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热经纬》辨治疫病学术思想研究
1
作者 郑陆峰 陈广坤 +1 位作者 何畅 李鸿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本文系统梳理现代学者关于《温热经纬》的研究概况,分析王士雄研究疫病的历史背景和引证诸多医家的评注,总结王士雄辨治疫病的学术思想。王士雄在大框架下遵从张仲景对于疫病的认识,同时补充陈坤、余师愚等多位医家的观点。本文从其补... 本文系统梳理现代学者关于《温热经纬》的研究概况,分析王士雄研究疫病的历史背景和引证诸多医家的评注,总结王士雄辨治疫病的学术思想。王士雄在大框架下遵从张仲景对于疫病的认识,同时补充陈坤、余师愚等多位医家的观点。本文从其补充张仲景疫病辨证理论体系、创新认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防变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现代疫病理论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疫病 学术思想 王士雄
下载PDF
王孟英承先贤,集大成;《温热经纬》采各家,融寒温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进喜 张保春 +5 位作者 况时祥 贾海忠 朱立 刘宁 章亭 陈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温热经纬》作为温病学名著,系统论述温病包括温热类和湿热类温病,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叶天士、薛生白等诸多温病大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集诸家之大成,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加以创...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温热经纬》作为温病学名著,系统论述温病包括温热类和湿热类温病,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叶天士、薛生白等诸多温病大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集诸家之大成,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加以创新,融合寒温理法于一炉,切合临床实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王孟英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理念,不仅有利于理解温病学理法,更有利于提高临床各学科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孟英 温热经纬 温病学 寒温融合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治学精微述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赛美 林培政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共3页
从《温热经纬》之编排体例、写作风格到对温病的辨证、立法、用药诸方面,阐述了王孟英治学 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温病学说 王士雄
下载PDF
浅评王士雄《温热经纬》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月斐 边秀娟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第4期644-645,共2页
《温热经纬》为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所著。本文主要从《温热经纬》作者生平、版本流传、学术成就及主要论点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下载PDF
从《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探讨呕吐下利病因病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婷 骆欢欢 《中医研究》 2017年第11期1-3,共3页
《湿热病篇》作者为薛雪,字生白,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是对湿温病进行了全面的定义,湿温病的病因、病机和不同病程阶段的症状体征的描述,以及湿温病的用药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温热经纬·薛生白湿... 《湿热病篇》作者为薛雪,字生白,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是对湿温病进行了全面的定义,湿温病的病因、病机和不同病程阶段的症状体征的描述,以及湿温病的用药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是王士雄(孟英)将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为主收编,在各派医家标注解析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研读心得,使《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在《湿热病篇》的内容基础上集多位医家的按语,对推动湿温的理解和发展起重要意义。文中先对湿温概念进行探讨区分,湿温证病位在中焦,脾胃功能的运化水谷功能失常,直观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呕吐、下利均为消化道症状,在《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出现较多,故总结浅析该组症状在湿温病中的病机,对湿温病临床辨证提供一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湿热病篇 湿温 呕吐 下利 薛生白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的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王士雄《温热经纬》"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于温病理论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梳理与集成的作用,基本上反映了清末以前温病学说发展的水平。文章对该书文献学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通过对该书各章节的内... 王士雄《温热经纬》"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于温病理论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梳理与集成的作用,基本上反映了清末以前温病学说发展的水平。文章对该书文献学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通过对该书各章节的内容、学术渊源等的整理,对该书版本的调研,以期对研究《温热经纬》者提供文献学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文献学 温病理论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的学术理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温病学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王孟英《温热经纬》对温病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凤阁 《新疆中医药》 1993年第2期4-6,共3页
王孟英《温热经纬》成书于咸丰三年壬子(公元1852)年,撰著该书目的是:深感轩歧仲景以后之学者,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温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喝”二字而不识,良可感慨... 王孟英《温热经纬》成书于咸丰三年壬子(公元1852)年,撰著该书目的是:深感轩歧仲景以后之学者,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温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喝”二字而不识,良可感慨。乃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温病
下载PDF
《温热经纬》用药浅识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炳林 《江西中医药》 1991年第4期54-56,共3页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对温热病的辨证论始有卓越贡献、其主要成就之一便是编著《温热经纬》。“经”者,轩岐、仲景之文,“纬”者,叶、薛诸家之论。在经纬交织中,贯注着王氏的临床体会,尤其在用药方面,颇多经验之谈,对后学很有帮助,无怪...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对温热病的辨证论始有卓越贡献、其主要成就之一便是编著《温热经纬》。“经”者,轩岐、仲景之文,“纬”者,叶、薛诸家之论。在经纬交织中,贯注着王氏的临床体会,尤其在用药方面,颇多经验之谈,对后学很有帮助,无怪乎杨照藜意味深长地赞颂道:“议药细极微芒,读者不可草草读过。”1 用药依辨证为指归王氏强调先议病,后议药,他说:“一病有一病之宜忌,用得其宜,硝黄可称补剂,苟犯其忌,参术不异砒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中医药疗法 温热经纬
下载PDF
浅析王孟英《温热经纬》中“暑邪”医学思想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一飞 郝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74-875,936,共3页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比推导以及灵活应用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4个角度阐述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的观点,反对妄立阴暑、阳暑之名,指出阴暑实质乃夏月之伤于寒湿者,确立暑性纯阳的特点,诠释、区别、发展了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王氏清暑益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暑邪 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孟英
下载PDF
《温热经纬》辨治痢疾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君莹 赵兴杰 +1 位作者 李晓红 史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总结《温热经纬》对痢疾辨证论治的特点。从发病时节、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强调痢疾大多由湿热引起。在辨证中重视四诊及整体情况,辨寒热、气血、虚实,寒者辛温疏利,热者宣通祛热;在血分者重用行血,在气... 总结《温热经纬》对痢疾辨证论治的特点。从发病时节、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强调痢疾大多由湿热引起。在辨证中重视四诊及整体情况,辨寒热、气血、虚实,寒者辛温疏利,热者宣通祛热;在血分者重用行血,在气分者偏于导气;实者可疏利清热、导气行血,虚者不可一味攻积清夺。在对不同治法的运用上,淡渗注重寒温并用,强调兼气虚下陷表现者方可升提,反对滥用补虚之法,提倡以通腑之法因势利导。在对不同分型痢疾的辨治方面,强调小便通畅者,疫毒痢可治;对噤口痢,治以清热益气;对湿热痢,治以清热燥湿行气;认为虚寒痢少见,应慎用补涩。强调大便时间长而仍欲便不得者为阴虚痢,腹内窘迫欲解,便后仍不舒者为里实,认为食欲恢复者预后较好。提出泄泻多寒,痢疾多热,故治疗泄泻常用温燥,治疗痢疾多用清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温热经纬 王孟英 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湿热痢 温燥 清利
下载PDF
读《温热经纬》感悟之——蜀地湿热带下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静然 周航 +1 位作者 冯佳佳 曾倩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9期54-55,共2页
《温热经纬》为晚清集温病大成之作,对后世医家在"湿热"治疗思路上具有一定影响。以此经典角度出发,从"因地""因人""因病"三方面探讨川蜀女性带下病。
关键词 湿热带下 温热经纬 温病 川蜀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对温病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超英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4-7,共4页
王士雄,字孟英,亦字梦隐,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公元1808~1868年)。王氏生活于兵荒马乱之世,疫疠流行之年,临证悉心研讨,以医活人甚众,故盛名于江南。其生平著述颇多。《温热经纬》成书于公元1852年,王氏撰著该书之目的是:深感轩岐仲景... 王士雄,字孟英,亦字梦隐,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公元1808~1868年)。王氏生活于兵荒马乱之世,疫疠流行之年,临证悉心研讨,以医活人甚众,故盛名于江南。其生平著述颇多。《温热经纬》成书于公元1852年,王氏撰著该书之目的是:深感轩岐仲景以后之学者,“咸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湿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温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暍”二字而不识,良可感慨”。乃“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温病学 王士雄
下载PDF
浅析王孟英《温热经纬》伏气温病观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榕榕 牛阳 《山西中医》 2020年第3期1-3,共3页
清·王孟英《温热经纬》首提伏气温病和外感温病,前三卷分别从伏气温病病因、传变方式、小儿伏气温病、治则治法四个方面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伏气温病学说。在伏气温病病因上尤其重视五脏伏热、三阳经伏热、少阴肾伏热的内因;传变... 清·王孟英《温热经纬》首提伏气温病和外感温病,前三卷分别从伏气温病病因、传变方式、小儿伏气温病、治则治法四个方面归纳总结,进一步完善伏气温病学说。在伏气温病病因上尤其重视五脏伏热、三阳经伏热、少阴肾伏热的内因;传变方式上创新伏气温病是血分达于气分,自里而发;发病人群尤重小儿;治疗方式上强调针刺、药物并用,均对临床温病治疗思路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孟英 温热经纬 伏气温病
下载PDF
温病专题讲座——第三讲《温病条辨》与《温热经纬》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铁涛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4-46,共3页
一、对《温病条辨》之评价对于《温病条辨》的评价,近代医家意见颇不一致,有褒有贬,贬者尤以王士雄,叶霖为最力。王氏认为“可议处甚多”,希望“读者勿随波逐流”;叶氏则严历指责,甚至骨其“剽窍”,“欺世盗名,莫此为极”。笔者认为这... 一、对《温病条辨》之评价对于《温病条辨》的评价,近代医家意见颇不一致,有褒有贬,贬者尤以王士雄,叶霖为最力。王氏认为“可议处甚多”,希望“读者勿随波逐流”;叶氏则严历指责,甚至骨其“剽窍”,“欺世盗名,莫此为极”。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失当的。《条辨》的价值,不容抹煞,举其大者,有下列三个方面:(一)使温病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有关温病的论述,历代皆有,日积月累,至叶天士始趋成熟,然而他的经验散见于《临证指南》,理论虽有《温热论》及《幼科要略》,也仅属发凡起例而已。我们承认叶天士为温病学科奠定基础有巨大功绩,但也毋庸讳育,温病学科在他手里尚未达到完整、系统的地步。《条辨》则从《内经》到叶天士的著作和医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
下载PDF
近四十年《温热经纬》研究纵览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锦晗 黄作阵 +3 位作者 刘果 闫敏敏 姚鑫 杨必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071-1075,共5页
《温热经纬》被称为温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王孟英医术精深,此文对近四十年来《温热经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文章分《温热经纬》版本体例、《温热经纬》学术观点、《温热经纬》方药研究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按时间顺... 《温热经纬》被称为温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王孟英医术精深,此文对近四十年来《温热经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文章分《温热经纬》版本体例、《温热经纬》学术观点、《温热经纬》方药研究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按时间顺序对过往研究进行文献整理,质化归纳。展示了近四十年《温热经纬》各个方面的研究流变,梳理了近四十年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文献学 学术思想 方药研究
下载PDF
第十一章 《温热经纬》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思超 宋咏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07年第11期798-799,共2页
关键词 温热经纬 学术思想 《伤寒杂病论》 三时伏气外感篇 《湿热病篇》 温热论》 温病学 著名医家
下载PDF
《温热经纬》温病学术思想浅析
18
作者 丰广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57-2358,共2页
《温热经纬》为晚清著名温病大家王孟英编著,"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而作,诠释了温病顺、逆传变理论;提出温病新感、伏气并存,在认识上不可偏废;指出暑多挟湿,而非暑必挟湿;十分重视伤寒学派对温病思想形成的... 《温热经纬》为晚清著名温病大家王孟英编著,"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而作,诠释了温病顺、逆传变理论;提出温病新感、伏气并存,在认识上不可偏废;指出暑多挟湿,而非暑必挟湿;十分重视伤寒学派对温病思想形成的影响,体现了寒温融合治温病的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王孟英 温病学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19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2-42,共1页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 3G
下载PDF
《温热经纬》的评参者生平简考
20
作者 宋红垚 王凤兰 《中华医史杂志》 2021年第2期126-128,F0003,共4页
《温热经纬》是清朝著名医家王孟英的代表作,其内容是王氏温病学理论的精华,然而此书的7位评参者,却在医学史上鲜为人知。根据这7位评参者的生平,简述他们在医学方面的造诣,从而明晰他们对《温热经纬》的贡献,以丰富医学史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温热经纬 评参者 生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