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对渣场生态恢复工程土壤及植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迪达尔·西尔地玛尼 周宏鑫 +4 位作者 李绍才 孙海龙 孙大远 蒋瑜阳 幸可薇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29-33,共5页
渣场土壤存在保水能力不足、肥力低、密实度差等问题,自然恢复能力差,而现有的渣场植被恢复技术较为单一,急需开展新的生态恢复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研究。以堆置隧道开挖弃渣的渣场为模拟渣场,紫穗槐为供试植物种,采用客土喷播方式进行植... 渣场土壤存在保水能力不足、肥力低、密实度差等问题,自然恢复能力差,而现有的渣场植被恢复技术较为单一,急需开展新的生态恢复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研究。以堆置隧道开挖弃渣的渣场为模拟渣场,紫穗槐为供试植物种,采用客土喷播方式进行植被恢复,随后覆盖PBAT黑色降解膜,设置覆膜不同开孔率(10%、20%、30%、40%、50%、60%与对照组CK),后期不进行管理,播种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检测土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相关指标。当覆膜开孔率为10%时,播种1年后,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保留量高于CK,覆膜开孔率20%的保留量略低于覆膜开孔率10%的。CK单位面积植株数量最多,但相对于CK,覆膜开孔率10%、20%的植株保存率最高。覆膜开孔率10%能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地径,其次是覆膜开孔率20%的。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单位面积植株数量、植株株高和植株地径等因素,覆膜开孔率20%是渣场生态恢复中最佳的覆膜方式。该方法能有效促进渣场生态恢复,同时为渣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覆膜开孔率 土壤养分 西南山区
下载PDF
黄河上游水电站渣场生态修复区植被恢复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武志刚 罗纨 +2 位作者 贾忠华 唐双城 刘文龙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了减轻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弃渣集中堆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工程结束后需要对渣场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本文根据我国水电建设集中的黄河上游地区两个分别完成5年和10年的渣场植被恢复情况,结合渣场地貌特征的变化,通过植被调查并与... 为了减轻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弃渣集中堆放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工程结束后需要对渣场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本文根据我国水电建设集中的黄河上游地区两个分别完成5年和10年的渣场植被恢复情况,结合渣场地貌特征的变化,通过植被调查并与天然植被相比较,分析了渣场生态修复对植被分布以及种群演替过程的影响,并评价了人工抚育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位于沟壑区的渣场形成了能够拦蓄坡面径流的平坦台地,改善了植物生长的水肥条件;修复区内乔木和灌木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及生长状况均明显优于附近天然坡面。同时,水肥条件的改善增加了能够支持的总生物量,使得修复区能够快速建立灌木及草本植物的优势种群。人工抚育措施(灌溉和围栏)对于修复区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围栏对于减少牲畜对植被的啃食、加快地面有机物的积累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研究认为,对于渣场的生态修复措施不仅能够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够形成优于当地自然坡地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 植被恢复 生态调查 人工抚育 水土环境
原文传递
开发与保护并重 走绿色水电道路——华能涪江公司在火溪河水电开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平 李随德 刚立 《四川水力发电》 200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四川华能涪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火溪河梯级电站的开发,结合各项目特点和地形地质条件,充分将各项新技术运用到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去,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水电开发建设中不断地展现绿色水电的典范。
关键词 火溪河 水电开发 以洞代路 渣场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