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温中散寒法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48例
1
作者 李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28期931-,共1页
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一般治愈率很高。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一般指标准剂量的H2受体拮抗剂(H2-RAs)正规治疗8周后,经内镜检查确定未愈的溃疡和(或)愈合缓慢。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 益气 治疗后 温中散寒法 难治性
下载PDF
温中散寒法治疗脾胃虚寒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叶斌 钟晓娟 《药品评价》 CAS 2022年第18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研究温中散寒法治疗脾胃虚寒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赣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脾胃虚寒)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B组... 目的:研究温中散寒法治疗脾胃虚寒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赣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脾胃虚寒)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以理中汤加减口服;C组患者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隔姜灸治疗;三组均治疗8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胃镜检查观察溃疡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复发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P<0.05);A组复发率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中散寒法可促进脾胃虚寒胃溃疡患者溃疡面的愈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复发率,且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脾胃虚 温中散寒法 中医症候积分 复发
下载PDF
从葛根汤探析《伤寒论》治下利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占洋 马伟 牟慧琴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0年第6期323-324,共2页
下利证在《伤寒论》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伤寒论》中所述下利,概括了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涉及的条文达90余条,方剂达30余首之多,用药50味。仲景对下利的治法归纳为10余种,主要有发汗解表法、清热燥湿法、攻下通腑法、和下并施法、... 下利证在《伤寒论》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伤寒论》中所述下利,概括了后世泄泻和痢疾等疾病,涉及的条文达90余条,方剂达30余首之多,用药50味。仲景对下利的治法归纳为10余种,主要有发汗解表法、清热燥湿法、攻下通腑法、和下并施法、化饮利水法、温中散寒法、寒热并用法、温经回阳法、涩肠固脱法、滋阴清热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论》 下利证 葛根汤 发汗解表 清热燥湿 温中散寒法 热并用 滋阴清热
下载PDF
《伤寒论》中头痛的机理与辨治 被引量:4
4
作者 渠玉梅 《河南中医》 2003年第7期1-2,共2页
《伤寒论》论述头痛 ,以六经作为分证纲领 ,将头痛分为太阳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太阴经头痛、少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六种 ,治疗上太阳经头痛多以解表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经头痛多以通腑泄热法为主 ,代... 《伤寒论》论述头痛 ,以六经作为分证纲领 ,将头痛分为太阳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太阴经头痛、少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六种 ,治疗上太阳经头痛多以解表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麻黄汤、桂枝汤 ;阳明经头痛多以通腑泄热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承气汤 ;少阳经头痛多以和解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太阴经头痛多以温中散寒为主 ,代表方剂为理中丸 ;少阴经头痛多以回阳救逆法为主 ,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厥阴经头痛多以温散寒邪为主 ,代表方剂为吴茱萸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论》 头痛 解表 清热 和解 温中散寒法 回阳救逆 温散
下载PDF
脾胃病的几种治法
5
作者 徐振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8期18-18,17,共2页
脾胃病证有虚有实,脾病以虚证为多,胃病以实证为常见,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因脾胃的生理机能与各脏腑之间,存在着互相生化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脾胃发生病变,常常影响其余脏腑。相反,其它脏腑的功能障碍也能引起脾胃功能的失... 脾胃病证有虚有实,脾病以虚证为多,胃病以实证为常见,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因脾胃的生理机能与各脏腑之间,存在着互相生化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脾胃发生病变,常常影响其余脏腑。相反,其它脏腑的功能障碍也能引起脾胃功能的失调。张景岳说:“治脾胃,可以安五脏”。人体健康与否,关系到脾胃的强弱,若生化之源生机旺盛,五脏六腑则安。如周慎斋说:“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胁胀满 脏腑 痰湿中阻 温中散寒法 增液承气汤 脾胃 香砂六君子汤 胃阴虚 胃阴不足 泻下 胸胁满闷 吞酸
下载PDF
脾胃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立忠 郭健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12-514,共3页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 《黄帝内经》为脾胃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李东垣开脾胃论之先河,成为补土派的鼻祖。脾胃同居中焦,不仅司纳化升降功能,而且联系诸脏,畅达六腑,通行经络。脾与胃的生理功能不相同,但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反相成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化和纳、升和降、湿和燥3个方面。临床上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可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有:健脾化痰,理气和中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法;健脾养胃,益气和中法;和胃降逆,开结散痞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健脾化痰、理气和中 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健脾养胃、益气和中 和胃降逆、开结散痞 温中散、理气止痛 温中健脾、散止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