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源游山诗论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英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关键词 魏源 游山 雄浑 奔放
下载PDF
魏源的“游山学”说 被引量:2
2
作者 丘振声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22-27,共6页
诗人魏源热爱祖国山河,曾遍游神州名山大川。他在诗歌中,提出了拓荒性的“游山学”理论,指出山川与人有天然联系,自然山水构成自然美并强调要领悟山川之美,就要做到“与山为一”。他认为,人有虚静心境,才能与天地山川合而为一,这些便是... 诗人魏源热爱祖国山河,曾遍游神州名山大川。他在诗歌中,提出了拓荒性的“游山学”理论,指出山川与人有天然联系,自然山水构成自然美并强调要领悟山川之美,就要做到“与山为一”。他认为,人有虚静心境,才能与天地山川合而为一,这些便是“游山学”的哲学基础。诗人创作的大量山水诗,是“游山学”理论的具体化。他的“游山学”,在我国旅游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山水美学的一份重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山 魏源 山水美学 自然山水 山水诗文 自然美 旅游文化 哲学基础 基本内容 审美体验
下载PDF
周必大游记类日记文探微—以《泛舟游山录》《乾道壬辰南归录》为中心
3
作者 陈芳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2-54,共3页
周必大是南宋日记文大家,一生共作日记文8种11卷。游记类日记文多作于周必大被贬南归奉祠期间,以描写旅途或居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为主,多数真实可信。《泛舟游山录》和《乾道壬辰南归录》多记述交游探亲行程、历史考辨纠谬以及沿途地理... 周必大是南宋日记文大家,一生共作日记文8种11卷。游记类日记文多作于周必大被贬南归奉祠期间,以描写旅途或居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为主,多数真实可信。《泛舟游山录》和《乾道壬辰南归录》多记述交游探亲行程、历史考辨纠谬以及沿途地理风貌等内容,颇具历史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必大 《泛舟游山录》 《乾道壬辰南归录》 民生 考辨 纠谬
下载PDF
解读《泛舟游山录》
4
作者 顾静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9-40,共2页
周必大是我国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所作日记文最多,共八篇十一卷,为宋代第一人。其中《泛舟游山录》的成就最高。本文欲从山川胜概、前事考辨、奇闻轶事、文物存佚、人事往来这五个方面来解析《泛舟游山录》。以期给周必大日记文恰当... 周必大是我国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所作日记文最多,共八篇十一卷,为宋代第一人。其中《泛舟游山录》的成就最高。本文欲从山川胜概、前事考辨、奇闻轶事、文物存佚、人事往来这五个方面来解析《泛舟游山录》。以期给周必大日记文恰当的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文 周必大 泛舟游山
下载PDF
古游山图:见证峨眉山佛寺兴衰
5
作者 熊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1,共3页
唐代中期已有描绘峨眉山的图画,五代画家也画过峨眉山图。如今仍能见到的为明清时期峨眉山图,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峨眉山佛寺的兴衰状况。
关键词 峨眉山 游山 佛寺 明清时期
下载PDF
游山偶得
6
作者 张克奇 《师道(人文)》 2005年第1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张克奇 游山偶得》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散文
下载PDF
佛教观照与山水描写——论佛教游山诗的历史定位
7
作者 李曌宇 《中国诗歌研究》 2023年第1期27-43,共17页
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诗也随之兴盛,其中有一类为登山观景而作的佛教游山诗。佛教游山诗常对现实中的山水景物进行写实性的描绘。学界关于山水诗的由来,有游仙诗、玄言诗、隐逸诗等说法,通过对采药意象使用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与... 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诗也随之兴盛,其中有一类为登山观景而作的佛教游山诗。佛教游山诗常对现实中的山水景物进行写实性的描绘。学界关于山水诗的由来,有游仙诗、玄言诗、隐逸诗等说法,通过对采药意象使用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与游仙诗描写虚构仙境、祈盼成仙不同,佛教游山诗着眼于现实,褪去了宗教神秘性;与同样写实性的玄言诗、隐逸诗相比,佛教游山诗更关注山水本身,试图通过对山水景物的观照来体悟佛理。这些特征都显示出佛教游山诗与后世山水诗的渊源关系。同时,佛教游山诗大多在与文人的交流中作成,所以处于文人诗的源流之中,继承了传统文人诗的语言表现和“体物”“形似”的描写方法,这也使其成为山水诗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游山 景物描写 山水诗
原文传递
游山观海
8
作者 杨松林 《中国油画》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长久以来,我一直怀着对崇高大美之境的追求与向往。我喜欢大山与大海,曾和渔民多次出远海,也翻越过无数山峰,但心中总神往大西北4000米以上的高山的真正洗礼,以了却虽迈进古稀仍深埋心底的拜圣山的夙愿。怀着十分兴奋又心存疑惑的心情... 长久以来,我一直怀着对崇高大美之境的追求与向往。我喜欢大山与大海,曾和渔民多次出远海,也翻越过无数山峰,但心中总神往大西北4000米以上的高山的真正洗礼,以了却虽迈进古稀仍深埋心底的拜圣山的夙愿。怀着十分兴奋又心存疑惑的心情开始了这次由几位热心的朋友精心策划又周到安排的甘南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山 精心策划 大西北
原文传递
题西林壁
9
作者 佚名(译) 《疯狂英语(新读写)》 2024年第6期1-1,共1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把诗歌的整个意境浑然托出,并架构起丰富的内涵和驰骋想象的空间:之所以不能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把诗歌的整个意境浑然托出,并架构起丰富的内涵和驰骋想象的空间: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只是游山所见而已,峰岭丘壑后面会有什么?它们又会是什么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看成岭侧成峰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丘一壑 真实面目 庐山 游山 丰富的内涵
下载PDF
南宋行记中的身份、权力与风景——解读周必大《泛舟游山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7,共10页
《泛舟游山录》是周必大奉祠闲居期间的作品,书中所体现的身份、权力和风景之关系皆与其祠禄官身份相关。他利用个体的文化资本,透过文化取景框,用互文和对话的方法,将自然观察与文史考证相结合,笔势流走,虚实相生,在特定的文化场域中... 《泛舟游山录》是周必大奉祠闲居期间的作品,书中所体现的身份、权力和风景之关系皆与其祠禄官身份相关。他利用个体的文化资本,透过文化取景框,用互文和对话的方法,将自然观察与文史考证相结合,笔势流走,虚实相生,在特定的文化场域中塑造了行走的、诉诸理性的人文化风景。风景起源于身份,既是权力的产物,也是权力的体现。南宋日记体行记是作者们对现实世界的"文学制图",是从空间维度塑造中国的关键文本。需要通过探索文本的外部联系和内部修辞,重绘文本的"认知绘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必大《泛舟游山录》 身份 权力 风景 行记
原文传递
人生如游山
11
作者 高树俊 《初中生之友(青春号)(中)》 2009年第11期50-51,共2页
人生如游山。山要亲自登过.方可知道其中风景的实况。旁人的讲说,纸上的介绍,终究隔膜。朝岚夕霭的变化.松风泉韵的景致,甚至沿途所遇见的一片石、一株树、一淙流水、一声小鸟的啁鸣,都要接触之后,才能领会其中的妙处.渲染了你... 人生如游山。山要亲自登过.方可知道其中风景的实况。旁人的讲说,纸上的介绍,终究隔膜。朝岚夕霭的变化.松风泉韵的景致,甚至沿途所遇见的一片石、一株树、一淙流水、一声小鸟的啁鸣,都要接触之后,才能领会其中的妙处.渲染了你的感情思想和人格之后.才能发现它们灵魂的神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人生如游山
原文传递
游山
12
作者 郭广秀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1年第4期39-39,共1页
那天,应朋友之邀去爬山,确切地说应该是游山。游山就少不了玩水,那是多么秀美的山水啊!
关键词 游山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原文传递
游山江“老家寨”即景
13
作者 陈绍良 《诗词月刊》 2016年第10期55-55,共1页
翠环通曲径,墙护靖农家。 早起浴晨雾,晚归披落霞。 平房排有序,幽巷净无沙。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 游山江"老家寨"即景》
原文传递
循山之道,见山魂魄——基于“游山学”的雁荡山景区游赏体系规划
14
作者 施梦颖 胡越 张丽华 《浙江园林》 2022年第3期76-79,共4页
清代魏源提出“游山学”,在清人施元孚雁荡山游览中不断发展完善,其核心在于“循山之道,见山魂魄”,构建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山”。本文以现代游赏体系为基础,以“游山学”为指导,根据游地、游具、游时、游伴、游术五大方面,重构雁荡山... 清代魏源提出“游山学”,在清人施元孚雁荡山游览中不断发展完善,其核心在于“循山之道,见山魂魄”,构建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山”。本文以现代游赏体系为基础,以“游山学”为指导,根据游地、游具、游时、游伴、游术五大方面,重构雁荡山游赏价值资源,解决其游山难的问题,根据“四步选线法”,循山道之迹,量人力之程,见山水肤泽,完善游览服务设施,系统构建不同人群的游览线路,做到人情随景变,感悟不同山水带给游者的人生体悟,最终构建每个人自己的“山”之魂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线设计 雁荡山 游山 游赏体系 中高山游线
原文传递
与同学游山感怀
15
作者 刘平聚 《诗词月刊》 2017年第5期28-28,共1页
站在山巅放眼量,微风拂面野苍茫。 兴亡千古烟云散,富贵三生尘土扬。 珍爱一朝同学意,开怀万盏稻花香。 今乘兴致登高处,谁伴清辉入梦乡。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诗词 《与同学游山感怀》
原文传递
游山
16
作者 王思强 《诗词月刊》 2019年第1期55-55,共1页
花覆山峦秀艳姿,层层石树令人疑。闻知王母巡天宇,度下祥云化玉芝。鬼斧消寒香雾绕,神工添翠绿莎披。赏心何憾无仙景,百姓皆言阆苑池。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游山
原文传递
中国山水景物在旅游中形成的审美观念的理论发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善庆 《社会科学家》 1987年第5期14-19,共6页
随着魏晋具有审美意义的旅游之风大开,中国山水景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以其理论形态,散见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之中,略加整理如次:一、山水审美观照,强调审美主体(人)在旅游中的自由展开,与山水溶为一体崇山伟... 随着魏晋具有审美意义的旅游之风大开,中国山水景物的审美观念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随着历史的推移,以其理论形态,散见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之中,略加整理如次:一、山水审美观照,强调审美主体(人)在旅游中的自由展开,与山水溶为一体崇山伟岳,在旅游中既供人攀登,又引人观赏。尽管《礼记·曲礼上》赫然规劝着所谓“孝子不登高”,却无法阻止古人登高的念头。《诗经》中状述登高之作,有《卷耳》、《陡岵》和《草虫》等篇。由此窥见高山峻岭,对古人的吸引力之大了。《楚辞》中登山远眺者,更是俯拾皆是。比如,“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九歌·湘君》)、“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九章·悲回风》)、“采山秀兮于山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景物 游山 审美观念 理论发展 魏源 应激状态 游兴 自由展开 天地 情理交融
下载PDF
曾巩游览庐山行程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滑红彬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9-31,35,共4页
曾巩撰《游山记》记述其游览庐山的情况,可惜太过简略,现据陈舜俞《庐山记》、周必大《庐山后录》等宋代庐山文献,对曾巩游览庐山的行程进行梳理,完善其行履信息。同时,通过对曾巩游览庐山行程的梳理,为《游山记》的正确标点提供依据。
关键词 曾巩 庐山 游山记》
下载PDF
塑料大棚养蚕技术
19
作者 林旭瑷 《农业知识》 2001年第12期47-48,共2页
本着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塑料大棚养蚕是符合山东省特色的一项养蚕技术。 1.塑料大棚的选址和构置。
关键词 养蚕技术 塑料大棚 上簇 添食 游山 新鲜石灰粉 喂蚕 给桑 蚕体消毒 三眼叶
下载PDF
方格蔟地蚕自动上蔟技术推广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小芳 周广根 《蚕桑通报》 2015年第3期58-58,59,共2页
熟蚕上蔟不但劳力集中,而且强度大,是制约蚕桑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总结规范了方格蔟地蚕自动上蔟技术,并加以推广,实践效果较为显著。
关键词 方格蔟 蚕座面积 夏蚕 技术推广 上茧 除沙 游山 脱皮激素 出丝率 解舒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