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三角地区的土壤电阻率温度修正模型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蜜 王建国 +3 位作者 范璇 黄松波 豆朋 王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3-631,共9页
不同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土壤电阻率需要进行温度修正。目前土壤电阻率或电导率的温度修正模型主要建立在土壤浸出液或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基础上,但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土壤的电阻率或电导率温度修正,这些模型对于不同土壤的应用效果及模型适... 不同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土壤电阻率需要进行温度修正。目前土壤电阻率或电导率的温度修正模型主要建立在土壤浸出液或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基础上,但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土壤的电阻率或电导率温度修正,这些模型对于不同土壤的应用效果及模型适应性值得研究。为此选取了珠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砂土、砂粉土、粉土、粉壤土、粘壤土等5种不同质地各3种土壤样品,采用四极法布置的Miller soil box土壤电阻率测试箱,运用交流伏安法进行了5~45°C范围的土壤电阻率温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大多基于土壤浸出液或电解质溶液提出的土壤电阻率温度修正模型对实际土壤数据的修正效果不理想。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针对5种土壤建立了4种形式的电阻率温度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乘幂模型不适合在5~45°C的宽温度范围进行电阻率修正,建立的比率模型、指数模型和多项式模型对土壤电阻率温度修正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不同土壤的统一温度修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电导率 温度修正模型 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 非线性回归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温度修正定量分析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军 陈华才 陈星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0-893,共4页
以小麦粉末样品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环境温度对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将环境温度作为外部变量,使用不同温度下的4 5个样品建立了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温度修正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的小麦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结果同以2 2℃恒温下4 ... 以小麦粉末样品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环境温度对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将环境温度作为外部变量,使用不同温度下的4 5个样品建立了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温度修正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的小麦样品的蛋白质含量,结果同以2 2℃恒温下4 5个样品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修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差(SEP)平均为0 333,而恒温模型(2 2℃)的预测标准差随着环境温度与建模时温度差的增大而增大,当环境温度4℃时,SEP =0 6 0 16。温度修正模型可以有效的提高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温度修正模型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实测数据下沥青路面承载力修正温度计算模型
3
作者 黎春燕 李彬 +1 位作者 蔡金一 纪云涛 《工程质量》 2023年第5期34-40,共7页
为减少温度对客观评价沥青路面承载力的影响,论文在不同结构深度的沥青路面上埋置温度传感器检测路面温度,并采集路表温度及空气温湿度,通过曲线图、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沥青面层温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 为减少温度对客观评价沥青路面承载力的影响,论文在不同结构深度的沥青路面上埋置温度传感器检测路面温度,并采集路表温度及空气温湿度,通过曲线图、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沥青面层温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得出承载力修正温度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大气环境湿度对沥青层温度影响较小,沥青层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沥青层厚、环境温度、路表温度和测试前一段时间的平均温度,其中测试前平均温度的时间段主要与沥青层厚有关,沥青层越厚,影响最大的测试前时间段越长。在此基础上,论文建立了不同深度下沥青路面承载力修正温度的计算模型,通过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该计算模型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承载力修正温度计算模型 温度监测 回归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连续箱梁刚构桥相对小波熵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夏樟华 林友勤 +1 位作者 张景杭 宗周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7-214,共8页
以一座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的长期测试数据,研究环境温度对相对箱梁桥小波熵指标S_(WT)的影响规律。首先,介绍了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相对小波熵指标的计算方法。其次,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 以一座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健康监测系统的长期测试数据,研究环境温度对相对箱梁桥小波熵指标S_(WT)的影响规律。首先,介绍了环境激励下桥梁结构相对小波熵指标的计算方法。其次,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得到了箱梁桥各截面的实测相对小波熵指标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最后,基于逐步最优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对小波熵指标与温度时、空间分布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提出了相对小波熵指标的温度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精度,通过温度修正可以有效地剔除环境温度变化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相对小波熵指标的影响,使其有效地应用于桥梁的损伤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刚构桥 环境温度 相对小波熵指标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温度修正模型
下载PDF
温度测量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军 陈星旦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8-90,共3页
本文对现有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样品仓进行改进 ,在采集样品的吸光度同时 ,测量样品仓的温度 ,作为样品温度。并以 4 0个小麦粉末样品为实验材料 ,在样品温度为 4 7℃~ 2 2 2℃范围 ,使用不同温度下样品的 2 0 0组光谱数据 ,建立了测... 本文对现有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的样品仓进行改进 ,在采集样品的吸光度同时 ,测量样品仓的温度 ,作为样品温度。并以 4 0个小麦粉末样品为实验材料 ,在样品温度为 4 7℃~ 2 2 2℃范围 ,使用不同温度下样品的 2 0 0组光谱数据 ,建立了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温度修正模型和温度不敏感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修正模型的交叉校验预测标准差 (SEP)为 0 335 ,而温度不敏感模型的SEP =0 377。因此测量样品光谱的同时测量样品温度 ,结合温度修正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温度不敏感模型 温度修正模型
下载PDF
阻塞效应下隧道火灾顶棚最高温度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君 赵蕾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4-1531,共8页
隧道火灾时拱顶最高烟气温度的预测对于隧道防火安全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1/10隧道火灾缩尺模型实验得到了不同火源热释放率、不同通风速度下隧道顶棚最高温度测试值,并与现有的温度模型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发现现有模型对于无风及... 隧道火灾时拱顶最高烟气温度的预测对于隧道防火安全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1/10隧道火灾缩尺模型实验得到了不同火源热释放率、不同通风速度下隧道顶棚最高温度测试值,并与现有的温度模型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发现现有模型对于无风及风速较小的情况,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另外在实际情况中车辆通常占据一部分的隧道断面积,所形成的阻塞效应不可忽略。为此,进行了不同阻塞比情况下的实验,发现现有的温度模型与不同阻塞比下的实验数据相差较大。最后,基于本文实验数据对Kurioka温度模型进行了修正,所提出的修正模型与已有的其他实验数据吻合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模型实验 阻塞 最大温差 温度预测模型修正 火源热释放率
下载PDF
持续高温天气人体生理应激累积效应量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郑国忠 李珂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量化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体生理应激的累积效应,基于现场试验测量方法,选取10名健康大学生作为被试,以连续3天室外日最高温度≥35℃的天气为持续高温工况,测量被试在室内非空调环境下的生理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生理参数随持续高... 为量化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体生理应激的累积效应,基于现场试验测量方法,选取10名健康大学生作为被试,以连续3天室外日最高温度≥35℃的天气为持续高温工况,测量被试在室内非空调环境下的生理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生理参数随持续高温天数的变化,以验证累积效应是否存在;利用温度修正模型对3个连续高温日的室外日最高温进行修正,量化生理应激的累积效应。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天气对收缩压、直肠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存在不利的累积效应;高温第2日对第3日的累积效应系数>高温第1日对第3日的累积效应系数;累积效应系数的排序为平均皮肤温度>收缩压>直肠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高温 日最高温度 累积效应系数 温度修正模型 生理应激
下载PDF
深水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彬 李超 +4 位作者 张春杰 黄玥 刘刚 严德 许明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8-1415,共8页
合成基钻井液(synthetic-based mud,SBM)是用于海洋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流体,其高温高压流变特性直接影响着深水油气井建设及后续生产。以南海B气田群合成基钻井液为典型体系,检测了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参数,分析了体系高... 合成基钻井液(synthetic-based mud,SBM)是用于海洋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工作流体,其高温高压流变特性直接影响着深水油气井建设及后续生产。以南海B气田群合成基钻井液为典型体系,检测了合成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参数,分析了体系高温高压(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HTHP)流变特性,比较了在一定温压条件下常规流变模型适用性,并探索了温度(T)/压力(P)因子修正法在高温高压流变关系构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60~150℃、13.8~82.7 MPa范围,3~6 r/min低剪切读数分布呈“袋”状,而100~600 r/min中高剪切读数分布呈“片”状;高温(high temperature,HT)与高压(high pressure,HP)对合成基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相反,且温度影响高于压力,高压增稠作用可以部分抵消高温对流变的影响;常规流变模型τ(γ)的拟合结果为:宾汉模型<幂律模型≈卡森模型<赫歇尔-巴尔克莱≈罗伯逊-斯蒂夫模型,确定幂律模型为合成基钻井液的常规流变模型;通过Arrhenius近似式引入温度/压力因子修正黏度和流变模型,并建立了高温高压流变动力学方程,偏差异常点集中在低剪切速率,且平均偏差7.57%±7.17%,构建高温高压流变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高,满足了现场应用要求,可为深水钻进中合成基钻井液的流变调控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合成基钻井液(SBM) 高温高压(HTHP) 流变性 温度(T)/压力(P)因子修正模型
下载PDF
磁流变减振器极限高低温特性及变温正逆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冠群 赵通 +1 位作者 吕靖成 危银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0-289,共10页
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电流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半主动悬架的算法、达到整车系统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磁流变液的温度敏感性使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强烈依赖温度变化,带来模型失配和控制效果弱化的问题。基于此进行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 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电流的精确控制是实现半主动悬架的算法、达到整车系统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磁流变液的温度敏感性使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强烈依赖温度变化,带来模型失配和控制效果弱化的问题。基于此进行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电流和速度下的高低温(-40℃~80℃)示功试验研究,揭示磁流变减振器在低温下丧失阻尼特性而表现出刚度特性,在高温下黏滞阻尼退化的特性规律。为了描述磁流变减振器随温度变化的复杂非线性特性,提出一种新的磁流变减振器变温参数化双曲滞回模型,该模型引入温度作为自变量,对磁流变减振器黏滞阻尼、刚度及滞回特性进行准确描述。为了面向实际减振器控制,在此双曲滞回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线性化求逆得到磁流变减振器温度修正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输入预期阻尼力和减振器压缩速度作为自变量,可以直接给出满足减振器力值约束的控制电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未进行温度补偿的逆模型,该逆模型能够平均提升12.79%的电流控制精度以及12.53%的控制力跟踪精度;进行温度修正的模型能够在仿真中还原更真实的磁流变减振器力学特性,逆模型能够给出更精确的控制电流,为充分发挥磁流变减振器的能力、实现车辆的半主动悬架精确控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温度修正模型 高低温示功试验 磁流变减振器 半主动悬架
原文传递
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辐射计现场量值传递方法
10
作者 程秋桐 李玲 +4 位作者 代彩红 吴志峰 高彩霞 何思捷 王彦飞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6-1176,共11页
外场辐射测量是光学遥感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为了保证外场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外场设备必须进行量值溯源。本文旨在开展外场光谱测量设备的现场量值传递方法研究,将外场测量设备的辐射测量水平溯源至统一基准,以此来保证外场测量时设备获... 外场辐射测量是光学遥感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为了保证外场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外场设备必须进行量值溯源。本文旨在开展外场光谱测量设备的现场量值传递方法研究,将外场测量设备的辐射测量水平溯源至统一基准,以此来保证外场测量时设备获取数据精准性以及数据质量一致性。通过分析实验室和外场光源差异、测量环境差异等因素对辐射量值准确性的影响,建立了杂散光修正模型和环境温度修正模型,构建了完整的从实验室到外场的量值传递链路,采用对称放置和互换测量的方法将光谱辐射量值从实验室国家基准有效传递至外场观测设备,实现了实验室到外场380—2400 nm波长的光谱辐射量值传递。进一步地,依据不确定度传播律,分析了可见光短波红外光谱辐射计现场量值传递的不确定度,最终实现量传光谱仪测量不确定度1.7%—2.3%(k=1)和外场观测设备定标不确定度1.9%—2.5%(k=1)。本文对于量传光谱仪及现场量值传递的不确定度分析,有助于今后不同外场测量设备间的交叉验证,保证多场地基验证试验的测量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量值传递 杂散光修正模型 温度修正模型 互换测量 不确定度
原文传递
Enclosure Fire-induced Temperature: Review and Model Modification for Horizontal Vented Space
11
作者 ZHANG Jiaqing FAN Minghao +3 位作者 LI Wei DU Xiaofeng WU Haicheng WANG Shupi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62-565,共4页
Correlations of fire-induced temperature have been reviewed and revisited.The impact of XY factors,i.e.,the relative locations of the fire source and vent,on temperature models of ceiling-vented compartments could be ... Correlations of fire-induced temperature have been reviewed and revisited.The impact of XY factors,i.e.,the relative locations of the fire source and vent,on temperature models of ceiling-vented compartments could be reflected by the exponents of the two dimensionless terms which represent the ratio of the total energy to energy released through the ceiling vent,and the ratio of the energy lost through the walls to the energy released through the ceiling vent.For fires not located directly below the ceiling vent,the temperature rise was proportional to two thirds of the power of the heat release rate,while for fires immediately beneath this vent,the temperature rise was proportional to four thirds the power of the heat release rate,and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one sixth the power of the ceiling vent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model temperature rise compartment fire ceiling v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