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补肺肾与祛痰行瘀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
1
作者 汪丽君 吴婷婷 董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温补肺肾与祛痰行瘀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11月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温补肺肾与祛痰行瘀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 目的探究温补肺肾与祛痰行瘀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11月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温补肺肾与祛痰行瘀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两组均持续2个疗程。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治疗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呼气峰流速值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碱剩余(BE)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肺肾与祛痰行瘀法联合布地格福治疗COPD,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情况,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温补肺肾法 祛痰行瘀法 布地格福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郑氏妇科温补理论辨治子宫腺肌病经验撷英
2
作者 师伟 刘洋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西医治疗效果欠佳。郑氏妇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阳气虚弱、寒凝血瘀为本病的核心病机,用药崇尚温补,以温阳益气、化瘀散结为主要治法;并宗“杂合以治”之旨,创立中医综...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西医治疗效果欠佳。郑氏妇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阳气虚弱、寒凝血瘀为本病的核心病机,用药崇尚温补,以温阳益气、化瘀散结为主要治法;并宗“杂合以治”之旨,创立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内服与外治并用,整体与局部相统一,临床屡获良效。对子宫腺肌病病程缠绵日久而正气虚弱、气血耗伤者,采用丸剂或中成药以温补气血、调理善后。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氏妇科 温补理论 子宫腺肌病 温阳益气 化瘀散结 杂合以治 齐鲁医学
下载PDF
薛己温补学说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李智鹏 顾潇枫 +2 位作者 刘浩歌 蔡耀东 焦扬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51-854,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性肺疾病,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COPD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明代医家薛己为温补学派的奠基者,他在临床上重视补益肺脾肾,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性肺疾病,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COPD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加重了社会的经济负担。明代医家薛己为温补学派的奠基者,他在临床上重视补益肺脾肾,提出了“滋化源”“补脾不应,责之于肾”“脾肾同治”等思想,深化、明确了肺脾肾之间的关系,是在东垣学说基础上的一次重大突破。COPD稳定期尤其是中晚期患者肺脾肾三脏常见虚象,此时可应用薛己温补学说进行治疗。本文对薛己的主要思想略作梳理,并结合当代医家对COPD的辨治,认为治疗COPD时可借鉴薛氏温补学说,注意补益肺脾肾,可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薛己 温补 肺脾肾同调
下载PDF
名老中医郑惠芳齐鲁妇科温补学术思想应用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叶青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9期905-909,共5页
郑惠芳教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在家传师教及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临证多用经方,尤擅温补肾脾,对齐鲁妇科温补学术思想形成及其应用影响深远。在郑老温补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其验案举例,总结探讨温补法理论及其临床应... 郑惠芳教授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在家传师教及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临证多用经方,尤擅温补肾脾,对齐鲁妇科温补学术思想形成及其应用影响深远。在郑老温补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其验案举例,总结探讨温补法理论及其临床应用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惠芳 齐鲁妇科温补学术思想 温补 温补脾肾 防治结合
下载PDF
温通与温补理论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晶晶 魏向东 +4 位作者 张海青 张梵 程晨 李梦吉 王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00-304,共5页
温法有温通与温补之别,温通是温以促通,温补是温以达补。首先,从三个代表性时期论述温法中“通”与“补”的历史脉络:仲景时期,治阳重在温通,甘草干姜汤演化为四逆汤类方,温通思想贯穿始终;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升降思想下创制补中益气汤,... 温法有温通与温补之别,温通是温以促通,温补是温以达补。首先,从三个代表性时期论述温法中“通”与“补”的历史脉络:仲景时期,治阳重在温通,甘草干姜汤演化为四逆汤类方,温通思想贯穿始终;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升降思想下创制补中益气汤,其以象春生夏长之令以升补清阳;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在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温阳补虚基础上填补阴精的重要性。其次,基于《伤寒论》太阳病篇、张景岳右归丸,分别探讨温通与温补的不同特点,同时从病因、病位、病机、药物组成等方面阐述温通与温补的应用鉴别。最后,从胸痹与久泻举例论证温通与温补的不同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法 温补 温通 《伤寒论》 李东垣 右归丸 胸痹 久泻
下载PDF
基于“取坎填离”论冯兆张温补思想特色
6
作者 刘琳炎 谷建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56-1262,共7页
[目的]探讨浙派中医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与诊疗特色。[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冯氏锦囊秘录》中温补思想相关论述,结合冯兆张本人医案及温补学派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冯兆张的温补思想及诊疗特色。[结果]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体现“取坎... [目的]探讨浙派中医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与诊疗特色。[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冯氏锦囊秘录》中温补思想相关论述,结合冯兆张本人医案及温补学派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冯兆张的温补思想及诊疗特色。[结果]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体现“取坎填离”理念,其以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后天之命,阐明内伤发热的本质是火空而发,通过辨先天、中宫之脉审明病机,提出“调之、安之、从之、抚之”的治疗方法;论治重视调补真阴真阳,善用引药敛火归元,讲究服药方式及剂型以发挥药效;提出“补接”原则,重视疾病后期的补养。其自创方全真一气汤是体现“取坎填离”温补思想的代表方剂。[结论]冯兆张辨治疾病以先后天阴阳为纲领,从根本论治,理法严明,用药精准,为治疗重证顽疾、疑难杂病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思路,值得发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坎填离 《冯氏锦囊秘录》 冯兆张 温补 命门 元气 全真一气汤 浙派中医
下载PDF
从丹溪学派到温补学派阴虚概念嬗变研究
7
作者 宋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191-197,共7页
阴虚证是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共同关注及重点探讨的临床证候。通过梳理从丹溪学派到温补学派“阴虚”概念的嬗变,认为这种概念内涵的嬗变凸显了不同时代对“阴”的具体指代以及对“阴虚”的发生机理、变化转归等认识的不同。朱丹溪本人... 阴虚证是丹溪学派与温补学派共同关注及重点探讨的临床证候。通过梳理从丹溪学派到温补学派“阴虚”概念的嬗变,认为这种概念内涵的嬗变凸显了不同时代对“阴”的具体指代以及对“阴虚”的发生机理、变化转归等认识的不同。朱丹溪本人对“阴虚”的认识就有阴血虚、阴精亏、肾虚、肾水不足等多种内涵;其私淑弟子虞抟认为此“阴虚”当分气中之阴虚、血中之阴虚与肾经之真阴虚;汪机则认为此“阴虚”乃“营虚”,包含营气虚与营血虚两方面。而明代温补学派的薛己认为脾土在阴虚发展转归及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提出“阴虚”即“脾虚”以及“足三阴虚”的观点;明末张景岳与赵献可则通过发展命门学说,强调人体“真阴”藏于肾命,关乎人体先天之本,内蕴元精可化生元气,包含水火两端,提出“阴虚有二”。温补学派对“阴虚”内涵的发展一则为纠正丹溪学派所造成的苦寒偏弊,另则推动了阴阳学说及藏象学说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虚 丹溪学派 温补学派 学派研究 真阴
下载PDF
自拟温补活血汤佐治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稳定期脾肾两虚夹瘀证疗效观察
8
作者 韩蒙蒙 吴保民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基于“三部六病”理论观察自拟温补活血汤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稳定期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商丘市中医院就诊的129例ACOS稳定期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基于“三部六病”理论观察自拟温补活血汤对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稳定期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商丘市中医院就诊的129例ACOS稳定期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温补活血汤治疗,经治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7%(59/65),优于对照组的78.12%(50/64);两组患者治疗1、2、3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2、3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PEF及残总比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三部六病”理论自拟温补活血汤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有效改善ACOS稳定期脾肾两虚夹瘀证患者临床症状,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程度,促进肺功能恢复,疗效良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六病”理论 自拟温补活血汤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 喘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小寒养生:保暖防寒,藏养温补
9
作者 仲富兰 《财富生活》 2024年第2期18-18,共1页
随着冬天的脚步逐渐深沉,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降低,寒冷成为主旋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小寒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提醒我们注意养生的信号.特别是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保暖防寒、藏养温补成为了养生... 随着冬天的脚步逐渐深沉,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在这个时节,气温逐渐降低,寒冷成为主旋律.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小寒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提醒我们注意养生的信号.特别是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保暖防寒、藏养温补成为了养生的关键词。首先,保暖防寒是小寒养生的基础。在严寒的天气中,我们需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腹部等关键部位的保暖。穿暖和的衣物,戴上帽子和手套,晚上泡热水脚等都是有效的保暖措施。同时,在室内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因寒冷而引起身体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保暖措施 温补 养生 身体不适 关键词 小寒
下载PDF
温补心阳和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文静 周华 戎靖枫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9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研究温补心阳和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用温补心阳和温补肾阳方于术后2周灌胃,以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曲美他嗪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给药8周,采用... 目的研究温补心阳和肾阳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用温补心阳和温补肾阳方于术后2周灌胃,以假手术组为空白对照组,曲美他嗪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给药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心梗后心力衰竭大鼠药物干预前后脑钠肽(BNP)水平,测定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并行高效液相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MP、ADP、ATP的含量。结果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温补心阳和肾阳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BNP水平(P<0.01),改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而肾阳组大鼠LVSP、+LVdp/dtmax较心阳组升高(P<0.05),LVEDP、-LVdp/dtmax、HR、BNP较心阳组降低(P<0.05)。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温补心阳和肾阳组大鼠较模型组心肌AMP、ADP降低(P<0.05),ATP含量升高,而肾阳组大鼠心肌ATP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较心阳组更接近曲美他嗪和假手术组。结论温补心阳和温补肾阳可改善心力衰竭大鼠能量代谢,提高心功能,其中以温补肾阳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补心阳 温补肾阳 脑钠肽 血流动力学 磷酸腺苷 心力衰竭 大鼠
下载PDF
张景岳温补法治疗月经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艳 常惠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6期576-577,共2页
张景岳温补法源于其所著《景岳全书·妇人规》,认为经病乃妇科病之首,阴阳、脏腑失调是月经病主要病因病机,经血本于脾肾,经病虚多实少,调经重在温补脾肾。故温经、健脾、补肾等扶正固本方治疗月经病,疗效较好。
关键词 温补脾肾 温补 月经病 张景岳 健脾 补肾
下载PDF
温补法运用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裘端常 《中医研究》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温补 临床应用 温补学说
下载PDF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被引量:191
13
作者 常小荣 刘密 +8 位作者 严洁 易受乡 岳增辉 张国山 刘迈兰 孙国杰 王玲玲 胡玲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875-879,共5页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的治疗原则,探讨艾灸温通与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两种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效应规律的特点。研究结论:证实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为艾灸激活穴位(局部始动),推动气血运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通路),调节脏腑功能(效应器官响应)。阐明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为"以温促通、以温达补,以通促补、以补促通,通中有补、补中有通、通补互用"。初步揭示其效应规律的特点是通补性、特殊性、条件性、程度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通效应 温补效应 机制 规律
下载PDF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国山 刘密 +3 位作者 章海凤 雷毅军 常小荣 黄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68-2469,共2页
探讨了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分别论述了艾灸的温通效应和温补效应,认为艾灸疗法以通为要,温通效应是艾灸疗法产生治疗作用的必要条件,温通可以促进温补;温补效应既可以直接温通经脉,又能激发人体正气,从而加强温通效应,以补... 探讨了艾灸温通、温补效应之间的关系。分别论述了艾灸的温通效应和温补效应,认为艾灸疗法以通为要,温通效应是艾灸疗法产生治疗作用的必要条件,温通可以促进温补;温补效应既可以直接温通经脉,又能激发人体正气,从而加强温通效应,以补促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通效应 温补效应
下载PDF
从脾虚证与物质代谢的关系探讨艾灸温补脾胃的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彭芬 易受乡 +2 位作者 常小荣 彭艳 刘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237-1239,共3页
艾灸温补脾胃即为运用灸法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虚时会引起各种物质代谢的紊乱,而灸法对这种物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综述论述了近年来众医家运用艾灸治疗脾胃病时各种物质代谢的改变,以此来探讨艾灸的温补作用,进而指导临... 艾灸温补脾胃即为运用灸法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虚时会引起各种物质代谢的紊乱,而灸法对这种物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综述论述了近年来众医家运用艾灸治疗脾胃病时各种物质代谢的改变,以此来探讨艾灸的温补作用,进而指导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温补脾胃 物质代谢
下载PDF
新安医家“温补重脉诊”临床经验探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红梅 陈雪功 +2 位作者 胡建鹏 高洁 刘凯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1-12,共2页
明清时期,丹溪学说盛行江南,滋阴降火曾有滥用之嫌,部分新安医家对因偏执苦寒误治坏证或迁延不愈者,善用温补之法,凭脉辨证,据脉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温补",均"以脉为准"。这种"温补重脉诊"... 明清时期,丹溪学说盛行江南,滋阴降火曾有滥用之嫌,部分新安医家对因偏执苦寒误治坏证或迁延不愈者,善用温补之法,凭脉辨证,据脉用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温补",均"以脉为准"。这种"温补重脉诊"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对临床诊治危重证候,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温补 脉诊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灸法温泻温通温补作用浅议 被引量:26
17
作者 贺成功 蔡圣朝 +2 位作者 龙红慧 徐天馥 袁卫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473-474,共2页
论述了灸法之温通、温泻和温补三种作用,指出灸法的适应病证主要是寒证、表证、热证、痛证、虚证和治未病。并对灸法进行了分类,即分为静态性灸法、动态性灸法、按摩灸。
关键词 灸法 温泻 温通 温补 分类
下载PDF
艾灸温通温补调节血管壁稳态失衡思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嵇明月 王玲玲 +2 位作者 姜劲峰 周小云 张会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4期235-237,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血管病变是其中心病理环节,中医学认为此为气结血瘀之脉痹。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对此类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疗效的发挥离不开对血管细胞功能的调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血管病变是其中心病理环节,中医学认为此为气结血瘀之脉痹。艾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对此类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疗效的发挥离不开对血管细胞功能的调节。本文通过阐明AS过程中血管壁稳态失衡的病理,结合目前已有的艾灸治疗效应报道,分析艾灸的效应特点及这种效应产生的本质,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宄提供思路。1血管壁稳态失衡与ASAS为大、中等动脉部分内膜增厚的一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动脉粥样硬化 温通 温补
下载PDF
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医案温补培元治法计算机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童光东 吴华强 +6 位作者 李洪涛 刘惠玲 朱雪亮 易玮 张景湖 袁静 杨珏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6-57,共2页
明清时期新安医家中出现一批运用温补培元治法的著名医家,其先驱者为汪机,中坚者当推孙一奎,另尚有江瓘、吴洋、郑素圃、汪文绮、吴楚等,被称之为“培元派”,现就代表性医家所存医案1400余例,运用Foxpro3.0编成程序,对其病证、方药进行... 明清时期新安医家中出现一批运用温补培元治法的著名医家,其先驱者为汪机,中坚者当推孙一奎,另尚有江瓘、吴洋、郑素圃、汪文绮、吴楚等,被称之为“培元派”,现就代表性医家所存医案1400余例,运用Foxpro3.0编成程序,对其病证、方药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出用药规律,总结成“温补培元方”。 资料 现从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中选其最具代表的8位进行研究。8位医家医案著作共载医案1400余,其中运用温补培元治法的案共653例,约占总数的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代 新安医家 温补培元治法 计算机统计
下载PDF
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及其学术特点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惠玲 吴华强 +6 位作者 李洪涛 童光东 袁静 张玉才 易玮 杨珏 张景湖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新安医家 温补培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