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仙窟》在日本越境神话中的接受
1
作者 占才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我国早已散佚的唐传奇小说《游仙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日本上代文学中的越境神话方面。通过对《游仙窟》与日本越境神话在主题、神话结构、情节,乃至微观的词句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古事记》《日本书纪》和《风... 我国早已散佚的唐传奇小说《游仙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体现在日本上代文学中的越境神话方面。通过对《游仙窟》与日本越境神话在主题、神话结构、情节,乃至微观的词句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古事记》《日本书纪》和《风土记》等日本神话原典中的越境神话受到了《游仙窟》的影响,与《游仙窟》所记述的故事属于同一神话群。这一比较研究也可能将《游仙窟》东传日本的时间至少推至《古事记》成立之时,即公元71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窟》 《古事记》 《日本书纪》 《风土记》 日本越境神话
下载PDF
高出崂山诗文的游仙思想与隐逸情怀
2
作者 吴淑怡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山东莱阳诗人高出一生宦游南北,曾在辽阳战役中担任监军道。《镜山庵集》收入其游崂山时所作诗歌二十七首。另有一篇游记《崂山记》最早收入在明末黄宗昌的《崂山志》中。这些作品以描绘崂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渔家生活为主,从中可... 山东莱阳诗人高出一生宦游南北,曾在辽阳战役中担任监军道。《镜山庵集》收入其游崂山时所作诗歌二十七首。另有一篇游记《崂山记》最早收入在明末黄宗昌的《崂山志》中。这些作品以描绘崂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渔家生活为主,从中可见高出的游仙思想和隐逸情怀。明中叶后游仙思想盛行,游仙诗重新进入诗界,高出的崂山诗可以看做是这一文坛态势的一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出 崂山 游仙思想 地域文化
下载PDF
《游仙都》石鼓文书法
3
作者 王常悦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作品简介:这幅石鼓文书法作品书写的是宋代王十朋的《游仙都》。作者以棕色线条为分割线,字迹方圆结合,凸显了石鼓文的拙味和劲健。作品章法统一和谐,端庄大气,落款的行书给整幅作品增添了灵动感。
关键词 书法作品 石鼓文 作品简介 王十朋 分割线 游仙 行书
下载PDF
寄托向往——《此处是蓬莱:游仙山水画艺术研究》序
4
作者 邓福星 《书画世界》 2024年第7期95-96,共2页
2020年6月16日,孙国良的博士论文《“主题学”视野下的游仙山水画研究》得到评委的赞许而通过。之后的一年多,国良又做了一些修订,遂成《此处是蓬莱:游仙山水画艺术研究》一书。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一个构成要素,从创作开始,就以其特定的... 2020年6月16日,孙国良的博士论文《“主题学”视野下的游仙山水画研究》得到评委的赞许而通过。之后的一年多,国良又做了一些修订,遂成《此处是蓬莱:游仙山水画艺术研究》一书。主题是艺术作品的一个构成要素,从创作开始,就以其特定的要求影响或制约着作品的构思、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风格的形成,直到作品完成而从中得到体现。具体到绘画创作,常听到画家一种朴素的说法,说作画无非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画什么,一个是怎么画。所谓画什么主要就是确定作品的主题,怎么画就是通过一定手法表现这个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艺术 绘画创作 艺术作品 游仙 博士论文 主题学 艺术风格的形成 孙国良
下载PDF
《游仙窟》中女性形象探析
5
作者 吴桐 王大恒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8期11-13,共3页
《游仙窟》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在奉使河源途中遇到一“神仙窟”,与窟中主人十娘、五嫂以诗酒调情、一夜风流的神奇遭遇。在唐传奇的女性形象研究中,张的《游仙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大多集中于《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 《游仙窟》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在奉使河源途中遇到一“神仙窟”,与窟中主人十娘、五嫂以诗酒调情、一夜风流的神奇遭遇。在唐传奇的女性形象研究中,张的《游仙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大多集中于《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作品,但作为唐传奇发轫期的代表作品,小说塑造了十娘、五嫂两个形象鲜明的女性角色。尤其是十娘,她身上存在很多特质,体现了唐传奇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诸多共性,而又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小玉传》 《莺莺传》 唐传奇 《李娃传》 游仙窟》 发轫期 第一人称 女性形象
下载PDF
一个被人遗忘的词体——游仙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闵敏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游仙词是中国词史上一道独异的风景。其体裁渊源于游仙诗,在创作内容上突破传统词体的情爱缠绵,紧承游仙主题,追求长生不老,借游仙以抒愤,表达词人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在叙事结构上,游仙词叙事明显,结构清晰,有游仙的缘起、历程以及结... 游仙词是中国词史上一道独异的风景。其体裁渊源于游仙诗,在创作内容上突破传统词体的情爱缠绵,紧承游仙主题,追求长生不老,借游仙以抒愤,表达词人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在叙事结构上,游仙词叙事明显,结构清晰,有游仙的缘起、历程以及结束三个部分。在艺术风格上,游仙词因喜用丰富的想象和道教传说故事而显得清空缥缈,且富有浪漫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 游仙 主题突破 叙事结构 清空缥缈
下载PDF
李白游仙诗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其审美意义——兼议李白游仙诗对《楚辞》游仙体式的接受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金坤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升登求仙而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即: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其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努力拓展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竖起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游仙 游仙形态 抒写模式 人格化 丰碑
下载PDF
中古园林与游仙文化
8
作者 朱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11-116,共6页
在中古文化中,游仙和游园是密切相关的。游仙思想对园林的造景布局和建筑设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园林文化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仙境想象和游仙热忱。在文学领域,游园文学和游仙文学,无论在表层还是深层,都存在着同构或共生的现... 在中古文化中,游仙和游园是密切相关的。游仙思想对园林的造景布局和建筑设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园林文化又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仙境想象和游仙热忱。在文学领域,游园文学和游仙文学,无论在表层还是深层,都存在着同构或共生的现象。对园林与游仙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古文化的内在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文化 园林 中国 中古时期 诗歌 游园文学 游仙文学
下载PDF
李白游仙诗世界之形态、模式及其审美意义——兼议对《楚辞》游仙体式的接受
9
作者 李金坤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求仙、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 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李白从神仙道教的角度驾驭神仙题材来传达其思想感情,吸收《楚辞》游仙的精神内核与表达形式,突破了六朝以来一味求仙、企慕长生的游仙题材与颇为单纯的游仙意象,结合自身遭遇,融合现实时事,在浓烈的性情中涂抹上相当个性化的梦幻色彩。在诗人"仙"气弥漫的梦幻世界里,别具三种游仙文化形态:超凡之人、奇幻之境与至诚之情,同时又创造了"以幻写仙"、"以梦写仙"与"以游写仙"的三种抒写游仙世界的新异模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游仙面貌与深刻意境。李白才力之大、想象力之丰、个性之显,洵无愧"诗仙"之名,而其广阔的堂庑,既为道教神仙世界拓展了人性化的空间,也为游仙诗史建立了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具有不朽的诗学价值与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游仙 游仙形态 抒写模式 人格化
下载PDF
《游仙窟》的日本古钞本和古刊本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时人 詹绪左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53,共7页
文章根据对日本现存《游仙窟》古钞本和古刊本进行考察,认为这些本子可以分为“白文本”和“有注本”两种类型。现存最早的“白文本”康永三年(1344)“醍醐寺钞本”所据的是正安二年(1300)的本子;而现存有“文章生英房”序和正文双行... 文章根据对日本现存《游仙窟》古钞本和古刊本进行考察,认为这些本子可以分为“白文本”和“有注本”两种类型。现存最早的“白文本”康永三年(1344)“醍醐寺钞本”所据的是正安二年(1300)的本子;而现存有“文章生英房”序和正文双行夹注的刊本“江户初期无刊记刊本”(“庆安五年刊本”是其同板异刷本)原本可以上溯到文保三年(1319)。虽比“醍醐寺钞本”所据原本晚20年,却比其抄写的时间要早25年。“醍醐寺钞本”在抄写时曾利用过与“无刊记刊本”正文和注文相同的“有注本”,说明醍醐寺钞本与“无刊记刊本”的“祖本”应该有一定关系。文章认为,虽然“醍醐寺钞本”和“无刊记刊本”是日本现存古代所有《游仙窟》本子中渊源最早的两个本子,但“无刊记刊本”更适宜作校勘的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窟》 日本 古钞本 古刊本
下载PDF
邂逅风流:唐代小说《游仙窟》的世俗化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鲍震培 于燕华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从唐代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播的角度,重新审读唐代小说《游仙窟》,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与十娘间以诗歌酬唱为手段互相试探、暗示、追逐过程的论述,反映出小说作者对男女两性之间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恋爱理想的向往和对儒家礼法的蔑视,得出小说... 从唐代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播的角度,重新审读唐代小说《游仙窟》,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与十娘间以诗歌酬唱为手段互相试探、暗示、追逐过程的论述,反映出小说作者对男女两性之间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恋爱理想的向往和对儒家礼法的蔑视,得出小说《游仙窟》具有以表现青春、爱情和娱乐为中心的世俗化特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小说 游仙窟》 小说作者 诗歌 主人公 世俗化 青春 审读 平等关系 文化传播
下载PDF
论《桃花源记》的游仙叙事与新自然观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斯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6,共6页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篇重要的散文,历来对此的研究不少。实则,《桃花源记》与当时"游仙"文化有密切联系,"桃源"理想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宗教理想世界民间化后文人创作的体现,其"桃源"的理想社会思想是多...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篇重要的散文,历来对此的研究不少。实则,《桃花源记》与当时"游仙"文化有密切联系,"桃源"理想社会形态的形成是宗教理想世界民间化后文人创作的体现,其"桃源"的理想社会思想是多重文化推进与结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 《桃花源记》 桃源 净土
下载PDF
游仙文学刍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郁之 《兰州学刊》 2006年第9期59-61,共3页
中国游仙文学范型渊源于原始神话—巫术体系,《庄子》与《离搔》体现了游仙文学的两种不同模式。从庄子、屈原开始,游仙逐渐符号化而为人们追求自由和美的象征形式,并常以三种隐喻形态表现出来,体现了从原始宗教巫术向艺术演进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游仙 原型 庄屈模式 隐喻
下载PDF
《游仙窟》与唐代口语语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金铭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关键词 游仙窟》 动态助词 近代汉语 指示代词 吕叔湘 现代汉语 复合动词 古代汉语 “着” 口语
下载PDF
游仙的动机与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立新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96-98,111,共4页
游仙的动机与路径朱立新游仙是我国诗歌中的一个独特主题。导源于先秦、崛起于汉魏、发展于两晋、绵延于南北朝的游仙诗在中古诗歌史上是足以与山水、田园、咏史诸体分庭抗礼的重要诗歌类型,并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该引起我... 游仙的动机与路径朱立新游仙是我国诗歌中的一个独特主题。导源于先秦、崛起于汉魏、发展于两晋、绵延于南北朝的游仙诗在中古诗歌史上是足以与山水、田园、咏史诸体分庭抗礼的重要诗歌类型,并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 路径 生命悲剧 《山海经》 《远游》 《离骚》 主导动机 汉乐府 闻一多 长歌行
下载PDF
论先唐文学的游仙主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5,共7页
从游仙的形态与指向两个方面,对先唐文学中游仙主题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仙"代表着不死的信仰,包括灵魂不死与肉体不死的双重含义;而"游"则代表了求仙的努力和成仙的境界,它存在神游与形游两种状态,指... 从游仙的形态与指向两个方面,对先唐文学中游仙主题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认为"仙"代表着不死的信仰,包括灵魂不死与肉体不死的双重含义;而"游"则代表了求仙的努力和成仙的境界,它存在神游与形游两种状态,指向仙境、人间、甚至冥界。先唐文学游仙主题的表现模式对后世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唐文学 游仙 主题 形态 去向
下载PDF
论曹唐小游仙诗的文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乃龙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98-101,共4页
晚唐桂林籍诗人曹唐以游仙诗著称。他今存于《全唐诗》卷六四○、六四一的151首诗中,游仙诗就占了121首。其中人称大游仙诗的七律体组诗17首;人称小游仙诗的七绝体组诗98首。实际上,曹唐的游仙诗还不止此数。据《唐才子传》等典籍记载,... 晚唐桂林籍诗人曹唐以游仙诗著称。他今存于《全唐诗》卷六四○、六四一的151首诗中,游仙诗就占了121首。其中人称大游仙诗的七律体组诗17首;人称小游仙诗的七绝体组诗98首。实际上,曹唐的游仙诗还不止此数。据《唐才子传》等典籍记载,他的大游仙诗原有50首,可知今已散失33首。这个数量在游仙诗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尤其是诗人在想象中以现场目击者的视角,对仙人仙境的方方面面作了细致的描绘,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堪与世欲社会对应的美丽仙界,使他在后人的心目中赢得了与先唐游仙诗代表诗人郭璞同等的地位。 曹唐游仙诗有大小之目,这原是后人从体裁——律绝不同的角度划分的,别无深意。但细究之下,就会发现二者除体裁有异之外还有不少区别:首先,从结构上看,大游仙诗按题材来源分成若干首尾连贯有序的小组诗,小游仙诗就没有这种篇什之间的联章情况。其次、从题材上看,大游仙诗全系据仙话传说故事改编而成;小游仙诗虽也采用仙话的物象名目,但内容与仙话无直接关系,显示出更强烈的创造性。复次,从情调上看,大游仙诗缠绵悱侧,有如失恋中的男女;小游仙诗则闲散优游,颇类山林中的隐士。这种鲜明的区别,为我们分而论之提供了可能和必要。 曹唐小游仙诗的独特规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游仙诗的集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 曹唐 “列仙之趣” 集成性 仙人形象 李商隐诗 《唐才子传》 社会对应 仙界 《全唐诗》
下载PDF
从西汉赋家的游仙逸思看其生命价值观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向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3-89,共7页
在神仙信仰甚为普遍的西汉时代,许多赋家具有浓郁的游仙之思。从汉赋的内容来看,他们在游仙的幻想世界中既崇尚生命自由、期望神仙长生,也渴望人格平等,甚至借郊祀场景表露其体道立功、关注现实的文人意识。从西汉赋家游仙幻想之路中,... 在神仙信仰甚为普遍的西汉时代,许多赋家具有浓郁的游仙之思。从汉赋的内容来看,他们在游仙的幻想世界中既崇尚生命自由、期望神仙长生,也渴望人格平等,甚至借郊祀场景表露其体道立功、关注现实的文人意识。从西汉赋家游仙幻想之路中,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感受到赋家们表露自我生命观与生命价值观的文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赋 游仙 生命观 生命价值观
下载PDF
曹操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及异同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秀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7-101,共5页
曹操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及异同贺秀明(厦门大学中文系)曹操和曹植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描写神仙和仙境的游仙诗。对于曹氏父子这类作品,以往出版的文学史、诗歌史和文章大多持抑贬的态度或避而不谈。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也很少对这类作... 曹操与曹植游仙诗的成因及异同贺秀明(厦门大学中文系)曹操和曹植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描写神仙和仙境的游仙诗。对于曹氏父子这类作品,以往出版的文学史、诗歌史和文章大多持抑贬的态度或避而不谈。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也很少对这类作品做具体分析。游仙之诗虽然在曹魏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游仙 曹植 三国志 神仙道教 曹氏父子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神仙长生 《远游》 《离骚》
下载PDF
试论中古游仙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立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复杂,可能与迎神巫术、春... 在中古游仙文学中,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种类型:母亲型、情人型、女乐型和女仙型。母亲型的形象是西王母,她是传说中的太阴之神,兼管死亡与复活;情人型的形象是作为男性游仙者的追求或被追求者而出现的,其原型较为复杂,可能与迎神巫术、春祭仪式及房中术等有关;女乐型形象的出现可能源于娱神乐舞;女仙型形象指的是作为仙界象征符号而出现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仙文学 女性形象 母亲型 情人型 女乐型 女仙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