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安温补医家与温补流派
被引量:
13
1
作者
储全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1-13,共3页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培元之代表人物似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温补流派
汪机
孙一奎
吴楚
程杏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必安
曹丽娟
+3 位作者
韩雨欣
姚鑫
闫敏敏
黄作阵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时处于“冷期”,寒冷伤阳,最终也会伤及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三,运气已变,当时的运气特征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寒湿之气偏甚为主,易伤及人体脾肾之阳。故明代医家采用温补之法,尤其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开创了一个学派。温病学派形成于中国明代末年以后,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俞昌等,运气学为温病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又可著《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处于73甲子,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容易爆发温病。叶桂所处时期为73甲子和74甲子,分别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和少阴君火大司天、阳明燥金大在泉,运气偏风、火、燥。吴鞠通从医时期在76甲子,即少阳相火大司天和厥阴风木大在泉,运气偏风火,温热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温病学家,其治疗疫病所遣处方均与运气学因素有较大关系。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明清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补流派
温病学派
五运六气
明清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郑惠芳健脾补肾法再论“卵巢为奇恒之脏”
被引量:
10
3
作者
连方
庞聪慧
相珊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669-673,共5页
山东郑氏妇科温补流派创始于清末民初,是齐鲁中医妇科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郑惠芳为郑氏温补流派创始人郑晋卿先生之女,深得其传,后继承衣钵,将流派的建设发扬光大。依据卵巢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我们之前提出了“卵巢为奇恒之脏”,具有藏...
山东郑氏妇科温补流派创始于清末民初,是齐鲁中医妇科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郑惠芳为郑氏温补流派创始人郑晋卿先生之女,深得其传,后继承衣钵,将流派的建设发扬光大。依据卵巢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我们之前提出了“卵巢为奇恒之脏”,具有藏泄二重性的观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现结合郑惠芳温补理论再次探讨健脾补肾与“卵巢藏泄”的关系,及对“卵巢藏泄失司”的治疗,以期为卵巢功能异常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郑氏妇科
温补流派
郑惠芳
卵巢
奇恒之脏
健脾补肾
藏泄失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安温补医家与温补流派
被引量:
13
1
作者
储全根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1-13,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06-07JB02)
文摘
新安医家中存在温补一派:汪机阐发营卫,主用参芪以补营气、胃气之不足;孙一奎阐发命门动气,以温补下元为重;吴楚私淑东垣,善用甘温益气之法;程杏轩兼收并蓄,撷前贤温补精华,受张景岳影响最深。温补派不能等同于温补培元派,汪机作为温补培元之代表人物似欠准确。
关键词
新安医家
温补流派
汪机
孙一奎
吴楚
程杏轩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必安
曹丽娟
韩雨欣
姚鑫
闫敏敏
黄作阵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22年第8期1152-1156,共5页
基金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JJ2018-78)。
文摘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时处于“冷期”,寒冷伤阳,最终也会伤及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三,运气已变,当时的运气特征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寒湿之气偏甚为主,易伤及人体脾肾之阳。故明代医家采用温补之法,尤其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开创了一个学派。温病学派形成于中国明代末年以后,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俞昌等,运气学为温病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又可著《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处于73甲子,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容易爆发温病。叶桂所处时期为73甲子和74甲子,分别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和少阴君火大司天、阳明燥金大在泉,运气偏风、火、燥。吴鞠通从医时期在76甲子,即少阳相火大司天和厥阴风木大在泉,运气偏风火,温热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温病学家,其治疗疫病所遣处方均与运气学因素有较大关系。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明清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关键词
温补流派
温病学派
五运六气
明清时期
Keywords
the School of Warming and Tonifying
the School of Warm Diseases
the school of warm diseases
five circuits and six qi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郑惠芳健脾补肾法再论“卵巢为奇恒之脏”
被引量:
10
3
作者
连方
庞聪慧
相珊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669-67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774355)
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编号:2018CXGC1302)
+1 种基金
连方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批文号:鲁卫函〔2019〕92号)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学者建设项目(批文号:国中医药人教函〔2018〕284号)。
文摘
山东郑氏妇科温补流派创始于清末民初,是齐鲁中医妇科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郑惠芳为郑氏温补流派创始人郑晋卿先生之女,深得其传,后继承衣钵,将流派的建设发扬光大。依据卵巢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我们之前提出了“卵巢为奇恒之脏”,具有藏泄二重性的观点,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现结合郑惠芳温补理论再次探讨健脾补肾与“卵巢藏泄”的关系,及对“卵巢藏泄失司”的治疗,以期为卵巢功能异常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东郑氏妇科
温补流派
郑惠芳
卵巢
奇恒之脏
健脾补肾
藏泄失司
Keywords
the warming and tonifying school of Shandong ZHENGs’Gynecology
ZHENG Huifang
ovary
extraordinary Zang-organ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tonifying the kidney
abnormal storage and discharge of ovary
分类号
R223.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安温补医家与温补流派
储全根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杨必安
曹丽娟
韩雨欣
姚鑫
闫敏敏
黄作阵
《河南中医》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郑惠芳健脾补肾法再论“卵巢为奇恒之脏”
连方
庞聪慧
相珊
《山东中医杂志》
202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