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拱北隧道灌浆加固中注浆材料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元龙 徐宇亮 于方 《广州化学》 CAS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保证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灌浆加固工程安全,进行了不同加固方法的注浆材料室内研究。研究了袖阀管单液注浆中水泥品种、水灰比、早强剂的品种、抗沉剂等对水泥浆液的物理性能和固结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了袖阀管双液注浆中水泥品种、... 为保证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灌浆加固工程安全,进行了不同加固方法的注浆材料室内研究。研究了袖阀管单液注浆中水泥品种、水灰比、早强剂的品种、抗沉剂等对水泥浆液的物理性能和固结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了袖阀管双液注浆中水泥品种、水灰比、水玻璃浆液浓度、水玻璃浆液与水泥浆的体积比等固结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了高压双管旋喷注浆中水泥与土的质量比、养护条件对水泥固结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到的灌浆材料优化配方可满足灌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 灌浆加固 注浆材料 室内试验
下载PDF
拱北隧道管幕冻结法温度场数值计算 被引量:14
2
作者 龙伟 荣传新 +1 位作者 段寅 郭轲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8,共9页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段拱北隧道为工程实例,研究管幕冻结法的温度场发展规律,基于二维多孔介质传热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积极冻结期的实际工况进行数值计算,模拟结果通过现场实测验证,研究了温度场在异形冻结管开启前后的发展... 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段拱北隧道为工程实例,研究管幕冻结法的温度场发展规律,基于二维多孔介质传热理论,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对积极冻结期的实际工况进行数值计算,模拟结果通过现场实测验证,研究了温度场在异形冻结管开启前后的发展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冻结30 d时,实顶管完全被冻土包裹,并且顶管之间开始形成连续的冻土帷幕;冻结50 d时,空顶管被冻土完全包裹;冻结90 d时,实顶管和空顶管处冻土帷幕厚度达到2.0 m,满足设计要求。在异形冻结管开启前、开启后10 d内和开启后10~20 d内,两顶管间中点处温度测点的平均温度变化速率分别为-0.86℃/d,-0.88℃/d和-0.25℃/d,之后各测点温度趋于稳定,进而形成温度较为均匀的冻土帷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冻结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冻结法 温度场 冻土帷幕 数值计算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
下载PDF
管幕冻结法钢管-冻土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爽 胡向东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64-1870,共7页
为研究“管幕冻结法”这一新型工法中“钢管-冻土”复合结构接触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基于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工程,通过变角剪切试验方法设计不同剪切角度的试验,对温度和粗糙度2个维度进行探究,试验结果拟合出-5、-10、-15、-20... 为研究“管幕冻结法”这一新型工法中“钢管-冻土”复合结构接触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基于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工程,通过变角剪切试验方法设计不同剪切角度的试验,对温度和粗糙度2个维度进行探究,试验结果拟合出-5、-10、-15、-20、-25℃5种温度条件以及R=0.0、0.3、0.5 mm 3种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面剪切强度包络线。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钢管-冻土接触面内摩擦角影响不大;对接触面黏聚力,在-15℃之前,黏聚力近似呈线性增长,在-15℃达到峰值,在-20℃达到波谷,继而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钢管-冻土接触面粗糙度的增加对结构面剪切强度的提高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粗糙度过大会对接触面处的冻土体结构(如冰颗粒和土颗粒间隙等)造成一定的内部损伤,导致剪切强度下降。试验给出最优剪切强度下的温度及粗糙度取值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 管幕冻结法 钢管-冻土复合结构 变角剪切试验 温度 粗糙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