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中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对比研究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东亚 金之钧 +2 位作者 胡文瑄 张学丰 姚素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20),无奇碳优势,多伴...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20),无奇碳优势,多伴有生物降解现象;而后者多表现出双峰分布特征,主峰碳数较大(为nC25或nC29),有一定奇碳优势。在生物标志物上,孔隙游离烃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高,C27,C28和C29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而包裹体烃的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低,C27,C28和C29甾烷呈斜线上升型分布。油源对比表明,沥青砂岩包裹体中捕获的烃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有关,而孔隙游离烃则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游离烃 包裹体 色-质分析 油源分析 志留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游离烃技术在沙漠覆盖区构造含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志明 宋喜林 张长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简述游离烃技术的方法及其特点 。
关键词 游离烃 含油气评价 构造 沙漠覆盖区 油气化探
下载PDF
利用土壤游离烃技术判别油气藏性质及保存条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亚龙 孙忠军 +3 位作者 杨志斌 张富贵 张舜尧 王惠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70-1375,共6页
土壤游离烃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受地表景观介质变化影响小的游离态轻烃异常来获取地下油气信息。塔里木盆地试验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具有良好的游离烃化探异常显示,干燥系数在8.40~19.89之间,显示游离烃异常与深部油气的热演化相关。土壤游离... 土壤游离烃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受地表景观介质变化影响小的游离态轻烃异常来获取地下油气信息。塔里木盆地试验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具有良好的游离烃化探异常显示,干燥系数在8.40~19.89之间,显示游离烃异常与深部油气的热演化相关。土壤游离烃组分平衡系数、湿度系数、特征系数等指标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性质的结果与实际地质结果相吻合。近地表游离烃的甲烷/丙烷指标均值高达25~116,由北向南依次增大,说明油气藏埋藏深度依次增大。丁烷异构比和戊烷异构比特征显示雅克拉油气区有机质成熟度最高。结果表明:游离烃的轻烃组分和含量变化特征能够预测与判断地下油气藏的位置、性质、有机质成熟度和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烃 油气藏性质 保存条件 成熟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土壤中游离烃技术的油气化探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宗元 王国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32,i001,共4页
介绍了游离烃技术方法 ,该方法通过抽取土壤中气体 ,检测其中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烃类组分 ,确定油气化探异常。研究了游离烃组分的浓度分布特征 ,揭示出烷烃中甲烷 (以YC1 表示 )是独立因子 ,加之其浓度分布分异性好 ,证明了YC1 中储存... 介绍了游离烃技术方法 ,该方法通过抽取土壤中气体 ,检测其中与油气微渗漏有关的烃类组分 ,确定油气化探异常。研究了游离烃组分的浓度分布特征 ,揭示出烷烃中甲烷 (以YC1 表示 )是独立因子 ,加之其浓度分布分异性好 ,证明了YC1 中储存与油气有关的信息 ,具有重要的化探意义。通过游离烃组分与其它化探指标关系的分析研究 ,得出了与其它化探指标不相关的认识 ,证明游离烃在其它化探指标中是独立因子 ,指出其具有独立的化探意义。最后阐述了其化探意义表现的 3个方面 :已知区验证效果良好 ;应用地域广阔 ,不仅适用于北方碱性土壤区 ,更适用于南方酸性土壤区 ;YC1 的δ1 3C1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游离烃技术 甲烷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勘探 酸解
下载PDF
采样季节对油气化探中游离烃方法的影响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国建 杨帆 +1 位作者 卢丽 唐俊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6-170,共5页
从室内试验和已知油气区方法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采样季节对于反映油气动态信息的壤中游离烃方法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季,由于土壤润湿对物理吸附态烃类的解吸作用,提高了土壤颗粒间隙的游离烃浓度;在旱季,由于土壤干燥,使烃类... 从室内试验和已知油气区方法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采样季节对于反映油气动态信息的壤中游离烃方法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季,由于土壤润湿对物理吸附态烃类的解吸作用,提高了土壤颗粒间隙的游离烃浓度;在旱季,由于土壤干燥,使烃类易于被土壤颗粒物理吸附,使壤中游离烃浓度较雨季低。因此,游离烃方法的采样季节选择土壤润湿的雨季可能较理想,较高浓度的游离烃有利于识别和预测下伏油气藏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游离烃 采样季节 油气藏
下载PDF
用壤中游离烃现场分析解释技术直接寻找浅层油气藏 被引量:6
6
作者 索孝东 李德春 宋喜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38-1642,共5页
壤中游离烃技术采用车载高精度气相色谱仪和车载专用钻机采样设备,进行壤中气态烃(C1—C5)直接进样分析。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壤中气采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密封性和微量、超微量烃气的检测问题,实现了样品采集、分析与解释的现场化和一体化... 壤中游离烃技术采用车载高精度气相色谱仪和车载专用钻机采样设备,进行壤中气态烃(C1—C5)直接进样分析。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壤中气采集与分析过程中的密封性和微量、超微量烃气的检测问题,实现了样品采集、分析与解释的现场化和一体化。相对于土壤吸附烃或酸解烃测量,游离烃异常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油气藏中烃气的现代活动状况,且较少受到地表景观和岩性条件的影响。内蒙古二连盆地吉尔噶郎图凹陷的稀油勘探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大宛齐地区浅层油气藏的滚动勘探应用实例表明,该技术在浅层油气田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指出,壤中游离烃技术,还不能很好地判断异常与油气的绝对对应关系,不能回答含油气多少等问题。在圈闭评价或钻探中,化探成果要与地震、地质等资料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特别强调不要跨跃勘探阶段使用化探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壤中游离烃 土壤吸附 浅层油气田
下载PDF
黄土覆盖区游离烃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欣 陈银节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6-441,共6页
黄土覆盖区有其特殊的地形及地质特点,一些常规的油气勘探方法在该地区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油气化探方法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黄土覆盖区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已有的一些油气化探方法已不能满足... 黄土覆盖区有其特殊的地形及地质特点,一些常规的油气勘探方法在该地区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油气化探方法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黄土覆盖区的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已有的一些油气化探方法已不能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而游离烃方法作为目前国内外普遍开展的一种油气化探方法,由于其良好的油气勘探效果,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黄土区地貌特征的制约,游离烃方法在黄土区还没有得到广泛利用。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从采样工具的改进入手,研制开发了便携式游离烃采样装置,并使用该装置在黄土覆盖区开展了油气勘探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游离烃方法在黄土覆盖区的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油气化探 游离烃
下载PDF
近地表游离烃化探系统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索孝东 劳文剑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1期52-55,共4页
近地表游离烃化探是以土壤中游离烃直接检测技术为主,多项参数综合运用的近地表油气化探系统,该系统采用车载高精度美国HP5890Ⅱ型和日本GC-14A型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设备,在野外现场直接检测近地表土壤中游离气中轻烃组分C_1—C_2及氢... 近地表游离烃化探是以土壤中游离烃直接检测技术为主,多项参数综合运用的近地表油气化探系统,该系统采用车载高精度美国HP5890Ⅱ型和日本GC-14A型气相色谱仪及其配套设备,在野外现场直接检测近地表土壤中游离气中轻烃组分C_1—C_2及氢气、氦气和二氧化碳。另外,室内还具有分析各类土壤项目的能力,如酸解烃、紫外光谱、蚀变碳酸盐、铀、汞等。该系统实现了油气化探野外采集、分析与解释的现场化,可及时指导野外生产和进一步勘探工作,近年来通过大量的试验与生产,该系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烃 地球化学勘探 近地表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游离烃化探及其在胜利探区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增明 董长安 《复式油气田》 2000年第3期55-58,共4页
近年来,游离烃化探在资料采集方法、处理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均有了较大进展。文章简述了这种化探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其资料解释的基本观点及可靠性,展示了草桥、肖庄两个工区的解释成果,指出了游离烃化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游离烃 垂向运移 区域背景 地化指标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烃源岩游离烃裂解与高熟气的排出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炳骏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烃困难而形成很厚的烃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的作用使游离烃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的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某... 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烃困难而形成很厚的烃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的作用使游离烃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的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某些参数,可计算出1m^3游离烃裂解后可形成317.94m^3的甲烷,32.59m^3乙烷,19.22m^3丙烷和一定量的残渣,因此油气转换系数为369.75m^3/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对各种因素的校正以及把理想气体状态转移到真实气体的计算中,便可计算出任何深度下游离烃裂解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值。当孔隙总压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时,气体将被释放。本文阐述了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岩中游离烃的裂解气开始排出及高峰期出现的深度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游离烃 裂解 高熟气 排出 油气藏 油气转换系数 岩石破裂压力
下载PDF
游离烃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11
作者 宋喜林 王适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B11期45-51,共7页
地球化学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即油气化探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历程,根据油气化探原理,近地表烃气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游离烃、吸附烃和溶解烃,油气化探的最初设想,就是要直接检测游离烃,由于受当时采样和分析技术的制约,该方法没有... 地球化学应用于油气勘探领域,即油气化探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历程,根据油气化探原理,近地表烃气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游离烃、吸附烃和溶解烃,油气化探的最初设想,就是要直接检测游离烃,由于受当时采样和分析技术的制约,该方法没有得到成功地应用,于是开始开发土壤样品吸附烃气及其相关伴生物质的检测手段。20世纪90年代初,我处引进并发展了现场采集且直接进样的游离烃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实现了采集,分析、处理解释现场化,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其快速,经济、实效的特点,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化探 游离烃 气相色谱
下载PDF
HP5890Ⅱ型气相色谱仪在地表游离烃分析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关平 《物探装备》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5-56,共2页
地表油气化学勘探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在发展中,现仍在持续发展。随着现代高新科技的应用,新的地球化学方法不断涌现,地表游离烃的检测分析就是其中之一。1990年最先由胜利油田引进,1991年我队的技术人员经过参观、学习。
关键词 游离烃 气相色谱仪 积分仪
下载PDF
油气化探新技术——气样游离烃检测法
1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 气样 游离烃 检测法
全文增补中
页岩岩心样品烃类散失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钱门辉 黎茂稳 +3 位作者 蒋启贵 李志明 陶国亮 鲍云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7-504,514,共9页
游离烃含量是页岩油资源评价中最关键参数之一,但由于烃类散失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游离烃含量往往与真实含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含油性评价结果“失真”。为研究含油泥页岩烃类散失过程,获取烃类散失量及校正系数,本文利用成熟度相近、不... 游离烃含量是页岩油资源评价中最关键参数之一,但由于烃类散失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游离烃含量往往与真实含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含油性评价结果“失真”。为研究含油泥页岩烃类散失过程,获取烃类散失量及校正系数,本文利用成熟度相近、不同岩相的新鲜含油岩心样品,对不同放置时间后样品的烃类残留量及残留组分开展实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页岩样品烃类散失分早期快速散失和后期缓慢散失2个过程,挥发组分主要为C_(13)—C_(15)以前的低碳数烃类,中质—重质组分受影响较小;储集物性条件及原始含油量共同控制了烃类散失量及散失过程。原始含油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好的泥页岩样品烃类散失量越大,因此,在评价储集物性好的高含油的页岩油“甜点”段时,更需要注意原始烃含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散失 恢复 游离烃含量 含油性评价 页岩油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中烃源的识别——以西藏措勤盆地碳酸盐岩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怀先 蒲秀刚 韩德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5-399,共5页
碳酸盐岩既可作为烃源岩,也可作为储集岩存在.因此,除直接发现液态石油和气苗外,在野外和室内碳酸盐岩含油的识别都较困难.确定碳酸盐岩中含有的烃类是原生的,还是它处运移充填而来的,这在勘探实践中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用岩... 碳酸盐岩既可作为烃源岩,也可作为储集岩存在.因此,除直接发现液态石油和气苗外,在野外和室内碳酸盐岩含油的识别都较困难.确定碳酸盐岩中含有的烃类是原生的,还是它处运移充填而来的,这在勘探实践中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用岩石热解分析技术判别碳酸盐岩中烃源的方法.提出了碳酸盐岩含油判别指数P、岩石热解烃最高温度Tmax和岩石中游离烃S1含量等判别碳酸盐岩是否含运移烃的指标.用此方法研究了西藏措勤盆地碳酸盐岩含油显示,发现强龙松纳背斜在1805剖面下白垩统郎山组1段(K1l1)碳酸盐岩曾有油气运移过程存在.同时用其他方法证明了岩石热解技术对碳酸盐岩含运移烃的识别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运移 岩石热解 含油判别指数 游离烃S1 源岩 西藏 措勤盆地
下载PDF
丛粒藻烃类的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宋一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丛粒藻的游离烃类以C_(27)—C_(33)烯烃为主,还含有C_(13)—C_(2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_(15)、C_(16)、C_(18)—C_(21))及微量甾烷、萜烷。丛粒藻真空热解烃类为C_(13)—C_(3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_(15)、C_(16)、C_(15)... 丛粒藻的游离烃类以C_(27)—C_(33)烯烃为主,还含有C_(13)—C_(2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_(15)、C_(16)、C_(18)—C_(21))及微量甾烷、萜烷。丛粒藻真空热解烃类为C_(13)—C_(35)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C_(15)、C_(16)、C_(15)—C_(21))及甾烷、萜烷。这些热解烃类的组成特征与胜利油田孤东地区上第三系含丛粒藻化石泥岩的烃类相似,从而首次证实了这些泥岩中的烃类主要是丛粒藻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粒藻 游离烃 热解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烃源岩含油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维主 宋之光 曹新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烃源岩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热解参数和可溶有机质含量等实测数据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统计结果表明,烃源岩自由烃S_1含量在0.86~2.9 mg/g之间(平均值为1.6 mg/g),可溶有机质含量在6.6~14 mg/g之间(平均值为9.5 mg/... 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烃源岩钻井岩芯样品的岩石热解参数和可溶有机质含量等实测数据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统计结果表明,烃源岩自由烃S_1含量在0.86~2.9 mg/g之间(平均值为1.6 mg/g),可溶有机质含量在6.6~14 mg/g之间(平均值为9.5 mg/g),显示较高的含油率;(2)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自由烃S_1含量和可溶有机质含量两项指标,总体上受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排烃作用的影响,随有机碳含量TOC和成熟度的增加,含油率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排烃作用使含油率明显下降,但不改变含油率随深度不断增加的总趋势;(3)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若以热解参数S_1(0.79 mg/g)作为页岩含油率的下限参数值来评价该区页岩油资源潜力,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二三段底部及青一段都具备一定的页岩油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源岩 游离烃含量 含油性评价 白垩系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X井风城组页岩油含油性与岩性特征关系研究
18
作者 黄卫东 李秀彬 +3 位作者 付连明 李怀军 罗宏斌 张小虎 《录井工程》 2023年第4期96-103,共8页
近两年,随着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相页岩油的大力开发,页岩油大油区初步展现,勘探意义重大。鉴于页岩油含油性以及烃类赋存状态是页岩油甜点评价与优选的关键,以玛X井风城组页岩油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热解分析、残余碳... 近两年,随着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相页岩油的大力开发,页岩油大油区初步展现,勘探意义重大。鉴于页岩油含油性以及烃类赋存状态是页岩油甜点评价与优选的关键,以玛X井风城组页岩油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热解分析、残余碳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等技术,开展页岩油含油性与烃类赋存状态研究,并通过岩性分析找到页岩油含油性与岩性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中,含油性与矿物分析中白云石含量负相关,与元素分析中镁、硅、钙相关性明显。研究成果为风城组页岩油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总有机碳 游离烃 成熟度 热裂解峰温度 长英质矿物 含油性 岩性特征
下载PDF
基于孔隙度-饱和度参数分析页岩油富集程度——以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敏 王永诗 +2 位作者 朱家俊 方丽 王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6-41,共6页
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层系,如何筛选页岩油富集和可动层段是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采用氦气法和常压干馏法测定了沾化凹陷罗69井密闭取心的岩石样品,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沙三下亚段页岩... 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评价的主要目标层系,如何筛选页岩油富集和可动层段是目前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难题。采用氦气法和常压干馏法测定了沾化凹陷罗69井密闭取心的岩石样品,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沙三下亚段页岩储层含水饱和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当大于某一特定孔隙度界限时,含水饱和度值趋于稳定。提出了页岩储层孔隙度越大、含油饱和度不变或者更高,则可动烃类含量越高的观点。通过对已获油流层段测井响应的分析,提出利用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多参数对页岩油可动性表征的思路;并依据沾化凹陷页岩测井响应特征及参数分布范围对储层富集程度进行了分级评价,其中I类最好,可作为页岩油勘探的主要参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沙三下亚段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游离烃 沾化凹陷
下载PDF
ODP/IODP典型水合物站位稳定带界限和水合物分布的地球化学识别标志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春岩 贺会策 +3 位作者 宋腾 赵浩 杜文慧 相江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45,共12页
本文采用ODP/IODP典型站位样品实测和相关数据搜集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多种游离烃甲烷及相关指标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及酸解烃甲烷与围岩组分和沉积中自生碳酸盐、浊积岩的关系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本文采用ODP/IODP典型站位样品实测和相关数据搜集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多种游离烃甲烷及相关指标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及酸解烃甲烷与围岩组分和沉积中自生碳酸盐、浊积岩的关系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据此筛选出判识水合物稳定带(GHSZ)的地球化学标志。结果显示:(1)下伏地层中游离甲烷异常是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孔隙中赋存动态甲烷的反映,由于指标测试方法和沉积物状态的差异,深部水合物稳定带上呈现出特定的两种游离烃甲烷指标HS和VAC正负拆离分隔的异常模式;(2)酸解烃与地层吸附甲烷能力和围岩组分性质密切相关,对应于水合物最佳赋存条件的自生碳酸盐和浊流岩,酸解烃甲烷具有显著的量化异常特征;(3)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甲烷通量促进了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MO)和自生碳酸盐的生成。酸解烃甲烷与浅层自生碳酸盐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弥补了浅部沉积中游离烃甲烷异常具多源和多解性的不足;(4)游离烃甲烷异常组合模式和酸解烃甲烷量化异常分布是GHSZ和有利水合物赋存条件的综合反映,能够为水合物稳定带和带内水合物聚集的判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P 天然气水合物 游离烃 酸解 有机碳 碳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