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游喜神方”习俗考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罗开玉
-
机构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9-94,共6页
-
文摘
游喜神方是我国古老的民俗,其产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本文对我国的喜神方民俗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了考证,探讨了喜神民俗的兴起、全国各地的喜神及喜神方民俗,重点对成都人游喜神方的民俗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近年成都武侯祠恢复游喜神方民俗的情况。
-
关键词
游喜神方
民俗
成都武侯祠
-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都市新民俗:成都武侯祠“游喜神方”的创造性转化
- 2
-
-
作者
唐梅桂
-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都市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425-447,共2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川全真道研究”(17BZJ037)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游喜神方”原为道教全真宫观迎接旧历新年的重要活动,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民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式和名称;一般意指民众于新年第一次出门,前往喜神所在方位以求吉利。喜神有牌位无形象,其方位依时日变动,传统上常有历书等专门用来确定喜神方位。清民时期,相对于成都城郭外的其他方位,南门外的武侯祠“游喜神方”最为兴盛。因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沉寂;自1999年,武侯祠开始恢复“游喜神方”民俗。此时,原先处于城郭南门外的武侯祠已经处于成都一环路之内的市中心,武侯祠的“游喜神方”失去了以方位求吉利的意义。在新的都市时空语境下,武侯祠进行了两大方面的实践性创设:喜神形象化、形象诸葛亮化,突出“游喜神方”的国际性、时代性和娱乐性;祠内竖立喜神方石碑,确立触摸石碑以求吉利的新方式。经过20多年的层累,武侯祠的“游喜神方”实现了一种创造性转化,成为一种都市新民俗;其创设、成就,及其内在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后都市重建传统民俗、传统民俗创造性转化的一个缩影。
-
关键词
成都武侯祠
游喜神方
都市民俗
创造性转化
-
Keywords
Chengdu Wuhou Shrine(成都武侯祠)
You Xishen Fang(游喜神方)
Urban Folk Custom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
分类号
K892.24
[历史地理—民俗学]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民俗的魅力
- 3
-
-
作者
黄剑华
-
出处
《四川文物》
2003年第4期55-55,共1页
-
-
关键词
民俗
民族文化
春节
“游喜神方”
“人日游草堂”
成都市
武侯祠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