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Ⅰ)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宏 李凤林 +4 位作者 范昌福 M.Frechen M.van Strydonck 裴艳东 王云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1-613,共13页
环渤海泥质海岸带近30年来获得的600余个放射性碳测年数据,确定了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基本年代地层序列。但是,对14C数据的系统校正,迄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应用14C数据解释地层和地质现象的年代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文章... 环渤海泥质海岸带近30年来获得的600余个放射性碳测年数据,确定了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基本年代地层序列。但是,对14C数据的系统校正,迄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应用14C数据解释地层和地质现象的年代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文章对作者自己所采集和由国内外有关实验室测定的126个14C数据进行了系统校正,主要步骤包括分馏效应、地区性海洋贮存库效应及大气14C含量变化校正等。建议以-2.68‰PDB作为环渤海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半咸水和开放浅海区(潮间带与潮下带上部)贝壳的地区性δ13C平均值。另外,讨论了在地区性海洋贮存库效应值获得之前的1990年代,以MARINE 93与INTCAL 93程序的平均校正年龄近似地视作该地区贝壳的校正值,以抵消这一类地区小型水体与大气迅速进行14CO2交换而对年龄值的影响。CALIB 4.4校正结果表明,前述近似校正是可行的,其结果仍可沿用。文章经统一校正的年龄,最大限度地接近其太阳历纪年的"真实"年龄,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重建该地区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质年代史,并可与考古纪年及其他测年方法获得的绝对年龄直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放射性碳测年 系统校正
下载PDF
基于TM的渤海海岸带1988~2000年生态环境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宏娟 郑丙辉 +3 位作者 胡远满 李子成 雷坤 万峻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9-794,共6页
海岸带作为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复杂和特殊之处。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对于了解该区域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8和2000年的Landsat-TM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空间分析,得到渤海海岸带土地利用/... 海岸带作为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复杂和特殊之处。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对于了解该区域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8和2000年的Landsat-TM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一系列空间分析,得到渤海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8~2000年,由于渤海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耕地大面积减少,城乡工矿用地、养殖池塘、盐田急剧扩张;林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土地类型面积显著下降。表明强烈的人类活动已经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 遥感
下载PDF
渤海海岸带生态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丙辉 刘宏娟 王丽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80,共6页
生态区划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海岸带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生态区划能更好地促进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渤海海岸带的... 生态区划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海岸带作为全球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敏感的区域之一,生态区划能更好地促进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渤海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区域分异规律,并建立了生态分区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气候、地形、土壤、水系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库,运用GIS技术进行生态要素的空间分析,完成了渤海海岸带生态区划,全区共分为4个生态区和15个生态亚区.最后分析了每个生态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生态区划 GIS技术
下载PDF
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Ⅱ)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宏 范昌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56,共16页
作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地层年代测定的一种重要手段,14C测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样品的年代测定。但对于14C数据的系统校正,迄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在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 (Ⅰ )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421个由其他研究者获得的环渤海海岸... 作为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地层年代测定的一种重要手段,14C测年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样品的年代测定。但对于14C数据的系统校正,迄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在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 (Ⅰ )的基础上,对所收集的421个由其他研究者获得的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进行了系统校正。并讨论了百年、千年与万年尺度的14C数据校正效果。结果表明,直接测定值与系统校正值之间的差值常有数百年至两千年的差别。经统一校正的14C年龄,最大限度地接近样品太阳历纪年的“真实”年龄,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重建该地区的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质年代史,并可与考古纪年及其他测年方法获得的绝对年龄直接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放射性碳测年 系统校正
下载PDF
环渤海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马振刚 李黎黎 许学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环渤海海岸带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强烈地区,土地利用是人-地作用的重要方式,并通过格局变化体现。文章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利用GIS软件平台,对环渤海海岸带及所属的38个县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省际和距海缓... 环渤海海岸带是人-地相互作用的强烈地区,土地利用是人-地作用的重要方式,并通过格局变化体现。文章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利用GIS软件平台,对环渤海海岸带及所属的38个县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省际和距海缓冲区分析。结果表明:(1)地类面积在省(市)际间分布不均衡,其中林地集中分布在辽宁省,草地集中分布在山东省,河北省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天津市水域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比重大,耕地在三省一市分布较均衡,且为区域基质地类;(2)地类面积按照距离海岸线由近到远的次序,分布有差异。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距海岸线15 km区域内,林地占比随离海岸线距离增加逐渐提高,未利用地和水域占比逐渐降低,其他地类无明显变化;(3)从地类转移情况看,在2000—2010年期间,地类呈现由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的转移路径;其中在15 km范围内,水域和耕地成为建设用地的主要转入源;在其他范围转入源以耕地为主;(4)从空间热点上看,渤海湾的天津地区是建设用地增加热点地区,而莱州湾西部是耕地增加热点地区;(5)环渤海海岸线不断向海洋延伸,其中渤海湾延伸最大,其次为莱州湾东南部和辽东湾的东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渤海海岸带 遥感监测
下载PDF
环渤海海岸带陆海统筹功能区划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振刚 许学工 +1 位作者 李黎黎 杨友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针对功能区划的普遍性和海岸带地区的独特性,以环渤海海岸带3省1市的38个县域为研究案例,按照陆海统筹的思路,对环渤海海岸带进行功能区划探索,得到功能分区并提出发展策略。方法以人口、GDP和土地利用为基础数据源,以适宜性分析和S... 目的针对功能区划的普遍性和海岸带地区的独特性,以环渤海海岸带3省1市的38个县域为研究案例,按照陆海统筹的思路,对环渤海海岸带进行功能区划探索,得到功能分区并提出发展策略。方法以人口、GDP和土地利用为基础数据源,以适宜性分析和SOMF神经网络分析作为陆域国土分区主要方法,并根据陆域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专家综合评价对海域的功能区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陆海统筹国土空间功能的衔接。结果环渤海海岸带陆海统筹功能分区划分为4个一级区、8个二级区、85个区块。其中优化开发区包括22个区块;重点开发区分为港口型、港城型和城镇型,共计31个区块;限制性开发区分为农耕型、生态型和渔盐型,共计21个区块;优先保护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共计11个区块。结论进行海岸带地区功能区划,需要统筹陆、海两大要素。做好陆域、海域国土功能分区的衔接是关键,适宜性分析、SOFM神经网络分析是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划 陆海统筹 适宜性分析 SOFM神经网络分析 渤海海岸带
下载PDF
信息共享在渤海海岸带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7
作者 刘泓 张文亮 +2 位作者 刘玉 徐海龙 马志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第12期55-58,共4页
渤海是典型内海,水体自净能力较弱,随着环渤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环渤海涉海相关机构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已积累丰富的基础信息和成果,通过开展信息共享,打破各种限制壁垒,深化机构间合作... 渤海是典型内海,水体自净能力较弱,随着环渤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环渤海涉海相关机构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已积累丰富的基础信息和成果,通过开展信息共享,打破各种限制壁垒,深化机构间合作交流,推进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可有效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复投入,充分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和增值,同时还可促进环渤海海岸带生态基础信息和科研成果数据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共享 渤海海岸带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环渤海海岸带水鸟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梦缘 汪生财 +3 位作者 路琦 刘昌 袁秀 邢韶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2-1160,共9页
环渤海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多种水鸟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停歇地。基于水鸟地理分布数据和多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水鸟栖息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自然及社会因子对水鸟... 环渤海海岸带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是多种水鸟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停歇地。基于水鸟地理分布数据和多个环境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水鸟栖息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自然及社会因子对水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渤海海岸带水鸟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于海岸线周边水域,其中,高适宜区主要集中于环渤海海岸带的中部区域,天津市的高适宜区面积最大,为1706.1 km^(2),其次是唐山市,面积为1566.15 km^(2);(2)从MaxEnt模型的分析结果来看,影响环渤海海岸带水鸟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首要驱动因子为植被类型,其次为土壤类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从地理探测器的分析结果来看,限制水鸟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也是植被类型,此外,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也是影响水鸟分布的重要驱动因素,该结果与MaxEnt模型的因子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来看,大部分因子的交互作用类型为非线性增强,小部分因子的交互作用为双因子增强。其中,夜间灯光与植被类型的交互作用最强,其次为植被类型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本研究识别了环渤海海岸带水鸟的关键栖息地,对该区域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修复与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最大熵模型 地理探测器 生境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 被引量:40
9
作者 左丽君 徐进勇 +4 位作者 张增祥 温庆可 刘斌 赵晓丽 易玲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4-620,共17页
综合利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渤海海岸带地区1995、2000、2005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布图为基础,分析了渤海海岸带地区近13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景观响应,得到以下结论:(1)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年动态变化率在2000年—2005... 综合利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渤海海岸带地区1995、2000、2005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布图为基础,分析了渤海海岸带地区近13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景观响应,得到以下结论:(1)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年动态变化率在2000年—2005年间最大,为0.40%;2005年—2008年段次之;1995年—2000年间最小;(2)下辽河平原、海河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土地利用动态发生的主要区域;(3)监测期内,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扩展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其周边的优质耕地,但在耕地流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同时,有较大面积的林地和草地转向耕地,因此监测期内耕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海域向陆地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即填海造陆)是该区域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动态类型,并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越来越快;(4)整个区域在监测期内表现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水域等)的小型斑块被整合,而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大型斑块则积极向外扩展的发展态势,整个景观表现出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而优势度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景观响应
原文传递
渤海湾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关联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高儒 许学工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5期37-40,共4页
渤海湾海岸带土地利用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巨大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针对渤海湾海岸带198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使用主成份一多元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别对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因子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 渤海湾海岸带土地利用在过去20年间经历了巨大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针对渤海湾海岸带1989—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使用主成份一多元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别对其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与社会经济因子的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证明城市化、工业化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咸水水体存在相互促进作用;而农业发展滞后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与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密切相关;主成份分析法和多元回归相结合能更好地解释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宏观联系。灰色关联法能揭示它们之间的具体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关联因子 主成份分析 多元回归 灰色关联 渤海海岸带
下载PDF
渤海西海岸带大暴雨中尺度云团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延江 陈小雷 +1 位作者 张宝贵 王丽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828,共11页
利用FY—2E和CloudSat卫星、多普勒雷达、T639L60物理量、雷电及实测降水等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9日、8月4日和21日渤海西海岸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云团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从红外云图、水汽云图与6h雨量叠加可明显看出有多个β、γ中尺... 利用FY—2E和CloudSat卫星、多普勒雷达、T639L60物理量、雷电及实测降水等资料,分析了2010年7月19日、8月4日和21日渤海西海岸大暴雨天气的中尺度云团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从红外云图、水汽云图与6h雨量叠加可明显看出有多个β、γ中尺度云团,并以50~60km·h-1的速度沿副热带高压588dagpm线西北侧的引导气流方向移动,强降水时段TBB温度值为-96~-115℃,涡旋状云系对应低层中尺度低涡,带状云系对应低层中尺度切变线。同步雷达反演显示,β中尺度对流云团强、弱交替变化周期为3~6h,天津地区减弱的雨团移到河北海岸带,在有利的低层风场辐合区产生了新的暴雨云团;该暴雨云团减弱后,对下游锦州上空的中尺度雨团发展是一个快速波动传输过程,且与多单体风暴的传播机理相似。闪电频数与强降水时段的峰值较一致,中小尺度雨团合并和低层辐合是造成短时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雨团 对流降水 渤海西海岸带
下载PDF
海岸带环境状况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秋璐 黄海燕 +3 位作者 陈满春 许艳 曾容 张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52,共8页
本文以渤海为例,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分析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环境状况评价模式,实现对渤海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质... 本文以渤海为例,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在综合分析渤海海岸带生态环境状况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环境状况评价模式,实现对渤海海岸带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状况的定量评价。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站位评价方法为基础,以点构面,构建大尺度区域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式,建立由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底栖生物、滨海湿地和生物体组织污染物5大类、13个参数指标构成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渤海海岸带环境状况为一般到良好,与渤海环境现状基本相符,能综合与客观反映研究区域的环境状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综合评价模式 环境质量状况
下载PDF
渤海湾海岸带典型地貌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研究
13
作者 张天扬 《中华建设》 2019年第32期0186-0187,共2页
本文在对渤海湾现状环境调查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围填海的人工特征以及其状态影响,通过 PSR 模型构建其海岸带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并依托 G-AHP 群策层次分析法中因子权重,做出有选择重点的综合... 本文在对渤海湾现状环境调查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综合研究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围填海的人工特征以及其状态影响,通过 PSR 模型构建其海岸带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并依托 G-AHP 群策层次分析法中因子权重,做出有选择重点的综合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状态(S)不足最明显的几方面问题 :例如现状湿地类型无法发挥复合生态功能;生态基底与海洋动力影响的改变;栖息地与城市规划的冲突;海岸工程对自然和城市影响的实际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 典型地貌 景观规划
下载PDF
渤海新区海岸带生态环境研究
14
作者 田海军 刘俊滨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3-36,共4页
文中利用PSR模型原理,建立渤海新区海岸带生态环境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了污染物随水流的迁移路径,从而确定渤海新区海岸带各个区域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物数量的分布规律;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渤海新区海岸带的生态环境进... 文中利用PSR模型原理,建立渤海新区海岸带生态环境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模拟了污染物随水流的迁移路径,从而确定渤海新区海岸带各个区域污染物的浓度和污染物数量的分布规律;确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渤海新区海岸带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渤海新区海岸带生态保护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新区海岸带 生态环境评价 PSR模型
下载PDF
渤海地区^(210)Pb、^(137)Cs同位素测年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福 王宏 +3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范昌福 商志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50,共7页
近百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沉积作用是影响该区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了该区迄今公开发表的用于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84组210Pb、137Cs柱状剖面(包括210Pb样柱52组,210Pb、137Cs样柱32组),其中海区39组,潮间带及沿海低地地区4... 近百年来环渤海地区的沉积作用是影响该区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收集了该区迄今公开发表的用于确定现代沉积速率的84组210Pb、137Cs柱状剖面(包括210Pb样柱52组,210Pb、137Cs样柱32组),其中海区39组,潮间带及沿海低地地区45组。环渤海地区的210Pb放射性活度的深度分布曲线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理想指数衰变型、近等幅摆动型和海洋特殊动力事件影响型。根据由陆向海方向沉积速率的变化,可初步划分为沿岸低沉积速率带、开放潮坪高沉积速率带及海区低沉积速率区;区域性差异则表现为渤海湾开放潮坪区上部由北(蓟运河口)向南(老狼坨子)沉积速率表现为高—低—高,辽东湾从其西侧的锦州湾向东至辽河河口的开放潮坪地区,沉积速率递减,黄河三角洲地区及其附近海域属于间歇式快速沉积区,莱州湾西部为高速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岸带及海区^210Pb、^137Cs现代沉积速率
下载PDF
飓风的启示:渤海湾西岸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宏 商志文 +5 位作者 裴艳东 王福 范昌福 刘志广 田立柱 车继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91,共9页
墨西哥湾飓风促使本文作者再次反思渤海湾西岸的现状:海岸线由曲折转为平直的、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人为活动为主因造成的潮间带变宽变缓的、以淤积为主的干扰进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在海面上升、地面下沉伴随下,在淤积进... 墨西哥湾飓风促使本文作者再次反思渤海湾西岸的现状:海岸线由曲折转为平直的、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人为活动为主因造成的潮间带变宽变缓的、以淤积为主的干扰进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在海面上升、地面下沉伴随下,在淤积进程达到其顶点后、重归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的可能前景,届时的“沼泽化”威胁,将加剧目前以“封闭治理”理念为主导的防洪措施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 地质环境 变化与趋势
下载PDF
渤海西部石油资源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探析
17
作者 李润琪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1-34,114,共5页
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尺度视角下,剖析渤海西部海岸带三个油田城市(天津大港、唐山冀东、山东胜利)的现状,通过SWOT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油田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发展建议,如升级石化项目、扩大产业集群、加强与海上油田合作、加强... 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尺度视角下,剖析渤海西部海岸带三个油田城市(天津大港、唐山冀东、山东胜利)的现状,通过SWOT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油田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发展建议,如升级石化项目、扩大产业集群、加强与海上油田合作、加强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做好环境平衡、与政府配套政策接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西部海岸带 石油城市 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