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藏族游牧生计与寒漠带冻土层的维护
1
作者 罗康隆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6-45,共10页
在我国三江源区的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生态环节就是冻土层,而覆盖其上的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又是保护脆弱环境的命根子。因此,在三江源区的人类活动只要不去干扰这种环节,其生态系统就是安全的;如果人类的活动冲击到了这种脆弱的生态环节,... 在我国三江源区的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生态环节就是冻土层,而覆盖其上的腐殖质层和泥炭层又是保护脆弱环境的命根子。因此,在三江源区的人类活动只要不去干扰这种环节,其生态系统就是安全的;如果人类的活动冲击到了这种脆弱的生态环节,就会出现生态灾变。藏族传统生计方式的"不动土的农牧混合经营"、"转场浅牧"与"多畜并牧"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等,正与三江源生态系统相耦合,使其稳定延续了上千年。可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其实质是特定文化对特定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三江源区 游牧生计 冻土层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古代游牧生计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瑞俊 《西部考古》 2011年第1期233-251,共19页
游牧生计方式是游牧文化形成的基础,对游牧生计方式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探讨游牧生计方式、游牧文化的起源,讨论游牧文化圈与农业文化圈的关系等问题。本文对游牧方式、游牧生活多样性、游牧经济的'自足'与'非依赖性'... 游牧生计方式是游牧文化形成的基础,对游牧生计方式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探讨游牧生计方式、游牧文化的起源,讨论游牧文化圈与农业文化圈的关系等问题。本文对游牧方式、游牧生活多样性、游牧经济的'自足'与'非依赖性'、马在游牧社会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认识进行了探讨,强调游牧是一种不同于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游牧生计和农耕生计不是一个生计系统内的不同分工,也不是一个生计系统内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计方式,发展形成不同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草原地区 游牧生计方式 认识
原文传递
与“不确定性”共存:草原牧民的本土生态知识 被引量:29
3
作者 荀丽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9,共12页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对其管理并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以与"不确定性"共存为主旨的本土生态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地方智慧。本文结合档案文本资料与田野调查经验,重构了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作为"知识-实践-信仰"复合体的整体性涵义。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不仅是以"风险感知"为中心的"关系性"的知识分类系统和以"流动性"为中心的放牧技术,更是一套以牧民自主决策、互惠合作为基础的富于弹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以"神圣自然"观念为基础的自觉保护自然的环境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生态知识 草原牧民 游牧生计 不确定性
下载PDF
落后生计方式还是保护生态神话——关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一种认识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毅 陈烨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0,共5页
游牧是蒙古族的传统生计方式,游牧体制创造了蒙古族的历史,也关系着蒙古族的未来。现代文明背景下有关游牧文化是落后的生计方式还是原始生态智慧,形成两个"神话"之间的对立。两个"神话"都不足以拯救当今日益恶化... 游牧是蒙古族的传统生计方式,游牧体制创造了蒙古族的历史,也关系着蒙古族的未来。现代文明背景下有关游牧文化是落后的生计方式还是原始生态智慧,形成两个"神话"之间的对立。两个"神话"都不足以拯救当今日益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传统的游牧体制和现代化生产方式并不矛盾,发展繁荣草原社会与文化,必须超越两个"神话",以尊重、依托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生计 草原生态 神话 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