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湾口海域夏季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1
作者 马超 庄之栋 +7 位作者 刘勇 徐春燕 朱建新 吴同晋 余伟 谢少卿 沈长春 蔡建堤 《渔业研究》 2024年第4期375-383,共9页
【目的】研究厦门湾口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方法】本文根据2023年8月在厦门湾口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资源密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 【目的】研究厦门湾口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方法】本文根据2023年8月在厦门湾口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资源密度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资源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厦门湾口海域夏季共捕获游泳动物147种,隶属于4纲19目63科107属,其中鱼类92种、头足类8种、口足类8种、虾类13种、蟹类26种。游泳动物渔获平均重量密度和平均数量密度分别为450.58 kg/km^(2)、4.42×10^(4) ind/km^(2)。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刀额仿对虾(Parapenaeopsis cultrirostri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等4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变动范围为5.68~10.23,基于个体数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N、Pielou均匀度指数J′N变动范围分别为1.47~3.34、0.38~0.88,基于生物量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W、Pielou均匀度指数J′W变动范围分别为2.09~3.41、0.54~0.87。等级聚类(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夏季厦门湾口游泳动物群落可划分为南、北2个组群,哈氏仿对虾和刀额仿对虾是2个组群的主要相异贡献种。【结论】本次调查种类数多于近些年厦门湾内及九龙江口游泳动物调查种类数,优势种均为小型、低营养层次和短生命周期的物种,平均物种多样性指数属于中等水平,渔获物小型化比较明显。受鱼类资源衰退的影响,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的虾类资源成为渔业资源的重要补充。【意义】本研究补充了厦门湾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研究基础资料,对该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游泳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2
作者 张德普 张国光 +5 位作者 王田田 李敏 任中华 蒋文良 吕振波 刘栋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5,共14页
为了解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基于2020—2021年在该海域开展的秋季和冬季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物种相似性指数(J)、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生态位宽度... 为了解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基于2020—2021年在该海域开展的秋季和冬季底拖网调查结果,利用物种相似性指数(J)、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指数以及食物网拓扑结构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水域内底层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秋季、冬季分别捕获底层游泳动物47种、40种,秋季优势种包括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6种,冬季优势种包括矛尾虾虎鱼、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和日本褐虾(Crangon hakodatei)3种,底层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季节更替较为明显;底层游泳动物群落分组在相似性49%的基础上极为显著(P<0.01;Stress=0.12,0.13),按调查站位可将秋季划分为2组,冬季划分为3组;秋、冬季平均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和0.76,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范围分别为0.11~0.94和0.18~0.93,秋季底层游泳动物生态位空间分化更明显,但冬季资源竞争关系较强;对比分析食物网拓扑结构网络及其相关指数,秋季底层游泳动物食物网结构较冬季更为稳定,且秋季复杂程度更高。整体而言,莱州湾东部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呈明显的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东部海域 底层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生态位 食物关系
下载PDF
衡水湖游泳动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利用
3
作者 杨春晖 高文斌 +2 位作者 许玉甫 郭冉 张海鹏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基本摸清衡水湖游泳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月、7月、10月在衡水湖进行了3次游泳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衡水湖游泳动物共36种,其中鱼类31种,隶属于6目10科27属;甲壳类5种,隶属于1目3科5属。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Hemiculter leuciclus... 为基本摸清衡水湖游泳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月、7月、10月在衡水湖进行了3次游泳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衡水湖游泳动物共36种,其中鱼类31种,隶属于6目10科27属;甲壳类5种,隶属于1目3科5属。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Hemiculter leuciclu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和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65;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度指数为3.24;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0.65。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游泳动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游泳动物 生物多样性 保护利用
下载PDF
离底拖网的游泳动物群落特征——以兄弟岛渔场为例
4
作者 蔡建堤 徐春燕 +2 位作者 马超 刘勇 庄之栋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为探究离底拖网对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以及捕捞量的影响,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在福建海域兄弟岛渔场开展了36网次的底拖网专项试验,通过调整曳纲长度控制底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变动,分别保持底拖网作业在贴底或离底1 m的状态,以物种... 为探究离底拖网对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以及捕捞量的影响,于2019年9月和2020年9月在福建海域兄弟岛渔场开展了36网次的底拖网专项试验,通过调整曳纲长度控制底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变动,分别保持底拖网作业在贴底或离底1 m的状态,以物种组成、渔获量对数均值、优势度、多度谱、多样性等参数,分析和比较了贴底拖和离底拖的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贴底拖和离底拖游泳动物的种类数分别为126种和79种,贴底拖游泳动物的总尾数和总体质量均为离底拖的3倍,贴底拖的渔获量对数均值比离底拖要高0.36,表明贴底拖网的渔获物以栖息于底层的游泳动物为主;贴底拖的游泳动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分别为2.81、0.65和10.01,均高于离底拖(2.29、0.60和8.13),经济幼鱼的比例更高,说明贴底拖会对游泳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幼鱼造成更大的损害;离底拖游泳动物的优势度指数为0.41,高于贴底拖的0.29,其多度谱曲线更陡,说明近底层游泳动物群落优势种分布更集中、数量分布不均匀。研究结果可以为底拖网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 贴底拖 离底拖 网位 群落结构 游泳动物 兄弟岛渔场
下载PDF
浙江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晨 王晓波 +1 位作者 张国豪 韩庆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3-1124,共12页
瓯江口海域是传统的浙江省渔业资源栖息地,现今受高强度人为扰动的影响。为了解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采用单拖网方法对瓯江口春季(3月)和秋季(11月)游泳动物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资源密度和时空分... 瓯江口海域是传统的浙江省渔业资源栖息地,现今受高强度人为扰动的影响。为了解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采用单拖网方法对瓯江口春季(3月)和秋季(11月)游泳动物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资源密度和时空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78种,其中鱼类有36种、甲壳动物28种、头足类3种。游泳动物优势种春季有9种,秋季有6种;两个季节共同优势种有4种。春季的渔获物的丰度远低于秋季,而春季的生物量则与秋季相差不大。基于丰度和生物量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均为秋季高于春季。在瓯江口海域,水体悬浮物是影响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通过对浙江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内在关联的研究,有望为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变迁特征和资源养护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优势种 生物多样性 瓯江口
下载PDF
浙江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维维 王晓波 韩庆喜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3年第2期31-41,共11页
2020年9月对梅山岛附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了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并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数量特征与水... 2020年9月对梅山岛附近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进行了定量调查,分析了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和数量特征,包括群落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并对大型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的群落组成、数量特征与水深、悬浮物、营养盐等重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梅山岛附近海域共有大型底栖动物5门16种,其中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门各4种、棘皮动物门2种、脊索动物门1种;梅山岛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12.7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87 g·m^(-2),其中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为研究海域唯一的优势种.游泳动物共有55种,其中鱼类29种、甲壳动物23种、软体动物门中头足纲动物2种、腔肠动物1种;游泳动物在整个研究海域的尾数密度为24.77×10^(3)ind·km^(-2),重量密度为144.53 kg·km^(-2);游泳动物优势种共9种,其中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优势度最高,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次之,而龙头鱼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尾数密度和重量密度的最大贡献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梅山岛附近海域的游泳动物主要优势物种与水深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氨氮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浙江其他海域的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研究结果相比,梅山岛附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量、丰度、生物量以及游泳动物的物种数量、尾数密度、重量密度等均处于较低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梅山岛附近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并可为生态环境评估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游泳动物 梅山岛 优势种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闽南渔场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袁源 宋普庆 +3 位作者 付树森 谢世君 李渊 林龙山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92,共9页
根据2019—2021年在闽南渔场进行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群聚集强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冗余分析对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 根据2019—2021年在闽南渔场进行的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四个航次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群聚集强度、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冗余分析对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游泳动物214种,主要优势种有18种,优势种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夏季优势种的丛生指数和平均拥挤度较高,春季较低;(2)在时间维度上,须赤虾(Metapenaeposis barbata De Haan)生态位宽度最大(0.99),7组种对时间生态位重叠值等于1.00;在空间维度上,带鱼(Trachurus japonicus Temminck&Schlegel)生态位宽度最大(2.57),空间生态位重叠值超过0.6的种类占71.3%;在时空维度上,带鱼生态位宽度最大(2.45),鹿斑仰口鲾(Leiognathus ruconius Hamilton)与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 Bleeker)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大(0.94);(3)冗余分析表明,底层温度和底层盐度是影响闽南渔场主要游泳动物时空生态位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文章为闽南渔场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渔场 主要游泳动物 聚集强度 时空生态位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年代际差异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官莹 宋普庆 +4 位作者 王良明 张琥顺 李海 李渊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 为了解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年代变化特征,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5月、2018年4月和11月在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特征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捕获90种游泳动物,2009年春季捕获6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短蛸等;2018年春季捕捞61种游泳动物,秋季捕获87种游泳动物,优势种为中颌棱鳀、林氏团扇鳐及青鳞小沙丁鱼等。多样性结果显示: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在2008—2009年分别为0.32~4.25、0.58~2.67和0.19~0.99,在2018年分别为0.28~4.08、0.12~2.65和0.11~0.77。2008—2009年数量优势度曲线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呈相交状态,而2018年数量优势度曲线分布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之上,表明2008—2018年间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外界扰动较多。聚类结果显示,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分为湾内和湾口2个群组,群组间差异的分歧种存在明显年代变化。研究发现相较于10年前,2018年东山湾游泳动物的资源量有所恢复,但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养护等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优势种 群落结构 东山湾 年代差异 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9
作者 裴精花 陈清华 +3 位作者 范金金 刘伟杰 郭照良 隋昊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27-3738,共12页
【目的】明确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掌握物种组成、优势种、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等生态现状,为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月(秋季)和2022年4月(春季)对珠江口海域16个站... 【目的】明确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掌握物种组成、优势种、资源量及时空分布等生态现状,为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月(秋季)和2022年4月(春季)对珠江口海域16个站位进行底拖网调查,计算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生物多样性指标,并结合尾数生物量比较(ABC)曲线、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等方法分析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性。【结果】共调查捕获游泳动物215种,隶属18目77科48属,其中鱼类120种、甲壳类91种、头足类4种;全年优势种7种,优势种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1.81%,秋季、春季各9种,分别占总生物量的70.63%和63.26%;其中秋季优势种为近亲蟳(Charybdis affinis)、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亨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ungerfordi)、长叉三宅虾蛄(Miyakea nepa)、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angerii)、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凤鲚(Coilia mystus)、颈斑鲾(Nuchequula nuchalis)、线纹鳗鲶(Plotosus lineatus);春季优势种为近亲蟳、近缘新对虾、变态蟳(C.variegata)、亨氏仿对虾、长叉三宅虾蛄、皮氏叫姑鱼、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周氏新对虾(M.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全年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7.65,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56,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66。秋季和春季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1510和4626 g/h;根据ABC曲线计算的秋季、春季W分别为-0.062和-0.049,表明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受中度干扰。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分为河口群组和近岸群组,组间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珠江口海域鱼类种群虽然已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但传统优势经济鱼类逐渐被小型低值鱼类和甲壳类取代,优势种更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特征 ABC曲线 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 珠江口海域
下载PDF
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7
10
作者 朱鑫华 吴鹤洲 +2 位作者 徐凤山 叶懋中 赵紫晶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根据1980~1985年间沿辽东湾至长江口20m水深以浅双船底拖网取样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5项环境因子(WT、AT、CA、RF、5)与7项群落多样性指标(S、... 根据1980~1985年间沿辽东湾至长江口20m水深以浅双船底拖网取样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5项环境因子(WT、AT、CA、RF、5)与7项群落多样性指标(S、NED、BED、IWB、Dn,、H′b、Db)时序动态过程,均呈现为单周期型变动规律.相应地,AI和MI在冬季(12~4月)变动幅度最大,群落内物种更替频繁;夏季(7月)MI趋近于零,显示其稳态特征。个体相遇率PIE、Hisher指数α和个体数多样度H′n为多峰型,生物量均匀度Jb为单、多峰复合型,3、7,11月间处于较低值期,5月和9月取得较大值;个体数均匀度Jn逐月变化无明显周期存在。群落多样性指数IWB和H′b与环境温度的逐月变化规律在p<0.001水平上呈正相关。在空间范围内,5~11月间的暖季间环境要素如AT、CA、RF和S对PIE、α、H′n和Dn成弱相关,而BED与多样性指数成负相关;12~4月间的冷季组内多样性指数与生物因素较为密切,综合群落多样性参数与环境因素时、空格局复相关分析,认为制约本区游泳动物群落演替过程的主要因素为物种数、生物量生态密度和环境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黄渤海 鱼类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朱鑫华 吴鹤洲 +2 位作者 徐凤山 赵紫晶 叶懋中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依1980年至1985年搜集的系统生态学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由185种动物(177种鱼类和8种头足类)组成。兼有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的复合区系,以及偶见种、季节种和习见种的多重生态学成分。以暖温性习... 依1980年至1985年搜集的系统生态学资料分析,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由185种动物(177种鱼类和8种头足类)组成。兼有暖水性、暖温性和冷温性的复合区系,以及偶见种、季节种和习见种的多重生态学成分。以暖温性习见种占群落优势地位,其NED和BED分别占68.86%和65.59%,暖水性偶见种仅占0.10%和0.19%。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可归结为依BED聚合成暖季组(5-9月)和依NED聚合为冷季组(10-4月)两种型式,对应于物种间交替利用沿岸水域进行繁殖和索饵活动等生态学过程。群落空间分布格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区和黄海南部地理隔离,然生物成分的区系组成相似性较高。黄海北部则受季节性生态环境异质性影响,形成纬向梯度栖息地生态位分化与重叠,表现出群落时空尺度上的可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时空格局 游泳动物
下载PDF
温州瓯飞滩邻近海域春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胡成业 徐衡 +5 位作者 水柏年 韩志强 杜肖 王凤丽 郑伟 李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5,共9页
基于2013年5月在温州瓯飞滩邻近海域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传统多样性分析、ABC曲线、群落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种类共87种,其中鱼类55种,虾类18种,蟹类1... 基于2013年5月在温州瓯飞滩邻近海域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传统多样性分析、ABC曲线、群落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种类共87种,其中鱼类55种,虾类18种,蟹类10种,头足类4种。游泳动物群落中优势种为六丝钝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银鲳(Pampus argente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重要种为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等17种。游泳动物个体密度为304.6×103尾·km-2,质量密度为365.8 kg·km-2。经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分析,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在空间上可分为3个站位组。游泳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在组内站位间及组间的比较均差异极显著(R=0.463~0.807)。ABC曲线表明,游泳动物群落处于较严重的干扰状态,群落中个体较小、生长速度较快的r对策者在群落中占据重要地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31~3.74;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33~0.78;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1.80~5.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温州瓯飞滩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方法的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变化 被引量:19
13
作者 纪炜炜 李圣法 +2 位作者 陈雪忠 阮雯 周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4-500,共7页
依据2009年夏季和2010年春季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生态位的方法分析该海域内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根据δ^(13)C-δ^(15)N的二维坐标计算了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 依据2009年夏季和2010年春季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生态位的方法分析该海域内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变化,并根据δ^(13)C-δ^(15)N的二维坐标计算了6个营养结构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的δ^(13)C值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δ^(15)N值无显著差异(P>0.05);稳定同位素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游泳动物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与2009年夏季相比,2010年春季的δ^(15)N比值范围(NR)、δ^(13)C比值范围(CR)、面积(TA)、平均离心距离(CD)均有所升高,而最邻近距离平均值(NND)、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值相对持平或略有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北部及其邻近水域主要游泳动物营养结构的季节差异与群落内食源多样性水平和营养冗余程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 游泳动物 营养结构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福建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静 陈永俊 +2 位作者 宋普庆 钟指挥 林龙山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3,共9页
根据2008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09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东山湾开展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区系组成、相对资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66种,分... 根据2008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09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东山湾开展4个航次的游泳动物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区系组成、相对资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鉴定游泳动物166种,分隶于21目73科116属,其中鱼类种类最多,有115种,蟹类次之,24种,再次虾类16种,头足类8种,其它类3种;鱼类适温性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渔获物优势种(IRI>100)有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颌棱鳀(Thryssa mystax)、日本单鳍电鳐(Narkejaponica)等9种,均为经济种,但其资源结构均以经济幼鱼及中小型种类为主,平均体重仅33.4 g·ind-1,渔业资源总体价值不高;全年平均重量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为342.11 kg·km-2,平均尾数相对资源密度指数11 315.00 ind.km-2,低于东海大陆架、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资源密度水平,也低于同属于海湾类型的海州湾和泉州湾资源密度水平;全年种类多样性指数H'为1.65,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69,种类丰富度指数D为3.13,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建议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注意水质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特征 多样性 东山湾 相对资源密度
下载PDF
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和北部湾口海域底层游泳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渊 张静 +5 位作者 张然 宋普庆 钟指挥 王燕平 林龙山 窦硕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7-187,共11页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 根据2012—2013年在南沙群岛西南部和北部湾口海域进行的秋季和春季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两个区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渔获种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ei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南海调查海域春秋两个航次的渔获物中,共鉴定出游泳动物663种,隶属于4纲36目171科374属;其中鱼类为504种,占所有渔获种类的76.0%。优势种种数较少,且季节变化较大。春季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指数高于秋季,这主要是由于春季出现大量补充群体,并且有许多种类在秋季向较深海区移动所造成的。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游泳动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北部湾口海域,这可能是由于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受水温和洋流的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目前,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资源结构呈现小型化和低值化。对南北海域资源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资源相对较好。应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渔业资源,同时加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游泳动物 物种多样性 相对重要性指数
下载PDF
2008年夏季东山湾游泳动物种类的组成和多样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静 陈永俊 +2 位作者 张然 宋普庆 林龙山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22-230,共9页
根据2008年夏季对东山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夏季游泳动物调查渔获物种类共80种,以鱼类为主(54种),其余依次为蟹类(10种)、虾类(8种)、头足类(6种)和其他类(2种);渔获物优势种(I... 根据2008年夏季对东山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东山湾游泳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夏季游泳动物调查渔获物种类共80种,以鱼类为主(54种),其余依次为蟹类(10种)、虾类(8种)、头足类(6种)和其他类(2种);渔获物优势种(IRI>100)为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iunolent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us)等15种;游泳动物质量相对资源密度为363.05 kg/km2,尾数相对资源密度为16 605 ind./km2,低于同季节东海大陆架和南海北部大陆架浅海海域的资源密度水平,也低于兴化湾等湾口类型海域的资源密度水平;渔获物种类和现存资源较历史数据有衰减的趋势;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08,表明该水域仅受到轻度污染,仍适合渔业资源生物的生长和繁育,但需要加强管理和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东山湾
下载PDF
台湾海峡夏秋季游泳动物资源分布及群落结构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龙山 郑元甲 马春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48-1951,共4页
根据夏季和秋季在台湾海峡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台湾海峡游泳动物资源密度指数分布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夏季平均资源密度指数高于秋季,分别为8.50和6.94kg·h-1;夏秋季出现游泳动物种类分别为80种和91种,秋季丰富... 根据夏季和秋季在台湾海峡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台湾海峡游泳动物资源密度指数分布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夏季平均资源密度指数高于秋季,分别为8.50和6.94kg·h-1;夏秋季出现游泳动物种类分别为80种和91种,秋季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均高于夏季,夏秋季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466和2.3964;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200的优势种夏季有5种,为带鱼、发光鲷、短尾大眼鲷、花斑蛇鲻、中国枪乌贼,秋季有6种,为带鱼、七星底灯鱼、刺鲳、中国枪乌贼、蓝圆鱼参、鹿斑;夏季优势种的聚集强度比秋季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密度指数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游泳动物 台湾海峡
下载PDF
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底层游泳动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开枝 尹健强 +3 位作者 黄良民 黄梓荣 林强 熊兰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渔业资源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进一步了解栖息环境恶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采用底拖网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进行了游泳动物4个季节的调查。共鉴定游泳动... 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渔业资源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为进一步了解栖息环境恶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采用底拖网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进行了游泳动物4个季节的调查。共鉴定游泳动物92种,其中鱼类54种,甲壳类32种和头足类6种。游泳动物种数夏季最高,为52种,春季最低,仅35种,春、夏季和冬、春季种类季节更替显著。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以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为主要优势种,其中日本蟳为全年优势种,平均尾数密度占总密度的8.07%~26.22%。游泳动物资源密度和尾数密度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夏季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低。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温度和盐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和秋季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冬季和春季温度较低,而盐度较高。温度是伶仃洋海域游泳动物种类和数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与历史资料比较,珠江口主要经济鱼、虾类出现小型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季节变化 伶仃洋 珠江口
下载PDF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游泳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静 罗雅婷 +2 位作者 李渊 高天翔 林龙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51,共8页
根据2009年11月~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4个季度航次的调查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4个季度航次共捕获游泳动物168种,分属4纲、20目、74科、109属,其中,鱼类种类数最多,为114种(67.... 根据2009年11月~2010年8月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的4个季度航次的调查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显示,4个季度航次共捕获游泳动物168种,分属4纲、20目、74科、109属,其中,鱼类种类数最多,为114种(67.86%);从季节分布来看,春季游泳动物种类数最多(95种),秋季最少(66种);从平面分布来看,夏季9号调查站位游泳动物种类数最多(37种),春季3号站位的种类数最少(5种);4个季度优势种种类数较少,均不超过4种,季节更替明显。本次调查中,游泳动物重量资源密度春季最高(18.83kg/h),冬季最低(6.76kg/h),尾数资源密度夏季最高(530ind/h),冬季最低(255ind/h);游泳动物重量和尾数密度与盐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和水深呈正相关。在相对资源密度估算中,重量相对资源密度和尾数相对资源密度变化趋势一致,最高的是夏季(398.47kg/km2和12 758.37ind/km2),其次为秋季(366.66kg/km2和9 261.55ind/km2),最低为冬季(167.01kg/km2和7 499.10ind/km2)。本研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性利用和管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山湾及其邻近海域 游泳动物 资源评估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群落特征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彪 于莹 +2 位作者 张博伦 房恩军 高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9-418,共10页
为研究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于2014年6月10日、7月28日、9月22日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进行三次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种类与对照区相近,但优势种种类在6月和7月少于对照区;6月份人工鱼礁... 为研究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于2014年6月10日、7月28日、9月22日对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进行三次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种类与对照区相近,但优势种种类在6月和7月少于对照区;6月份人工鱼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7月份和9月份(P﹤0.05),而对照区在各月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和7月份人工鱼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同一月份对照区数值(P﹤0.05);人工鱼礁区渔获物CPUE、渔获数量和埃三极能值仅在7月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鱼礁区各月份经济渔获物CPUE和经济渔获数量与对照区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人工鱼礁区经济渔获数量从6月到9月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6月和9月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但对照区各月份数值相近。结果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初期渔业资源种群会受到一定程度扰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鱼礁良好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大神堂海域 人工鱼礁 游泳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