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为本原则下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景观规划
1
作者 沈江莹 吕露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27-230,共4页
为实现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亲自然、轻互动的湿地生态景观典范,以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项目为例,从生态空间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对三垟湿地重塑的景观设计进行阐述,从基底塑造、植物配置、动物选配3个方... 为实现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打造亲自然、轻互动的湿地生态景观典范,以浙江省温州市三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项目为例,从生态空间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对三垟湿地重塑的景观设计进行阐述,从基底塑造、植物配置、动物选配3个方面介绍了生境景观恢复策略,通过协调场地内外围公园衔接空间、生态过渡空间、核心保护空间和瓯柑保留空间的相互关系,围绕生态为本原则打造了一个集生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标志性生态示范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设计 生境空间规划 生态为本 浙江省温州垟湿地生态建设示范片区
下载PDF
从村民回迁谈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温州三垟湿地古村落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正明 《前沿》 2013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古村落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村落及其文化消亡的主因是村民的外迁,即"空心化",这点在田野调查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村民回迁成为村落文化保护的必然选择。同时村民在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利用中分享应得的"利益&quo... 古村落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村落及其文化消亡的主因是村民的外迁,即"空心化",这点在田野调查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村民回迁成为村落文化保护的必然选择。同时村民在古村落文化旅游开发利用中分享应得的"利益",并在生存诉求得以满足中保护村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文化 保护、传承与发展 村民回归 温州三垟湿地
原文传递
温州三垟湿地的氏族迁移与地域社会
3
作者 张卫中 《温州文物》 2016年第2期41-49,共9页
本文利用家谱、碑刻等原始资料,分析温州三垟湿地的氏族移民和经济开发、社会管理的种种方面,讨论湿地聚落形成的历史内涵。发现宋代以来的大批移民以不同形式迁居湿地,生息繁衍,聚族成村,形成了规范的家族自我管理。
关键词 温州三垟湿地 氏族迁移 地域社会 经济开发
原文传递
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秋夏 郑坚 +4 位作者 金川 周庄 陈雷 周泰来 唐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2,共6页
研究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能力在富营养化湿地的生态修复中非常重要。对温州三垟湿地18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N、P的吸收与积累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单株生物量差异极为显著,蒲苇、美人蕉的单株生物量最大。不... 研究水生植物对N、P的富集能力在富营养化湿地的生态修复中非常重要。对温州三垟湿地18种水生植物生物量及其对N、P的吸收与积累能力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单株生物量差异极为显著,蒲苇、美人蕉的单株生物量最大。不同植物种类地上部分含N量为23.52~55.00 g/kg,地下部分含N量为14.36~50.50 g/kg;地上部分P浓度为0.53~8.1 g/kg,而地下部分含P浓度为0.46~6.08 g/kg,物种间差异显著。不同物种各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N和P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382和0.833,相关极显著。不同植物单株含N量为0.356~3.951 g/株,不同植物单株含P量分别和0.014~0.324 g/株之间,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含N量最高的植物单株为美人蕉、千屈菜和蒲苇,单株含P量最高的为千屈菜,其次为薏苡、水烛和菖蒲。美人蕉、水竹芋、水芋、水烛、菖蒲、伞草、细叶莎草、千屈菜、薏苡等对N、P具有较强的吸收与积累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建议在湿地修复中考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三垟湿地 水生植物 富集能力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