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到话剧审美艺术本体的外国戏剧改编——莎士比亚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舞台叙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0,共7页
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出主要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改编的莎剧。该剧在深入研究莎氏喜剧精神的基础上,以原作的人物、情节、故事、语言蕴含的笑声中的批判为舞台叙事总基调,创作出了具有鲜... 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一出主要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理论改编的莎剧。该剧在深入研究莎氏喜剧精神的基础上,以原作的人物、情节、故事、语言蕴含的笑声中的批判为舞台叙事总基调,创作出了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喜剧人物。《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新的浪漫主义舞台叙事以及布莱希特戏剧"间离性"呈现方式,营造出一台幽默、调侃、讽刺、好玩,既有浪漫主义的隐喻,也略有游戏性质,更有现实主义指涉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莎剧。中央实验话剧院版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有别于戏曲改编莎剧和当下莎剧改编中的穿越。这也是它被列入改编自外国戏剧的当代"中国话剧大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中央实验话剧院 中国
下载PDF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狂欢化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衡 《安康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7-89,共3页
莎士比亚早期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形式上具有浓厚的狂欢化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狂欢节仪式的移植——加冕脱冕的表现;时空体的选择——狂欢广场的特殊安排;怪诞形象——小丑福斯塔夫的塑造。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狂欢化 加冕脱冕 广场 小丑
下载PDF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阶级、冲突与婚姻
3
作者 胡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5,共7页
尽管莎士比亚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亨利五世统治时期,但它给我们描绘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生活图景。此剧反映了同时代人对待婚姻不忠主题的态度、观点和流行故事,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剧和同时代其他有关普通人生活主... 尽管莎士比亚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亨利五世统治时期,但它给我们描绘出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生活图景。此剧反映了同时代人对待婚姻不忠主题的态度、观点和流行故事,但令人惊讶的是这部剧和同时代其他有关普通人生活主题的所谓市民喜剧等作品有很大的差异。批评家们历来重视剧中福斯塔夫的角色分析,但忽略了温莎市民角色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温莎中产阶级的生活切入,展现剧中的阶级划分和冲突,分析财富在温莎人心中的地位,指出英国人在资本主义初期的共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莎士比亚 阶级 冲突 婚姻
下载PDF
“秀”出来的“中国化”“东北味”的莎士比亚喜剧——吉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跨文化演绎与美学精神
4
作者 李伟民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19年第1期21-29,共9页
吉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对莎士比亚的原作进行了大胆改编。该剧以鲜明的“中国化”“东北味”为特色,根据莎氏原作的喜剧精神,融入当代艺术的流行时尚元素,让人们能够近距离亲近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吉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美学精神
下载PDF
朱生豪译莎中的翻译策略——归化——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蓝本
5
作者 刘金凤 刘静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不同,显现的译本也别具一格。朱生豪用短暂的十年译出了莎剧中的31部作品,部部译文尽显出朱氏特征。本文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蓝本来浅议朱译中的翻译策略——归化,并... 面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译者有着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策略的不同,显现的译本也别具一格。朱生豪用短暂的十年译出了莎剧中的31部作品,部部译文尽显出朱氏特征。本文以《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蓝本来浅议朱译中的翻译策略——归化,并探其翻译策略的缘由,以期丰富朱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生豪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翻译 归化
下载PDF
朱生豪《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译名勘误
6
作者 代云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朱生豪先生作为我国一代翻译名家,其译作《莎士比亚全集》一向被认为是莎翁全集译本的经典之作。然笔者在比对朱译名《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与原著名"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后,却察觉此译名与原著存在出入。从直译的角度... 朱生豪先生作为我国一代翻译名家,其译作《莎士比亚全集》一向被认为是莎翁全集译本的经典之作。然笔者在比对朱译名《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与原著名"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后,却察觉此译名与原著存在出入。从直译的角度比对出两者存在差异,再通过对作品中女性形象及原作者对之态度的分析,可以认为朱译名的确存在误译。在探索此种错译产生的原因时,可认为首先是由于时代变迁对词语理解变化造成的影响,结合"误读"理论,可认为其深层原因乃是作者对原作品的"无意识强误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莎士比亚 朱生豪 译名
下载PDF
试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女性形象及爱情婚姻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凌葆琦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7期68-70,共3页
莎士比亚的在喜剧方面成就很高,他奉伊丽莎白女王的旨意创作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其中塑造了一系列"风流"女性形象,并表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爱情婚姻观,文章从这两方面论述该戏剧。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风流 裴琪 傅德 福斯泰夫 爱情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下载PDF
玫瑰开在春风里——莎士比亚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戏曲化改编
8
作者 何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6-59,共4页
用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演出外国戏剧,特别是莎士比亚戏剧,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戏曲的革命和进步。运用京剧的形式演出莎士比业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既是一次理论上的探索,也是一次大胆的戏剧改编实验。实践证明,莎剧是可... 用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演出外国戏剧,特别是莎士比亚戏剧,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戏曲的革命和进步。运用京剧的形式演出莎士比业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既是一次理论上的探索,也是一次大胆的戏剧改编实验。实践证明,莎剧是可以采用京剧和中国戏曲的方式在中国舞台上赢得观众和莎学专家赞扬的。用中国戏曲的歌舞演故事,丰富了莎剧的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京剧
下载PDF
戏剧方寸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对读《救风尘》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9
作者 宗民 《人文天下》 2019年第16期61-62,共2页
《救风尘》(又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中国元代杰出戏剧家关汉卿之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泰斗莎士比亚之作。关汉卿(金末1234年前),比莎士比亚的时期早了大约二三百年,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历来流... 《救风尘》(又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中国元代杰出戏剧家关汉卿之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泰斗莎士比亚之作。关汉卿(金末1234年前),比莎士比亚的时期早了大约二三百年,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历来流传不息,他的作品无论是在结构处理,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堪称后世作品的典范,对中国戏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莎士比亚(1564-1616年),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他的四大悲喜剧同样在世界流传深远。二人作为世界戏剧发展史上著名的剧作家,在创作历程与作品的影响力来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风尘》 元曲四大家 英国文学史 关汉卿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人物形象的塑造 欧洲文艺复兴 优孟衣冠
下载PDF
彭镜禧翻译莎剧《皆大欢喜》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0
作者 钟莎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5年第1期97-97,共1页
2016年正值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全球都在开展一系列纪念莎翁的活动。在讲汉语的地区,一系列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经过翻译改编与改编之后将会上演,给观众们送上试听的盛宴。台湾大学教授彭镜禧翻译了经典莎剧《皆大欢喜》和《温莎... 2016年正值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全球都在开展一系列纪念莎翁的活动。在讲汉语的地区,一系列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经过翻译改编与改编之后将会上演,给观众们送上试听的盛宴。台湾大学教授彭镜禧翻译了经典莎剧《皆大欢喜》和《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的汉语版本,他曾经将《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和《一报还一报》翻译成汉语。在这项工作开始之初,彭镜禧教授试图不仅是以一个读者,更是以一个学者的目光去阅读这些文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像是“孤独地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皆大欢喜》 翻译 莎剧 《一报还一报》 《威尼斯商人》 《哈姆莱特》 周年纪念
下载PDF
莎剧汉语译本原作风格再现的多维考察——以《李尔王》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例
11
作者 孙会军 刘文杰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9,共9页
莎士比亚戏剧之所以能够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并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具有文体多样性、世俗性、多义性、幽默性、互文性和文化异质性等特征,呈现出莎剧卓尔不凡的独特风格。本研究尝试以莎翁的两部剧作《李尔王... 莎士比亚戏剧之所以能够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并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丰富的内涵,具有文体多样性、世俗性、多义性、幽默性、互文性和文化异质性等特征,呈现出莎剧卓尔不凡的独特风格。本研究尝试以莎翁的两部剧作《李尔王》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为研究案例,以上述6种特征为着眼点,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和译者行为及其背后成因,以期为莎剧翻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李尔王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莎剧汉译 译调 译者风格 译者行为
原文传递
双重路线认知图示中的恭顺与颠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空间性政治研究
12
作者 郭方云 徐秋群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56,共7页
作为伊丽莎白一世钦点之剧,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如何在奉迎女王性别权威的同时维持男权传统的意识形态常规,是亟待深究的学术议题,剧中一显一隐的双重路线认知图示为相关探索提供了更多阐释空间。研究发现,由家宅通向森林的... 作为伊丽莎白一世钦点之剧,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如何在奉迎女王性别权威的同时维持男权传统的意识形态常规,是亟待深究的学术议题,剧中一显一隐的双重路线认知图示为相关探索提供了更多阐释空间。研究发现,由家宅通向森林的显性(线性)路线图示生动展示了女权拓展和男权受压的逆向性政治空间景观,而始于家宅最终又回归家宅的隐性(圆形)路线认知图示则再现了早期现代英格兰正向性政治秩序的坚不可摧,两者最终与“温莎—新大陆”路线图示一起,共同演绎了一出恭顺与颠覆、反击与征服、异化与同流的早期现代英格兰空间性政治谐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双重路线认知图示 空间性政治
原文传递
平视经典:吉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现代性意味——试论莎士比亚戏剧的东北民间化演绎与言说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晶波 李秀云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打破以往对经典的一味顶礼膜拜,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审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作品《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并融入民间顺口溜、东北方言、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等多种因子,将其改编成六场吉剧,并搬上舞台。在经典与民间文化中架起一座美丽而有意... 打破以往对经典的一味顶礼膜拜,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审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作品《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并融入民间顺口溜、东北方言、当下的时尚流行元素等多种因子,将其改编成六场吉剧,并搬上舞台。在经典与民间文化中架起一座美丽而有意义的桥梁,有力地彰显了东北文学文化的魅力及现代性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作品 平视 莎士比亚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东北方言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喜剧的跨文化演绎——京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与“福氏喜剧”精神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61,159,共8页
京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跨界"对莎士比亚原作进行了适合中国戏曲表达方式的改写。该剧在"移步与换形"中既以彰显原作的喜剧精神为旨归,又以鲜明的京剧表现手段成功地在莎士比亚和中国京剧之间寻找融通之道;既... 京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跨界"对莎士比亚原作进行了适合中国戏曲表达方式的改写。该剧在"移步与换形"中既以彰显原作的喜剧精神为旨归,又以鲜明的京剧表现手段成功地在莎士比亚和中国京剧之间寻找融通之道;既在表演中利用京剧的唱腔、程式成功塑造出原作中人物的性格,又充分利用假定性原则和戏曲写意性的呈现方式,在轻松、幽默、调侃、戏谑的喜剧空间中,让莎剧与京剧通过跨文化的互渐、互识、互释、互文与互彰释放出各自的审美艺术张力,彰显了原作蕴涵的"福氏喜剧"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京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福氏喜剧
原文传递
森林、木头与海煤: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城市林苑谈起
15
作者 胡鹏 《都市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179-195,共17页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莎士比亚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讲述了福斯塔夫在温莎发生的轶事。本文拟从剧中的温莎林苑和主要剧情出发,分析剧中呈现的森林与王室利益、城市发展、煤的使用和环境恶化等的关系,指出莎士比亚所...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莎士比亚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讲述了福斯塔夫在温莎发生的轶事。本文拟从剧中的温莎林苑和主要剧情出发,分析剧中呈现的森林与王室利益、城市发展、煤的使用和环境恶化等的关系,指出莎士比亚所呈现的早期现代英国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张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森林 木头 海煤 环境
原文传递
对话与重塑——论东北戏曲对于莎剧的改编
16
作者 赫亚红 戚文君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8-54,共7页
东北戏曲承接远古圣婚仪式而来,有着自己的原型和变形史。跨文化戏剧的出现是新时代对传统东北戏曲的一次翻新和考验。戏剧改编经历了从解构到再结构的过程,既是对原剧本中狂欢化和游戏内核的继承与延续,又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反叛与再阐... 东北戏曲承接远古圣婚仪式而来,有着自己的原型和变形史。跨文化戏剧的出现是新时代对传统东北戏曲的一次翻新和考验。戏剧改编经历了从解构到再结构的过程,既是对原剧本中狂欢化和游戏内核的继承与延续,又是内容与形式上的反叛与再阐释。双重文化在同一个文本之间撕扯融合,呈现出文明与土野的交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戏曲 莎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下载PDF
论福斯塔夫和应伯爵在审美效果上的差别
17
作者 黄肖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5-100,共6页
福斯塔夫和应伯爵是两个经过时间考验的著名文学形象,他们二人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撇开讨论二人表层的相似,而分析了他们之间由幽默因子和乐观精神的有无而产生的美学区别,以及这种区别在观众和读者心中造成的审美效果的不同... 福斯塔夫和应伯爵是两个经过时间考验的著名文学形象,他们二人身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撇开讨论二人表层的相似,而分析了他们之间由幽默因子和乐观精神的有无而产生的美学区别,以及这种区别在观众和读者心中造成的审美效果的不同。同时,分析莎士比亚对福斯塔夫的言行所作的闹剧化处理和《金瓶梅》作者对应伯爵言行的如实描画,使观众和读者更容易忘掉他们行为本身的好坏,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二人的性格所造成的审美效果上的原因,以进一步展现两个人物在审美效应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福斯塔夫 《亨利四世》 应伯爵 《金瓶梅》 喜剧精神 审美效果
下载PDF
曹禺和武汉话剧人
18
《戏剧之家》 2010年第10期F0004-F0004,共1页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在61年的奋斗历程中,创作演出400余部戏剧作品,其中演出了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明朗的天》等多部代表作品,剧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是先生的剧目为演员学习戏剧的范本。1986年剧院在上海演出莎士比亚喜剧...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在61年的奋斗历程中,创作演出400余部戏剧作品,其中演出了曹禺先生的《雷雨》、《日出》、《明朗的天》等多部代表作品,剧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是先生的剧目为演员学习戏剧的范本。1986年剧院在上海演出莎士比亚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时,曹禺先生亲临剧场观看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武汉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话剧 戏剧作品 奋斗历程 《雷雨》 《日出》
下载PDF
胡庆树和福斯塔夫
19
作者 沈虹光 《戏剧之家》 2000年第2期4-4,共1页
我看过胡庆树的很多戏,偏偏没有看过《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出戏上演在1986年4月。那是一个好季节,干燥多风的北京也有滋润净朗的几天、更不用说本来就柔和温润的上海,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的丝绒帷幕,正是在这两个城市徐徐拉开。剧组... 我看过胡庆树的很多戏,偏偏没有看过《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出戏上演在1986年4月。那是一个好季节,干燥多风的北京也有滋润净朗的几天、更不用说本来就柔和温润的上海,中国莎士比亚戏剧节的丝绒帷幕,正是在这两个城市徐徐拉开。剧组赴上海之前,先在武汉剧院汇报演出一下,也是让戏熟一点的意思。那天晚上我因事未去观看,回来的人忿忿地说观众,说武汉就不配看莎士比亚的戏,小孩子跑进跑出的,场子里乱哄哄的。戏怎么样不得而知。《温》剧是在上海成功的,反馈回来的消息更多是说胡庆树,我印象中,胡庆树的福斯塔夫在戏剧节上很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庆树 莎土比亚戏剧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下载PDF
胡庆树和福斯塔夫
20
作者 沈虹光 《武汉文史资料》 2014年第11期50-51,共2页
胡庆树的福斯塔夫,我看都没有看过,可是《戏剧之家》却非要我写一点文字,配合他们刊登胡庆树的福斯塔夫剧照.编辑说,只有你写了,因为你写过《武汉有个胡庆树》.《武汉有个胡庆树》是他演了《同船过渡》之后写的,这时我跟他已经混熟了.... 胡庆树的福斯塔夫,我看都没有看过,可是《戏剧之家》却非要我写一点文字,配合他们刊登胡庆树的福斯塔夫剧照.编辑说,只有你写了,因为你写过《武汉有个胡庆树》.《武汉有个胡庆树》是他演了《同船过渡》之后写的,这时我跟他已经混熟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则是将近十年前的事,那时他是个大演员,我是个小编剧,差着辈份,也不是一个朋友圈,武昌、汉口一条江隔着,素无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斯塔夫 胡庆树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戏剧之家》 武汉 演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