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疫霉菌的培养及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建卿 江彤 陈学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14,共3页
烟草疫霉菌 (Phytophthoranicothianae)在燕麦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菌丝在滴加了土壤浸出液的皮氏培养液中 ,可在 3d内产生大量的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囊经低温处理后再培养 2
关键词 烟草 疫霉菌 人工培养 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 培养方法
下载PDF
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长卿 左豫虎 康振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6-107,共2页
对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的分离及游动孢子的获得技术进行了研究,成功获得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明确了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游动孢子囊 分离
下载PDF
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剑平 MJ Adams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描述了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单核的原质团经分裂,形成多核原质团,进而发育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中形成许多次生游动孢子。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中的次生游动孢子均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 本文描述了禾谷多粘菌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的超微结构。单核的原质团经分裂,形成多核原质团,进而发育成游动孢子囊,游动孢子囊中形成许多次生游动孢子。原质团和游动孢子囊中的次生游动孢子均含有细胞核、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具膜小管、脂质粒和核糖体等细胞器。成熟的游动孢子囊中还可见游离的鞭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多粘菌 原质团 游动孢子囊
下载PDF
农抗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孢子形成和萌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向阳 林壁润 +4 位作者 谢双大 姚汝华 沈会芳 江学斌 陈念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69,共2页
采用农抗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形成、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游动孢子产生、休眠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万隆霉素处理的菌丝产生的膨大菌丝体、游动孢子囊产生的数量... 采用农抗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形成、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游动孢子囊的形成、游动孢子产生、休眠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万隆霉素处理的菌丝产生的膨大菌丝体、游动孢子囊产生的数量均相对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破裂,形状不规则。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孢子形成量抑制的EC50为2.5955μg/mL,对孢子萌发抑制的EC50为1.562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抗万隆霉素 黄瓜疫病菌 游动孢子囊 孢子
下载PDF
水霉菌分离纯化及其有性孢子的诱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定法 刘鸣韬 +1 位作者 李照业 李辉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对水霉菌(Saprolegnia. spp)的分离纯化及其有性孢子的诱生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油菜籽、小麦粒、玉米片、葵花仁、花生仁、辣椒籽等材料作为饵料。其中玉米片诱生水霉菌菌丝体及游动孢子囊所需的时间最短,但易被腐霉菌(Pythium. spp... 对水霉菌(Saprolegnia. spp)的分离纯化及其有性孢子的诱生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油菜籽、小麦粒、玉米片、葵花仁、花生仁、辣椒籽等材料作为饵料。其中玉米片诱生水霉菌菌丝体及游动孢子囊所需的时间最短,但易被腐霉菌(Pythium. spp)等杂菌污染;油菜籽诱生菌丝体及游动孢子囊所需时间最长,但菌丝体生长良好并能诱生出有性孢子。先用油菜籽诱出菌丝之后再添加玉米片,有利于藏卵器的形成。菌丝生长及游动孢子囊产生的适宜温度为25℃,藏卵器产生的适宜温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霉菌 分离 纯培养 游动孢子囊 藏卵器
下载PDF
外源合成dsRNA介导大豆疫霉PsCdc14基因沉默后对孢子囊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伟 杨新宇 +3 位作者 董莎萌 盛玉婷 王源超 郑小波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7-1184,共8页
真核生物中,蛋白磷酸酶Cdc1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病原菌中,Cdc14对游动孢子囊的形成过程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但其在导致大豆根腐病的大豆疫霉病原菌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清... 真核生物中,蛋白磷酸酶Cdc1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病原菌中,Cdc14对游动孢子囊的形成过程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但其在导致大豆根腐病的大豆疫霉病原菌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实时定量PCR分析大豆疫霉PsCdc14在不同的生活史和侵染阶段的转录水平发现,PsCdc14在游动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和休止孢3个阶段具有较高的转录水平,但是在菌丝和侵染阶段转录水平很低.由此推测,PsCdc14在疫霉无性繁殖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病害的传播及蔓延.双链RNA(dsRNA)介导的转录后目的基因沉默是真核生物十分保守的一种调控机制.将体外合成dsRNA和聚乙二醇(PEG)介导的大豆疫霉原生质体转化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大豆疫霉dsRNA介导的瞬时基因沉默体系,并利用此体系对大豆疫霉中PsCdc14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体外合成的PsCdc14dsRNA转入大豆疫霉原生质体后,能够导致内源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下降,沉默转化子的游动孢子囊产量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利用dsRNA介导的瞬时基因沉默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分析大豆疫霉的基因功能,加深人们对大豆疫霉生长发育和致病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 PsCdc14 游动孢子囊 瞬时转化
原文传递
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薛春生 何瑞玒 +3 位作者 李兴海 肖淑芹 钮梦燕 冯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4-218,223,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甲霜灵、氟吗啉原药和10%氰霜唑悬浮剂作对照药剂,从20种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中筛选出N-(2,4,5-三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49)和N-(2-三氟甲基-4-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04)2种对辣椒疫霉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甲霜灵、氟吗啉原药和10%氰霜唑悬浮剂作对照药剂,从20种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中筛选出N-(2,4,5-三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49)和N-(2-三氟甲基-4-氯苯)-2-羟基环烷基磺酰胺(化合物104)2种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其EC50分别为9.58μg/mL和15.96μg/mL。对辣椒疫霉生育阶段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9和104对孢子囊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3μg/mL和4.62μg/mL,其中化合物149的抑制率高于对照药剂90%氟吗啉原药;化合物149和104抑制辣椒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其中化合物104的EC50为0.18μg/mL,高于对照药剂90%甲霜灵原药;化合物149和104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量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烷基磺酰胺类化合物 辣椒疫霉 游动孢子囊 游动孢子
下载PDF
辣椒疫霉产孢能力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萍 张茜茹 +1 位作者 吴亚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78-79,82,共3页
[目的]探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游动孢子囊产量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采自安徽的56个辣椒疫霉进行游动孢子囊产量测定,分析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辣... [目的]探究安徽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的游动孢子囊产量与对辣椒致病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采自安徽的56个辣椒疫霉进行游动孢子囊产量测定,分析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致病力的相关性。[结果]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菌株在10%V8培养液中的游动孢子囊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辣椒疫霉的致病力与游动孢子囊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小(r=0.165,R2=0.027 2)。[结论]辣椒疫霉产孢性能较稳定,游动孢子囊产量与辣椒疫霉菌致病力的强弱相关性很小,认为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 游动孢子囊 致病力
下载PDF
苹果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9
作者 周吉生 赵顺卿 《北方果树》 2016年第3期43-44,共2页
苹果疫腐病也叫颈腐病、实腐病,是苹果重要病害之一。前几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少有发生,但在2015年,由于5、6月份雨水较常年偏多,尤其是6月中下旬持续降雨,出现少见的高温高湿天气,造成苹果疫腐病偏重发生。果农在防治时把苹果疫腐病误诊... 苹果疫腐病也叫颈腐病、实腐病,是苹果重要病害之一。前几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少有发生,但在2015年,由于5、6月份雨水较常年偏多,尤其是6月中下旬持续降雨,出现少见的高温高湿天气,造成苹果疫腐病偏重发生。果农在防治时把苹果疫腐病误诊为炭疽菌叶枯病或褐斑病,错过了防治关键期,树体提早落叶,果实腐烂,当年产量、质量下降,病果完全失去商品价值,且严重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树势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套袋 河南省灵宝市 炭疽菌 关键期 叶枯病 病果率 乔纳金 游动孢子囊 多年生枝条 卵菌纲
下载PDF
瓜类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0
作者 李品汉 《农村百事通》 2004年第24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防治技术 病的发生 猝倒病 可湿性粉剂 菌丝体 麻栗坡县 生长和发育 瓜类 游动孢子囊 云南省
下载PDF
内生放线菌gCLA4对辣椒疫病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阿里玛斯 黄丽丽 +3 位作者 涂璇 王美英 姚敏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6-261,270,共7页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大豆疫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20 mm,其中gCLA4的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及游动孢子的释放,原液对孢子囊形成及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高达100%和96.2%,稀释50倍后的抑制率仍分别达95.3%和85.6%,并且对其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CLA4对苗期的辣椒疫病有较好防效。接种疫霉菌前48 h2、4 h和0 h以20 mL/盆(2株/盆)浇灌gCLA4菌株无菌滤液于辣椒苗基部土壤,接种后7 d调查病株率,其防效分别达100%、92.3%和80.8%,而接种14 d后分别为77.8%、55.6%和36.1%,说明该菌株无菌滤液具有开发成生防制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霉病菌 内生放线菌 孢子囊游动孢子 抑菌圈 病株率
下载PDF
几种物理因素对北海派琴虫体外培养方法优化的影响
12
作者 王兆瑞 杨小彤 +1 位作者 孙敬锋 王江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5,共9页
为缩短传统体外培养派琴虫的生长周期(20 d),以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为培养对象,探讨了温度、盐度、震荡条件这3种物理因素单独或协同变化下对北海派琴虫的生活史和培养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北海派琴虫经过休眠孢子阶... 为缩短传统体外培养派琴虫的生长周期(20 d),以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为培养对象,探讨了温度、盐度、震荡条件这3种物理因素单独或协同变化下对北海派琴虫的生活史和培养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北海派琴虫经过休眠孢子阶段之后,出现一个前游动孢子囊阶段,该阶段以出芽增殖的方式繁殖,繁殖速度十分迅速,但细胞体积较小。体外培养过程中,单一的温度、盐度条件变化对北海派琴虫的培养速率无显著影响,当只添加震荡条件时,北海派琴虫12 d即完成增殖,扩增时间明显缩短、培养速率明显提高。当多个培养条件协同变化下,即温度由35℃降至28℃、盐度35降至25时,北海派琴虫8 d即能完成一个增殖循环,与传统培养方法所需的20 d培养周期相比,大大缩减了培养时间,提高了培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 游动孢子囊 盐度 温度 震荡 协同变化
下载PDF
果树疫腐病的防治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科 王小华 《果农之友》 2019年第4期28-28,35,共2页
果树疫腐病,又称茎腐病,该病主要危害果实、树的根颈部及叶片。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时期,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烂果和树干根颈部腐烂。近年来在我国各个果区时有发生,在苹果、桃、梨、山楂等果树上都有发生,造成果树不明原因的死亡。... 果树疫腐病,又称茎腐病,该病主要危害果实、树的根颈部及叶片。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时期,一般情况下会导致大量烂果和树干根颈部腐烂。近年来在我国各个果区时有发生,在苹果、桃、梨、山楂等果树上都有发生,造成果树不明原因的死亡。1病原它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原为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孢子囊 苹果疫腐病 厚垣孢子 孢子 防治方法
下载PDF
假如一个物种只剩最后一只
14
作者 rickychan 《科学之友》 2015年第1期54-55,共2页
2005年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物种。2006年,人们突然发现它们濒临灭绝。2008年,它们被正式描述,定为新种,被赋予了名字。如今,这个物种只剩下最后一只,它们就是巴拿马树蛙……会飞的好爸爸巴拿马树蛙是在2005年的时候,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 2005年之前,没有人知道这个物种。2006年,人们突然发现它们濒临灭绝。2008年,它们被正式描述,定为新种,被赋予了名字。如今,这个物种只剩下最后一只,它们就是巴拿马树蛙……会飞的好爸爸巴拿马树蛙是在2005年的时候,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中美洲国家巴拿马中部科克莱省的安栋谷考察时发现的,那里南面就是帕里塔湾。巴拿马树蛙生活在海拔900~1 500米的热带云雾森林中,整个种群的分布范围不足100平方千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洲国家 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 克莱 濒临灭绝 蛙类 游动孢子囊 壶菌 就这样 美国牛蛙
下载PDF
苹果疫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15
作者 吕海霞 张丽娜 《果农之友》 2015年第10期27-27,共1页
苹果疫腐病,又称颈腐病、实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主要危害果实、树的根颈部及叶片。受病害侵染的苹果果面产生不规则、深浅不匀的暗红色病斑,边缘不清晰似水渍状。果肉由内及外均褐变腐烂,果形不变呈皮球... 苹果疫腐病,又称颈腐病、实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组织在土壤中越冬,主要危害果实、树的根颈部及叶片。受病害侵染的苹果果面产生不规则、深浅不匀的暗红色病斑,边缘不清晰似水渍状。果肉由内及外均褐变腐烂,果形不变呈皮球状,有弹性,病果极易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动孢子囊 由内及外 根颈部 果形 伏花皮 喷药保护 下垂枝 乔纳金 倭锦 福美胂
下载PDF
从感霉霜病水稻中分离出的小球形病毒
16
作者 章芳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1期56-57,共2页
幼苗期到生长期的水稻经常发生水稻霜霉病,其叶身生有黄白色斑点,植株萎缩,不久叶身变黄桔死。病情轻时,叶鞘的出叶受到抑制,稻穗畸形或垽瘪。病原体是鞭毛菌类的绿状菌,本菌主要在冬性禾本科杂草和麦类等植物的组织内,以卵孢子或菌丝... 幼苗期到生长期的水稻经常发生水稻霜霉病,其叶身生有黄白色斑点,植株萎缩,不久叶身变黄桔死。病情轻时,叶鞘的出叶受到抑制,稻穗畸形或垽瘪。病原体是鞭毛菌类的绿状菌,本菌主要在冬性禾本科杂草和麦类等植物的组织内,以卵孢子或菌丝状越冬。第二年春天形成游动孢子囊,由于下雨或水灾,出了芽的游动孢子游出感染水稻。磨碎病症典型的感病水稻叶身,用常法分离病毒,从大多数试数中都可得到小球形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病毒 游动孢子囊 黄白色斑 出叶 冬性 鞭毛菌 禾本科作物 麦类 第二年 检出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