤喜 王爱华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8年第1期40-43,共4页
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6.5%Si钢连续渗硅生产线及处理工艺进展状况,比较了6.5%Si与3%Si的磁性,简述硅钢原板的成分要求,添加Cr、Al对高频性能的影响,涂布绝缘薄膜对降低噪音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生产线 渗硅工艺
下载PDF
碳/碳碳化硅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与机理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海军 董绍明 +2 位作者 何平 胡建宝 吴斌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以液相渗硅工艺为手段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分别采用MMW.IA与MM.1000型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压力恒定在0.48MPa时,转速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的性能影响甚微,摩擦系数为0... 以液相渗硅工艺为手段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分别采用MMW.IA与MM.1000型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当压力恒定在0.48MPa时,转速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的性能影响甚微,摩擦系数为0.15~0.16,且磨损率接近;当转速恒定在0.3m/s时,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相近,为0.13~O.15,但磨损率存在较大差异,材料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在近工况条件下,C/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达到0.50,磨损率达到5.95mg/次,摩擦曲线表现为典型的马鞍形曲线,试验前期材料磨损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试验后期为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SiC复合材料 液相渗硅工艺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生物形态多孔碳化硅催化载体的制备
3
作者 白花 张建云 +1 位作者 马自文 罗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09年第8期8-10,共3页
玉米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制备了具有生物形态微观结构的多孔SiC催化载体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阿基米德法测定了产物的表观气孔率。实验结果表明,最... 玉米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制备了具有生物形态微观结构的多孔SiC催化载体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阿基米德法测定了产物的表观气孔率。实验结果表明,最终产物由β-SiC、Si和少量的α-SiC组成;多孔SiC遗传了玉米模板的蜂窝状多孔结构;随着起始硅碳比的增加,SiC含量和残余硅量均有所增加,生物碳模板向多孔SiC陶瓷的转变使显气孔率从93.14%降至8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物形态碳化 液相渗硅工艺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多级结构SiC纤维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盼 吕东风 +4 位作者 呼世磊 卜景龙 魏恒勇 崔燚 陈越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77-2282,2287,共7页
鉴于中空和表面多级结构有助于提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性能,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以PVP为助纺剂,运用静电纺丝结合碳热还原技术制备出中空Si C纤维,并采用渗硅技术在Si C纤维表面构筑出球形纳米颗粒的多级结构。研究表... 鉴于中空和表面多级结构有助于提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性能,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以PVP为助纺剂,运用静电纺丝结合碳热还原技术制备出中空Si C纤维,并采用渗硅技术在Si C纤维表面构筑出球形纳米颗粒的多级结构。研究表明,采用静电纺丝结合碳热还原可以得到具有中空结构、连续性好且结晶程度较高的β-Si C纤维,其比电容为22 F/g。采用渗硅工艺可在β-Si C纤维表面生长球形颗粒多级结构,提升其电化学性能,使其具有较大比电容,为54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静电纺丝 多级结构 渗硅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