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盆地热历史及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28
1
作者 胡圣标 罗毓晖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5期306-314,共9页
利用大地热流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对浸海海域盆地进行了盆地热中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为63.6mW/m^2,而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50-25Ma)古热流值达65-90mW/m^2... 利用大地热流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对浸海海域盆地进行了盆地热中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为63.6mW/m^2,而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期(50-25Ma)古热流值达65-90mW/m^2,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经历了早期(50-25Ma)裂谷阶段和后期(25Ma至今)热沉降阶段,其中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理解谷亚旋回,热沉降阶段叠加了12Ma以来由地幔拆沉及岩石圈冷却诱发的快速均衡沉降,渤海海域盆地较低的现今大地热流值和较高的古热流值,以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等支持了渤海海域盆地为板内裂谷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和烃源层生烃状态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盆地存在形成大气田的地热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盆地 热历史 油气资源潜力 构造-热演化 有机质热演化 生烃状态
下载PDF
渤海海域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钟锴 朱伟林 +3 位作者 薛永安 周心怀 徐长贵 牛成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100,共9页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 在回顾渤海海域盆地(渤海湾盆地海域部分)油气勘探历程及相关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渤海海域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历程,分析了渤海海域盆地的石油地质条件,着重指出了与相邻陆区的显著差异。首先,渤海海域盆地两期构造旋回相应发育了沙河街组和东营组两套优质烃源岩,其中东营组烃源岩为海域盆地所特有,且晚期快速沉降有助于其成熟,因此,渤海海域盆地具有更为优越的烃源条件;其次,渤海海域盆地新近系广泛发育浅水-极浅水三角洲,是海域特有的一套勘探层系;最后,郯庐断裂带海域部分的长期持续活动最终形成了渤海海域盆地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的油气富集带,是当前渤海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渤海海域盆地演化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富集规律,对今后的渤海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差异 浅水三角洲 郯庐断裂带 大中型油气田 渤海海域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海域片麻岩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德英 王清斌 +2 位作者 刘晓健 赵梦 郝轶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1193,共13页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 渤海湾盆地海域太古代-古元古代片麻岩潜山分布面积巨大,已发现多个油气田,有重要勘探价值。本文综合应用岩心、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常规物性、锆石测年、矿物溶蚀模拟等实验手段及统计分析方法落实了渤海片麻岩风化壳型储层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发育模式。研究表明,片麻岩中长英质矿物含量大于70%有利于形成潜山裂缝型优质储层;大气水风化淋滤作用对长石类矿物的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和沿裂缝的溶蚀扩大孔隙,极大改善了片麻岩潜山的储层物性;构造作用产生的断裂和节理不仅可以直接提供储集空间,还可以作为渗流通道加大风化淋滤作用的影响深度和范围,促进深部岩石的溶蚀改造,加速风化过程。上述主控因素指导下建立自上往下发育粘土带、砂化带、砂化砾石带、裂缝带和基岩带的片麻岩风化壳型潜山储层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发育模式 片麻岩 风化壳 潜山 渤海盆地海域
下载PDF
离岸二氧化碳驱油的国际进展及我国近海潜力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蒂 李鹏春 张翠梅 《南方能源建设》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二氧化碳驱油(CO2-EOR)是一项通过向油层注入二氧化碳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它能同时实现CO2的利用和封存,因此是CCUS的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离岸CO2封存需求的日益增大,CO2-EOR的应用正迅速从陆上扩展到海上。介绍了CO2-EOR的概念... 二氧化碳驱油(CO2-EOR)是一项通过向油层注入二氧化碳而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它能同时实现CO2的利用和封存,因此是CCUS的重要技术。近年来,随着离岸CO2封存需求的日益增大,CO2-EOR的应用正迅速从陆上扩展到海上。介绍了CO2-EOR的概念和适用条件,综述了国际上离岸CO2-EOR项目和技术,特别是"下一代"CO2-EOR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与国外实例的对比和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近海含油气盆地的CO2-EOR的潜力,认为渤海湾盆地(海域)和珠江口盆地分别具有非混相和混相CO2-EOR的潜力,有可能获得数亿吨石油的增产和实现数亿吨CO2的地下永久封存,需要尽快地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二氧化碳驱油 CCUS “下一代”CO2-EOR 渤海盆地(海域)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走滑-伸展断裂叠合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柳永军 赵弟江 +2 位作者 李正宇 温宏雷 刘庆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生代受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形成了复杂的走滑-伸展叠合构造区。基于全区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海域)南北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盆地... 渤海湾盆地(海域)新生代受伸展和走滑双重作用控制,形成了复杂的走滑-伸展叠合构造区。基于全区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海域)南北部构造特征、动力学机制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盆地南部和北部走滑-伸展叠合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南部的黄河口和莱州湾凹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弱伸展和新近纪的强走滑作用近平行叠加;北部的辽东湾坳陷为始新世—渐新世的强伸展和新近纪的弱走滑作用近垂直叠加。叠合作用方式的不同控制了南北部油气差异成藏,南部油气主要分布于凹陷区的走滑带,成藏层系以新近系为主;北部辽东湾坳陷油气主要分布于陡坡带和凸起区,成藏层系以古近系为主。该研究对渤海湾盆地不同构造区油气差异成藏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伸展作用 断裂特征 差异叠合 油气成藏 渤海盆地(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