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新游牧主义——论移动建筑发展史中的技术流变与生活形塑
1
作者 欧雄全 马明 袁烽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2期68-76,共9页
依托建筑社会学研究范式,对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进行技术、社会、环境三维视野下的“社会—空间”交互式研究。文章重点对移动建筑发展史中的技术流变与生活形塑展开论述,探讨了移动建筑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归纳并阐释了传统游... 依托建筑社会学研究范式,对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进行技术、社会、环境三维视野下的“社会—空间”交互式研究。文章重点对移动建筑发展史中的技术流变与生活形塑展开论述,探讨了移动建筑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迁的关联,归纳并阐释了传统游牧与人工建造、现代游牧与机器生产、当代游牧与数字智能三个发展阶段特征。基于该研究过程,文章认为在当今新技术环境和新社会生活形态背景下,移动建筑正走向有别于传统游牧文化、回应于社会变化的“新游牧主义”的发展道路。文章最终提出移动建筑研究应面向更为广泛综合的“移动建筑学”,并在实践中建立“移动建筑社会设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建筑 历史演进 技术 生活形塑 游牧主义
下载PDF
在持续全球流动的背景下概念化“元工作”——以数字游牧主义为例
2
作者 +2 位作者 徐偲骕(编译) 姚建华(编译) 《思想理论战线》 2024年第3期124-131,共8页
“元工作”(使工作得以进行的工作)是职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定性的方法分析在线内容,探索数字游牧主义背后的元工作,是一种由休闲驱动的生活方式,逻辑前提是“随处办公”。数字游民元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即资源调动、协调、转换... “元工作”(使工作得以进行的工作)是职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定性的方法分析在线内容,探索数字游牧主义背后的元工作,是一种由休闲驱动的生活方式,逻辑前提是“随处办公”。数字游民元工作的四个主要方面即资源调动、协调、转换和迁移,能够展示元工作活动的独特性。在持续全球流动的背景下将其概念化,辨析主流社会对数字游民的描绘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工作 数字游牧主义 数字游民 无形工作 工作社会学 叙事逻辑
原文传递
移动社区:沟通性视域下的第三地方--兼论新游牧主义的社区传播 被引量:7
3
作者 谢静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112,178,共12页
借助于分析一种新的第三地方--移动社区,本研究力图从移动来理解社区,翻转传统的社区与移动的关系,构建基于新游牧主义的社区传播框架。移动社区的概念拓展了我们对于传播的理解:将移动视为一种社区传播,突出其特殊的形态与尺度,发掘&qu... 借助于分析一种新的第三地方--移动社区,本研究力图从移动来理解社区,翻转传统的社区与移动的关系,构建基于新游牧主义的社区传播框架。移动社区的概念拓展了我们对于传播的理解:将移动视为一种社区传播,突出其特殊的形态与尺度,发掘"非再现式交流""流动式观看""并行式信息处理"等移动传播形式在构成社区中的作用。进而我们从"错杂交叠的社区版图""多轨并置的社区时间""陌生的熟人圈""再生产的物质层"等方面总结移动社区的沟通性状况,阐述了新游牧主义的构成性社区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传播 移动社区 游牧主义 第三地方
原文传递
建筑游牧者的自由论
4
作者 吴露洁 《福建建筑》 2015年第3期24-26,44,共4页
文章先是在哲学层面与几何学层面提出了几个早期具有"游牧"特征的模型,再回归"游牧之父"德勒兹的哲学体系,通过了他的块茎思想模型与游牧理论,揭露了游牧主义的哲学内涵与本质。建筑师的游牧是德勒兹游牧主义哲学... 文章先是在哲学层面与几何学层面提出了几个早期具有"游牧"特征的模型,再回归"游牧之父"德勒兹的哲学体系,通过了他的块茎思想模型与游牧理论,揭露了游牧主义的哲学内涵与本质。建筑师的游牧是德勒兹游牧主义哲学由思想到实践的重要体现,文中提及多名建筑游牧者的思想,由内而外展现了游牧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多重应用,从而得出游牧主义哲学对于当代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文末提及几种途径,由此建筑师们将能够有效地通过游牧思想来获得思维与创作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主义 德勒兹 建筑创作
下载PDF
论“社会-空间”交互视野下的移动建筑历史发展与演变
5
作者 欧雄全 王蔚 马明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9期200-202,共3页
移动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习性和本能,基于移动的游牧生活是贯穿移动建筑历史发展进程的核心线索。文章依托建筑社会学视野,采用社会与空间交互的考察模式,开展移动建筑历史发展的宏观辨析。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体现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 移动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生存习性和本能,基于移动的游牧生活是贯穿移动建筑历史发展进程的核心线索。文章依托建筑社会学视野,采用社会与空间交互的考察模式,开展移动建筑历史发展的宏观辨析。移动建筑的历史发展体现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影响,并展现出“从功能到技术到社会”的动态图景。文章从建筑本体、技术策略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对移动建筑的历史演变特征及社会关联进行归纳,并认为移动建筑的未来发展将融入新技术环境,以适应万物互联、虚实融合的“新游牧主义”社会生活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建筑 建筑社会学 历史发展演变 游牧生活 游牧主义
下载PDF
米歇尔·马费索利和他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22
6
作者 许轶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5-52,80,共9页
长时间定义了现代性的统一社会正在分崩离析。社团分散,体制衰弱,意识形态崩溃,不可逆转的重大历史变局正在欧洲发生。而后现代性日益壮大,丰繁形式的社会性已经萌芽,世界的复魅开始发生。人们从一神论、基督教、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长时间定义了现代性的统一社会正在分崩离析。社团分散,体制衰弱,意识形态崩溃,不可逆转的重大历史变局正在欧洲发生。而后现代性日益壮大,丰繁形式的社会性已经萌芽,世界的复魅开始发生。人们从一神论、基督教、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进步主义等整体性学说中松绑,开始获取新的经验并转向伦理的多样性。借助技术的革命,部落主义与游牧主义重获形式,充分展现出一种理性活力论。在这样的后现代性中,新的社会能量更加基于对世界的沉思,人们不再尝试用概念去理解和拘束涌现的事物,而只是陪伴与观察。社会学家应当对这样的变化做方法的研究,因为感情和感觉取代了理智的理想;亦应重视有机思想,因为它们从自身内部萌芽和发展。简言之,感情的逻辑将接替同一性的逻辑。不同于现代性主要采用分析或分类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后现代性采用形式的方法,其中包括建立了社会现象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世界的除魅已无可避免地要为当前社会价值的新变让位,而人们也必将从世界的复魅中获得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性 世界的复魅 有机思想 游牧主义 部落主义 理性—活力论 形式主义 世界的沉思
下载PDF
人类学与后现代认识论札记 被引量:1
7
作者 叶舒宪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3-67,共5页
人类学对异文化的关注给后现代社会科学带来重要影响 ,表现在文化认识论上由党同伐异向“求异存同”的转化。从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到德勒兹的他者命题 ,表明对全球化的“同”之负面效应的警觉。而“地方性知识”的命题则是挑战西方社... 人类学对异文化的关注给后现代社会科学带来重要影响 ,表现在文化认识论上由党同伐异向“求异存同”的转化。从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到德勒兹的他者命题 ,表明对全球化的“同”之负面效应的警觉。而“地方性知识”的命题则是挑战西方社会科学一元构架 ,保留人类智慧多样性生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异思维 精神分解 游牧主义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
8
作者 于转利 刘华 王艳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2年第9期18-24,共7页
西藏的乡村振兴指农牧区的振兴。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把握住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以乡村振兴的实施为契机与动力,以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为前提,促进其效果的提升。基于西藏特殊的区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从路径... 西藏的乡村振兴指农牧区的振兴。西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把握住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并以乡村振兴的实施为契机与动力,以提高农牧民金融素养为前提,促进其效果的提升。基于西藏特殊的区情,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从路径和政策取向上来说,更应关注其普惠性,特别关注边缘的牧民群体,提升其金融观念,以有效破除“游牧主义金融弊端”。采取的关键策略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乡村振兴 游牧主义 农牧区
下载PDF
课程研究与后现代认识论
9
作者 魏建培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课程研究由求"同"的程序开发范式走向求"异"的多元理解范式,即由追求普适到追求多元话语的理解,这种由对"同"到对"异"课程文化的关注给后现代社会科学带来重要影响,表现在文化认识论上由"党同伐异"向"求异存同"的转化。从... 课程研究由求"同"的程序开发范式走向求"异"的多元理解范式,即由追求普适到追求多元话语的理解,这种由对"同"到对"异"课程文化的关注给后现代社会科学带来重要影响,表现在文化认识论上由"党同伐异"向"求异存同"的转化。从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到德勒兹的他者命题,表明对全球化的"同"之负面效应的警觉。而"体验性知识"和"地方性知识"的命题,则是挑战西方社会科学一元构架,保留人类智慧多样性生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异思维 精神分解 游牧主义 体验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可移动建筑的形式特征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笛 倪震宇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3期19-20,共2页
从宏观角度对可移动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回溯,对"新游牧主义"建筑、临时性场馆建筑的不同建筑学问题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指出技术推动、社会意义的表述以及建构的诗学表达也是可移动建筑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 可移动建筑 乌托邦 游牧主义 特征
下载PDF
艺术的基本方位(上)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英 《世界美术》 1994年第3期49-52,共4页
艺术的基本方位(上)[意]阿基内·博尼托·奥利瓦易英译【编者按】阿基内·博尼托·奥利瓦是当代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他关于后前卫艺术的理论对西方当代之术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持人,他... 艺术的基本方位(上)[意]阿基内·博尼托·奥利瓦易英译【编者按】阿基内·博尼托·奥利瓦是当代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他关于后前卫艺术的理论对西方当代之术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持人,他也把关于后现代艺术的思想贯彻在该展览的组织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方位 游牧主义 艺术家 双年展 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 西方文化 文化人类学 多元主义 文化模式
原文传递
漂浮的新空间
12
作者 吴亮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新空间”是一个可以出现在任何地点的“景观剧场”,一个可以出现在任何城市或郊区的“地标”——它是荒原中浮现的奇观,它没有历史性,它将形成“自己的历史”,虽然这历史刚刚开始。“新空间”有着难以解释的魔力。在它周围,时常游荡... “新空间”是一个可以出现在任何地点的“景观剧场”,一个可以出现在任何城市或郊区的“地标”——它是荒原中浮现的奇观,它没有历史性,它将形成“自己的历史”,虽然这历史刚刚开始。“新空间”有着难以解释的魔力。在它周围,时常游荡着一些解释者。那些解释者惊:异于公众何以对新空间带来的快感如此沉迷。他们试图在沉迷和憎恶之间找到一种知识的平衡,或者竭力通过政治分析及经济分析,破除他们所认定的“新空间”所隐含的虚假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空间 生活方式 游牧主义 历史 资本力 虚无主义 景观 快感 文明 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