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作用下浅层非饱和黄土温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仁杰 王旭 +3 位作者 张延杰 蒋代军 李建东 王瑞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6-774,共9页
为了研究大气作用下西北地区浅层非饱和黄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填筑一维土柱模型,在室外自然条件中做大气循环作用下的蒸发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0~10cm深度范围内,土体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土样表层5~10cm处温度... 为了研究大气作用下西北地区浅层非饱和黄土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填筑一维土柱模型,在室外自然条件中做大气循环作用下的蒸发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0~10cm深度范围内,土体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土样表层5~10cm处温度最低;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土体初始体积含水率越高、压实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大,温度变化幅度越大。随着深度增加和蒸发时间增长,压实度和含水率引起的导热差异叠加,使得同一深度处不同压实度和不同含水率土体的温差增大;土体初始体积含水率和压实度均对温度的迁移产生影响,相对于随压实度的变化,土体体积含水率的改变对土体温度迁移影响更显著;随着蒸发时间的增加,温度由表及里逐渐升高,在深度方向上温度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深度处土体温度增长曲线大致为“S”型递增曲线,可分为蒸发3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温度运移 初始体积含水率 压实度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增湿重塑非饱和黄土时水-热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仁杰 王旭 +3 位作者 张延杰 李建东 李泽源 任军楠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研究非饱和黄土中水蒸气的吸附与运移规律,采用水蒸气对非饱和黄土进行增湿,分析蒸汽压梯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共同作用下非饱和黄土中水-热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非饱和黄土中,水蒸气和温度的扩散范围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水... 为研究非饱和黄土中水蒸气的吸附与运移规律,采用水蒸气对非饱和黄土进行增湿,分析蒸汽压梯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共同作用下非饱和黄土中水-热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非饱和黄土中,水蒸气和温度的扩散范围近似于一个椭球体。水蒸气在土体中运移时,蒸汽压力沿径向逐渐消散,蒸汽运移速率减缓,土体含水率和温度也逐步降低;当蒸汽气压为0.1 MPa,温度为145℃,通气6.5 h后,水蒸气最大增湿半径为80 cm,横向、纵向有效增湿半径分别为60和70 cm;在以通气点为圆心,横向40 cm,纵向50 cm的椭球体内,含水率在12%~17%间变化,接近土体的最优含水率17.08%,增湿效果较好;延长通气时间,增湿范围和增湿程度均将增大;水蒸气增湿时,液态水和气态水迁移共存,但在有效增湿范围内以气态水迁移为主。受到土颗粒的阻碍,沿径向水分运移速率逐渐减小,但温度传导系数在两阶段内接近一个定值。水蒸气增湿法作为土体增湿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在对土体增湿的工程实践和试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水-热运移 增湿 温度运移 水分运移
下载PDF
非饱和黄土水蒸气扩散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陇霞 王旭 +2 位作者 张延杰 李建东 尉晨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5-1271,共7页
黄土强度受含水状态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其随含水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病害。为研究非饱和黄土中水蒸气和温度的扩散运移规律,通过室内填筑模型试验,在重塑黄土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气,分析了非饱和重塑黄土中水蒸气和... 黄土强度受含水状态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其随含水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病害。为研究非饱和黄土中水蒸气和温度的扩散运移规律,通过室内填筑模型试验,在重塑黄土中通入高温高压水蒸气,分析了非饱和重塑黄土中水蒸气和温度扩散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非饱和重塑黄土中,水蒸气扩散范围近似为椭球形;水蒸气扩散速率沿径向逐渐减小,增加蒸气压,蒸气扩散速率、扩散范围和增湿程度都将增大;蒸气压在加速水分扩散的同时,加速了温度的运移,气压为50 kPa土体升温速率约为0.75℃·min-1,气压为200 kPa时升温速率1.12℃·min-1;土体密度越大,水蒸气扩散时受到土颗粒的阻碍越大,随着水蒸气径向扩散距离增大,这种阻碍作用越显著,含水率减小的量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重塑黄土 水蒸气扩散 温度运移 含水率
下载PDF
Excess heat capacity in glass-forming liquid systems containing molecules 被引量:1
4
作者 KE HaiBo WEN Ping WANG WeiHua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090-1095,共6页
Excess heat capacities at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n two types of glass-forming systems of [xNaNO3(1x)KNO3]60·[Ca(NO3)2]40(0x1) and Ca(NO3)2yH2O(4y13) are studied.In the former system,with the replacement of... Excess heat capacities at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n two types of glass-forming systems of [xNaNO3(1x)KNO3]60·[Ca(NO3)2]40(0x1) and Ca(NO3)2yH2O(4y13) are studied.In the former system,with the replacement of K + cation with Na + cation,the excess heat capacity is around 65.1 J mol-1·K-1,while the excess increases by 38.9 J mol-1·K-1 upon one molar H2O content in latter system.A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to the excess heat capacity is built up with the thermal effects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translational motion in liquids.The results might offer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to the glass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ss-forming liquid excess heat capacity the glass transi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