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宋喜悦 何蓓如 +2 位作者 马翎健 胡银岗 李宏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 为建立技术简便、成本低廉的二系杂交小麦种子生产体系,选育适应范围广泛的温敏不育系,利用发明专利技术(ZL00105488.0)选育的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与恢复系Silverstar的F2和BC1F1分离群体及可育条件下的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与非1B/1R类型K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F2代及BC1F1代分离群体的育性反应,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314的温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敏不育系A3314的雄性不育性与K3314A的雄性不育性一致,除受细胞质基因控制外,还受两对隐性核基因的控制,且呈独立遗传。其中A3314中来自斯卑尔脱(T.speltavar.duh.)小麦的K型雄性不育基因rfv1sp为其主效基因,与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的雄性不育主效基因rfv1为一对等位基因,并具有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 温敏不育性 遗传研究 非1B/1R类型 不育 不育基因 不育 K型小麦 种子生产体系 温度敏感特 分离群体 主效基因 核基因 杂交小麦 反应 专利技术 基因控制 等位基因 成本低 F1代 BC1
下载PDF
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在强感光性背景中的表达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3 位作者 张端品 杨静 张志玉 李玉珍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探讨水稻光敏不育性、温敏不育性及发育感光性之间的关系,将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转入发育感光性强的农垦58中,选择其后代的育性转换株(系)并进行发育和育性光温反应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育性转换性不表现简单遗传,... 为探讨水稻光敏不育性、温敏不育性及发育感光性之间的关系,将安农S-1的温敏不育性转入发育感光性强的农垦58中,选择其后代的育性转换株(系)并进行发育和育性光温反应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组合中育性转换性不表现简单遗传,F2单株育性表现和分离比例复杂;温敏不育性能在发育感光性不同的遗传背景中表达,并获得了发育感光性强的温敏不育株;发育感光性强弱不改变温敏不育基因的基本特性,温敏不育性完全表达的临界温度高低亦与发育感光性无直接关系,而是受遗传背景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性 光敏不育 感光
下载PDF
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期核糖核酸酶的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舒孝顺 陈良碧 吕金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性 敏感期 核糖核酸酶
下载PDF
无花粉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籼S的育性表现与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彭海峰 邱振国 +3 位作者 陈雄辉 万邦惠 张桂权 陆燕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322-2327,共6页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 温敏核不育水稻籼S是从优质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而来的一个无花粉型光温敏核不育种质资源。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可育-不育-可育”的育性转换,5月初至10月底为稳定不育期。在人控光温条件下,低温诱导其由不育转为可育需要较长的持续时间,日均温21℃需7d以上,23.5℃需15d以上。细胞学观察表明其无花粉败育主要是由减数分裂时期的异常引起的,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粘连与液泡化、减数分裂受阻于前期Ⅰ的细线期、进行无丝分裂与异常的胞质分裂,始终没有正常四分体的形成,而是产生大小不同、核数不等的异常细胞,并最终解体消失。其花粉败育特点不同于以往研究过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具有花粉败育时期早而败育彻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不育 籼S 花粉 无花粉型 水稻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邓启云 盛孝邦 +1 位作者 段美娟 李新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6 15 4S等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受 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而W7415S的不育性受至少 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b)光温敏不育主基因的表达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不同不育系的微基因效应有明显差异 ;c)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中均具有主效恢复基因 ,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影响不育性表达效果的遗传背景 (其实质就是微效多基因群 ) ,而且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对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以及在育种实践中如何选育不育起点温度“缓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温敏不育 遗传 极大似然法 不育 主效基因 微效基因 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
下载PDF
三个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曾红权 刘宜柏 +5 位作者 尹建华 邹国兴 彭志勤 杨平 黄永萍 陈春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2-378,共7页
用6442S、8011S、1290S和5个父本配制12个组合,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P1、P2、F1、F2结实率性状进行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12个组合的最适模型不相同,但都集中在B、D、E三模型,不育主基因在所有组合中都存在,只是主... 用6442S、8011S、1290S和5个父本配制12个组合,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P1、P2、F1、F2结实率性状进行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12个组合的最适模型不相同,但都集中在B、D、E三模型,不育主基因在所有组合中都存在,只是主基因表达的对数及主基因和多基因的遗传效应有所差异。以1290S为母本的两个组合中,1290S/1990的遗传效应偏重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1290S/新露B偏重于上位性效应遗传,它们的遗传率均达94%以上;以6442S为母本的组合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比重都较高,但它们的基因遗传率变化幅度较大,达73.32%~99.17%,其中组合6442S/新露B和6442S/R402、6442S/1990存在多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率最小为0.83%,最高达35.52%;以8011S为母本的组合中,8011S/测64—7和8011S/1990的上位性遗传效应较强,其余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遗传为主,有两个组合呈多基因遗传,为组合8011S/R402和8011S/199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3%和5.94%,基因遗传率最高达99.06%之多,最小只有67.57%(组合8011S/新露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定位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存红 余玲 +6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张小祥 肖宁 李育红 刘广青 王宝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2,共5页
扬稻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籼稻生产中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通过“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搭载扬稻6号进行航天诱变,筛选出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以扬稻6号S与井冈旱稻1号杂交并回交的F2及BC2F2为定位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 扬稻6号是目前两系杂交籼稻生产中应用面积最大的恢复系,通过“实践八号”育种专用卫星搭载扬稻6号进行航天诱变,筛选出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扬稻6号S。以扬稻6号S与井冈旱稻1号杂交并回交的F2及BC2F2为定位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扬稻6号S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2)调控,该不育基因被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InDel2-4085和1nDel 2-5846之间,物理距离为200kb。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在开放阅读框内起始密码子下游70~71bp处存在差异,扬稻6号为GC,扬稻6号S为TA,2个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由GCG变为终止密码子T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遗传分析 分子定位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建华 刘宜柏 +5 位作者 曾红权 邹国兴 杨平 彭志勤 陈春莲 熊运华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2,共6页
运用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290S与1990杂交的F_1、F_2、B_1、B_2和P_1、P_2多世代群体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符合E-1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 运用混合遗传模型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1290S与1990杂交的F_1、F_2、B_1、B_2和P_1、P_2多世代群体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符合E-1模型,为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均为-0.059,而两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分别为0.153和-0.263,多基因的显性效应更大,为-0.404.其中上位性效应比较明显,以显性.显性互作最大,达0.435.B_1、B_2和F_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6.03%,44.44%,83.0 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2.24%,33.33%,15.23%,表明1290S的不育性主要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控制遗传的,环境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290S 温敏不育 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水稻籼粳型品系亲籼性的分析
9
作者 李伟 张桂权 +2 位作者 丁效华 张建中 左清凡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共3页
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28的高,与籼型测验种杂交产生的F1杂种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4个籼粳型品系与光温... 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28的高,与籼型测验种杂交产生的F1杂种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4个籼粳型品系与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杂种也表现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育性,表明这些籼粳型品系对光温敏不育性具有恢复能力,可以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的育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型品系 杂种不育 温敏不育性 水稻 杂交亲和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调控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镇 马雪丽 曾汉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5年第1期97-104,共8页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大规模生产应用实践阶段。本文综述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类型、育性转换特性,以及近五年来对其不育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育性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进入大规模生产应用实践阶段。本文综述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类型、育性转换特性,以及近五年来对其不育基因的定位克隆和育性调控机理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不育 转换 基因定位与克隆 调控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