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电网分布式发电渗透率极限值定义与计算方法
1
作者 肖峻 王传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2-360,共9页
未来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的比例将不断提高,为此提出了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渗透率极限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首先,利用消纳能力曲线和负荷时序特性得到按时间分布的消纳能力。其次,在此基础上定义功率、容量和能量3... 未来配电网接入分布式发电的比例将不断提高,为此提出了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渗透率极限值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首先,利用消纳能力曲线和负荷时序特性得到按时间分布的消纳能力。其次,在此基础上定义功率、容量和能量3个渗透率极限值。将渗透率极限值定义为保证任一时刻DG出力不超过该时刻消纳能力下的渗透率的最大值。再次,给出渗透率极限值的计算方法。根据DG容量及其时序出力特性和按时间分布的消纳能力确定DG容量极限值,进而得到渗透率极限值。最后,用IEEE 33节点算例进行验证,与现有方法比较表明,所得结果更为准确。定义的渗透率极限值易于使用,在满足安全性前提下,为衡量DG接入配电网程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消纳能力曲线 消纳能力 渗透率极限 容量渗透率极限 能量渗透率极限
下载PDF
提高风电渗透率极限的火电机组惯性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盛四清 李朋旺 顾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波动性风电的高渗透接入降低了系统的阻尼和一次调频性能,制约了风电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研究在不降低系统动态稳定水平的前提下提高高风电渗透率系统的调频能力,对于提高风电渗透率极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含阻尼水平约... 波动性风电的高渗透接入降低了系统的阻尼和一次调频性能,制约了风电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研究在不降低系统动态稳定水平的前提下提高高风电渗透率系统的调频能力,对于提高风电渗透率极限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含阻尼水平约束和频率偏差约束的风电渗透率极限求解方法,进一步基于火电机组惯性参数对系统阻尼特性和一次调频性能有相反作用的机理,提出了一种考虑系统阻尼和动态频率响应能力的火电机组惯性参数协调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风电渗透率极限求解方法的计算结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引入协调优化策略后有效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稳定特性和调频特性,优化效果适用性强,优化后系统风电渗透率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电渗透系统 风力发电 渗透率极限 阻尼特性 一次调频 惯性时间常数
下载PDF
计及安全稳定约束的多直流送出电网新能源极限渗透率估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义宣 王国腾 +4 位作者 李玲芳 游广增 孙鹏 黄莹 徐政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6-242,共7页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系统是大型能源基地电力外送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会降低送端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为保证多直流送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计及安全稳定约束的多直流送出电网可承受新能源极限渗透率...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系统是大型能源基地电力外送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会降低送端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为保证多直流送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一种计及安全稳定约束的多直流送出电网可承受新能源极限渗透率估计方法.推导各类安全稳定约束的表达式,包括短路电流约束、多直流短路比约束以及频率稳定约束;在考虑安全稳定约束的情况下建立多直流送出电网优化调度模型;给出优化调度模型分段线性求解方法,并基于该方法提出新能源极限渗透率估计方法.修改的IEEE 39节点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直流送出电网 安全稳定约束 新能源极限渗透 电网换相换流器 分段线性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在高盐中低渗透油藏中的适应性——以吐哈雁木西油田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超 张立东 +5 位作者 尹玉川 王崇先 卢祥国 吕金龙 王威 闫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7-681,692,共6页
吐哈雁木西油田为高盐中低渗透油藏,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率开发阶段。为提高该油田的采收率,以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对聚合物溶液与岩心的配伍性... 吐哈雁木西油田为高盐中低渗透油藏,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率开发阶段。为提高该油田的采收率,以油田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对象,开展了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对聚合物溶液与岩心的配伍性均有影响。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300数900 mg/L、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数2000×10^4时,聚合物溶液对应的渗透率极限范围为20×10^-3数70×10-3μm^2。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时,随聚合物浓度增加,渗透率极限增加,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Dh呈指数型增加;在聚合物浓度一定时,随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渗透率极限和Dh增大。由渗透率极限岩心孔隙半径中值与Dh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对应的配伍区和堵塞区。对于雁630区块,油层累积厚度比达到60%时对应的储层渗透率为60.5×10^-3μm^2,采用相对分子质量1700×10^4和900 mg/L聚合物溶液可以满足进入规定储层厚度的要求。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聚合物,则聚合物浓度需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 中低渗透油藏 聚合物 渗透率极限 物理模拟 雁木西油田
下载PDF
两性离子聚合物凝胶成胶效果及油藏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进祥 卢祥国 +5 位作者 牛丽伟 张云宝 谢坤 赵劲毅 李国桥 陈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0-616,共7页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 为客观有效评价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储层孔隙内的成胶效果,采用黏度计、动/静态激光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岩心流动实验,对两性离子聚合物溶液(AIPS)和交联聚合物溶液(AICPS)的黏度、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态、渗透率极限和静态成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CPS具有良好延缓成胶特性,AIPS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呈现稀疏网络结构,AICPS成胶后分子线团尺寸大幅增加,网络结构变得致密、粗壮;随聚合物浓度增加,AIPS和AICPS渗透率极限值增加;在岩心驱替实验后续水驱阶段,与AIPS压力下降不同,AICPS注入压力先上升后平稳,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岩心渗透率和聚合物浓度越大,AICPS成胶效果越好;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0、1500、2500和4000 mg/L时,只有对应的储层气测渗透率大于400×10^(-3)、800×10^(-3)、1700×10^(-3)和3500×10^(-3)μm^2时,AICPS才可以取得较好的静态成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聚合物 分子线团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静态成胶
下载PDF
萨中油田四种驱油体系对油藏适应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进祥 孙学法 +5 位作者 卢祥国 张云宝 肖龙 谢坤 王婷婷 赵劲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8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 为保证化学驱在大庆油田顺利实施,开展了相同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体系、强碱三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尺寸(Dh)、分子聚集体形态和岩心渗透率极限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体系的黏度和Dh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强碱三元;而岩心渗透率极限大小顺序为聚表二元>强碱三元>聚合物溶液>弱碱三元,这是因为Dh越大,驱油体系能通过的岩心渗透率越大,渗透率极限越大。但强碱三元与岩心中矿物反应,堵塞岩石孔道,导致其渗透率极限增大。四种驱油体系黏度和渗透率极限均随剪切强度增加而下降,但剪切作用使聚合物分子发生定向排列,从而使驱油体系中Dh受到剪切后变化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体系 油藏适应性 分子聚集体尺寸 分子聚集体形态 渗透率极限
下载PDF
靖边气田水平井井位优选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海锋 陈凤喜 +1 位作者 夏勇 薛云龙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2年第4期34-35,78-79,共2页
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经济评价等方法,确定了靖边气田马五1+2储层经济界限渗透率,建立了水平井适应性评价标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富集规律,综合储层横向预测、岩溶古地貌恢复、小幅度构造精细描述等技术方法,建立了水平井井位优选... 通过数值模拟、技术经济评价等方法,确定了靖边气田马五1+2储层经济界限渗透率,建立了水平井适应性评价标准。根据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富集规律,综合储层横向预测、岩溶古地貌恢复、小幅度构造精细描述等技术方法,建立了水平井井位优选技术及其部署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位优选 适应性 极限渗透
下载PDF
Z1型聚合物微球的油藏适应性及调驱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进祥 代磊阳 +3 位作者 李先杰 张晓冉 卢祥国 王斌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94-1200,共7页
为满足渤海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利用生物显微镜以及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Z1型聚合物微球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膨胀性能以及注入性能,并开展了微球液流转向效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渤海Q油藏环境下,磨口瓶中微球水化缓膨192 ... 为满足渤海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需求,利用生物显微镜以及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Z1型聚合物微球在磨口瓶和多孔介质中的膨胀性能以及注入性能,并开展了微球液流转向效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渤海Q油藏环境下,磨口瓶中微球水化缓膨192 h后粒径从3.80μm增长到28.02μm,粒径膨胀了6.37倍,表现出良好缓膨效果。微球具有良好注入性的极限渗透率为200×10^-3μm^2,岩心渗透率(K)在(200~1 400)×10^-3μm^2范围内微球缓膨后具有良好封堵效果,封堵率(β)大于50%。随K增加,β呈现"先增后减"变化趋势,极限渗透率时β最大,高于79%。随微球注入浓度的增加,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和β逐渐增加,采收率增幅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 粒径及分布 极限渗透 微球粒径 喉道直径 机理分析 端面效应
下载PDF
直流馈入的高比例新能源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伟 黄子洋 +3 位作者 潘艳 徐鹏 李付强 李庚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9,共9页
新能源高比例并网与网内交直流混联运行逐渐成为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特征和重要趋势,大容量非线性电力电子元件的不断投入使得系统表现出更复杂的稳定特性。为此,分析了直流馈入的高比例新能源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机理。首先对直流... 新能源高比例并网与网内交直流混联运行逐渐成为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关键特征和重要趋势,大容量非线性电力电子元件的不断投入使得系统表现出更复杂的稳定特性。为此,分析了直流馈入的高比例新能源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机理。首先对直流逆变站、新能源和负荷进行等效,建立直流馈入的高比例新能源受端电网简化模型,并通过节点消去对网络方程进行化简;然后基于判定静态电压稳定性的L指标推导新能源极限渗透率,作为受端电网静态电压稳定的临界判据,最后理论分析直流馈入、网络拓扑对新能源极限渗透率的影响。PSCAD仿真结果表明,直流馈入后新能源极限渗透率减小;同时,新能源极限渗透率与新能源、负荷之间电气距离呈负相关,与直流、负荷之间电气距离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静态电压稳定 L指标 直流馈入 新能源极限渗透
下载PDF
雁木西高盐油藏聚合物溶液匹配性及合理黏度比研究
10
作者 张健 《采油工程》 2021年第2期26-31,93,共7页
针对吐哈雁木西油田中低渗透高盐油藏含水率较高、亟需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情况,开展了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研究。以雁630区块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技术,得到了该区块聚合物溶液与储层岩心渗透率匹配... 针对吐哈雁木西油田中低渗透高盐油藏含水率较高、亟需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情况,开展了聚合物溶液油藏适应性研究。以雁630区块储层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为模拟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物理模拟技术,得到了该区块聚合物溶液与储层岩心渗透率匹配性和适应性关系。当聚合物质量浓度为300~900mg/L时,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1400×10^(4)、1700×10^(4)和2000×10^(4)的聚合物溶液渗透率极限分别为20~35mD、25~45mD、30~55mD和40~70mD。4种聚合物溶液(相对分子质量和质量浓度分别为800×10^(4)和1776mg/L、1400×10^(4)和1591mg/L、1700×10^(4)和1257mg/L、2000×10^(4)和710mg/L)可以进入雁630区块60%的储层厚度。在储层平均渗透率为250mD的条件下,当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25、0.59和0.72时,聚合物溶液黏度与原油黏度比分别在合理值1.0~2.0、2.0~4.0和4.0~6.0之内。该研究为后续提高采收率技术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油藏 聚合物溶液 岩心渗透率极限 合理黏度比 储层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