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裂系统对渤南凸起油气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曾治平 倪建华 王敏芳 《海洋石油》 CAS 2002年第4期32-36,共5页
断层的发育控制陆相断陷盆地的几何形态和沉积发育 ,决定了盆地的不同区带各有其发育特点 ,并形成其特有的油气藏类型。渤南凸起主要油气藏分布在凸起两端 ,如BZ2 6 - 2 ,BZ2 8- 1和PL1 9- 3构造 ,但是由于构造的期次和作用的大小不同 ... 断层的发育控制陆相断陷盆地的几何形态和沉积发育 ,决定了盆地的不同区带各有其发育特点 ,并形成其特有的油气藏类型。渤南凸起主要油气藏分布在凸起两端 ,如BZ2 6 - 2 ,BZ2 8- 1和PL1 9- 3构造 ,但是由于构造的期次和作用的大小不同 ,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影响 ,其油气的物性也存在很大差别 ,主要看断裂所起的作用是连通还是阻隔。对渤南凸起构造的分析 ,其油气藏分布主要与两种断裂有密切关系 ,文章主要结合该地区的断裂系统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渤南凸起 油气藏 分布 期次 作用
下载PDF
渤南凸起BZ28—1油田油气源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友川 黄正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年第1期83-88,共6页
甾萜烷生标分析表明,BZ28-1油田存在两种类型的原油,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渤中凹陷东营组下段烃源岩,而另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原油物性和补身烷系列化合物分析表明,BZ28-1油田凝析油来源于渤中凹陷.天然气组分和... 甾萜烷生标分析表明,BZ28-1油田存在两种类型的原油,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渤中凹陷东营组下段烃源岩,而另一类原油主要来源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原油物性和补身烷系列化合物分析表明,BZ28-1油田凝析油来源于渤中凹陷.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研究表明,BZ28-1油田天然气为渤中凹陷和黄河口凹陷混合来源,以渤中凹陷高-过成熟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凸起 BZ28—1油田 油气源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西段低角度正断层分段生长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3
作者 娄瑞 孙永河 张中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0-721,共12页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低角度正断层分段生长诱发的时空差异演化特征及控藏机制,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表征了断层分段生长过程及差异演化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断层成因机制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渤... 为了研究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低角度正断层分段生长诱发的时空差异演化特征及控藏机制,基于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表征了断层分段生长过程及差异演化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断层成因机制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渤南低凸起南边界F1断层和F2断层均为低角度正断层,源于中生代NWW—近EW向先存逆冲断层发生负反转,在新生代发生再次活化。F1断层具有平面上分段连接、垂向上多幕活动的特征,中段继承原有断面持续活动,西段和东段分别与裂陷Ⅱ幕新生NEE向断层和裂陷Ⅲ幕新生近EW向断层垂向搭接形成现今形态。低角度正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低角度正断层断控侧沉积规模大,可提供充足的可容纳空间,形成规模陡坡砂体;②长期活动的低角度正断层是垂向油气运移通道,控制了油气垂向上的富集层位;③低角度正断层多期活动改造了深部储层物性,断层活动强度与优质储层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演化 分段生长 控藏机制 低角度正断层 凸起 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南部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渤中28-29区为例
4
作者 官大勇 王昕 +1 位作者 刘朋波 张宏国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渤海南部渤南低凸起中段渤中28-29区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空间分布复杂。根据钻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地震等资料,分析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潜山发育表生岩溶和内幕岩溶两套储层,具有垂向分带特征... 渤海南部渤南低凸起中段渤中28-29区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空间分布复杂。根据钻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地震等资料,分析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潜山发育表生岩溶和内幕岩溶两套储层,具有垂向分带特征。表生岩溶带白云岩和灰岩可作为有利储集岩,受构造破裂作用及溶蚀作用控制,白云岩储层在距离潜山面0~380 m内发育,形成宽带效应,灰岩储层一般在距离潜山面0~100 m内发育,储层相对较薄。内幕岩溶储层发育程度与岩性密切相关,白云岩相对发育区的储层整体物性较好。内幕岩溶储层发育主要受构造破裂作用成因的微裂缝影响,其次受溶蚀作用影响,在颗粒为细晶及以上级别的白云岩中可见溶蚀孔隙;破裂作用在表生岩溶储层带和内幕岩溶储层带的形成上具有差异性,内幕岩溶储层主要以构造缝为主,表生岩溶储层具有岩溶孔缝和构造破裂缝叠合特点,受控于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表生岩溶带潜山高部位、东西向主断层上升盘的背斜褶皱区是孔缝发育有利区。该结果对渤海南部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潜山 表生岩溶 内幕岩溶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分布模式 凸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下古生界岩溶古地貌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松 杨纪磊 宋修章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的分布特征认识的不充分,限制了对古岩溶储层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选取渤南低凸起渤中28-1地区下古生界为研究对象,通过残余地层厚度法,叠加残留地层厚度、剥蚀厚度、压实校正等特征参数,...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的分布特征认识的不充分,限制了对古岩溶储层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选取渤南低凸起渤中28-1地区下古生界为研究对象,通过残余地层厚度法,叠加残留地层厚度、剥蚀厚度、压实校正等特征参数,开展下古生界顶部古地貌形态的精细刻画,探讨古地貌对储层的控制。研究表明:研究区所处的二级古地貌单元为岩溶斜坡,进一步识别坡地、残丘、沟槽3种岩溶古地貌单元;岩溶斜坡单元的整体岩溶作用强,其中残丘和坡地溶蚀作用强烈,储集性能好,且以岩溶坡地储集性能最好,沟槽的岩溶强度较弱,但仍发育有较多溶蚀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岩溶储层 下古生界 凸起 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北坡中生界火成岩潜山录井综合评价方法
6
作者 张向前 张建斌 +1 位作者 袁亚东 彭超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对于火成岩储层,井场录井快速评价对于随钻地质决策、中途测试、测井取样等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渤南低凸起北坡中生界火成岩潜山井场快速评价难题,基于已钻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火成岩储层“岩性、有效性、含油气性”的井场地质录井综合... 对于火成岩储层,井场录井快速评价对于随钻地质决策、中途测试、测井取样等非常重要。本文针对渤南低凸起北坡中生界火成岩潜山井场快速评价难题,基于已钻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火成岩储层“岩性、有效性、含油气性”的井场地质录井综合评价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现场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第一手资料的可靠性,能够为石油勘探及开发中的火成岩井场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中生界 火成岩 录井评价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西段构造成因机制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吕丁友 侯东梅 +2 位作者 杨庆红 彭文绪 牛洪彬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9-233,共5页
SN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长期交互作用,控制了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西段深浅层(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深层圈闭是渐新世走滑断层挤压反转形成,提出了"剪刀式"反转模式;浅层圈闭是新构造运动诱发的... SN向伸展构造系统和NNE向右旋走滑构造系统的长期交互作用,控制了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西段深浅层(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圈闭的形成:深层圈闭是渐新世走滑断层挤压反转形成,提出了"剪刀式"反转模式;浅层圈闭是新构造运动诱发的渤南低凸起西段南边界大断层产生拉分伸展运动的产物。走滑断层在深浅层圈闭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分析了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成藏规律,强调"Y"字型伴生断层对油气分布范围的控制作用,提出了"纺锤体式"油气分布模式;指出走滑断层与边界断层或深大断层结合部位易引起地层褶皱变形形成圈闭,这也是油气运移的活跃部位,在今后的勘探工作中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西段 构造成因机制 油气成藏规律“剪刀式”反转模式 “纺锤体式”油气分布模式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北坡坡折带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响应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悠然 杨香华 +5 位作者 朱红涛 李森 官大勇 王昕 曾智伟 雷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2-1084,共13页
渤南低凸起北部东二下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与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东二下段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个完整的坡折带沉积旋回:坡折带演化早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上有断裂活动,斜坡坡度较大... 渤南低凸起北部东二下段发育多种类型的沉积体,与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东二下段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一个完整的坡折带沉积旋回:坡折带演化早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上有断裂活动,斜坡坡度较大、起伏不平,发育一些古沟谷与洼地,其内堆积了近源碎屑物,在地震剖面上可见古沟谷内充填杂乱或蠕虫状地震反射体;坡折带演化晚期,即东二下段沉积晚期,伴随着准平原化斜坡被填低补齐,演变为沉积物的搬运通道,碎屑物借道斜坡被带到洼陷内部沉积,发育一系列高角度前积地震反射体。东二下段沉积早期斜坡内部古沟谷充填的杂乱或蠕虫状的地震反射体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主要分布在第一坡折带内;东二下段沉积晚期洼陷内部发育的高角度前积地震反射体为远源沉积,主要分布在第二坡折带内。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发育典型的坡折带演化旋回,空间上不同成因地震异常体从斜坡带向洼陷内转移,共同构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坡折带-沉积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坡折带 古沟谷 沉积体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识别及储集性能预测 被引量:8
9
作者 曾选萍 茆利 +1 位作者 王玉静 杨俊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7-30,共4页
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复杂多样,以太古界花岗岩、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中生界火成岩为主,其潜山基岩的岩性与储集性能直接影响油气田的分布及其富集程度。应用复杂地震相、多种属性综合判断技术等手段来识别潜山基岩的岩性,并以调谐振幅法... 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复杂多样,以太古界花岗岩、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中生界火成岩为主,其潜山基岩的岩性与储集性能直接影响油气田的分布及其富集程度。应用复杂地震相、多种属性综合判断技术等手段来识别潜山基岩的岩性,并以调谐振幅法和地震属性聚类等方法有效预测其储集性能。通过加强对渤南低凸起潜山基岩及其储集性能的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推动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潜山岩性 储集物性预测 调谐振幅法 地震属性聚类法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3
10
作者 于海波 王德英 +1 位作者 牛成民 李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6,163,共8页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南低凸起潜山中重要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目标,运用钻井、地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BZ28-1碳酸盐岩潜山油气田为例,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包括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南低凸起潜山中重要的油气勘探和开发目标,运用钻井、地震、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BZ28-1碳酸盐岩潜山油气田为例,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包括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幕溶蚀型储层2套储集系统,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其次为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物性分析表明,白云岩中的不等粒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物性最好,且普遍好于灰岩。渤南低凸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相、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的控制:(1)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有利的储层主要分布在局限海、潮间坪和潮坪中的白云岩和部分灰岩中;(2)岩溶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和内幕溶蚀型储层主要分布在不整合面顶部以下0~250 m和0~150 m的范围内,岩溶古地貌中的岩溶高地和宽缓的岩溶斜坡相带是岩溶储层发育最有利的部位;(3)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的纽带,在不整合面附近的半充填或未充填的构造缝和溶蚀缝,既可作为油气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也可与溶蚀孔隙复合,形成裂缝—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大大改善了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潜山 储层特征 形成机制 岩溶作用 凸起 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丹丹 赵国祥 +2 位作者 官大勇 黄颖 朱勇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以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为靶区,结合围区近几年所钻探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及测录井资料,对该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充足的油源供给、横向广泛发育的输导层与断层耦合、反向断层与挤压性断层的良好... 以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为靶区,结合围区近几年所钻探井资料、三维地震资料及测录井资料,对该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充足的油源供给、横向广泛发育的输导层与断层耦合、反向断层与挤压性断层的良好侧封能力是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三大关键因素。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紧邻渤中、渤东等富烃凹陷,烃源充足;潜山不整合面和馆陶组底部砂岩广泛发育,有利于油气从凹陷区向斜坡区运移,而且两套横向输导层与晚期活动断裂匹配良好,有利于油气垂向运移到新近系;斜坡带发育的反向断层及挤压性正断层为油气侧封提供了保障。因此,渤南低凸起北侧斜坡带新近系具有良好勘探前景,有望形成中型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北侧 斜坡带 新近系 油气成藏 关键因素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西端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以B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东梅 周军良 +2 位作者 赵军寿 张小龙 权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1,共7页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及薄片等分析化验数据,文中开展了渤南低凸起西端B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B地区砂体以浅水三角洲水上及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决口扇及天然堤仅局部发育,未发育河口坝。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类型...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及薄片等分析化验数据,文中开展了渤南低凸起西端B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B地区砂体以浅水三角洲水上及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决口扇及天然堤仅局部发育,未发育河口坝。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类型为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发育具有一定弯度的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在4~9 m,宽度在100~1000 m,向湖盆方向连续性好,延伸可达数十千米,分流河道不同部位可见直条、微弯曲、弯曲形态,局部分流河道分叉形成分支,数量多小于3支。明下段主力油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受基准面下降旋回控制,较缓的古地形、较浅的古水体环境以及中等偏弱的河控强度是该区具有一定弯度分流河道形成的基础。研究成果深化了该区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认识,有助于指导油田的开发,也可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分流河道 浅水三角洲 新近系 凸起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广源 官大勇 +3 位作者 刘朋波 鲁凤婷 韩芮 苏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2期35-41,共7页
近年,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为掌握该区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最新勘探成果,利用区内大量勘探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在总结新近系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距离油源远近控制了新近系油气成... 近年,渤南低凸起中段新近系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为掌握该区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根据最新勘探成果,利用区内大量勘探资料和实验分析资料,在总结新近系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3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距离油源远近控制了新近系油气成藏规模大小;切至潜山的长期活动断层对新近系油气成藏至关重要;"包心菜式"断层组合的不同部位决定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通过主控因素分析,总结其油气成藏模式为远源阶梯式油气成藏模式,这对该区下步新近系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海域 凸起 新近系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中段古近系沙一二段源汇体系研究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江波 王改卫 +2 位作者 王启明 于喜通 王孝辕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0-47,共8页
源汇耦合控砂原理在渤海油田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使得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的成功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80%。在对渤南低凸起中段沙一、二段储层研究中,以源汇耦合控砂原理为指导,利用渤南低凸起及围区的钻测井、地震资料,识别... 源汇耦合控砂原理在渤海油田储层预测中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使得渤海古近系储层预测的成功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80%。在对渤南低凸起中段沙一、二段储层研究中,以源汇耦合控砂原理为指导,利用渤南低凸起及围区的钻测井、地震资料,识别物源区的母岩类型,刻画物源区范围,分析供源能力,研究沉积物搬运过程中的沟谷、坡折带类型及分布特征。将沉积体系形成的关键要素相结合,构建物源-沟谷-沉积体系的耦合关系,分析渤南低凸起中北段BZ22/23构造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预测该区沙一、二段优质储层的分布,为BZ22/23构造区沙一、二段油气勘探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沙一、二段 源汇耦合控砂原理 沉积体系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东段蓬莱25-A构造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广源 牛成民 +3 位作者 官大勇 刘朋波 燕歌 周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对渤南低凸起东段蓬莱25-A构造新近系和古近系原油系统采样,利用大量最新实验资料,研究了原油的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源。研究结果表明:蓬莱25-A构造新近系和古近系原油在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方面相似,原油形... 对渤南低凸起东段蓬莱25-A构造新近系和古近系原油系统采样,利用大量最新实验资料,研究了原油的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油源。研究结果表明:蓬莱25-A构造新近系和古近系原油在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方面相似,原油形成于还原-弱氧化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为混合型,高等陆源植物与低等水生藻类和菌藻类对原油的生成均有贡献,且低等水生生物贡献较大,4-甲基甾烷指数高,为典型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特征。而在原油族组分和成熟度方面,新近系和古近系原油却差异较明显,新近系原油具有高饱/芳比、低非/沥比和高成熟度特征,古近系原油具有低饱/芳比和高非/沥比特征。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古近系未熟油来自庙西南洼沙三段烃源岩,新近系成熟油来自渤中凹陷沙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新近系 古近系 凸起
下载PDF
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在致密油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渤南低凸起倾末端B油田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庆顺 郭涛 +2 位作者 王思权 李正宇 涂翔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1期64-68,共5页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 黄河口凹陷渤南低凸起B油田沙二段埋深大(大于3 600 m),储层物性普遍较差,给测井解释及油气成藏研究带来了难度。为判识致密储层含油气性,恢复沙二段油气充注史,利用颗粒荧光定量分析(QGF)及颗粒萃取液荧光定量分析(QGF-E)技术开展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B油田B2井沙二段QGF-Index及QGF-E因储层物性差异性明显,且现今油水界面之下存在古油层和残余油层。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认为,沙二段致密储层的油气充注过程可分为三类:排烃高峰期充分充注型、排烃高峰期欠充注型、未充注型,B2井含油气层为"早晚油气充注型",而测井解释"干层"大部分为"早油气充注型"或"未充注型"。颗粒荧光定量分析技术可在致密储层中有效判识含油气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 古油层 充注史 凸起
下载PDF
渤中凹陷南部东二下段沉积体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鸣 杨香华 +1 位作者 朱红涛 徐长贵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东营组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发育大面积的花岗岩,母岩类型好,供砂能力强。在郯庐大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其坡折带及前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异常体。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东二下段沉积早期,受继承性古沟谷与其前方断隆的共同限制,在渤南低凸... 东营组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发育大面积的花岗岩,母岩类型好,供砂能力强。在郯庐大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其坡折带及前方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异常体。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东二下段沉积早期,受继承性古沟谷与其前方断隆的共同限制,在渤南低凸起北部的坡折带古沟谷内发育4期限制性三角洲,以中弱振幅的平行-亚平行反射与杂乱的蠕虫状反射为主。东二下段沉积晚期,限制性三角洲将沟谷填满,由限制型向非限制型转化,坡折带上不发生沉积,其主要功能为沉积物的搬运过道,在靠近洼陷的中心部位发育3期辫状河三角洲,以中弱振幅的平行-亚平行反射与中强振幅的高角度前积反射为主。洼陷内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的物源可以有2种来源:(1)限制性三角洲遭受侵蚀提供的再沉积物源;(2)渤南低凸起母岩带提供的粗碎屑,过道坡折带堆积在洼陷内部。渤中凹陷东二下段异常体的结构特征与空间展布与渤南低凸起北部坡折带的结构与演化密切相关,为坡折带的"源-渠-汇"体系研究、裂陷盆地演化过程中斜坡折带的沉积充填演化及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的详细解剖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凹陷 凸起 坡折带 限制性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26-6变质岩潜山大油田发现与认识创新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家雄 杨海风 +3 位作者 官大勇 石文龙 李龙 谢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西段历经40余年勘探,仅在浅层发现渤中26-2小型油田,潜山长期未能实现勘探突破。针对成山机制及圈闭特征、控储要素和储层预测、油藏分隔与成藏规律这三方面,通过精细构造演化、油藏分隔机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研究,... 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西段历经40余年勘探,仅在浅层发现渤中26-2小型油田,潜山长期未能实现勘探突破。针对成山机制及圈闭特征、控储要素和储层预测、油藏分隔与成藏规律这三方面,通过精细构造演化、油藏分隔机制和油气富集规律等研究,取得了新认识。研究认为:①多期次构造演化形成大规模潜山圈闭奠定了渤中26-6潜山勘探的基础;②“构造主控,差异溶蚀”控制研究区潜山优质储层发育,基于微古地貌约束的潜山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层预测技术可以有效刻画优质储层的分布;③潜山内幕断层糜棱岩化作用有效分隔潜山油藏,太古界潜山是油气勘探有利层系。新认识指导勘探实践,2022年在渤南低凸起西段发现了渤中26-6大型整装油田,实现了渤海海域中位潜山勘探领域性突破,进一步拓宽渤海海域太古界潜山带的勘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26-6 中位潜山 成藏模式 凸起 海海域 海湾盆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渤中C地区中深层异常高压成因及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军良 胡勇 +2 位作者 何康 陈红兵 何逸凡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0,共8页
以测压、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为依据,开展渤海海域渤中C地区异常高压特征和成因、低渗储层特征及异常高压对成岩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地层发育异常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25~1.56),上覆及内部烃源岩生烃及沙... 以测压、薄片、扫描电镜、常规物性分析等资料为依据,开展渤海海域渤中C地区异常高压特征和成因、低渗储层特征及异常高压对成岩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街组地层发育异常高压系统(压力系数1.25~1.56),上覆及内部烃源岩生烃及沙河街组岩层中黏土矿物成岩作用是沙河街组地层超压的主要成因机制。沙河街组储层整体具有中低孔、低渗特低渗的特征,地层异常高压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抑制压实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2有助于酸性流体进入,对储层发生溶蚀改造;3有助于储层微裂缝的形成,为酸性流体提供通道并加强长石的溶蚀作用;4使得碳酸盐胶结物及伊利石大量发育,不利于有机酸对储层的大规模溶蚀改造。因此,沙河街组储层相对高孔渗带主要发育在原始沉积条件下粒度相对较粗、分选较好的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油气藏 异常高压 储层质量 古近系 凸起
下载PDF
渤海黄河口东洼古地貌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延芳 杜晓峰 +1 位作者 王清斌 王改卫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结合钻井、岩心、壁心等资料,梳理了黄河口东洼渤南低凸起和莱北低凸起物源区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物源和古地貌(坡折、沟谷)等对沉积砂体富集差异性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古地貌控制作用下的沉积相类型和... 根据最新的三维地震数据,结合钻井、岩心、壁心等资料,梳理了黄河口东洼渤南低凸起和莱北低凸起物源区沙一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物源和古地貌(坡折、沟谷)等对沉积砂体富集差异性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古地貌控制作用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规模。研究表明:渤南低凸起为陡坡型物源,母岩岩性以前寒武系花岗岩为主,易于风化剥蚀,沟谷发育,砂体富集程度高,物源规模大,砂体范围广;莱北低凸起为缓坡型物源,主要发育前寒武系花岗岩、中生界安山岩和中生界凝灰岩,有效物源区面积小,供源能力弱,沟谷不发育,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规模较小。母岩类型是寻找优质富砂储层的关键,水流携带富砂沉积物通过古沟谷通道富集于地貌低势的洼陷区,富砂的辫状河三角洲是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起 古地貌 古沟谷 坡折带 沉积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