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海行动》:港式主旋律电影里的好莱坞化强军梦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飞 《艺术评论》 CSSCI 2018年第5期85-92,共8页
本文从中国崛起时代的强军梦表达的视角切入分析港式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认为该片在奇观层面上完成了好莱坞化表达,内容上却以游戏性写实主义与职业化的神话的方式来解构宏大叙事。《红海行动》带来的启示是,现代化中国军队的表达... 本文从中国崛起时代的强军梦表达的视角切入分析港式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认为该片在奇观层面上完成了好莱坞化表达,内容上却以游戏性写实主义与职业化的神话的方式来解构宏大叙事。《红海行动》带来的启示是,现代化中国军队的表达需要参考好莱坞寓教于乐的精髓,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国军队的传统,而非仅仅停留在奇观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式主旋律电影 好莱坞化 强军梦表达
原文传递
“港味”的浸渗与演绎——2018年度香港电影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康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5,共6页
"港味"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气质,是香港电影区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明显特征。2018年的香港电影,本土市场颓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港味"潜藏于香港电影无法逃避的历史与身份建构中,同样驱动并参与着香港电影... "港味"是香港电影的独特气质,是香港电影区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明显特征。2018年的香港电影,本土市场颓势愈加明显。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港味"潜藏于香港电影无法逃避的历史与身份建构中,同样驱动并参与着香港电影的历史进程,一方面表现在其于内地市场多层面的浸渗,另一方面在香港本土,"港味"不仅体现在"地方感"的营造,同时也演绎出社企影片及隐喻式叙事手法。这样的尝试将传统的港式人文理念延宕至本土的现实创伤,无形中参与了香港精神与身份的重建。浸渗与演绎后的"港味"不仅仅是本土再现、历史重构,更是在回应当下香港文化身份确认后的现实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味 港式主旋律 浸渗 演绎 隐喻式叙事
原文传递
迷局的突围——2017年度香港电影的类型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宁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5-89,共5页
CEPA之后的香港电影,像极了一个巨大迷局,在本土坚守与北上融合之间焦灼博弈着。2017年的香港电影,似乎为这个迷局找到了一个突围的出口,本土电影依靠传统类型的坚守及新类型的突破坚守"地气","北上"电影人借由类... CEPA之后的香港电影,像极了一个巨大迷局,在本土坚守与北上融合之间焦灼博弈着。2017年的香港电影,似乎为这个迷局找到了一个突围的出口,本土电影依靠传统类型的坚守及新类型的突破坚守"地气","北上"电影人借由类型元素"移植共生"拍摄"港式主旋律"影片实现两地文化共生。对于香港电影而言,2017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策略 地气 港式主旋律
原文传递
《明月几时有》:许鞍华的融变与坚守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楠楠 《电影新作》 2017年第4期73-77,114,共6页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以认同和归属的姿态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之中,从而标志着许鞍华电影在国族想象和身份认同维度上的融变。而从影片的审美形态、影像风格和叙事视角方面来看,许鞍华...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以认同和归属的姿态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之中,从而标志着许鞍华电影在国族想象和身份认同维度上的融变。而从影片的审美形态、影像风格和叙事视角方面来看,许鞍华则坚守其一贯的作者风格与个人印记,以女性视角切入国族历史,借日常琐碎和去戏剧化的叙事方式为观众铺陈出一部另类的文艺战争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港式主旋律 女性视角 日常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