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渗透长滞留效应理论在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洁 佘振南 邓意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0-159,共10页
目的综述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简称EPR效应)的发现历史、影响因素及其在大分子药物肿瘤传递中的广泛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50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大分子理化性质... 目的综述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简称EPR效应)的发现历史、影响因素及其在大分子药物肿瘤传递中的广泛应用。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50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大分子理化性质、肿瘤血管结构及血管调节因子对EPR效应有重要影响,临床上使用硝酸甘油、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等外源性物质来提升EPR效应,以加强微粒给药系统的肿瘤靶向效果。结论 EPR效应作为大分子抗癌药物设计的"金标准",为肿瘤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设计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滞留效应 大分子药物 肿瘤血管 药物传递 靶向
下载PDF
生物滞留设施在公园绿地海绵化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谭晓磊 陈东田 +2 位作者 张涵 付靖雯 张永超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60-364,共5页
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老旧公园绿地开展了海绵化改造,其中生物滞留设施的应用成为公园解决雨水径流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运用渗、滞、蓄、净等技术,借助生物滞留设施建立削减地表径流、提升雨水渗透能力的双重雨水管... 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老旧公园绿地开展了海绵化改造,其中生物滞留设施的应用成为公园解决雨水径流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运用渗、滞、蓄、净等技术,借助生物滞留设施建立削减地表径流、提升雨水渗透能力的双重雨水管理保障机制,完善雨水滞留体系的传输截流、渗透滞留等环节,解决雨水径流等诸多问题,以期创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海绵化改造 生物滞留设施 渗透滞留
下载PDF
渗透泵剂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晓丽 朱金屏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8,共7页
综述了渗透泵剂型新的研发方向,如液体渗透泵、微孔渗透泵、胃内滞留型渗透泵、渗透泵口含片和直肠型渗透泵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液体渗透 微孔渗透 胃内滞留渗透 品含渗透泵片 直肠型渗透 综述
下载PDF
三维肿瘤细胞模型在纳米载体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于翀立 张裕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纳米载体能够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或主动靶向识别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聚集,介导药物在动物体内进行选择性分布,从而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载体的尺寸、形状、表面电荷、表面配体修饰等自身特性对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渗透具有重要的... 纳米载体能够通过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或主动靶向识别作用在肿瘤组织中聚集,介导药物在动物体内进行选择性分布,从而提高抗肿瘤的治疗效果。纳米载体的尺寸、形状、表面电荷、表面配体修饰等自身特性对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靶向渗透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相较于二维单层培养的肿瘤细胞,三维肿瘤细胞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组织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点,近年来被较多地应用于纳米载体瘤内渗透及治疗效果的评价研究。综述三维肿瘤细胞模型的特点和制备方法,总结其应用于研究纳米载体渗透肿瘤组织的影响因素、载药纳米颗粒的治疗效果以及纳米载体毒性评价的进展,探讨其在纳米载体性能评价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肿瘤细胞模型 纳米载体 渗透滞留效应 靶向 渗透
下载PDF
基于SWMM模拟的首钢西十地块低影响开发系统雨洪调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于淼 戈晓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7-109,共13页
【目的】根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首钢西十项目以消纳北京市3年一遇24 h降雨量(108 mm)为目标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从雨水渗透滞留与储存利用两个角度考虑,以西十地块的现状特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设计策... 【目的】根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首钢西十项目以消纳北京市3年一遇24 h降雨量(108 mm)为目标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从雨水渗透滞留与储存利用两个角度考虑,以西十地块的现状特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方法】针对渗透滞留系统,通过SWMM建立低影响开发模型和传统开发模型,模拟不同重现期(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 24 h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对比分析两种开发模式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针对储蓄利用系统,通过SWMM模拟2017年全年降雨过程,以周为单位统计外源雨水调蓄池收集的径流总量,与西十地块植物灌溉需水量相比较,分析雨水调蓄池中收集径流的利用情况。【结果】(1)依据场地现状在其内部设计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绿地、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调蓄池6种LID设施,在1年一遇、2年一遇、3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西十地块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径流总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8. 79%、50. 41%、34. 73%;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为100%、100%、100%、70. 12%、33. 33%、19. 44%,1~3年重现期峰值消失,其后峰值出现时间推迟375、310、240min。(2) 2017年,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接纳径流总量9 617 m3,径流收集主要集中在第25~35周,单周最大收水总量为2 078 m3,发生在第27周(6月初),第1~20周、43~52周收水量基本为0; 2017年第25周、第27周、第29~32周、第34~35周、第41周雨水调蓄池收集径流量在满足本周灌溉需求后仍有余量,冬季雨水调蓄池空置率较大。【结论】(1)低影响开发设施对雨洪问题具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可以减少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推迟峰现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迟削减能力逐渐减弱。低影响开发系统的雨洪调控能力具有上限。(2)根据北京市2017年全年降雨量日值统计,外源雨水地块雨水调蓄池中径流收集的利用率为43. 65%,有30周(210 d)雨水调蓄池空置率为100%,较为浪费。在进行低影响开发系统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成本造价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低影响开发系统 集雨型绿地 SWMM模拟 渗透滞留 储蓄利用
下载PDF
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的制备及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瑜 潘振华 曹德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制备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包衣的方法制备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6只犬自身交叉给药,分别单剂量灌胃厄贝沙坦片和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15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考察给... 目的:制备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包衣的方法制备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6只犬自身交叉给药,分别单剂量灌胃厄贝沙坦片和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15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考察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1.5、2、3、4、6、8、12、24、36、48、72h犬血浆中厄贝沙坦浓度,采用DAS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缓释特性。结果:制得单剂量为150mg的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厄贝沙坦片和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在犬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21±0.76)、(5.43±3.79)h,cmax分别为(2.93×104±0.71×104)、(1.87×104±0.45×104)μg/L,t1/2分别为(14.2±4.9)、(17.5±4.7)h,AUC0-72h分别为(6.57×105±1.19×105)、(6.07×105±8.61×104)μg·h/L,胃滞留渗透泵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2.1±18.5)%;其中tmax、cmax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在犬体内,厄贝沙坦胃滞留渗透泵片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滞留渗透泵片 药动学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在肾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春雷 付伟金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69-72,共4页
晚期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预后较差,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但存在生物利用度差、非特异靶向性、药物相关副反应多等问题,同时长期治疗易产生耐药性,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材料为近年肿瘤领域研究... 晚期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预后较差,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可使部分患者生存获益,但存在生物利用度差、非特异靶向性、药物相关副反应多等问题,同时长期治疗易产生耐药性,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材料为近年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可控的表面化学活性、可控的药物释放动力学以及高渗透长滞留效应,不仅本身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也可参与药物的精准化靶向输送。纳米材料在RCC治疗的基础性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成功运用于临床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论文综述了纳米材料在RCC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纳米材料成功运用于临床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今后纳米材料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肾癌 渗透滞留效应 靶向药物 药物输送 副反应
下载PDF
GLUT1靶向型中药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华 罗慧敏 +8 位作者 林思 王冰冰 李金薇 许立拔 张淼 谢凤凤 陈龙 李梅林 陆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0-280,共11页
肿瘤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糖酵解为其提供物质与能量,满足快速生长和增殖的能量需求,即“Warburg效应”。即使在有氧条件下,肿瘤细胞也主要依靠糖酵解提供能量。因此,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 肿瘤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糖酵解为其提供物质与能量,满足快速生长和增殖的能量需求,即“Warburg效应”。即使在有氧条件下,肿瘤细胞也主要依靠糖酵解提供能量。因此,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近年来,肿瘤糖代谢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已有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参与对肿瘤能量代谢的调控,其中尤以GLUT1的作用最为关键。该文综述了GLUT1靶向型中药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揭示GLUT1靶向型中药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在化疗药物递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GLUT1靶向型中药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可以克服传统靶向策略及高渗透长滞留(EPR)效应的瓶颈。综上所述,GLUT1靶向型中药活性成分纳米递送系统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并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靶向 药物递送系统 Warburg效应 肿瘤微环境 渗透滞留效应 中医药
原文传递
通过增加EPR效应提高抗肿瘤药物递送效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曦 逯文敏 +1 位作者 贾菲 王向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483,共9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渗透强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成为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EPR效应的问世,纳米技术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渗透强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成为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EPR效应的问世,纳米技术在抗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然而,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肿瘤异质性、小鼠肿瘤模型与临床肿瘤模型的差异,基于EPR效应的新药研究在临床试验中表现远低于预期。因此,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很多探索,笔者从改善肿瘤微环境、纳米粒子的设计和修饰、物理辅助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提高EPR效应的策略,以及不依赖EPR效应的抗肿瘤药物递送技术,为抗肿瘤纳米药物的设计和临床转化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滞留效应 肿瘤 纳米药物 靶向给药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EPR效应的纳米载药系统用于实体肿瘤治疗
10
作者 钟鸣 高雨帆 +2 位作者 黎其庆 王帅 许铁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89-93,共5页
癌症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高复发、易转移和耐药问题,仍然是威胁全球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医学界的难题。治疗手段有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传统化疗容易导致肿瘤耐药,化疗药物的毒... 癌症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高复发、易转移和耐药问题,仍然是威胁全球患者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医学界的难题。治疗手段有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传统化疗容易导致肿瘤耐药,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也严重制约其临床应用。随着纳米技术,纳米器件和系统应用,为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特别是实体肿瘤治疗方面提供了有前途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纳米载体的种类日益增多,纳米载药系统也随之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化疗,纳米载药系统利用自身的优势,可以提高携带药物的靶向性,降低了其毒副作用,增强纳米颗粒的免疫源性和生物组织的相容性等等,有利于肿瘤治疗。因此,结合实体肿瘤具有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PR)效应的特点来设计高载量,低毒性的纳米载药系统是目前实体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EPR)效应 纳米药物载体 载药系统
下载PDF
无机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脑胶质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庞晓晨 柴仲秋 +3 位作者 李玥 张静莎 张俊仲 周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3-457,共5页
以"无机纳米药物载体""脑胶质瘤""靶向治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金纳米粒""二氧化钛纳米粒""量子点""Inorganic nano ... 以"无机纳米药物载体""脑胶质瘤""靶向治疗""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金纳米粒""二氧化钛纳米粒""量子点""Inorganic nano drug carrier""glioma""targeted therapy""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gold nanoparticles""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quantum dot"等为关键词,在cnki、Pub Med、Elsevier等数据库检索2015~2019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现阶段常用于药物传递系统中的无机纳米载体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金纳米粒、二氧化钛纳米粒以及量子点各自的特点,并对此类载体在抗脑胶质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特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无机纳米载体将被应用于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中。随着现代药物制剂手段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一定会克服现有的难题和缺陷,为今后其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理想的治疗方案,为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机制探索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药物载体 脑胶质瘤 药物传递系统 靶向治疗 渗透滞留效应 主动靶向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 金纳米粒 二氧化钛纳米粒 量子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