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游牧习俗境遇下西夏陶瓷扁壶设计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赫德
杨然
李正安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88,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VJX145)。
-
文摘
基于西夏游牧习俗境遇,从动静行进之拎置、防漏易取之储蓄、承载携带之驰骋、防滑易握之携持四方面充分挖掘扁壶造型设计中蕴含的人体力学、工学和生理学特征。由此进一步解读其独具特色的实用至上、同符合契、熔古铸今的设计理念与原则,从而为游牧区域陶瓷设计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启迪与借鉴。
-
关键词
西夏
游牧迁徙
陶瓷扁壶
设计
-
Keywords
Western Xia
Nomadic migration
Ceramic flask
Design
-
分类号
K871.4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TQ174.73
[化学工程—陶瓷工业]
-
-
题名早期拓跋鲜卑与定居意识
- 2
-
-
作者
梁云
胡雪艳
-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
-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3-45,共3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
-
文摘
结合文献与考古得知,早期拓跋鲜卑从发祥地大鲜卑山游猎到河套阴山建立部落联盟,历经两次大规模迁徙,即从大兴安岭林海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再一次迁至蒙古高原腹地河套阴山地区.伴随迁徙,拓跋鲜卑社会逐步演变,定居意识逐步增强.
-
关键词
拓跋鲜卑
穴居野处
游牧迁徙
定居意识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17世纪蒙古高原巴尔虎蒙古族的迁徙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孔源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140-153,158,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史视域下17世纪中俄两国早期交往的跨族群、跨大陆、跨文化特征研究”(19CSS033)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地广人稀的中俄边境上,边疆人群对边疆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巴尔虎人从贝加尔湖以南内迁至中国东北,这是蒙古高原东部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部落迁移。整体迁移过程几乎牵动了大半个欧亚大陆的历史,涉及到久居南西伯利亚的巴尔虎、布里亚特人、17世纪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卫拉特集团和喀尔喀集团,以及大兴安岭与东北平原上附属于清朝的多个族群。东迁的巴尔虎人参与塑造了边疆格局,成为清代早期中俄交往中的边疆人群。巴尔虎人从迁徙到最终纳入清朝统治,是政治边界和文化边疆整合的结果,也是清朝在黑龙江上游边疆地带加强统治、维护中俄边界稳定的结果。
-
关键词
东北边疆
巴尔虎
游牧民族迁徙
蒙古高原
中俄关系
-
Keywords
Northeast of China
Barga Mongols
Migration of Nomadic People
Mongolian Plateau
Sino-Russian Relations
-
分类号
C951
[社会学—民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