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种缓冲油缸温度适应性研究
1
作者 代绍缘 李开福 +1 位作者 陈俊锋 段浩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3期565-571,共7页
在进行水中兵器减振降噪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作为其重要传动部件的特种缓冲油缸是主要噪声源之一,因此特种缓冲油缸的缓冲装置设计尤为重要,而对缓冲效果的预测是缓冲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特种缓冲油缸工作情况的特殊性,其大多数时间都处... 在进行水中兵器减振降噪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作为其重要传动部件的特种缓冲油缸是主要噪声源之一,因此特种缓冲油缸的缓冲装置设计尤为重要,而对缓冲效果的预测是缓冲设计的核心问题。由于特种缓冲油缸工作情况的特殊性,其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待机状态,当间隔很长时间后启动时,缓冲腔内的液压油温度等于所处安装环境温度,一次启动和后续启动之间缓冲腔内的液压油会有较大的温差。为了保证在极端温度条件下也能满足工作要求,需对特种缓冲油缸进行温度适应性研究。文中首先建立了特种油缸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油液极端温度10±2℃、40±2℃,供油压力7.5±0.2 MPa条件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流场数值仿真。然后在大型温度箱中进行了温度适应性试验,分别检测了2个极端温度条件下特种缓冲油缸的全行程运动时间和振动加速度级等参数。经对比发现,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近,符合相应指标要求,可为特种缓冲油缸的设计和减振降噪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兵器 特种缓冲油缸 温度适应 减振降噪
下载PDF
热激处理对白桦幼苗温度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曲桂芹 祖元刚 +2 位作者 侯德英 姜丽芬 阎秀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以白桦为研究对象 ,人为模拟高温 ,以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为主要测定指标 ,比较了不同高温和不同处理时间对 1年生白桦幼苗的伤害程度以及高温预处理对白桦幼苗温度适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膜相对透性及丙二醛含量在 37℃和 4 2℃... 以白桦为研究对象 ,人为模拟高温 ,以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为主要测定指标 ,比较了不同高温和不同处理时间对 1年生白桦幼苗的伤害程度以及高温预处理对白桦幼苗温度适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膜相对透性及丙二醛含量在 37℃和 4 2℃热激处理的 2 4h期间出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 ,但 37℃ 2~ 4h处理为白桦热激反应的理想条件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热激处理 温度适应
下载PDF
大口径反射镜组件的温度适应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巨 董得义 +3 位作者 辛宏伟 李志来 张学军 崔抗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69-3175,共7页
考虑温度适应性是大口径反射镜组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温度影响空间相机大口径反射镜组件的机理,讨论了进行温度适应性分析与试验的必要性。结合其设计流程,总结了大口径反射镜组件温度适应性分析的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 考虑温度适应性是大口径反射镜组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温度影响空间相机大口径反射镜组件的机理,讨论了进行温度适应性分析与试验的必要性。结合其设计流程,总结了大口径反射镜组件温度适应性分析的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进行了结构-热耦合的优化设计,确定了最终设计状态。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在轨状态及地面检测状态的温度适应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轨工作状态下的温度适应范围为±4℃,温差适应范围为X向5℃、Y向4℃、Z向7℃;地面检测试验状态温度适应范围为±3℃,温差适应范围为X向4℃、Y向3℃、Z向4℃。在实验室进行了组件均匀温变的温度适应性试验,并与相应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内PV值误差优于4%,RMS值误差优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大口径反射镜 热弹理论 温度适应
下载PDF
壳体约束下浇注PBX的温度适应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保辉 殷明 +5 位作者 耿呈祯 陈锡周 刘涛 高大元 汤滢 罗观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9,共8页
为研究壳体约束条件下浇注高聚物黏结炸药(PBX)的温度适应性能,制备了组分为奥克托今(HMX)/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2,4-甲基二异氰酸酯(TDI)的炸药,分别装填Ф20 mm×20 mm、Ф15 mm×65 mm、Ф100 mm×200 mm、Ф150 mm... 为研究壳体约束条件下浇注高聚物黏结炸药(PBX)的温度适应性能,制备了组分为奥克托今(HMX)/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2,4-甲基二异氰酸酯(TDI)的炸药,分别装填Ф20 mm×20 mm、Ф15 mm×65 mm、Ф100 mm×200 mm、Ф150 mm×300 mm和Ф200 mm×400 mm五种尺寸的试样,其中后者三种较大尺寸的试样还分为无缺陷和有预制缺陷两种形式。利用-55~70℃温度冲击和温度循环试验,研究了浇注PBX的内部损伤、壳体外部温度和应变以及炸药尺寸、密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冲击和温度循环试验后,浇注PBX没有明显的热损伤,原有缺陷也没有明显扩展;随着试验件尺寸的增大,通过升降温达到温度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高低温应变变化呈现减小的趋势。试验后炸药密度增大0.001 g·cm^(-3),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分别提高了0.12 MPa和0.5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高聚物黏结炸药 温度适应 壳体约束 损伤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温度适应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葛伟文 王之贤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8-270,共3页
对温度的适应是机体对抗环境的一种主动行为,表现在细胞内转录和表达模式的改变,出现新基因的开放和新蛋白因子的合成。已在多种动植物中找到温度诱导产生的特异性蛋白。深入的研究表明,它们往往与糖代谢、渗透压调节及蛋白质代谢有... 对温度的适应是机体对抗环境的一种主动行为,表现在细胞内转录和表达模式的改变,出现新基因的开放和新蛋白因子的合成。已在多种动植物中找到温度诱导产生的特异性蛋白。深入的研究表明,它们往往与糖代谢、渗透压调节及蛋白质代谢有关。这些分子大多具有相同的特征,它们同属于一种称作dehydrin的蛋白家族,对热稳定,表现亲水特征等。它们以多种机制保护细胞,抵抗恶劣环境温度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理 温度适应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生物温度适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璐 虞泓 +3 位作者 袁理春 刘海刚 鲍忠祥 代建菊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4年第3期205-211,共7页
从分子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关生物适应温度的生态过程。温度适应的层次包括细胞水平、酶分子、蛋白及基因水平。DNA甲基化、生物节律等生化过程反映了生物对温度的响应。热激、冷激反应是温度适应研究的模式系统,对其形成的分子基础... 从分子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关生物适应温度的生态过程。温度适应的层次包括细胞水平、酶分子、蛋白及基因水平。DNA甲基化、生物节律等生化过程反映了生物对温度的响应。热激、冷激反应是温度适应研究的模式系统,对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进行了回顾。生物温度适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态学和生物进化规律,促进生物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适应 分子生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的温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延琳 蒋思欣 +2 位作者 张振文 杨宗玲 鲁燕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89,94,共4页
 研究了20余种工业化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37℃均生长良好,其中10#-1,10#-2,11#-1,11#-2和21#等5个菌种在供试菌中较耐高温,在45℃仍可生长;在10~16℃培养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菌体生长的速度减慢...  研究了20余种工业化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对高温与低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37℃均生长良好,其中10#-1,10#-2,11#-1,11#-2和21#等5个菌种在供试菌中较耐高温,在45℃仍可生长;在10~16℃培养时,随着温度的降低,菌体生长的速度减慢,其中9#,15#,18#,26#,27#和30#对低温(10℃)的适应性略强;同一菌种个体间在生长速度和生长量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活性干酵母 温度适应 生长速度 生长量
下载PDF
高分辨力遥感相机视频处理的温度适应性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曲利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00-2804,共5页
对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进行了温度适应性设计,以使其在温度大范围变化时或电路存在局部温差时均能实现高质量成像。分析了成像链路中的温度延时因素,提出了温度适应性设计方案和相关双采样(CDS)位置的初始精密对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 对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进行了温度适应性设计,以使其在温度大范围变化时或电路存在局部温差时均能实现高质量成像。分析了成像链路中的温度延时因素,提出了温度适应性设计方案和相关双采样(CDS)位置的初始精密对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方法将CCD驱动器的输出经分压整形处理后作为双采样信号的时序基准,从而使双采样信号具备自适应跟踪能力;利用RC电路低通滤波特性对双采样初始位置进行精密对准,最后,在-35~75℃对改进后的遥感相机成像电子学系统进行了高低温实验。结果表明:双采样初始位置的延时调节精度达到了0.15ns;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双采样偏离理想位置的延时最大值仅为0.72ns,相机成像质量达到指标要求,满足空间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力遥感相机 成像系统 温度适应 相关双采样
下载PDF
阿富汗鼠兔温度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果杰 小坂光男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8年第1期23-26,共4页
阿富汗鼠兔(AfghanPikaorOchotonarufescensrufescens)是栖息在高原寒带的小型哺乳动物。本实验是将阿富汗鼠兔、家兔、大白鼠置于同等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温度适应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 阿富汗鼠兔(AfghanPikaorOchotonarufescensrufescens)是栖息在高原寒带的小型哺乳动物。本实验是将阿富汗鼠兔、家兔、大白鼠置于同等环境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温度适应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三种动物除形态结构上具有显著不同之外,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对三种动物同时进行全身加温实验之后,家兔和大白鼠肝组织产生大量热休克蛋白(HSP),而鼠兔即不产生热休克蛋白(HSP)。HSP是三者耐热性生理生化差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兔 HSP 大白鼠 鼠肝 全身 热休克蛋白 肝组织 温度适应 家兔 生理生化反应
全文增补中
五条[鱼师]早期生长发育特征及胚胎发育的温度适应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璐 徐永江 +5 位作者 柳学周 崔爱君 王开杰 王滨 姜燕 李文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4-204,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显微摄像与形态度量的方法,首次系统观察和描述了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胚胎和仔稚幼鱼阶段生长发育的形态与数量特征。结果显示,五条[鱼师]成熟卵子为透明的圆球形浮性卵,卵径长为1.26~1.36 mm,单油球。在水温(... 本研究采用显微摄像与形态度量的方法,首次系统观察和描述了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胚胎和仔稚幼鱼阶段生长发育的形态与数量特征。结果显示,五条[鱼师]成熟卵子为透明的圆球形浮性卵,卵径长为1.26~1.36 mm,单油球。在水温(22.0±0.5)℃、盐度30、pH 7.6~8.0的条件下,历时35 h 15 min孵化出膜。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发生期、肌肉效应期和脱膜孵化期8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为(4.03±0.27)mm,卵黄囊呈长椭圆形,长度约为全长的3/8。3 DAH(day after hetching,DAH)仔鱼全长为(16.23±1.61)mm,开口,转入混合营养期,开口饵料为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6 DAH仔鱼全长为(4.93±0.17)mm,卵黄囊消耗殆尽,鳔开始充气。10 DAH仔鱼全长为(5.21±0.23)mm,油球消耗完毕,完全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5 DAH仔鱼全长为(6.24±0.66)mm,脊椎末端开始弯曲,至25 DAH时,稚鱼全长为(10.25±1.35)mm,弯曲过程完成,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30 DAH稚鱼全长为(16.23±1.61)mm,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40 DAH稚鱼全长为(28.07±2.32)mm,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65 DAH幼鱼全长为(81.49±5.11)mm,体态与成体相似。研究表明,五条[鱼师]胚胎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4℃。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稳定的五条[鱼师]苗种培育技术提供依据,保障深远海养殖优质种苗生产与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条[鱼师]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形态特征 生长特征 温度适应
下载PDF
染色质重塑调控生物温度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冀顺霞 王晓迪 +3 位作者 申晓娜 刘万学 万方浩 吕志创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8,共10页
温度是限制物种适应性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决定生物分布和扩散范围,而表观遗传可以提供快速的响应机制,促使生物快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染色质重塑作为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通过调控胁迫相关基因的... 温度是限制物种适应性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极端环境温度的耐受性决定生物分布和扩散范围,而表观遗传可以提供快速的响应机制,促使生物快速适应极端环境温度。染色质重塑作为表观遗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通过调控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本文主要阐述了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的分类、组成和染色质重塑的方式,梳理了染色质重塑在生物温度适应性中的研究进展,提出染色质重塑在生物适应不良环境温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未来染色质重塑与温度适应性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染色质重塑 温度适应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白头鹎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素素 杨芳 +3 位作者 王润梅 郑蔚虹 赵志军 柳劲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49-2359,共11页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 在自然环境中,有机体某一特性的可塑性变化在适应和功能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以成年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野外驯化条件和实验室温度适应条件下测定静止代谢率(RMR)、蒸发失水率(EWL)和代谢活性器官的重量,同时测定肝脏及肌肉的线粒体呼吸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COX)。野外季节性驯化在冬季和夏季时测定;实验室温度适应分为2组,分别在10℃和30℃下适应4周后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夏季驯化和暖适应组相比,冬季驯化和冷适应组RMR和EWL较高、代谢活性器官较重,线粒体呼吸速率和COX活性显著增加;器官重量和细胞产热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能是导致了RMR适应性调节。结果表明,白头鹎可以表现出对季节性驯化和温度适应的生理反应,利用这种能力应付野外环境温度的波动。生理能量特性的可塑性是鸟类能量代谢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鹎 温度适应 季节性驯化 生理反应
下载PDF
钨与钒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温度适应摩擦磨损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帅 孙德恩 +1 位作者 曾宪光 王建川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166,共5页
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改变沉积工艺参数,在不锈钢及单晶硅基体上制备未掺杂、钨(W)掺杂以及钒(V)掺杂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拉曼光谱,纳米压痕法对薄膜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在室温、250℃、500℃进行磨损实验,研究其不同温度... 通过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改变沉积工艺参数,在不锈钢及单晶硅基体上制备未掺杂、钨(W)掺杂以及钒(V)掺杂类金刚石(DLC)薄膜。采用拉曼光谱,纳米压痕法对薄膜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在室温、250℃、500℃进行磨损实验,研究其不同温度范围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掺杂W元素,可显著地提高W-DLC膜力学与摩擦性能,在W靶电流为0.6A条件下,W-DLC膜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11.11GPa和169.25GPa,其中在250℃条件下摩擦系数低至0.044,室温磨损率为1.27×10-7 mm^3/Nm,但W-DLC薄膜难以适应高温;适量掺杂V元素,可以显著提高V-DLC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并能改善高温摩擦性能,在V靶功率为1.2kW条件下,V-DLC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37.36GPa和379.89GPa,其中在500℃高温摩擦条件下,V-DLC薄膜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钒掺杂 DLC薄膜 温度适应 摩擦磨损
下载PDF
广东紫菜和坛紫菜温度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永川 李刚 +1 位作者 潘国瑛 黄良民 《水产学报》 CAS 1982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本文中介绍了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检压仪对同一海区养殖的广东紫菜和坛紫菜叶状体的暗呼吸强度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并对两种紫菜的单位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证明,广东紫菜比坛紫菜更适应于在我国南方水温较高的海区养殖。
关键词 坛紫菜 海区养殖 温度适应 暗呼吸 菜叶 南方 叶状体 测定结果 广东 微量
下载PDF
荒漠沙蜥胚胎生长发育的温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意 岳丰 +2 位作者 马明 田晓柱 陈强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8-684,共7页
为研究荒漠沙蜥胚胎发育的温度适应性,我们设定了3个温度(26℃、30℃、34℃)孵化荒漠沙蜥受精卵,并在胚胎孵化过程中对胚胎代谢和心率、新生幼体的形态学特征和幼体静止代谢率的温度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卵的发育,荒漠沙蜥... 为研究荒漠沙蜥胚胎发育的温度适应性,我们设定了3个温度(26℃、30℃、34℃)孵化荒漠沙蜥受精卵,并在胚胎孵化过程中对胚胎代谢和心率、新生幼体的形态学特征和幼体静止代谢率的温度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卵的发育,荒漠沙蜥的胚胎代谢率和心率逐渐上升,在孵化后期达到最大;胚胎的心率对孵化温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随环境温度上升心率显著加快。孵化温度对荒漠沙蜥新生幼体的部分形态学指标有显著影响,26℃下孵化的荒漠沙蜥幼体体型较大。新生幼体的代谢率均比胚胎代谢率高,且不同温度下孵出的幼体其热适应性有较大差异,30℃组孵化出的新生幼体代谢水平最低。我们推测幼体在与孵化温度相同的环境下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保证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相反,个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适应从胚胎到幼体的不同生活史阶段的环境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沙蜥 胚胎发育 代谢率 心率 呼吸率 温度适应
下载PDF
像质检测用光学窗口的温度适应性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磊 张松 +2 位作者 王海伟 沙巍 宋子男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对光电成像系统进行像质检测与评价,设计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功能的光学窗口。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光学玻璃面形的影响,进行光学窗口的温度适应性光机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变化对... 为了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对光电成像系统进行像质检测与评价,设计一种具有温度自适应功能的光学窗口。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光学玻璃面形的影响,进行光学窗口的温度适应性光机结构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温度变化对光学窗口面形的影响,验证了温度适应性设计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常温20℃条件下,光学窗口波像差的PV值和RMS值分别为82.90 nm和6.96 nm;高温50℃条件下,波像差的PV值和RMS值分别为136.68 nm和14.55 nm;低温−40℃条件下,波像差的PV值和RMS值分别为183.51 nm和28.48 nm;高、低温环境下光学窗口的波像差与常温环境下结果对比的数值变化趋势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在3种温度条件下光学窗口波像差的PV值均小于或接近(1/4)λ,且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光学窗口面形变化很小,设计的光学窗口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窗口 温度适应 波像差 设计 实验
下载PDF
宽温度范围光纤传输性能温度适应性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宝珠 赵生禄 +1 位作者 陈炜 邓宏林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88-593,共6页
通过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模拟外界温度环境,利用OTDR和CD300色散仪监测光纤传输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对相同工艺生产的同类型的不同批次的单模光纤进行温度循环试验.试验表明:在-60℃~140℃宽温度范围内,光纤的传输性能均随温度发生... 通过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模拟外界温度环境,利用OTDR和CD300色散仪监测光纤传输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对相同工艺生产的同类型的不同批次的单模光纤进行温度循环试验.试验表明:在-60℃~140℃宽温度范围内,光纤的传输性能均随温度发生波动--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光纤温度附加衰减不超过0.05dB/km;在1550nm处光纤的色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MD随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在该试验的基础上,利用质量管理中的'3σ'控制原理,以现有通信系统标准作为判据,讨论了温度变化时光纤传输性能对通信系统的适应性,推断出在-60℃~140℃温度范围,G.652光纤的衰减、色散和PMD性能均满足10Gbit/s以下的通信系统使用;对于高于10Gbit/s的高速通信系统,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小拉丝过程中光纤的PMD,这样才能保证PMD指标完全满足高速通信系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温度适应 温度循环试验 偏振模色散(PMD) 光纤色散 温度时延漂移 高速光通信
下载PDF
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技术规范研究
18
作者 丁晓贇 陈光 +2 位作者 刘娟 武国良 邹丹萍 《标准科学》 2017年第5期63-66,共4页
我国在东北、西北地区已建成一定数量的充电站和充电设施,但关于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标准还未有涉及,为此编制了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技术规范。文章介绍了技术规范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编写说明,并重点对技术... 我国在东北、西北地区已建成一定数量的充电站和充电设施,但关于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标准还未有涉及,为此编制了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技术规范。文章介绍了技术规范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编写说明,并重点对技术规范体系进行了解析,主要对技术规范的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侧重研究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在寒冷地区使用时所具有的特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温度适应性技术规范的编制可以为寒冷地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提供准人依据和检验标准,为推动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充电设施 温度适应 技术规范
下载PDF
双组元150N发动机头部热控组件温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阳春 丁卫华 +1 位作者 朱叶茂 洪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52-258,共7页
为获得双组元150N发动机头部热控组件在低温工况下的加热能力以及发动机长程点火期间头部热控组件各处的温度分布、性能变化,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I-DEAS/TMG在给定的温度边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获得了低温工况下头部稳态平衡温度... 为获得双组元150N发动机头部热控组件在低温工况下的加热能力以及发动机长程点火期间头部热控组件各处的温度分布、性能变化,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I-DEAS/TMG在给定的温度边界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别获得了低温工况下头部稳态平衡温度以及发动机长程点火期间头部瞬态温度。搭建了试验装置,通过电热炉对头部烘烤,设定控温点为400℃,恒定时间45min,获得了头部热控组件各处的温度分布及加热器阻值的变化。通过仿真计算和地面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热控组件能保证发动机在最恶劣低温工况下温度高于0℃;(2)在地面试验工况包络发动机在轨最长工作时间2500s的情况下,包含加热器、热敏电阻、导线等在内的热控组件均处于有效工作状态,为热控组件的高温耐受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元150N发动机 低温 高温 头部 热控组件 温度适应
下载PDF
膜式燃气表温度适应性试验装置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
20
作者 罗鹏花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第22期79-81,共3页
膜式燃气表作为一种主要的燃气计量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主要是基于实验室温度条件之下,进行膜式燃气表的检定。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在季节、环境、气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在... 膜式燃气表作为一种主要的燃气计量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主要是基于实验室温度条件之下,进行膜式燃气表的检定。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在季节、环境、气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在膜式燃气表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所具有的温度和室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要进行温度适应性试验装置的研发和设计。本文就针对膜式燃气表温度适应性试验装置的研究现状以及具体的趋势,展开了相应的论述,并对该装置进行了设计和研发,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燃气表 温度适应 试验装置 研究现状 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