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深都会:世界金融第三极构想
1
作者 张建森 余凌曲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前世界金融极分别是欧洲的伦敦和美洲的纽约。亚洲的六大金融城市虽然各具优势,但近期内要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都有较大的困难。本文认为,把香港和深圳建设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期望把港深都会建设上升为国... 目前世界金融极分别是欧洲的伦敦和美洲的纽约。亚洲的六大金融城市虽然各具优势,但近期内要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都有较大的困难。本文认为,把香港和深圳建设成为一个金融中心,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金融第三极。期望把港深都会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消除港深金融中心的制度性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深都会 世界金融中心 国家战略
下载PDF
建构“港深都会” 被引量:4
2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6,共7页
推进香港和深圳的整合,建构"港深都会"既具备必要性,又具备了可行性。目前的"港深都会"属于区域性国际都会,有条件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实现机场铁路接驳,开放河套地区和开发香港边境禁区... 推进香港和深圳的整合,建构"港深都会"既具备必要性,又具备了可行性。目前的"港深都会"属于区域性国际都会,有条件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实现机场铁路接驳,开放河套地区和开发香港边境禁区,编制《建构"港深都会"目标蓝图》,联合发展总部经济,深化金融合作,落实"深港创新圈"合作,激活"港深人才培养计划",共同解决环保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深都会 要素流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从“前店后厂”到港深都会:三十年港深关系之演变 被引量:28
3
作者 罗小龙 沈建法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1-715,共5页
在经济与制度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下,对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研究。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96年,"前店后厂"的跨界地域生产体系在香港与深圳间形成,市场(跨界投资)成为引领港深一体化的... 在经济与制度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下,对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系统研究。30年港深关系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9—1996年,"前店后厂"的跨界地域生产体系在香港与深圳间形成,市场(跨界投资)成为引领港深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政府是区域一体化中缺失的部门;1997—2003年,随着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香港特区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区域政策,对区域一体化重新认识;2004年以来,制度化的区域一体化开始在港深两市出现",港深都会"成为两市合作的旗帜,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前店后厂 港深都会
原文传递
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形成基础与发展路径
4
作者 魏达志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22,共4页
"共同市场"要素流通的一体化特征及其在"共同市场"格局下深港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为实现"共同市场"层次"深港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特首曾荫权于2007年2月1日在其参选行政长官的竞选... "共同市场"要素流通的一体化特征及其在"共同市场"格局下深港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为实现"共同市场"层次"深港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特首曾荫权于2007年2月1日在其参选行政长官的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设世界级都会",揭示了深港双城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力求阐明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形成基础、主导路径与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共同市场 国际大都会
下载PDF
论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实践基础与形成机制
5
作者 魏达志 Tan Fen(译)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 2011年第1期67-78,218-242,共37页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层次的描述,指出了“共同市场”要素流通的一体化特征及其在“共同市场”格局下深港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CEPA实施以来深港四大流通的实际动态,论证了实现“共同市场”层次“深港一体化”的科...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同层次的描述,指出了“共同市场”要素流通的一体化特征及其在“共同市场”格局下深港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CEPA实施以来深港四大流通的实际动态,论证了实现“共同市场”层次“深港一体化”的科学性、必然性与实践性,阐明了深港国际大都会形成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并论述了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形成符合世界特大型城市形成的主导路径与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共同市场 CEPA 国际大都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