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似情殊 境同感异——陶渊明《游斜川》与苏轼《和陶游斜川》比较阅读 被引量:1
1
作者 舒韶雄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13,共4页
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原诗有总体风格上的相似性。但因两人所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性格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似之中也有不同。这正是他们作为大诗人的独特风格。通过陶渊明《游斜川》原诗与苏轼和陶诗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 苏轼的和陶诗与陶渊明原诗有总体风格上的相似性。但因两人所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性格气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似之中也有不同。这正是他们作为大诗人的独特风格。通过陶渊明《游斜川》原诗与苏轼和陶诗的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种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苏轼 比较阅读 游斜川 《和陶游斜川 中国 古诗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儒道互补于和谐:以《时运》、《游斜川》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8-21,共4页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悖,把和谐的理想注入《时运》、《游斜川》之中。透视《时运》可知渊明之志与曾点之志的同一;而《游斜川... 儒、道美学思想对中国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相互渗透补充,而和谐则是两者互补的焦点。陶渊明慕儒法道,并行不悖,把和谐的理想注入《时运》、《游斜川》之中。透视《时运》可知渊明之志与曾点之志的同一;而《游斜川》则是一首进入人生化境的和谐畅想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互补 和谐 《时运》 游斜川
下载PDF
陶渊明《游斜川并序》作年及创作心态
3
作者 杨柳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7-24,共8页
《游斜川并序》中,涉及创作时间的关键字词存在异文,学界众说纷纭。此处异文的选择,不仅关系该诗作年的判定,还关乎陶渊明享年的判断,以及陶渊明生命中某些重要节点的分析,因此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前人研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该... 《游斜川并序》中,涉及创作时间的关键字词存在异文,学界众说纷纭。此处异文的选择,不仅关系该诗作年的判定,还关乎陶渊明享年的判断,以及陶渊明生命中某些重要节点的分析,因此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前人研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该诗及序作于辛酉年陶渊明五十七岁之时。该诗及序反映出一个衰残之人的生命倏忽之叹和强打精神及时乐游的暮年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游斜川并序》 痁疾
下载PDF
陶渊明《游斜川》序的纪年 被引量:1
4
作者 祝注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1-,共1页
《游斜川》序的纪年本作“辛丑”。自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改作“辛酉”以来,时人多有从者,似成定论。
关键词 游斜川 从者 《归去来兮辞》 写作年代 晋安帝 陶诗 诗序 华鬓 《杂诗》 答庞参军
下载PDF
陶渊明《游斜川》新考论
5
作者 张德恒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0-65,共16页
理解陶渊明《游斜川》之关键在于“吾生行归休”,此句意谓“我即将脱离宦海归隐休息”,由此可以断定,诗序中的“辛酉”异文必误,因为渊明乙巳年(405)十一月既已归园田居,自不会在十六年后的“辛酉”(421)自道即将卸职隐逸。陶渊明五十... 理解陶渊明《游斜川》之关键在于“吾生行归休”,此句意谓“我即将脱离宦海归隐休息”,由此可以断定,诗序中的“辛酉”异文必误,因为渊明乙巳年(405)十一月既已归园田居,自不会在十六年后的“辛酉”(421)自道即将卸职隐逸。陶渊明五十之年“倾家时作乐”的生活状态,与《游斜川》“吾生行归休”“未知从今去”的即将赴任情形不符,诗中“五十”异文必误。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实具有饯别性质,《游斜川》中表现出渊明企慕长生之思,以及对光阴流逝之感伤,并最终以及时行乐化解之,此种精神境界较之渊明致仕后,尤其是其晚年的思想境界相差甚远,《游斜川》断为渊明三十七岁所作。《游斜川》中的曾城就是鄣山,亦即石门山,关于石门山的感知、记述贯穿渊明后半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游斜川 互文关系 企慕长生 石门山
下载PDF
游斜川序
6
作者 陶渊明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10期13-13,共1页
辛丑①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③。临长流,望曾城④,鲂⑤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⑥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⑦,遥想灵山⑧,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⑨赋诗。悲日... 辛丑①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同游斜川③。临长流,望曾城④,鲂⑤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⑥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⑦,遥想灵山⑧,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⑨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⑩年纪乡里,以纪其时日。(选自《陶渊明集》,中华书局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集》 览者 山水田园诗 昆仑山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游斜川 《兰亭集序》 江西星子县 虚实相生
下载PDF
关于陶渊明《游斜川》(诗并序)的两处异文
7
作者 吴怀东 《古籍研究》 2000年第4期27-28,共2页
《游斜川》是陶渊明的一篇重要作品,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年谱汇考》一文(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97年;现收入袁先生著《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将之列为据以判断陶渊明生年的“第一等... 《游斜川》是陶渊明的一篇重要作品,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年谱汇考》一文(原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97年;现收入袁先生著《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将之列为据以判断陶渊明生年的“第一等”资料两种之一。现存这首诗有多处异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游斜川 诗歌 艺术风格 “日” “辛丑”
原文传递
渊明《游斜川》诗序地名索解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迎建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5,共1页
近读《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徐宝余《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一文,据石门山在庐山西北,以此确定斜川地理位置,值得商榷。诗中言其环境在“迥泽”,即大湖泽,序中写到:“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乃写湖中景色,而石门山... 近读《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徐宝余《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一文,据石门山在庐山西北,以此确定斜川地理位置,值得商榷。诗中言其环境在“迥泽”,即大湖泽,序中写到:“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乃写湖中景色,而石门山周围无湖,没有水鸥翻飞的情景;其次,石门山与众峰相连,并非“傍无依接”而“独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斜川 诗序 地名 《文学遗产》 地理位置 陶渊明 石门山
原文传递
心目两自闲 长啸忘千忧——论苏轼父子“斜川之游”及相关文化现象
9
作者 王昭 舒韶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16,58,共6页
苏轼父子谪居岭海时期,仿陶渊明斜川之游,写和陶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成共鸣,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相关的四首斜川诗词各异其趣。"斜川之游"对苏轼父子尤其是苏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斜川之游"逐步成... 苏轼父子谪居岭海时期,仿陶渊明斜川之游,写和陶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陶渊明达成共鸣,但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相关的四首斜川诗词各异其趣。"斜川之游"对苏轼父子尤其是苏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斜川之游"逐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斜川之游"对了解古代文人的休闲理想和审美精神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苏轼 苏过 文化现象
下载PDF
陶渊明斜川之游释证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宝余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共7页
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 陶渊明在五十之年与二三邻曲作斜川之游,其影响在当时并不显赫,然关于此次斜川游的始末,及其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构成了长期以来人们所论述的话题。通过对陶渊明诗文的梳理及其与当时人物交往状况的分析,我们提出:游斜川一方面源于普遍的半百人生的岁月之慨,一方面也是在思想立场上对庐山慧远等人声势浩大的石门之游做出回应;修斜川之事、仿斜川之游、写斜川之诗,在精神上与渊明达成共鸣的同时,“斜川游”现象已经演化为后世文人雅化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斜川 陶渊明 心理动因 哲学背景 传世影响
原文传递
蕉窗听雨
11
《师道(人文)》 2023年第5期60-60,共1页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 辛酉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曲 游斜川 赋诗 风物
下载PDF
中国山水诗中的时空意识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泽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4-65,共2页
中国山水诗中的时空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既是直观的有限的立体空间,又是审美感知的无限天地,并且二者常常融合在一起构成有限和无限两种时空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 山水诗 时空意识 心理时空 时间和空间 魏晋玄学 艺术形式 “诗画本一律” 古代山水诗 《林泉高致》 游斜川
下载PDF
关于陶集校勘问题——逯钦立《陶渊明集》校注质疑之一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孟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7-55,87,共10页
《陶渊明集》版本流传与整理过程,漫长而曲折。大致说来,梁代萧统、北齐阳休之所编原本未传于世,唐代以前仍可说是传写、辑补阶段。宋代自宋庠编次之后,进入刻印。
关键词 陶渊明集 逯钦立 宋庠 辑补 陶诗 游斜川 阳休之 梁代 陶渊明诗 悠然见南山
下载PDF
《北齐书》校议五则
14
作者 丁玉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41-141,共1页
1)谧生皇考·树,性通率,不事家业。(《北齐书·神武纪》①P1)按:《北史·齐本纪上》叙此云:“谧生皇考树生,性通率。”《魏书·高湖传》亦云:“长子树生,性通达。”本书《杜弼传》云:(相府法曹)子炎读... 1)谧生皇考·树,性通率,不事家业。(《北齐书·神武纪》①P1)按:《北史·齐本纪上》叙此云:“谧生皇考树生,性通率。”《魏书·高湖传》亦云:“长子树生,性通达。”本书《杜弼传》云:(相府法曹)子炎读“署”为“树”,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书》 校议 魏晋南北朝 即皇帝位 《北史》 游斜川 “树” 本纪 四库全书 萧绎
下载PDF
再论陶渊明思想与《桃花源记并诗》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6-90,共5页
《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 《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认识和看法,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子骥 鼓腹而 游斜川 西征记 语言风格 丘山 大人先生传 孟府君传 田居 赠羊长史
下载PDF
评陶渊明享年五说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声扬 《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3-12,共10页
陶渊明享年几何?至今是个谜。最早言者是沈约,他说陶公“时年六十有三”。由于陶渊明生年不详,后人又推测出52岁说、56岁说、59岁说、76岁说,等等。本文从《游斜川》诗入手,评述渊明享年五说。
关键词 陶渊明 享年 游斜川 文学研究 诗人 东晋
下载PDF
陶渊明思想新探
17
作者 鲁永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21-28,共8页
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被论客赞赏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他为此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倘要论文,最好是顾... 鲁迅先生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曾指出:“被论客赞赏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他为此提出了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以上均见《题未定草》)。细细咀嚼这些话,对于我们今天客观和全面地评价陶渊明,还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即对陶渊明思想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 农民 世族 玄道 门第观念 游斜川 杂诗 王凝
下载PDF
钱南园书苏轼和陶诗真迹介绍
18
作者 纪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7年第3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钱南园 和陶诗 苏轼 方玉润 真迹 翰林院 书法史 乾隆 游斜川 流传始末
下载PDF
陶渊明旧居新考
19
作者 钱耀东 孙自诚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2-15,共4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陶渊明晚年写以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开头的几句话。 陶渊明究竟是何许人?《晋书》、《宋书》、《南史》及肖统的《陶渊明传》都只说是“浔阳柴桑”人。而柴桑县在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陶渊明晚年写以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开头的几句话。 陶渊明究竟是何许人?《晋书》、《宋书》、《南史》及肖统的《陶渊明传》都只说是“浔阳柴桑”人。而柴桑县在晋宋之际管辖的地方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九江、星子、德安三县。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其家庭住址在柴桑的何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桑 五柳先生传 晋宋 《晋书》 田居 星子县 家庭住址 陶诗 《宋书》 游斜川
下载PDF
陶渊明旧居新考
20
作者 钱耀东 孙自诚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陶渊明先生晚年写以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开头的几句话。 陶渊明究竟是何处人? 《晋书》、《宋书》、《南史》及肖统的《陶渊明传》都说是“浔阳柴桑”人。柴桑县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是陶渊明先生晚年写以自况的《五柳先生传》开头的几句话。 陶渊明究竟是何处人? 《晋书》、《宋书》、《南史》及肖统的《陶渊明传》都说是“浔阳柴桑”人。柴桑县在晋宋之际,辖地颇广,大致包括今天的九江、星子、德安三县。陶渊明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其住址究竟在柴桑的何处?应该弄清。历代研究文史的人,很重视此事,写了不少文章,提出了各种说法。较有代表性的有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桑 五柳先生传 晋宋 田居 《晋书》 星子县 陶诗 《宋书》 游斜川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