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中世纪温暖期”气候的初步推断 被引量:74
1
作者 张德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15,共9页
根据历史文献中有关喜暖的亚热带作物苧麻、柑桔种植地点记录认为,13世纪中叶是一个典型的气候温暖期。由现代的作物种植气候区划资料推断,13世纪中叶我国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现代0.9—1.0℃,1月平均气温高于现代0.6℃以上,极端最低... 根据历史文献中有关喜暖的亚热带作物苧麻、柑桔种植地点记录认为,13世纪中叶是一个典型的气候温暖期。由现代的作物种植气候区划资料推断,13世纪中叶我国中部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现代0.9—1.0℃,1月平均气温高于现代0.6℃以上,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高于现代3.5℃。新近得出的南宋时代杭州春季终雪日期的资料比原先公布的日期一般提早7天。这项新资料的分析表明,南宋时代春季气温至少不低于现代,原先的有关南宋寒冷期的论断尚须更多的新资料进一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温暖期 气候 中国
下载PDF
中世纪温暖期气候变化的花粉化石记录 被引量:10
2
作者 任国玉 张兰生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81-86,共6页
麦里泥炭剖面高分辨率花粉化石记录表明,东北科尔沁沙地在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阶段夏季降水量曾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沙丘上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均获得了繁茂的生长,花粉沉积速率明显上升。作者推测,在中世纪温暖期中,欧亚大陆作为一个... 麦里泥炭剖面高分辨率花粉化石记录表明,东北科尔沁沙地在相当于中世纪温暖期阶段夏季降水量曾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沙丘上的乔木和草本植物均获得了繁茂的生长,花粉沉积速率明显上升。作者推测,在中世纪温暖期中,欧亚大陆作为一个整体夏季温度可能暖于今天,这可能通过增强夏季风环流使中国东北夏季雨量增多,为沙丘植物茂盛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温暖期 花粉化石 科尔沁沙地 夏季风环流
下载PDF
全新世温暖期中低温事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开发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在第四纪气候中,全新世是气候转暖期,尤其是全新世中期为其最暖期,然而在温暖期中,却普遍发现有短暂的降温时期,世界各地均有存在。根据中国全新世各地的孢粉植物群、动物化石、西部冰川消长、海面升降变化以及天文背景等研究证实,在中... 在第四纪气候中,全新世是气候转暖期,尤其是全新世中期为其最暖期,然而在温暖期中,却普遍发现有短暂的降温时期,世界各地均有存在。根据中国全新世各地的孢粉植物群、动物化石、西部冰川消长、海面升降变化以及天文背景等研究证实,在中国全新世温暖期中,确实存在一次短暂的降温事件,并有其重要的地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温暖期 降温 事件
下载PDF
中国东部十三世纪温暖期自然带的推移 被引量:8
4
作者 满志敏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2-35,共4页
关于中国13世纪气候特征,前人已有过研究,认为这是个温暖程度不超过现代的短暂的时期。但据我们在工作中所见到的文献记载,认为以前的结论值得修正,资料显示这是一个自然带明显北移的时期。同时我们初步比较了公元7世纪至14世纪中国各... 关于中国13世纪气候特征,前人已有过研究,认为这是个温暖程度不超过现代的短暂的时期。但据我们在工作中所见到的文献记载,认为以前的结论值得修正,资料显示这是一个自然带明显北移的时期。同时我们初步比较了公元7世纪至14世纪中国各个气候期的温暖特征,13世纪可能是唯一的温度明显超过现代的时期,如果明清时期气候结论没有重大修正的话,那么这是近1400年以来中国唯一的一个温暖期。下面就我们掌握的资料讨论这个温暖期自然带北移的幅度,及其延续时间与转变特征。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暖期 中国东部 北移 气候特征 气候变暖 环流形势 科学出版社 寒冷 亚热带北界 纬度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全新世温暖期气候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子康 刘为纶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通过孢粉、动物、文物、海洋沉积等资料,运用生物现生种分布周界法和植被类型位移法,探讨了杭州湾南岸全新世温暖期(7.0-3.0kaBP)气候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 杭州湾 温暖期
下载PDF
“现代气候变化的自然背景与温暖期高分辨记录”学术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
6
作者 鹿化煜 张红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3-1103,共1页
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过去全球变化工作组、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专业委员会、黄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现代气候变化的自然背景与温暖期高分辨记录”2009年学术会议于10月26~28日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此... 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过去全球变化工作组、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专业委员会、黄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现代气候变化的自然背景与温暖期高分辨记录”2009年学术会议于10月26~28日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此次学术会议由南京大学承办,得到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会议主要围绕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与机制、风尘堆积与环境变化、新生代东亚环境演化与机制、以及碳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等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交流了近几年来各自在不同学科领域获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 高分辨率 学术会议 自然背景 气候变化 温暖期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专业委员会
下载PDF
科学家称地球温暖期尚有1.5万年
7
《大众标准化》 2004年第7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地球 温暖期 萃取分析 冰川世纪
下载PDF
中世纪温暖期升温影响中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文献证据 被引量:22
8
作者 满志敏 杨煜达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7-1203,共7页
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研究了中世纪暖期中国东部地区增温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发现中世纪暖期升温迅速,在增温最快的40a间,每10a平均升温超过了0.5℃。冬季开始日期延后,冬小麦、茶树、柑橘、甘蔗等作物的分布区向北扩展,亚热带北界和... 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研究了中世纪暖期中国东部地区增温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发现中世纪暖期升温迅速,在增温最快的40a间,每10a平均升温超过了0.5℃。冬季开始日期延后,冬小麦、茶树、柑橘、甘蔗等作物的分布区向北扩展,亚热带北界和暖温带北界均向北移动了一个纬度左右。而从降水格局的变化来看,华北降水偏多,导致了黄河多次改道、河患频繁。农牧交错带地区亦相对湿润,农业得到发展。同时,中世纪温暖期太湖地区水面抬升,排水困难,水系格局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升温导致海平面上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温暖期 中国东部 历史文献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中世纪温暖期华北降水与黄河泛滥 被引量:2
9
作者 满志敏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5,共6页
本文利用文献记载建立了五代至北宋时期(中世纪温暖期)的降水等级指数,指数表明这个时期华北地区大范围降水比较多见,在百年尺度上有两次峰值,第一次出现在970s年代,第二次出现在1080s年代。降水等级的波动与黄河决溢次有数很好的相关关... 本文利用文献记载建立了五代至北宋时期(中世纪温暖期)的降水等级指数,指数表明这个时期华北地区大范围降水比较多见,在百年尺度上有两次峰值,第一次出现在970s年代,第二次出现在1080s年代。降水等级的波动与黄河决溢次有数很好的相关关系,尤其是降水的峰值年代与黄河决溢的峰值年代完全匹配。因此华北地区汛期大范围强降水是当时黄河决溢的主要原因。中世纪温暖期华北地区出现了降水增加、洪涝多发,是整个时期的基本特征,而两者年代际的变化并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但有寒冷事件记载代表冬季寒冷的年份通常夏秋汛不发生大范围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 黄河泛滥 华北降水 中世纪温暖期
原文传递
论中世纪温暖期对西欧地区的消极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一卯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1-55,共5页
中世纪温暖期是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气候异常期。西欧受中世纪温暖期的影响比较大。其一,中世纪温暖期导致该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进而导致人与物质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其二,中世纪温暖期加快了各种疫... 中世纪温暖期是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气候异常期。西欧受中世纪温暖期的影响比较大。其一,中世纪温暖期导致该地区水旱灾害频发,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进而导致人与物质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其二,中世纪温暖期加快了各种疫病传播,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三,温暖期的到来及其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和疫病还导致了人们心理上的恐慌或亢奋,进而使得社会冲突加剧。总之,在中世纪温暖期的影响下,西欧地区民众的生活状况日趋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温暖期 西欧 消极影响 十字军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星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3,共9页
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 距今8500~3000年是全新世以来气候最佳适宜期,在我国称之为'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或'仰韶温暖期'.处在南北交接'生态过渡带'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动物众多,水源充足,黄土疏松肥沃,这些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孕育起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温床.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南庄头遗址、案板遗址,到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直至夏商时代的文化遗迹,都发现有丰富的农业遗存,充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农业起源的中心地区之一.有利的生态环境背景和丰厚的经济基础,也是该地区文明发祥和早期王朝建都于此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全新世大暖 仰韶温暖期 全新世气候最佳适宜 黄河中下游 农业文明
下载PDF
我国历史时期冷、暖期旱涝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葛全胜 张丕远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本文应用了复经验正交函数分析(Complex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CEOF),讨论了我国历史时期四个时段(即:1620—1649年(冷Ⅰ),1840—1869年(冷Ⅱ)以及1780—1809年(暖Ⅰ),1910—1939年(暖Ⅱ))的旱涝特征。
关键词 中国 寒冷 温暖期 旱涝
下载PDF
北京猿人文化分期与全球性气候变迁
13
作者 徐钦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1997年第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北京猿人文化 气候变迁 周口店 石器制作技术 冰川旋回 寒冷 温暖期 两次飞跃 球性 全球温度
下载PDF
先秦时期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初探
14
作者 陈新海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0年第4期42-45,49,共5页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也称作地理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对经济形态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弄清先秦时期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对认识河湟地区的经济形态及其经济嬗变,无疑是有裨益的。...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也称作地理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对经济形态的形成,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弄清先秦时期河湟地区的自然环境,对认识河湟地区的经济形态及其经济嬗变,无疑是有裨益的。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先秦时 卡约文化 遗址 自然环境 马家窑文化 墓葬 川水地区 畜牧业 温暖期
下载PDF
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594
15
作者 任国玉 初子莹 +15 位作者 周雅清 徐铭志 王颖 唐国利 翟盘茂 邵雪梅 张爱英 陈正洪 郭军 刘洪滨 周江兴 赵宗慈 张莉 白虎志 刘学峰 唐红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1-716,共16页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 总结了“十五”攻关课题有关中国温度变化研究的若干进展。在资料质量控制和序列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的基础上,更新了中国地面近50年、100年和1000年气温序列。研究表明,不论是近54年还是近100年全国年平均地面气温升高趋势一般比原来分析结果表明的要强,分别达到0·25℃/10a和0·08℃/10a。中国现代增暖最明显的地区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北部,最显著的季节在冬季和春季。近50多年中国近地面气候变暖主要是平均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结果,全国范围内极端最低气温也显著升高,而极端最高气温升高不多。中国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强度和频率一般呈降低趋势或稳定态势。研究发现,城市化因素对中国地面平均气温记录具有显著影响,但在现有的全国和区域平均温度变化分析中一般没有考虑,因此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给予密切关注。在增温明显的华北地区,1961~2000年间城市化引起的年平均气温增加值达到0·44℃,占全部增温的38%,城市化引起的增温速率为0·11℃/10a。中国其他地区的增温趋势中也或多或少反映出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中国对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仅为0·05℃/10a,比地面气温变化小一个量级;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底层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17℃/10a和-0·22℃/10a;整个对流层平均温度呈微弱下降趋势。中国对流层温度与地面气温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趋于减小。近千年来中国地面气温变化史上可能确存在“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等特征性气候阶段,但“中世纪温暖期”的温暖程度似乎没有过去认为的那样明显。从全国范围看,11世纪末和13世纪中的温暖程度可能均超过了20世纪30~40年代暖期,表明20世纪的增暖可能并非史无前例。中国20世纪气候增暖的原因目前还不能给出明确回答。一些迹象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对中国的地面气温变化产生了影响,但太阳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低频振动对现代气候变暖可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城市化影响 高空温度 中世纪温暖期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气候演变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52
16
作者 温孝胜 彭子成 赵焕庭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92-298,共7页
全新世是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时期。分析、总结了我国科学家对这一时期气候演变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讨论。我国全新世约从10kaBP开始,期间经历了大暖期、隋唐温暖期、小冰期等典型时期,各时期内有部分时间气候... 全新世是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时期。分析、总结了我国科学家对这一时期气候演变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讨论。我国全新世约从10kaBP开始,期间经历了大暖期、隋唐温暖期、小冰期等典型时期,各时期内有部分时间气候波动激烈,暖期内有短暂的冷峰,冷期内也见有次一级的暖期。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世的划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演变 温暖期 小冰 古气候
下载PDF
中医外感病概念演变的历史规律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伟 陈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6期1360-1361,共2页
外感病是现代的叫法。在中医史上,外感病的称谓几经变化,其中"中风"、"伤寒"、"温病"都曾经作为外感病总称的代表。这些名称的变化,其实有它的规律可循,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根据竺可桢等科学家... 外感病是现代的叫法。在中医史上,外感病的称谓几经变化,其中"中风"、"伤寒"、"温病"都曾经作为外感病总称的代表。这些名称的变化,其实有它的规律可循,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根据竺可桢等科学家的研究,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温暖期和寒冷期的交替,它们对外感病名称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病 中风 伤寒 温病 气候 寒冷 温暖期
下载PDF
滦河平原更新世植被及其地理环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漪 梁玉莲 《地理研究》 1985年第4期47-54,共8页
根据孢粉分析,本文提出河北东部滦河下游平原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植被,主要由温带针叶和阔叶落叶树木及大量耐旱耐寒的草本植物所组成。植被发展过程可以分出四个温暖阶段和四个寒冷阶段。共温暖期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略低。寒冷... 根据孢粉分析,本文提出河北东部滦河下游平原地区,第四纪更新世时期的植被,主要由温带针叶和阔叶落叶树木及大量耐旱耐寒的草本植物所组成。植被发展过程可以分出四个温暖阶段和四个寒冷阶段。共温暖期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略低。寒冷期、草原植被曾有广泛分布,很可能处于冻土带或冰绿带的自然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第四纪 植被 孢粉组合 滦河 中更新世 上新世 早更新世 温暖期 沉积物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9
作者 徐海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2期9-16,共8页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恢复中国全新世气候做了重大贡献。中国地形地貌复杂 ,又处在具有复杂时空变率的东亚季风控制范围内 ,这使得不... 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是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也是全球变化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恢复中国全新世气候做了重大贡献。中国地形地貌复杂 ,又处在具有复杂时空变率的东亚季风控制范围内 ,这使得不同的研究工作者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比较统一的意见是 :中国全新世始于约 10 .5kaBP ;在约 9~ 8kaBP左右为一段降温期 ;7~ 4kaBP为一段温暖期 ,通常称之为全新世大暖期 ;大约 3kaBP左右开始降温 ,至近代才又升温 ;约 130 0aA .D .左右进入小冰期 ,到 185 0aA .D .左右结束 ,其间又有几次比较明显的温度振荡。 185 0aA .D .至今为温度的上升期。对于气候变动的驱动因素 ,不同的学者看法不一 ;从长时间尺度看 ,太阳辐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适宜 大暖 中世纪温暖期 小冰 气候波动 太阳辐射 中国
下载PDF
试论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倪根金 《农业考古》 1988年第1期292-299,共8页
历史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经济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对于其变化的原因,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大多是用社会因素来解释,认为主要是北方地区频繁的战乱,特别是五胡十六国,安史之乱和夏、辽、金、元时期的社会大动乱,... 历史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经济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对于其变化的原因,许多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大多是用社会因素来解释,认为主要是北方地区频繁的战乱,特别是五胡十六国,安史之乱和夏、辽、金、元时期的社会大动乱,给北方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战乱消耗了人口,摧残了北方的农业经济,造成了北方地区经济的衰落。这解种释不无道理,但把原因仅仅局限在一方面,似乎还不够全面。随着自然科学向历史学的渗透,我们越来越感到有必要在吸收前人丰富成果的基础上,从更广泛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 农业经济 北方地区 历史时 古代北方 寒冷 农业生产 我国古代 温暖期 现代自然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