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a春季东亚温带气旋活动频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33
1
作者 姚素香 张耀存 周天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7-323,共7页
根据 194 8— 2 0 0 0年共 5 3a的 NCEP/ NCAR逐日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春季 (3、4、5月 )东亚内陆和沿海地区气旋活动频数、气旋移动路径等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结果表明在春季的 3、4、5月份中 ,内陆存在三个明显... 根据 194 8— 2 0 0 0年共 5 3a的 NCEP/ NCAR逐日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春季 (3、4、5月 )东亚内陆和沿海地区气旋活动频数、气旋移动路径等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 ,结果表明在春季的 3、4、5月份中 ,内陆存在三个明显的气旋活动频数较大的地区 ,分别位于 10 1°E、4 5°N附近的蒙古高压南缘、贝加尔湖以东的 115°E、5 3°N附近地区和 12 6°E、5 3°N我国东北北部附近地区。蒙古地区春季气旋活动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5 0年代气旋活动频数较少 ,6 0年代开始到 70年代后期气旋活动频数较多 ,从 70年代末至今又进入一个气旋活动频数较少的时期。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在 5 0年代初气旋活动频数较多 ,5 0年代中期到 6 0年代中期气旋活动频数较少 ,而 6 0年代后期到 70年代后期气旋活动频数又较多 ,此后气旋活动频数逐渐减少。我国东北地区春季各月气旋活动频数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只有 80年代以来气旋活动频数的振幅较大。东亚沿海春季气旋活动频数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到俄罗斯远东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一带。从气旋活动路径来看 ,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一带气旋活动路径在各个年代基本相同 ,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东亚温带气旋 气旋活动频数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BCC-AGCM-Chem0模式对20世纪全球O_3气候平均态及季节变化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书博 吴统文 +2 位作者 张洁 张芳 WANG Jun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01-1615,共15页
利用由国家气候中心最近研发的全球大气环流化学模式BCC-AGCM-ChemO对1871-1999年全球大气O_3浓度进行了模拟,并利用全球臭氧和紫外线辐射数据中心(WOUDC)提供的O_3台站观测资料以及第5次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CMIP5)整理的一套全球O_3... 利用由国家气候中心最近研发的全球大气环流化学模式BCC-AGCM-ChemO对1871-1999年全球大气O_3浓度进行了模拟,并利用全球臭氧和紫外线辐射数据中心(WOUDC)提供的O_3台站观测资料以及第5次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CMIP5)整理的一套全球O_3分析资料对BCC-AGCM-ChemO模拟的O_3的气候平均态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BCC-AGCM-ChemO模式模拟出了全球年平均的O_3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北半球O_3浓度高于南半球,O_3的经向分布大致呈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模式可以再现台站观测的O_3浓度垂直分布结构;相对于CMIP5分析数据,BCC-AGCM-ChemO模拟的O_3气柱总量在40°S以南的南大洋区域,模拟值偏低3~6 DU,在40°S-50°N中低纬地区略偏高3~6DU,陆地地区差异明显大于海洋地区,这些模拟偏差与地面排放和模式中O_3水平和垂直平流输送的影响有关。(2)BCC-AGCM-ChemO模式对全球O_3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拟的O_3柱浓度与CMIP5资料的结果在1、4、7和10月的全球格点空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0.97,0.86和0.91;模式再现了南、北半球O_3浓度春季偏大、秋季偏小的特点;(3)从模式模拟和台站观测的对比分析来看,500 hPa以上的对流层中高层与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的O_3季节变化峰值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表明500 hPa以下的中低层区域O_3变化可能受地面排放和干、湿等过程的影响较大,而对流层中高层的O_3变化可能与化学过程和平流层向下的输送影响较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C-AGCM-ChemO 模拟评估 模式基本气候 O3季节变化特征
下载PDF
蒙古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新敏 江志红 +2 位作者 翟盘茂 范学峰 鲁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基于1979-2001年ECMWF海平面气压(SLP)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的气旋客观识别与追踪算法,计算分析了蒙古气旋的频数及强度,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9-2001年,蒙古气旋频数减少,强度减弱。20世纪80年代... 基于1979-2001年ECMWF海平面气压(SLP)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的气旋客观识别与追踪算法,计算分析了蒙古气旋的频数及强度,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9-2001年,蒙古气旋频数减少,强度减弱。20世纪80年代中期,蒙古气旋活动最强,8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蒙古气旋日数明显下降。此外,春季蒙古气旋出现的频数最高,冬季出现的频数最低。从80到90年代,春、夏、秋、冬四季蒙古气旋活动呈一致的波动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变化与全年最为一致。蒙古气旋活动的年际差异也十分明显,蒙古气旋活动偏多年和偏少年对流层低层温度场距平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大气环流是影响气旋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气旋 气候特征 频数变化 强度变化 温度距平
下载PDF
广东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新特征和应对建议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娅敏 刘锦銮 +1 位作者 庄旭东 杜尧东 《广东气象》 2015年第5期1-4 9,共5页
根据1951年以来的资料分析表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TC)总体呈现出个数减少、强度增强的特点;但自2006年开始,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进入冷位相阶段,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TC出现了个数略增、登陆强度明显增强的新特点。针对... 根据1951年以来的资料分析表明,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TC)总体呈现出个数减少、强度增强的特点;但自2006年开始,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进入冷位相阶段,登陆或严重影响广东的TC出现了个数略增、登陆强度明显增强的新特点。针对因气候变暖导致TC活动异常、灾害加重的特点,需要完善TC防御机制,加强沿海基础设施建设,提高TC防御能力和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热带气旋(TC) 气候变化 PDO新特征 广东省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强温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分析
5
作者 杨亚新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为给航行船舶有效防避强温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日本发布的2006—2013年亚洲地面分析图,对西北太平洋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0级或以上的强温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有:西北太平洋强温带气旋平均每年产生63个... 为给航行船舶有效防避强温带气旋提供参考,利用日本发布的2006—2013年亚洲地面分析图,对西北太平洋近中心最大风力达10级或以上的强温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有:西北太平洋强温带气旋平均每年产生63个,冬季产生频数最高,占总数的50%;产生和发展的高频海域位于35°N^50°N,140°E^175°E,中国东部沿岸及近海海域极少有气旋迅速发展;移速一般在10~35 kn,春季移动最快,秋冬季次之,夏季最慢,移向以E^NE为主,其次为NNE^N;近中心最低气压一般在950~990 h Pa,平均为974 h Pa;近中心最大风速在50~75 kn,10级大风发生频率为70%,11级及以上大风发生频率为30%;10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一般为6~72 h,其中24~48 h发生频率最高;西北太平洋强温带气旋中,55%左右为爆发性气旋,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冬季发生频数最高,占总数的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温带气旋 气候特征 分析
下载PDF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德全 贺芳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0-14,共5页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进行分析。发现热带气旋登陆前24、12、6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V_1、V_2、V_3分别与登陆后24小时平均最大风速和它们的差值成线性关系。求得了登陆我国台湾、海南、广东、福建四省的V_1、V_2... 本文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进行分析。发现热带气旋登陆前24、12、6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V_1、V_2、V_3分别与登陆后24小时平均最大风速和它们的差值成线性关系。求得了登陆我国台湾、海南、广东、福建四省的V_1、V_2、V_3与/V_1、/V_2、/V_3的回归方程。另外,对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频数及强度变化进行了气候分析,指出了一些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频数 强度变化 气候特征
下载PDF
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齐桂英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利用1968—1987年海平面天气图,通过统计分析概括出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一些天气气候特征,包括气旋发生的频率,气旋的强度,气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气旋生成和消散位置的地理分布,强气旋的时空分布,气旋大风的强度和出现方位等。
关键词 气旋发生 北太平洋 温带气旋 气旋生成 气旋强度 天气气候特征 频数分布 气旋消散 地面图 日本气象厅
下载PDF
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西 陈光华 +1 位作者 黄荣辉 陈文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利用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讨论夏季6—8月平均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首先利用120~150°E,5~20°N区域平均的对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利用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讨论夏季6—8月平均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ITCZ)的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热带气旋的影响。首先利用120~150°E,5~20°N区域平均的对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简称OLR)定义一个夏季ITCZ强度指数,再根据这个指数划分ITCZ强弱年并进行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TCZ强弱的变化与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和前冬海温场有显著的关系,ITCZ强年往往伴随有副热带高压的偏北、偏弱,对流层低层出现气旋性距平风场,高层出现反气旋性距平风场,同时整个太平洋前冬的SST的分布呈现类似La Ni a的海温分布,而弱年正好相反。另一方面,ITCZ的对流强弱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的发生和路径均有重要影响,在ITCZ强年,相应区域上的TC个数增多,同时TC路径更易于打转;而ITCZ弱年,TC个数减少,TC路径更易于向西北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统计特征 合成和相关分析 热带辐合带(ITCZ) 强度变化 热带气旋(TC)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黄勇 李崇银 王颖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280,共8页
根据西北太平洋56年(1949—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不同级别的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主要的变化特征是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不同等级的热带气旋频数变... 根据西北太平洋56年(1949—2004年)热带气旋系列资料,分析了不同级别的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表温度(SST)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主要的变化特征是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不同等级的热带气旋频数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但就变化趋势而言随时间减少,均无明显因全球增暖导致的热带气旋增加的现象。对不同海区分别讨论SST对热带气旋的影响,从存在的超前滞后相关发现赤道东太平洋SST负异常会引起更多的热带气旋频数,而且强度越大的热带气旋受到海温的影响越早;更多的热带气旋频数又会引起西北太平洋的SST负异常,热带气旋强度越大产生负异常的周期越短;北太平洋中部的SST与热带气旋的频数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关系体现了热带气旋强涡旋风场导致局地海洋上层混合作用和太平洋海气耦合经向模态对热带气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热带气旋: 相关分析 变化特征 海表温度
下载PDF
热带气旋强度极值变化特征及其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蔚娟 王婷 +2 位作者 吴晓毅 胡娅敏 罗晓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380,共7页
利用1949—200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以及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强度资料,讨论了其极值变化特征,并对比了极值Ⅰ型和广义极值两种概率分布函数的3种拟合方案对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5个强度极值序列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 利用1949—2009年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以及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强度资料,讨论了其极值变化特征,并对比了极值Ⅰ型和广义极值两种概率分布函数的3种拟合方案对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5个强度极值序列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CMA-STI和JTWC的2套资料的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强度极值在1949—2009年都有显著减弱趋势,CMA-STI的极值序列在1988年前后出现突变,而这种突变可能是由于定强手段变化引起的。CMA-STI登陆广东热带气旋强度极值在1988年前后也出现明显变化,但未能通过突变检验。热带气旋登陆广东时的极端最低气压以年际振荡为主,1988年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对西北太平洋生成和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的5个强度极值序列,选用的3种拟合方案都是适用的,并且所得拟合分布结果较为接近,其中以广义极值方案的拟合误差最小,拟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热带气旋强度极值 变化特征 分布模型
下载PDF
不同气候态下金华市无霜期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楼俊伟 高昕瑜 +6 位作者 王可欣 张鑫 王智楷 祝海峰 张智利 曹峻烽 陈俊达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9期119-124,136,共7页
采用1968—2018年金华市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金华市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趋势。其中,气候态上三者的变化... 采用1968—2018年金华市逐日最低气温数据,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候态下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金华市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呈显著推迟、提前和延长趋势。其中,气候态上三者的变化趋势均随着气候态更替而递增,而年代际上三者变化趋势则分别为先提前后推迟、先提前后推迟再提前和先缩短后延长。初霜日无突变,而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时间则分别出现在1997年和2005年。随着气候态转变,金华市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整体分别有推迟、提前和延长趋势。此外,空间格局分别出现西晚北早到西南晚东北早、西东早南北晚至中部早南北晚和西东长南北短至中部长南北短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无霜期 初霜日 终霜日 变化特征 气候突变 浙江省金华市
下载PDF
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境场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耿淑琴 夏冬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2,共7页
利用1949-2004年共54a的热带气旋资料,通过对历年影响我国近海(距海岸线30012mile范围内)25°N以北及以南热带气旋的基本要素特征值的分析,发现我国近海25°N以北与以南热带气旋影响的频数和年代际变化不一致,尤其是20世... 利用1949-2004年共54a的热带气旋资料,通过对历年影响我国近海(距海岸线30012mile范围内)25°N以北及以南热带气旋的基本要素特征值的分析,发现我国近海25°N以北与以南热带气旋影响的频数和年代际变化不一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反位相特征,近海25°N以北TC偏多,强度强;25°N以南TC偏少,强度弱.对热带气旋个数偏多年与偏少年对应的夏季海温场、高度场的合成分析,发现25°N以北偏多年比以南偏多年的东太平洋海温负距平强度大、范围广,高度距平场上反映出25°N以北偏多年西太平洋(包括南海)负高度距平区更为偏北、偏东;25°N以北TC偏少年时,中东太平洋海温为正距平区,高度场上太平洋低纬区域基本为正距平区,太平洋高纬区域是负距平区,而以南TC偏少年中东太平洋海温是负距平区,高度场上太平洋高纬区域是正距平区.文中还对当年前期各月海温场、高度场与当年以北、以南热带气旋个数分别作了相关分析,得出了一些实用有效的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年代际变化 气候特征 太平洋海温场 500 hPa位势高度场
下载PDF
南海北部热带气旋移向突变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斯团 黄大文 张儒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3-25,共3页
统计21年(1970-1990年)进入预报研究区(15-25°N,125°E以西)的热带气旋移向变化情况,分析移向发生突变的季节变化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气候特征。研究了热带气旋移向的突变与副热带高压活动、海岸地... 统计21年(1970-1990年)进入预报研究区(15-25°N,125°E以西)的热带气旋移向变化情况,分析移向发生突变的季节变化与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气候特征。研究了热带气旋移向的突变与副热带高压活动、海岸地形的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为寻找预报判据提供了气候特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移向变化
下载PDF
三江源区近60年不同气候态极端气温事件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梦凡 赵彤 +4 位作者 颜亮东 李英年 温婷婷 祁栋林 苏文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616-5629,共14页
利用1961—2020年三江源区23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通过划分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和1991—2020年4个气候态(分别记做第Ⅰ、Ⅱ、Ⅲ、Ⅳ气候态),分析不同气候态中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阈... 利用1961—2020年三江源区23个国家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通过划分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和1991—2020年4个气候态(分别记做第Ⅰ、Ⅱ、Ⅲ、Ⅳ气候态),分析不同气候态中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事件的阈值、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索其变化原因。空间分布上,极端温度阈值基本表现为海拔越高阈值越低且东西向逐渐降低,不同气候态存在一定的非对称性增温的特征。极端高温频次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区域性和规律性均优于极端低温,表现为第Ⅰ、Ⅱ气候态自西向东递减,第Ⅲ、Ⅳ气候态自西向东递增的径向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上,极端高温频次和强度均呈现弱增加-迅速增加-增速放缓的整体增加趋势,而极端低温不同气候态中频次和强度时间变化趋势特征并非全部一致,表现为频次显著增加极端性降低-频次增加极端性增加-频次显著减少极端性显著降低,极端性的下降与三江源区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保持一致。进一步归因分析后发现,极端气温与多个环流系统遥相关且存在较好的因果关系,国省碳排放也对极端气温时间序列变化有较好的滞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气候 三江源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孔宁谦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按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标准,对1970~1990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发生突变的热带气旋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有如下的气候特征:每年平均有32个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其中强度变化不大的占总数的52%;强度突然减弱的占总... 本文按近海热带气旋强度突变的标准,对1970~1990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发生突变的热带气旋进行分类统计,发现有如下的气候特征:每年平均有32个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其中强度变化不大的占总数的52%;强度突然减弱的占总数的42%;强度突然增强的占总数的6%。强度变化不大和强度突然减弱的发生在5~11月,强度突然增强的发生在8~9月。本文对进入北部湾的热带气旋强度增强的天气类型进行分类,归纳起来分为四种天气类型:副热带高压型;赤道辐合带型;季风低槽型和锋面低槽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强度变化
下载PDF
北半球温带气旋客观研究方法及模拟和预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颖娴 丁一汇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1期6-17,共12页
温带气旋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气候特征、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对改进天气预报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要温带气旋的识别方法、当前气候时期温带气旋的变化、气候情景下未来温带... 温带气旋是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大范围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研究其气候特征、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对改进天气预报和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从主要温带气旋的识别方法、当前气候时期温带气旋的变化、气候情景下未来温带气旋变化的预估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等4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北半球温带气旋的研究进展:(1)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再分析数据和大气环流模式(GCM)的发展,温带气旋研究从主观分析开始向客观识别方法发展;(2)再分析和模式数据均显示北半球存在两个温带气旋主活动中心和两个次活动中心,主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地区,次活动中心分别位于地中海和蒙古地区;(3)在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大多数模式模拟得到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带气旋数目将减少,个别地区的温带气旋数目将增加;(4)由于不同研究中对阈值、物理量和大气层的选取存在差异,这使得对当前气候时期和GCM模拟研究中的温带气旋及其变化和趋势问题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对于温带气旋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做更多具体的比较分析,从而给出对温带气旋更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气旋 客观判定和追踪方法 温带气旋的气候态特征和变化 气候情景
下载PDF
浅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嫩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7
作者 杨传苹 嵇志华 《黑龙江气象》 2008年第S1期13-,15,共2页
1气候变暖背景下嫩江气候变化特征据国家气候中心研究结果显示,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关键词 气候变化特征 农业生产 春末夏初 嫩江县 气候资源 温带 生长季 上升趋势 全球平均气温 全球气候变暖
下载PDF
近50年影响南安市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
18
作者 吕仁宗 侯喜良 王伟 《福建气象》 2010年第3期15-17,共3页
前言 热带气旋是造成我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灾种,热带气旋影响带来的狂风骤雨,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50年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频数呈减少趋势,过去对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研究主要集中在天气学分析和预报等方面,对其长时间的... 前言 热带气旋是造成我市气象灾害的主要灾种,热带气旋影响带来的狂风骤雨,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近50年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频数呈减少趋势,过去对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研究主要集中在天气学分析和预报等方面,对其长时间的变化特征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对影响南安的年代际变化、月际变化及每年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南安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频数 气候特征分析 南安市 生命财产安全 天气学分析 年代际变化 气象灾害 降水变化
下载PDF
中国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地层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晓梅 王明镇 张锡麒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6,共8页
始新世—渐新世是从65Ma恐龙绝灭以来新生代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此时地球从“暖室”过渡到“冰室”,全球气候突变,南极冰首次出现,气候突变引起生物的大绝灭,而我国的孢粉组合也有明显的变化特征.根据我国各个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 始新世—渐新世是从65Ma恐龙绝灭以来新生代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此时地球从“暖室”过渡到“冰室”,全球气候突变,南极冰首次出现,气候突变引起生物的大绝灭,而我国的孢粉组合也有明显的变化特征.根据我国各个区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地层中孢粉组合的演化规律来探讨当时我国的古气候变化规律,研究认为中国从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早期总体上亚热带、热带植物成分丰度和分异度都降低,温带植物如桦科和榆科花粉大增,耐寒山地针叶植物大量发育,干旱类型植物增加,草本植物开始繁盛.这些反映了从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早期植被组成由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林转变为落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说明晚始新世气候温暖湿润过渡到早渐新世气候变干变冷.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我国的陆地也受全球构造的演变和南极大陆冰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早渐新世 晚始新世 气候特征 地层 中国 气候变化趋势 气候变化规律 气候突变 针阔混交林 常绿阔叶树 热带亚热带 孢粉植物群 地球历史 恐龙绝灭 演化规律 变化特征 植物成分 温带植物 干旱类型 植被组成 草本植物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对东亚~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玉英 战淑芸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分析了东亚~西北太平洋较强温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得出,厄尔尼诺年或厄尔尼诺持续年,较强温带气旋偏多的对应关系占优势。但当副热带高压偏强时,则较强温带气旋偏少。
关键词 温带气旋 气候特征 赤道海温 东太平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