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P-HPLC法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慧 孙秀燕 郑艳萍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3-1996,共4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分离分析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活性成分(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方法:采用RP-HPLC法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倍半萜类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KR100-5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温莪术油中6种倍半萜类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得到良好分离。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莪术烯、呋喃二烯和β-榄香烯浓度分别在2.66~26.6,3.47~34.7,5.63~56.3,4.22~42.2,10.2~102,7.44~74.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方法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6.5%,101.2%,105.4%,96.6%,95.2%(RSD<3.0%,n=5)。结论:本方法灵敏、专属,重复性好,且可避免倍半萜类中热敏物质的转化,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温莪术油及其制剂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温莪术油 倍半萜类成分 热敏物质
下载PDF
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巴真真 周冲 +2 位作者 蒋立仲 张冲 孙秀燕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对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制备薄层、溶剂重结晶法等分离提取,经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初步考察了新莪术二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莪术二酮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在Lewis acid催... 对温莪术油中新莪术二酮的分离分析及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柱色谱、制备薄层、溶剂重结晶法等分离提取,经1H NMR、13C 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并初步考察了新莪术二酮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新莪术二酮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在Lewis acid催化下可异构化为莪术醇.新莪术二酮为含氧倍半烯萜类化合物,属于热敏性物质.本研究为温莪术油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油 莪术二酮 倍半萜类化合物 稳定性
下载PDF
温莪术油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小肠吸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荣霞 陈燕 +1 位作者 林东海 孙秀燕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1-916,共6页
目的制备温莪术油自乳化释药系统(zedoary turmeric oil 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ZTOSEDDS)并进行评价。方法以总油相质量分数(X2)、磷脂与脱氧胆酸钠的质量比(墨)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质量比(X3)为考察... 目的制备温莪术油自乳化释药系统(zedoary turmeric oil 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ZTOSEDDS)并进行评价。方法以总油相质量分数(X2)、磷脂与脱氧胆酸钠的质量比(墨)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与乙醇的质量比(X3)为考察对象,自乳化液粒径(Y1)和自乳化时间(y2)作为质量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筛选ZTO SEDDS的最佳处方。以温莪术油为对照,呋喃二烯和栊牛儿酮为检测指标,采用大鼠离体非翻转肠囊法对优化处方的小肠吸收进行评价。结果ZTO SEDDS的载药量质量分数为32.9%。乳化后平均粒径为(212.4±3.5)Nm,自乳化1min内达到平衡。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实验表明,ZTOSEDDS中呋喃二烯和栊牛儿酮的表观渗透系数(P)约为1.3×10-6cm·s-1和6.4×10~cm·s-1,比温莪术油提高了3.2—4.0倍。结论ZTO SEDDS能显著改善温莪术油的小肠吸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油 自乳化释药系统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小肠吸收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对温莪术油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红侠 杨铁耀 +4 位作者 杨天亮 葛发欢 潘卫三 杨星钢 陈济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分别考察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对温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对温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温莪术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理化性质也基本相同。结论:超临界CO... 目的:分别考察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对温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对温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温莪术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理化性质也基本相同。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有省时、能耗低、收率高、纯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法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温莪术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徐磊 蒋剑平 +4 位作者 金铭 张春椿 程巧鸳 翁金月 熊耀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制备温莪术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温莪术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用量比(v/w)、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温莪术油的包合工艺条件;... 目的:制备温莪术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和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温莪术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用量比(v/w)、包合温度及搅拌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温莪术油的包合工艺条件;分别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及X-射线衍射法(XRD)对温莪术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评价其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温莪术油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8.03,包合温度23.0℃,搅拌时间1.83h。UV、IR、XRD等表征结果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结论:温莪术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合理、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油 羟丙基-Β-环糊精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