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MD-SVD的桥梁挠度监测温度效应分离方法研究
1
作者 谭冬梅 郭泰 甘沁霖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实现桥梁挠度监测信号中温度效应的分离,提出一种基于VMD-SVD的挠度监测信号温度效应分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信号进行降噪,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日温差效应分离结果;同时考虑到... 为实现桥梁挠度监测信号中温度效应的分离,提出一种基于VMD-SVD的挠度监测信号温度效应分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信号进行降噪,然后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降噪后的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日温差效应分离结果;同时考虑到年温差效应的频率接近0与长期挠度难以分离,对采样频率进行修正,使年温差效应的频率远离长期挠度,利用VMD实现长期挠度和年温差效应的分离。为验证VMD-SVD信号分离法的可行性,以武汉某大跨斜拉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挠度模拟分离,并对桥梁实测挠度监测信号进行温度效应分离。结果表明:挠度监测信号经SVD降噪处理后,温差效应分离精度显著提高;修正采样频率可解决长期挠度与年温差效应难以分离的问题;桥梁实测挠度监测信号温度效应的分离结果具有空间上的相关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该方法可有效分离桥梁挠度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挠度 监测信号 降噪 温度效应分离 变分模态分解 奇异值分解 桥梁监测
下载PDF
基于EWT-FastICA的斜拉桥监测挠度温度效应分离 被引量:2
2
作者 谭冬梅 姚欢 +1 位作者 吴浩 甘沁霖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0-987,1038,1039,共10页
考虑桥梁挠度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成分将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桥梁的安全评估,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简称EWT)结合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FastICA)方法对温度效应和长期... 考虑桥梁挠度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成分将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桥梁的安全评估,提出基于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简称EWT)结合快速独立分量分析(fast independt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FastICA)方法对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进行分离。首先,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分离出日温差效应;其次,考虑年温差效应与长期挠度频率相近难以分离,因此运用经验小波变换自定间隔把傅里叶频谱上年温差和长期挠度部分划分成多个区间,并在每个区间内构造相应的小波滤波器,将单通道的挠度信号转化成无虚假模态的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然后,把多通道的IMF矩阵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降维;最后,将降维后的信号采用FastICA处理,实现桥梁挠度年温差和长期挠度的分离。数值仿真结果以及桥梁实测数据研究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挠度监测信号中的温度效应和长期挠度,且分离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度 温度效应分离 经验小波变换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
下载PDF
混凝土桥梁应变监测的时变温度效应分离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雅琼 赵作周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4-207,共4页
温度对桥梁应变监测值的影响极大,往往使得荷载引起的应变响应湮没于应变的温度效应中。该文以北京市二环某连续梁桥的监测数据为背景,研究了一种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应变监测值中实时分离温度效应的方法。根据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及应变... 温度对桥梁应变监测值的影响极大,往往使得荷载引起的应变响应湮没于应变的温度效应中。该文以北京市二环某连续梁桥的监测数据为背景,研究了一种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应变监测值中实时分离温度效应的方法。根据对不同季节的温度及应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时变多元线性拟合方法建立温度作用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可长期使用,对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变监测值进行实时修正。分离温度效应后的应变仅由荷载作用产生,可用于桥梁结构的预警、荷载识别和安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桥梁结构 应变监测 温度效应分离 时变多元线性拟合
下载PDF
温度作用下斜拉桥挠度的时间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黄侨 赵丹阳 +1 位作者 任远 许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5,32,共9页
为研究斜拉桥挠度的温度效应,获得信号中的响应分量,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挠度监测信号的时间多尺度特性.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挠度信号在两个时间尺度(日周期和年周期)上进行重构,实现温度效应的分离.以长期监... 为研究斜拉桥挠度的温度效应,获得信号中的响应分量,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挠度监测信号的时间多尺度特性.采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挠度信号在两个时间尺度(日周期和年周期)上进行重构,实现温度效应的分离.以长期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日温度效应在太阳辐射作用下的特点.结果表明:日温度效应在年周期内存在季节差异性,在日周期内相对太阳辐射具有滞后性.排除滞后影响,日温度效应与太阳辐射强度呈强正相关关系.考虑季节、大气温度以及太阳辐射的影响,提出了预测误差低于2 cm的日温度效应多折线模型,可实现日周期中任意时刻日温度效应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挠度 小波分析 时间多尺度分析 温度效应分离 太阳辐射
下载PDF
热端调节阀锥度对涡流管制冷效应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王远鹏 李虎 迟武功 《暖通空调》 2023年第S01期234-237,共4页
为研究涡流管制冷效应与热端调节阀锥度之间的关系,测试了四流道、六流道2种喷嘴形式的涡流管分别搭配30°和60°2种热端调节阀锥度的制冷效应曲线。结果表明,60°锥度涡流管制冷效应普遍优于30°锥度涡流管,但存在一... 为研究涡流管制冷效应与热端调节阀锥度之间的关系,测试了四流道、六流道2种喷嘴形式的涡流管分别搭配30°和60°2种热端调节阀锥度的制冷效应曲线。结果表明,60°锥度涡流管制冷效应普遍优于30°锥度涡流管,但存在一临界冷端流率值,在该临界值时2种锥度的涡流管制冷效应相等;低于该值时,30°锥度调节阀涡流管的制冷效应优于60°,冷端流率高于该值时60°锥度调节阀涡流管最大制冷效应优于30°。该临界值在四流道喷嘴时为0.23~0.24,六流道喷嘴时为0.20~0.28。搭载60°锥度调节阀的涡流管获取最大制冷效应时的冷端流率普遍大于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调节阀锥度 喷嘴流道数 温度分离效应
下载PDF
四流道喷嘴涡流管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远鹏 迟武功 《家电科技》 2023年第4期80-83,共4页
以四流道喷嘴涡流管为研究对象,对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的温度分离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四流道喷嘴涡流管的温度分离效应曲线。研究表明,四流道涡流管分别在冷端流率0.35、0.8附近获得最大制冷、制热效应,随着进口压力从0.35 MPa提升至... 以四流道喷嘴涡流管为研究对象,对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的温度分离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四流道喷嘴涡流管的温度分离效应曲线。研究表明,四流道涡流管分别在冷端流率0.35、0.8附近获得最大制冷、制热效应,随着进口压力从0.35 MPa提升至0.5 MPa,涡流管最大制冷效应从23.1 K提升至29.1 K,最大制冷效应的冷端流率从0.38降低至0.32,最大制热效应从41.3 K提升至50.8 K,最大制热效应的冷端流率从0.82降低至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入口压力 喷嘴流道数 温度分离效应
下载PDF
涡流管类比逆流换热器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曹勇 陈光明 +3 位作者 齐延峰 吴剑峰 罗二仓 公茂琼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7期44-46,共3页
结合Scheper,Lewins和Bejan的理论模型 ,对涡流管类比逆流换热器模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得出了冷流分量对温度分离效应的函数关系式 。
关键词 涡流管类比逆流换热器 温度分离效应 冷流分量
下载PDF
涡流管技术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飞飞 曹锋 束鹏程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2,37,共6页
从涡流管结构参数对涡流管性能影响、涡流管热物理参数对涡流管性能影响、涡流管内部流动特性的研究及数值模拟、新型涡流管及双级多级涡流管和气液两相涡流管以及涡流管应用研究等五方面阐述了涡流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涡流管 研究进展 温度分离效应 性能
下载PDF
基于WOA-VMD的桥梁监测挠度数据处理方法
9
作者 黄惠娟 颜全胜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1期118-121,共4页
为实现桥梁监测系统中挠度数据的温度效应分离,提出一种自适应数据特征的分解算法。该方法综合应用了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简称WOA-VMD。通过仿真算例得... 为实现桥梁监测系统中挠度数据的温度效应分离,提出一种自适应数据特征的分解算法。该方法综合应用了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和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简称WOA-VMD。通过仿真算例得出WOA-VMD提取的日、年温差效应拟合精度与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相比,分别提高了56.35%和24.48%。采用WOA-VMD处理洛溪大桥扩建斜拉桥的主梁跨中挠度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左右两幅桥的日温差效应与结构温度相关性比改进的EMD高7.37%和5.72%,验证了建议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监测数据 鲸鱼优化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分离温度效应
下载PDF
CO_2/N_2 separation using supported ionic liquid membranes with green and cost-effective [Choline][Pro]/PEG200 mixtures 被引量:8
10
作者 Tengteng Fan Wenlong Xie +3 位作者 Xiaoyan Ji Chang Liu Xin Feng Xiaohua L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1513-1521,共9页
The high price and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s(ILs) have limited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upported ionic liquid membranes(SILMs) for CO_2 separation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fields. In this work, [Choline][... The high price and toxicity of ionic liquids(ILs) have limited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upported ionic liquid membranes(SILMs) for CO_2 separation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fields. In this work, [Choline][Pro]/polyethylene glycol 200(PEG200) mixtures were selected to prepare novel SILMs because of their green and costeffective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CO_2/N_2 separation with the prepared SILM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at temperatures from 308.15 to 343.15 K.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 permeability, solubility and diffusivity of CO_2 was modeled with the Arrhenius equation. A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SILMs was observed with high CO_2 permeability ranged in 343.3–1798.6 barrer and high CO_2/N_2 selectivity from 7.9 to 34.8.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CO_2 permeability increased 3 times by decreasing the viscosity of liquids from 370 to38 m Pa·s. In addition, the inherent mechanism behind the significant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was revealed based on the diffusion-reaction theory, i.e. with the addition of PEG200, the overall resistance was substantially decreased and the SILMs process was switched from diffusion-control to reaction-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N2separation Supported ionic liquid membranes (SILMs) [Choline][Pro]/PEG200 Diffusion-reaction theory
全文增补中
新型涡流管的制冷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昌 黄宇巍 +1 位作者 顾华 吕林鹏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80,共6页
以新型涡流管为研究主体,通过实验,研究涡流管操作参数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改变温度压力等操作参数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提高涡流管进气温度,其冷热两端出气温度升高,但并不影响涡流管的制冷... 以新型涡流管为研究主体,通过实验,研究涡流管操作参数对涡流管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改变温度压力等操作参数对涡流管能量分离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提高涡流管进气温度,其冷热两端出气温度升高,但并不影响涡流管的制冷效率;增加涡流管进气压力会提高涡流管制冷效应,并在冷流率为0.2时效果最明显;制冷效率随节流阀开度增加而增加且最终趋于稳定,而制热效率则随节流阀开度增加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温度分离效应 压力 节流阀开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