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十年北京环城游憩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仁杰 郭风华 安颖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根据北京市2008—2009年统计与地图数据获取1172个游憩地样本,在已有游憩地分类基础上构建了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的分类体系,并分析游憩地类型特征与空间结构特征。与10年相关研究对比发现,自然观光游憩地的远城聚集和人文观光游憩地... 根据北京市2008—2009年统计与地图数据获取1172个游憩地样本,在已有游憩地分类基础上构建了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的分类体系,并分析游憩地类型特征与空间结构特征。与10年相关研究对比发现,自然观光游憩地的远城聚集和人文观光游憩地的近城聚集状态没有改变,但类型数量变化较大,当前人文观光与人工娱乐游憩地数量较多,而自然观光类型数量由10年前的第一退至第三位;距城市中心100km处仍是北京ReBAM的外围边界,但游憩地数量波动明显降低;自然观光与人工娱乐类型分布空间向外围扩展了10km左右。类型与空间结构的时间变化说明居民休闲游憩方式不断演变和游憩需求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BAM 类型 空间结构 北京
下载PDF
儿童视角下的广州市儿童公园游憩体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泳涛 朱竑 陈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1-91,共11页
儿童游憩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儿童的游憩体验也备受学者的关注。该研究以广州市儿童公园为案例地,采用照片引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尝试探究儿童视角下的儿童游憩体验。研究发现,广州市儿童公园的儿童游憩体验类型... 儿童游憩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儿童的游憩体验也备受学者的关注。该研究以广州市儿童公园为案例地,采用照片引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尝试探究儿童视角下的儿童游憩体验。研究发现,广州市儿童公园的儿童游憩体验类型主要为3种:基于感官愉悦的感官式体验、基于认知的判断式体验和追求互动的社交式体验。影响儿童游憩体验的因素主要包括3方面:游憩设备与空间环境、儿童幻想与社会认知以及同伴关系。其中,在同伴关系中,区别于以往监督者的角色,家长的陪伴者角色更加突出,亲子间的亲密交流互动、强凝聚力的家庭氛围培养同样影响儿童的游憩体验。基于此,园区应选择高参与度、高安全性的游憩设备,提高游憩空间的功能可供性,提供符合儿童审美的游憩环境,并考虑游憩空间按年龄分区的管理模式促进儿童积极的游憩体验。园区应设置更多合作型游憩设备,提供亲子间交流合作的空间和机会。研究以期丰富儿童游憩体验以及儿童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并为城市儿童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体验 广州市儿童公园 照片引谈法 儿童体验类型
下载PDF
骨顶鸡日行为活动对游憩干扰的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哈丽亚 程鲲 +1 位作者 宗诚 李金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60-1866,共7页
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各地逐渐兴起,水鸟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行为是否因游憩活动而改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以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调查了骨顶鸡(Fulica atra)对湿地游憩活动的行为反应,用瞬时扫描... 近年来,湿地生态旅游在我国各地逐渐兴起,水鸟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行为是否因游憩活动而改变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以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调查了骨顶鸡(Fulica atra)对湿地游憩活动的行为反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分别观察了码头区、游船区和对照区骨顶鸡成鸟及幼鸟的日行为活动。结果表明,码头区成鸟比对照区取食时间显著减少,隐藏的时间明显增加,游走和整理活动显著降低;游船区成鸟比对照区出现更多的攻击和隐藏行为。游憩区幼鸟与对照区的取食、隐藏和躲避时间有显著差异。游憩干扰还表现在码头区成鸟的取食节律片段化,成鸟和幼鸟隐藏频率较高的时段与游人的活动高峰相一致。研究认为,游船区干扰对骨顶鸡的影响较码头区小,幼鸟比成鸟对干扰的适应能力更强。由于高强度的游憩干扰对骨顶鸡等水鸟种群秋迁前的能量蓄积不利,因此建议增加码头路边隔离绿化带,在游船与骨顶鸡领域间设置浮标隔离带,加强对游憩活动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顶鸡 人为干扰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幼鸟 游憩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